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政策出臺後,不少父母都考慮再要一個孩子,生二胎,你真的準備好了嗎?
1.經濟成本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工資上漲的速度或許趕不上養孩子的成本。
2.房貸、車貸可能壓力會很大,這也是不可迴避的經濟帳。
3.不盲目攀比,應該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量力而行,理性看待孩子的成長與未來,進行合理規劃,做出理性的思考。
不要因為二寶小,就忽略了對大寶的照顧。家有二胎,手心手背都是肉,家長要做到公平公正,不要有所偏愛。
1.他們也會爭寵,要告訴孩子:父母愛你們每一個人。
老大怕被冷落,怕被老二搶走了本該屬於自己的愛和關注,這是所有孩子的本能。
不要因為事情多,情緒波動大,容易生氣、易怒,很煩躁的推開孩子說:「這孩子,越大越煩。」這對於孩子的感情傷害會很大。
孩子很敏感,他們的感情也會很強烈。溝通,一直以來都是一門藝術,父母要多學習,與孩子有效溝通。在照顧二寶的同時,一定要兼顧好大寶的情緒。
2.兩寶發生矛盾時,應注重和解方式
二孩家庭裡,孩子之間吵架、打架很正常。家長不要過於緊張或生氣,應該注意引導孩子和解。先讓孩子自己解決,讓孩子們自己學習如何和平相處,如何包容對方的方法。如果解決不了,父母再去參與,再做協調,但要切記不偏向任何一個孩子。
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很早就告誡父母:「人人都說孩子小,孩子人小心不小。你若以為小孩小,你比小孩還要小。」
全方位了解孩子,讀懂孩子的心,走進他的小世界。教育孩子不是你讓他做什麼,而是你跟他一起成長一起做。
對每個父母來說,教養好孩子才是一生最重要的事業。父母應該保持學習,和孩子一起成長。父母陪孩子終身成長,才是最好的教育。定期家庭聚會,溝通各自的想法。
父母的遠見,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線。每個人的成長都要吃點兒苦,熬過去才能更茁壯。
千璽媽媽的堅毅果敢,潛移默化滋養了孩子的三觀。終於,千璽以文化、專業雙第一的成績考入中戲。
千璽曾說,備戰高考是自己最辛苦的時候。當時,一邊拍攝《長安十二時辰》,一邊錄製綜藝,加上備戰高考,幾乎沒有任何休息時間。
每個孩子的成績,都是父母的託舉。每個孩子的光環,都藏著父母的格局。
二胎關係的平衡,需要父母與時俱進,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有效的溝通,公平公正的對待。讓每個孩子在這個世界上像花兒一樣綻放,像陽光一樣燦爛。
不要只顧二寶忽略了大寶,讓大寶感覺沒人理他了,產生巨大的心理落差。父母平日應加強與孩子的溝通、互動,多了解孩子的想法,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關愛和關注。
1.公平公正要用好。
當兩個孩子發生衝突時,不要只是嘴上說公正公平對待,事實上做起來就不是一回事了。對待兩個孩子要做到真正的公平,不要一刀切,而是該怎麼樣對待就怎麼樣對待。
孩子衝突的過程也是孩子相互學習的過程,當孩子發生衝突時,父母首先應考慮到的是利用這個機會讓孩子獲得哪些經驗,儘量做傾聽者、分享者、旁觀者和指導者。
2.儘量不要打亂大寶的生活規律。
如果條件允許,兩個孩子分開睡,互不幹擾,都有一個固定、安全、安靜的睡眠環境。儘量不要打亂大寶的生活規律,穩定的環境對孩子的安全感有至關重要的影響,讓大寶更容易適應。
比如二寶出生前,上午10點是戶外活動的時間,二寶出生後,每天在這個時間還是要帶著大寶去公園散步或運動。每天晚上講睡前故事,哄大寶睡覺,爸爸可以積極的參與。
3.父母是調節寶寶們「平衡狀態」的關鍵。
那麼到底應該如何平衡兩個孩子的關係呢?讓我們來看看孫儷是怎麼做的。
即使有了小花妹妹,孫儷也從不忽略哥哥等等的感受,妹妹所有的一切,都會嘗試讓哥哥等等去教。等等在妹妹的成長中承擔起了哥哥的責任,有一份參與感,在組建家庭新成員的過程中讓等等沒有被無視的感覺。
父母是調節寶寶們「平衡狀態」的關鍵,只有父母把自身的修養提升到一定的高度。那麼這個家庭的氛圍就會很溫馨很幸福,給寶寶的感覺就會很開心。他們自然能夠和睦相處,兩個孩子的關係也會更融洽。
1.父母的愛和關注是根本。
《波斯克育兒經》提到過,大寶之所以會嫉妒二寶,最根源就在於怕二寶分走了爸媽對自己的愛。
家有二寶,很多時候雞飛狗跳,衝突不斷。如何處理兩個孩子的關係,確實是需要智慧的事情。兩個孩子不吵不鬧,永遠和平是不太現實的。家有二寶,有爭端、有分歧、有吵鬧,才是正常的。
父母儘量的公平對待,不忽略一胎的心理感受。時間長了,他也會跟著父母一起去照顧弟弟、妹妹的。讓他知道雖然多了弟弟、妹妹,父母變忙了,但對他的愛不會變少。
兩個孩子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有著不同的發育需求,作為父母我們儘可能滿足他們的需求,提供他們需要的條件。儘量做到時時刻刻「一碗水端平」,不偏不倚,給到儘可能一樣的「愛」。
2.先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熱播節目《媽媽是超人》中,哥哥安吉在車上搶弟弟玩具,弟弟馬上就哭了。而「淡定媽」胡可卻專心開車,全程不管不問,讓兄弟倆自己解決問題。終於哥哥安吉開始唱歌,主動緩解尷尬氣氛。弟弟很快就忘記剛剛的小矛盾,兄弟倆和好如初,還在車上合唱一首歌。
先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如果解決不了父母再參與。
3.該怎麼對待就怎麼對待。
現在很多兒童家長面對孩子間的衝突通常是護小不護大,這樣的結果往往是委屈了大的,驕縱了小的。而更多的兒童教育專家認為,兩個孩子出現矛盾時,在行為上要護大不護小。一旦出現衝突行為,我們該怎麼對待就怎麼對待。
1.換位思考。
換位思考真正的為孩子著想,能夠理解孩子。在家長和孩子的關係中,要盡力去了解孩子的想法。如果家長和孩子之間出現矛盾,家長可以這樣問自己,我們小時候也會有這樣的困惑,我們想讓父母怎麼做呢?運用好換位思考,父母會感到自己和孩子的距離縮小了。
《正面管教》中說:「孩子經常不知道,父母有多麼愛他們。」但實際上,父母可能永遠也不知道,你的孩子有多愛你。所以不要試圖讓孩子把自己的「摯愛」讓給別人。正確對待二胎家庭中的老大才更關鍵,孩子的心理健康比學習更加重要。
2.挖掘孩子的優點。
真正、全面、細緻的了解孩子,為孩子想、為孩子做,不要把孩子的天性壓在自己的權威下。很多父母在訓斥孩子的時候,應該設身處地的為孩子著想,才能更好的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大多數父母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並按照自己的行為準則來要求孩子,用大人的價值觀來評價孩子,以一種高姿態來命令孩子,這樣不利於孩子特長的發揮。
其實做父母的應該知道,大人跟孩子的世界不同,孩子有自己的小天地和心思,他們是完全不同的。父母按照自己的思想塑造孩子,完全不顧孩子的想法,定會讓孩子心中有所憤怒和不快。
先聆聽孩子的意見,挖掘孩子的優點,做到因材施教,更有利於兩個孩子的發展。
3.讓孩子體會分享的快樂。
只有將孩子看做一個平等的主體,在愛的大環境中,尊重他,理解他,才能真正處理好兩個孩子的關係。
最重要的是要教會孩子分享,分享能給孩子帶來快樂。無論大寶二寶,教會他們與他人分享,會比自己單獨擁有的要豐富的多。
孩子是我們的未來,二胎是父母留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做好平衡才會讓他們更健康,更快樂的成長,這樣的家庭也會越幸福。
1.教育上充分發揮「最近發展區」的效用。
父母的認知高度,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為人父母需要學習,拿到「合格父母」證書,要「持證上崗」提高家長教育水平,這個提議會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助力。
家庭環境和家長言行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具有潛移默化的薰陶效應,是提升父母家教素養的渴望與期盼。
充分發揮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使兩個孩子的潛能都能得到每個人可能的發展水平,達到每個孩子教育的最高認知水平,幫助兩個孩子最好的發展,才能使兩個孩子的發展達到「最理想的狀態」。
運用科學發展觀,對孩子要循循善誘和說理疏導,不能溺愛包辦,替孩子做主。園丁更專業,花朵無疑更鮮豔。父母更合格、更專業,孩子的未來會更好。
2.重點是老大,而非一味的要求他「孔融讓梨」。
李玫瑾教授曾在家庭教育論壇上講到:二胎降臨,教育重點應該放在老大身上,而不是一味的袒護小的。
兩個孩子之間的關係,要注意引導式教育。
不要介入孩子之間的矛盾,大小寶吵架的時候,可以在旁邊冷靜的觀察,不動聲色。讓他們自己想辦法解決,這個時候父母一旦出面,孩子就會根據父母的裁判結果來判定父母更愛誰,從而引起孩子心裡的不平衡。
特別不能對老大說,小寶還小,你應該讓著他。如果正好是小寶的錯,那麼父母這樣子說,就會讓老大覺得父母偏心,憑什麼我要讓著他?
二胎父母,最難做到的是平衡,不但要在工作和孩子們之間平衡,更要平衡兩個孩子之間的關係。家長要平衡孩子的愛,增進孩子們的感情。
3.尊重孩子的個性差異。
父母要尊重事實和孩子的能力,要承認家裡兩個孩子的個性差異,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成為比爾·蓋茨,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成為天文學家、物理學家等。
父母對孩子寄予一定的期望是對孩子的一種關愛,一種鼓勵,是建立孩子自信心的主渠道,是人之常情的事情。但是如果期望過高,往往會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定好每個孩子的培養目標,尊重個體發展,讓孩子擁有良好的思維方式,養成良好的習慣。求同存異,更好的促進兩個孩子的發展。
對孩子來說世界上最好的禮物就是「手足」,一起學習,一起玩耍,一起成長。當父母逐漸老去,他們仍在彼此的生命中舉足輕重。
1.是對手,更是夥伴。
要接受兩個孩子的打打鬧鬧,是生命中成長的必然。不能因為打鬧就採取「隔離」,要儘可能讓兩個孩子在一起玩耍,讓他們在同樣的環境中,品嘗生活苦與甜,慢慢的習慣彼此的存在。
讓孩子懂得弟弟、妹妹是他親密的玩伴,穩定孩子的情緒,家庭教育一定要做好。兩個孩子有依靠,遇挫折也有手足安慰,給他一個意見,讓他靠一靠肩膀,鼓勵他一下,這樣他就會更有勇氣奮鬥下去。
要在講原則的前提下儘量尊重大寶的需要,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手足和睦」的理想關係。從小培養孩子的愛心和責任感,要懂得1+1>2,兄弟齊心,其利斷金.
孩子在一起可以玩各種遊戲這是父母不能給的,他們一個跑,一個追,一起玩的很開心。手足情深這種存在是快樂的、幸福的,可以幸福孩子的整個童年。
老大、老二有時也會吵架,但這種是正常的,會促使他們更好的成長下去。多一個孩子,世界會變得與眾不同,孩子的人生也會變得越來越精彩。平衡好二寶的關係,有更多的歡聲笑語,才是家長的主要職責。
2.不要拿手足做比較。
a.當孩子3歲時,媽媽說:「不要再用尿布了,你看哥哥都能自己去衛生間了。」
b.當孩子4歲時,媽媽說:「不要再這樣鬧了,你看妹妹多懂事。」
c.當孩子5歲時,媽媽說:「你畫的畫太難看了,你看姐姐畫的多漂亮。」
有兩個孩子爸爸、媽媽不由自主的會去比較,比誰更聰明,比誰更懂事。殊不知這樣的比較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心理變化,也會激化孩子的矛盾。不僅傷了手足感情,更傷了孩子的心。
在生活中,要細心對待每個孩子,要知道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天生就是有差別的。他們都有屬於自己的特點,也都有自己的成長速度與頻率。
父母要揚長避短,培養長處,彌補短處。可以拿孩子的今天和昨天比,拿孩子的成功和失敗比,這樣更容易培養孩子學習的信心和興趣。
a.愛要平等才「完美」。
做兩個孩子的父母是一種幸福,要給平等的愛和尊重。有些孩子感情細膩,家長們最好公平一點,不偏向誰。
雖然剛生小寶的時候老大有點兒失落,但是讓老大參與到小寶的成長中來,比如一起給小寶衝奶粉、洗澡等,他還是很樂意幫忙的。
在樓下玩的時候,大寶有時候會抱著小寶玩,有時候手牽手一起往前走,看到這麼溫馨的畫面,我也會感到很欣慰。
合理分配獨處時間,給孩子安全感,大寶、二寶共同成長。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可以相互作伴和共同遊戲。
b.合理化解孩子的情緒。
加拿大約克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3個月大的嬰兒已經表現出明顯的嫉妒心理,而不是現有理論認為的2歲後才會顯露。
家庭教育真的很重要,不懂孩子的邏輯,就無法解決孩子問題的核心。面對孩子的情緒,現在的爸媽多數會試著用講道理或跟孩子做朋友的方法來處理。
有句話說的好:「你很優雅,孩子就會很乖。」如果我們常常很暴躁的對待孩子,又如何要求他們有耐心的面對我們呢?
孩子的個性養成取決於我們對待他們的方式。想要有個積極正面的孩子,就不要動怒,陪孩子一起優雅的成長。
位置不同,風景也不同,要設身處地為孩子思考,在處理孩子問題的時候,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待和分析問題。用孩子的邏輯,化解孩子的情緒,便可迎刃而解,也會讓孩子心悅誠服的與你合作。
c.父親陪伴孩子的重要性,可以啟發創新思維。
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父親陪在孩子們身邊的時間長短會影響孩子的數學能力。
說明老爸帶娃,可以讓孩子學習到爸爸的理性思維、邏輯判斷能力,能夠更加客觀看待事情。
爸爸們可以鼓勵孩子對生活中的現象和學校學到的知識提出質疑,開發孩子的創新思維,並和孩子一起尋找答案。父母以身作則,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激發孩子的創新思維,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孩子探索世界的重要思維,創新能力是一個人成才、成功必不可少的的才能。
創新精神唯有從小培養,家長要採取啟發、引導的方法。指導孩子開動腦筋,使用頭腦風暴的方法,讓兩個孩子暢所欲言,充分挖掘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激發每個孩子在不同年齡段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讓創新力成就孩子卓越的思維方式,讓兩個孩子變得比以前更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