有內向孩子的多子女家庭,如何避免孩子之間的雞飛狗跳、爭吵衝突

2020-11-11 富足媽媽幫


在多子女家庭中,如果一個孩子外向、一個孩子內向,那麼內向的孩子常常安靜內斂,而外向的孩子活潑好動;內向的孩子總嫌外向的孩子太吵,而外向的孩子總嫌內向的孩子太過安靜;內向的孩子在自己的世界裡孤芳自賞,而外向的孩子

則在各種遊戲玩耍中,不知疲憊;內向的孩子只想安靜地看著自己的書,而外向的孩子不能理解,為什麼Ta不願意和自己玩耍……面對這樣兩個性格、喜好完全不同的孩子,父母也常常會不知所措。

「從很多方面來說,兄弟姐妹的關係都是社會關係的縮影。通過處理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內向的孩子將學會應對社會交往的挑戰,同時收穫其中的益處。」——《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


我們來聊聊從家長的角度來看,如何幫助孩子們處理好與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

一、衝突

在孩子們發生衝突時,父母保持一個中立的態度是非常有幫助的,不要參與到孩子的衝突中,從而成為另一個鬥架的「小孩」。


有一次我在朋友家看到她的兩個兒子為了爭搶一個玩具打了起來。老大七歲,老二五歲,那個玩具是老大的,老二未經哥哥的允許就拿了哥哥的玩具。朋友看倆熊孩子又打起來了,上去就把兩個孩子一頓訓,老大哭著說:「憑什麼訓我,明明是弟弟不對。」而老二也哭著說:「我就要玩,就要玩。」老大不清楚自己錯在了哪裡,老二也不清楚為什麼不可以玩哥哥的玩具。


當兩個孩子之間發生爭執和衝突時,父母總是會控制不住自己想去幹涉、制止。事實上,在多子女家庭中,孩子們之間的每一次衝突都是孩子們學習解決問題的好機會,家長的幹預會讓孩子失去這樣的機會。而且,如果家長解決得不好,或是不能讓兩個孩子同時都滿意,孩子們心裡會有更多的抱怨、不滿,認為父母在偏袒對方。


所以發生衝突時,請讓孩子們自己去解決,相信孩子們一定能夠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法。這一點說說容易,但實際做起來,很多父母是做不到的,那麼請想想:為什麼你不願意放手讓孩子們自己去解決呢?是不相信孩子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嗎?

你的孩子在你的眼裡真的不值得信任嗎?亦或是你覺得自己太重要了,孩子們沒有你不行呢?


你或許擔心孩子們會打得更嚴重?甚至其中一個孩子有可能受傷。但,你擔心的是真的嗎?你的孩子們之間真的這麼痛恨彼此嗎?真的會下手這麼重嗎?如果是的話,那麼請想一想:是什麼造成了孩子們之間的親情如此淡漠?是你太偏袒某一個孩子了嗎?還是你骨子裡認為某一個孩子太弱小了?必須得到特殊的保護?

如果你是擔心孩子磕碰到,那麼就把他們領到空曠的地方,問他們要如何解決?是要繼續打?還是要坐下來彼此道歉,然後解決問題?


父母對孩子放手,信任孩子能夠解決問題,孩子便會相信自己是有能力、有價值的人。



二、玩耍

「提醒你的外向孩子,內向孩子就像深海潛水員一樣。他們一頭扎進自己大腦的最深處,沉醉在那片「水域」之中。他們需要幾分鐘的時間來回到空氣當中,否則就會不適應。」——《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


當外向的孩子想要和內向的孩子一起玩耍時,父母要告訴外向的孩子先去詢問內向的孩子是否願意一起出去玩,而不是直接推門進去,把內向的孩子嚇一跳。內向的孩子很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他們不喜歡突然被打擾。所以需要提前告知他們,讓他們有心理準備或是心理預期。


內向的孩子從內心吸取能量,他需要與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知覺進行溝通,這樣才能保持活力和身心平衡。他們像充電電池一樣,需要「休整時間」來恢復自己的能量儲備。太多的外部刺激,比如活動、噪音和談話聲都會消耗他的能量,讓他精疲力竭;外向的孩子從外部世界獲得能量,當周圍充斥著人群和冒險活動的時候,外向的孩子是最快樂的,而過度的安靜和獨處則會讓他們打不起精神。外向的人是能量消耗者。


所以,內向的孩子常常玩一會就累了,想要休息,而外向的孩子卻總是不知疲倦,外向的孩子不明白為什麼這麼好玩,內向的孩子卻不願意和自己玩了,難道是Ta不喜歡自己嗎?此時父母就需要向外向的孩子解釋「Ta只是累了,需要休息。」如果外向的孩子還沒有玩夠,那麼父母可以陪孩子再玩兒會兒,幫助孩子釋放過剩的精力,然後引導孩子去看書,或是畫畫,讓外向的孩子也能學會享受安靜!



三、界限

「內向的孩子在很多事情上都能遷就——但這絕不包括他們的個人領地。」——《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


內向的孩子需要獨立的空間休息、看書、學習。如果家裡沒有這樣的獨立空間,那麼可以用格子架子,或分隔房間的專用帘子,讓孩子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不被其他人打擾的角落。也可以讓他們經常使用父母的房間,並在門上掛一個標誌牌,上面寫著「充電中」。


這也是內向孩子的「減壓艙」,他在疲憊、緊張或飢餓的情況下,他可能會在這個減壓艙呆更長的時間來休息,恢復精力。他們不希望被打擾,尤其是家裡的外向孩子。


內向孩子的界限感很強,所以要告訴外向的孩子進屋前要先敲門,不要隨便拿他人的物品,也不要幹擾他人的學習或工作,這樣可以減少孩子們之間的很多衝突。有時內向的孩子在房間裡待太久,外向的孩子可能會感覺到被冷落。這時父母要告訴外向的孩子,內向的兄弟姐妹只是需要有自己的時間和空間,為自己休息充電,當他們準備好之後就會出來。



四、教養

「由於內向的孩子適應性強且傾向於迴避衝突,所以他們在維護自己的利益方面可能表現得比較勉強。」——《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


所以內向孩子的父母也要教孩子學會勇敢地堅持自己的想法,維護自己的立場,要對自己不想做的事,勇敢地說「不」。這也要求父母在日常的教養中,允許內向的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尊重孩子的決定。對於孩子不喜歡的事情,不勉強孩子。孩子從父母這兒得到充分的尊重,獲得掌控感之後,才有勇氣去面對外在的挑戰,勇敢地維護自己的利益。


內向的孩子對自己的限制較多,所以對於他們,父母也要減少控制和約束,以免內向的孩子對自己的要求和壓力更多。不要總去批評和指責他們,這會讓他們更加不自信,不敢去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


在多子女家庭中,無論是內向孩子還是外向孩子,都很容易嫉妒對方,認為父母更愛對方,孩子們也會為了獲得父母更多的關注而發生衝突。所以父母要給予每個孩子足夠的關注和鼓勵,切忌在孩子們之間相互比較,允許他們按照自己原本的樣子來成長,而不是成為某一個孩子那樣。讓孩子們永遠記得:手足相依、相互扶持!

相關焦點

  • 二胎家庭,如何化解孩子之間的矛盾?
    二胎家庭中,有不少獨生子女家庭無法體會的樂趣,可是煩惱也少不了特別是當兩個孩子發生矛盾時,家長似乎不論怎麼處理,都會讓其中一個覺得不公平,認為爸媽偏心。甚至有的家庭經常出現兩個孩子爭吵打鬧的情況,這都是司空見慣的事情。那麼,如何正確調解孩子之間的矛盾和爭執,破解家庭教育中的這個「無解之局」呢?
  • 倆孩子一起「雞飛狗跳」父母直接幹預最不好
    好多父母終於長舒了一口氣:終於不用一天24小時面對孩子了……從「母慈子孝」到「雞飛狗跳」,只需要一本作業;而在有兩個甚至更多孩子的家庭中,連作業也不需要。在低齡同胞之間,相互攻擊是一個普遍現象,甚至會愈演愈烈;同胞之間也會相互嫉妒,「爭奪」家長的愛。當然,在現實生活中,兄弟姐妹之間不會一直親密無間,也不會一直劍拔弩張,而往往是和諧與衝突共存的。無論如何,研究者統計發現,兄弟姐妹間的衝突,是家庭中最常報告的兒童管理問題之一。
  • 孩子成長過程中有多少個叛逆期,學會這些,避免叛逆期爭吵
    養育一個孩子從來不是一件輕輕鬆鬆的事情,兒子小的時候我總是盼著他長大,那時母親對我說,不用總是盼著孩子長大,現在雖然照顧他挺累的,但遠比面對一個叛逆的青春期孩子要輕鬆得多。孩子到了叛逆期,父母可能會覺得很棘手,一方面需要管教他們不能讓他們學壞,另一方面又怕自己管得太多適得其反。
  • 家有二孩,如何避免雞飛狗跳的生活?
    朋友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大寶6歲,二寶四歲。懷揣著對「一對夫妻兩個娃,全家幸福樂開花」的美好憧憬,二胎問世。未料,從二寶降生的那一刻起家裡便開啟了「雞飛狗跳」、「步履不停」的新生活,終於明白原來不是大寶有伴了,而是大寶有了個打架的對手。朋友不禁捂著胸口大呼:「多麼痛的領悟」!「何時才能刑滿釋放呀?」
  • 還經常為了孩子的事爭吵嗎?3點有助避免育兒衝突的觀點。了解下
    父母教育意見一致很重要,轉換觀點有助避免更多的育兒衝突 相信很多大人雙方在教育孩子衝突時,總想爭個明白,看誰對誰錯,或者又想證明一下誰的話更有分量,孩子更聽誰的話等等一些習慣想法。,夫妻之間最珍惜的應該是對方,這是維繫一個家庭的基礎。
  • 父母與孩子之間經常爭吵?如何有效溝通和處理?睿智燈塔家庭教育
    父母與孩子之間意見不統一,常常發生分歧;父母對孩子管控太多,孩子便會進行反抗;孩子一不聽話,家長就容易急,一件小小的事情很有可能就會造成父母與孩子之間發生爭吵。雖然父母與孩子之間出現爭執,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 夫妻的爭吵,可能會讓孩子以家庭為恥,學會「建設性吵架」很關鍵
    心理學家說:「父母之間良好的互動關係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基礎。」吵架是在所難免的,這種時候如何保護孩子的心理至關重要。一定要避免這種暴力情況,雙方要及時冷靜下來,暴力除了能過一時的癮,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還會加劇雙方之間的矛盾,大腦要在身體動手之前先穩定下來,暴力行為萬萬不可取。其次,可以進行「建設性吵架」羅切斯特大學研究發現:「建設性的婚姻衝突會增強孩子的情感安全感。」
  • 二胎家庭孩子相愛相殺,父母如何協調孩子之間的關係?
    記得我們小時候,很多都是多子女家庭,父母對待兄弟姐妹的態度一向只有一個,那就是大的要讓著小的。很多我們這個年齡階段成長起來的人,深受這個理念之害,從小老大就不如老二得到的關注多。然而,在多子女家庭中,雖然真的很難做到一碗水端平,但過於偏心老大或者老二,對另一個孩子都會造成無形中的傷害。我家老二剛出生時,每每老大做錯事批評她,她都會說「我不要弟弟了」,明明跟弟弟沒有任何關係,她卻認為是因為有了老二我才會批評她,言外之意是我沒有以前愛她。
  • 如何讓孩子避免被「校園欺凌」
    開學之際,如何讓孩子避免被「校園欺凌」?越來越多的人已開始重視 「校園欺凌」事件,我們都有孩子,都會擔心!如何教育孩子避免被欺凌?第一,來自家長的教育1.家長要和孩子做好溝通,時常關心孩子在校情況,教育孩子要自信,在受到威脅與暴力時,不要害怕,要勇敢說出來。2.告訴孩子在受到欺負時,不能懦弱,要與之對抗,你變強了別人就不敢動你。
  • 二胎時代,父母該如何處理兩個孩子之間的矛盾?
    家長可以通過多跟孩子們玩耍,降低衝突發生的可能性。研究者發現,如果家長們每天與兩個孩子共同參與的活動越多,同胞關係質量就越高。在低齡同胞之間,相互攻擊是一個普遍現象,甚至會愈演愈烈。同胞之間也會相互嫉妒,「爭奪」家長的愛。當然,在現實生活中,兄弟姐妹之間不會一直親密無間,也不會一直劍拔弩張,往往是和諧與衝突共存的。無論如何,研究者統計發現,兄弟姐妹間的衝突,是家庭中最常見的兒童管理問題之一。
  • 父母教養衝突易傷害孩子
    ,由於在不同的家庭中長大,因此對於照顧孩子自然有不同的觀點。如果夫妻關係不好,那麼家庭功能的正常運轉就會產生問題。如果夫妻之間經常因為孩子的教養問題而起衝突,那麼無形中將破壞家庭的和諧及夫妻的感情。況且每次為孩子的問題而起衝突時,雙方又非常容易流於意氣之爭,將子女問題演變成發洩對另一半的不滿,這就更會影響家庭生活品質與夫妻的感情,因為對方會認為你早就積蓄了很多不滿的情緒,只不過是找理由借題發揮而已。
  • 生活在這4種家庭的孩子,難有幸福感,第三種家庭的孩子會很孤僻
    一直以來,都有不少的家長說自己家的孩子比較內向,每天都是沉默寡言的,很少能看到笑臉。可是,不知道這些提問的家長有沒有想過的一點是,孩子如此的行為表現其實和他們對孩子的教育是密切相關的。在這幾種類型的教育之下,很少能培養出幸福感較高的孩子,特別是第三種,要抓緊改了。
  • 多子女家庭:媽媽如何把「衝突」變輕鬆?
    所以——夫妻衝突,其實是彼此感覺不到對方的愛親子衝突,其實是孩子感覺不到父母的愛手足衝突,其實是孩子感覺不到從父母相愛和從父母那裡而來的獨享的愛。1夫妻之間我和老公之間有很多衝突,大致是關於「我的工作最近被提上議事日程的是「家庭集體活動」之暑假一家四口房車行一事。老公希望暑假我們一家四口能一起外出遊玩,他的這個初衷是極好的。但是我和貝貝對這件事沒有興趣甚至是有牴觸。一是我們無法從中體會到樂趣,二是我不喜歡跟爸爸在一起,貝貝不喜歡跟爸爸和暄暄在一起。所以這就造成了一個衝突,老公嫌我們生活不豐富,心靈封閉,眼界狹小,整天窩在家裡。
  • 解決——父母與子女兩代人之間的衝突
    相對於過去的千載之秋,當代父母在子女教育這條路上面對的挑戰更大了。科技、社會結構、主流價值觀等因素的改變,讓傳承了千年的中國傳統教育理念和方式,似乎不再那麼適用於現在的孩子。孩子們的思維與想法愈發的自主。這是社會的進步,但同時也賦予子女教育更大的挑戰。 孩子們的成長伴隨著與父母越來越多的摩擦和衝突。父母哀嘆孩子難以管教,孩子苦於父母無法溝通。雙發的隔閡與裂隙越來越深。
  • 多子家庭中,如何平衡孩子之間的矛盾,家長不妨看看這幾點
    是的,同胞之間的相處很是微妙,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們很容易就會出現矛盾與衝突,這點是可以理解的。多子的家庭,同胞之間有可能會出現以下的問題1.彼此之間的利益衝突人多是不患寡而患不均,這樣的道理同樣適用於孩子們的身上。當父母出現偶爾的「偏心」現象,比如食物的分配或者優先權等的偏差,其實都有可能引起孩子們之間的不滿。通常來說,孩子們的心思都是比較敏感的,家長們不要忽略了孩子們的這種特性以及小心思,否則容易引起家庭關係不和諧的同時還會不利於孩子日後的身心健康發展。
  • 孩子自私、害羞內向,父母需要幫助孩子完成自我與他人的整合
    不僅僅是父母,孩子在與其他家庭成員、保姆、老師、同學、朋友以及其他在他們生活中有影響力的人之間的人際關係,都將為孩子將來如何與他人建立聯結打下基礎。如果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冷淡疏遠、苛刻或充滿競爭,則會影響孩子對人際關係的預期。如果孩子體驗到充滿溫暖、聯結和保護的人際關係,則有助於孩子建立積極的人際關係心理模式,並作為將來人際關係的良好示範,表現在與朋友、同學、同事、配偶和子女相處時。
  • 父母經常吼孩子?如果孩子變得內向膽小,試試3種補救措施
    雖然每一位父母都知道吼孩子是一種非常不好的行為,但是隨著孩子的慢慢長大,帶孩子這種事也越來越不容易。尤其當孩子淘氣,不聽話,甚至不斷挑戰父母極限的時候,父母總有一天就會爆發。但是越是這樣,孩子的性格就越容易出現改變,很多孩子因為父母對自己的責罵過度,形成了內向膽小的性格。而身為父母的我們也總是在事後後悔自責,卻又不知如何改變。
  • 內向的孩子是紅色花瓣上那片最綠的葉
    很多媽媽說:「哎呀,我這孩子太內向,見了人不說話,不打招呼,可內向了,這可愁死我了。」也有媽媽說:「我這孩子一有事就哭,問半天他不理你,一棍子打不出個響屁,真是氣死我了」。這兩大類孩子的確是屬於內向類型的,經常會被媽媽們緊張和嫌棄。卻也讓小小的孩子以為內向是個不好的事情。
  • 如何避免父母幹預影響到子女婚姻?心理諮詢師:保持適當距離,是親情中最好的尊重
    原標題:如何避免父母幹預影響到子女婚姻?那麼,父母的幹預會對子女的婚姻帶來怎樣的影響?又該如何緩解隨之產生的矛盾衝突呢?今天就以兩個發生在身邊的案例,讓心理諮詢師為大家做一番解析。雖然,每個家庭成員都用心地扮演著自己的角色,但往往避免不了矛盾和衝突,而這些問題與原生家庭都有著很密切的關係。「如果將家庭結構比喻為一座房子,那麼夫妻倆的小家庭作為家庭結構中的核心家庭,相當於房子的承重結構。
  • 孩子出現這些行為,多半是因為焦慮,父母卻錯以為是內向膽小
    導讀:孩子出現這些行為,多半是因為焦慮,父母卻錯以為是內向膽小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出現這些行為,多半是因為焦慮,父母卻錯以為是內向膽小!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