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家庭中,有不少獨生子女家庭無法體會的樂趣,可是煩惱也少不了!
特別是當兩個孩子發生矛盾時,家長似乎不論怎麼處理,都會讓其中一個覺得不公平,認為爸媽偏心。
甚至有的家庭經常出現兩個孩子爭吵打鬧的情況,這都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那麼,如何正確調解孩子之間的矛盾和爭執,破解家庭教育中的這個「無解之局」呢?
很多二胎家庭中都會出現父母強迫大寶妥協忍讓的情況,於是大寶在家庭中扮演的是一個充滿責任感的形象,他們肩負起了更多的委屈和沮喪。
父母們對于大寶給予較高的預期,希望孩子能夠更加懂事,於是不知不覺中愛的天平向小寶傾斜了。所以當父母應用賽局教養法時,應該時刻提醒自己公平對待分歧,誰對,就支持誰。而不以年齡、大小來做判斷的依據。
不要把另一個孩子作為標準,來要求這個孩子。所以,前往別說:「為什麼你就不能像哥哥一樣優秀?」而應該「媽媽相信你,會做得越來越好的。加油!」
多子女的家庭中,每個孩子都會對父母更偏愛誰非常敏感。
而父母在處理孩子們之間的衝突時,往往會因為覺得「強大者」使「弱小者」的利益受損而有所偏袒。既然衝突中父母的幹預不能讓任何一個孩子受益,「不幹預」就成為一種更明智的愛。
只是這種教育最好不要在衝突正在發生時進行。發生衝突的時候,父母的任何說教、講道理或者幫忙,都只會變成戰爭的武器而已。
不論孩子發生衝突的真正原因是什麼,父母試著幫孩子們扯平或進行決斷只會讓問題更嚴重。
所以,父母對於衝突的教育要在衝突之後進行,同時要注意方式。
批評和講道理並不能讓孩子們學會如何不再發生衝突,因為通過被批評和被教育他們學不到如何用戰爭以外的方式解決衝突。
生活中年齡相仿的孩子們發生衝突是很正常的,所以父母不必放大兩個孩子間的分歧和矛盾,不要對此就給孩子們扣上不友愛的帽子。父母們需要正視孩子間的衝突的發生,不要去懲罰衝突,而是把關注點放在孩子們在衝突中的應對姿態上。
當孩子身處於矛盾分歧之中時,並不能夠清晰準確的描述自己的動機,所以這時候父母問孩子為什麼這樣做,顯然是有一些強人所難的。這時家長不妨改變一下教育的角度,從孩子做了什麼入手來進行分析判斷,儘量合理的去觀察孩子的言行表達。
其實孩子間矛盾和分歧並不一定就是一場教育危機,反而有可能是教會孩子如何協調、協作以及如何對待對方的一個契機。聰明的父母從不對孩子強人所難,也不對孩子道德綁架,公平的對待分歧的發生更加有助於矛盾的解決。
圖源:網絡
往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