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孩子之間發生矛盾,家長和老師這樣做對孩子最好!

2020-12-17 騰訊網

幼兒園是孩子的小社會,在這裡發生矛盾與衝突在所難免。當孩子與同伴發生爭執甚至攻擊時,很多時候大人難以及時趕到制止,可是面對孩子之間已經產生的矛盾,也不能完全置之不理。

如何處理好孩子之間的「相處問題」,書本上可能沒說,但卻是每個幼教工作者和父母需要真實面對的問題。那麼,老師應該怎麼辦,家長又應該如何做,才是對孩子最好的選擇呢?

幼兒園老師「四步」處理法則

01

觀 察

當幼兒園的孩子之間發生矛盾時,老師不要急於介入和幹預。首先要做的是:不動聲色的觀察幼兒行為

一方面,關注衝突矛盾發生的原因,了解衝突過程。另一方面,也給幼兒一個自己解決矛盾的機會,做到既關注又不幹預的程度。

02

傾 聽

當幼兒無法自主解決矛盾時,教師應當適時介入,充當起一位「傾聽者」的角色。傾聽矛盾雙方對於該事的想法,也要傾聽旁觀者對於事件的說法。

一方面,在傾聽過程中,有助於矛盾雙方幼兒宣洩不良情緒,避免事態進一步惡化。另一方面,也有助於全面了解衝突起因,以及孩子自主解決失敗的原因。

03

引 導

通過前兩步的行為,老師應該對事態已經有了大概的掌握,這時,老師需要充當一個引導者。幫助孩子正確對待衝突,引導幼兒思考並解決矛盾,掌握此類矛盾的處理策略,下次發生類似情況,應該知道如何自己解決。

引導方法

☆方法一:角色互換

首先讓孩子說出各自的理由,然後再讓他們角色互換想一想,如果你是對方,你覺得這樣做對嗎?從中引導幼兒理解對方,懂得與同伴交往不能只顧及自己的利益和需要,也要體察別人的態度和情感。

方法二:比較法

讓幼兒把自己的行為同某一行為準則或其他小朋友的表現進行比較,讓幼兒自己判斷自己的言行是對還是錯,找出解決的方法。

☆方法三:規則決定法

一些簡單的,是非難辨的衝突,如兩名幼兒同時看上一張小椅子,引發椅子大戰。這時,可以引導幼兒用一些他們集體認同的規則來解決,如剪刀石頭布、輪流、主動放棄利益補償等等,小年齡的幼兒,無法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的方法往往更能讓他們信服。

04

演 練

老師可以在平時設計一些衝突場景,引導幼兒討論、模擬扮演。面對該種情況應該如何做?在這樣的演練遊戲中,孩子既掌握了扮演遊戲的樂趣,又掌握了矛盾衝突的處理方法。

家長「四步」處理法則

緩解孩子的心理壓力

01

當孩子與同伴發生矛盾時,受到委屈的孩子,會急需父母的安慰與幫助。家長不要用責備的語言訓斥孩子,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父母應該給予孩子一個釋放壓力的機會。

一個擁抱、一個親吻都可以,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就在身邊,一方面,避免導致情緒失控事態升級,另一方面,感受到安全釋放心理壓力。

不要教孩子「以牙還牙」

02

「他再打你,你就狠狠地揍他。」

很多家長面對孩子的矛盾衝突,擔心孩子受到欺負,會這樣教唆孩子,或者直接介入孩子之間的糾紛,替孩子「出氣」。這種做法存在很大的弊端!

「以牙還牙」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會給孩子一種用暴力解決問題的錯覺,還會給孩子造成一種心理壓力,不利於今後的成長。

幫孩子分析發生矛盾的原因

03

家長安撫下來孩子的情緒後,可以和孩子好好了解一下事件經過。然後幫他分析其中的原因,反問自身有沒有不對的地方,對方是無意還是故意傷害自己,搞清真相後再採取相應措施。

幼兒園的孩子社交技巧不足,家長可以教給孩子這些所缺失的,幫助寶寶認清自己應該注意的地方,並在今後與夥伴的相處過程中加以改正。

教會孩子提前規避

04

家長在平時應多鼓勵孩子與其他夥伴交往,幫助孩子增進自身人際關係,避免過多幹涉孩子的人際關係。

另外,在家時,可以與孩子做一些身體躲避互動類小遊戲,訓練寶寶敏捷的身手,學會在衝突不可避免時的最大自我保護。

幼兒園的話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

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各種各樣的事。

平日裡的矛盾衝突不可避免,

但教會孩子正確的處理方式,

是我們的責任與義務。

孩子的成長,

需要家長老師校園的共同守護。

家園共育,

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

-END-

關注中國幼教 關注中國未來

相關焦點

  • 幼兒園孩子之間發生矛盾,睿智的家長和老師這樣「四步」處理
    幼兒園是孩子的小社會,在這裡發生矛盾與衝突在所難免。當孩子與同伴發生爭執甚至攻擊時,很多時候大人難以及時趕到制止,可是面對孩子之間已經產生的矛盾,也不能完全置之不理。
  • 幼兒園裡孩子之間發生「矛盾」怎麼辦?
    幼兒園孩子間發生「矛盾」,幼兒園怎麼辦?老師怎麼做?才是對孩子最好的選擇?比如,媽媽和寶寶追打著玩,假裝打寶寶身體某個部位時,教他如何迅速躲避等。當寶寶平時與要好的小夥伴之間打打鬧鬧時,只要沒有危險, 父母不要過多幹涉。寶寶之間的打打鬧鬧實際是學習躲避危險的最好方式。
  • 孩子在幼兒園發生矛盾,聰明的家長都不會做這些事
    因為幼兒園的孩子們語言發育還不完全,很多時候都不能通過語言來正確處理小朋友間的問題,然後就可能會抓人、打人、咬人。有的孩子本來是好意,想要向對方表示友好,但是因為不懂輕重,可能弄疼了對方,兩個人就打起來了。還有些孩子不懂分享,總是在玩玩具的時候和其他小朋友發生爭執。這些場景在幼兒園是很常見的,關鍵是很多家長在得知孩子在幼兒園發生矛盾,急著出面,反而越鬧越大。
  • 孩子之間發生矛盾,家長是該介入還是旁觀?正確引導很重要
    最近,時常收到很多家長諮詢,面對孩子們之間的吵架打罵等各種矛盾,家長總是手無足措,不知該如何處理。那麼,小孩之間發生矛盾怎麼辦?家長如何處理孩子之間的矛盾呢?一位睿智燈塔的會員徐媽媽就諮詢過這個問題,她說我的孩子剛上學沒幾天,在幼兒園裡就受到了欺負,我真的不知道怎麼辦了。我問了問徐媽媽是因為什麼事情呢?她說:「是因為一件玩具」。
  • 家長和老師之間的矛盾,應該這樣處理
    當下的教育體制和理念背景下,老任建議廣大家長對待老師能像對待保姆一樣,不要過多的挑剔,而應選擇密切配合,不論是對待自己孩子還是班內的其餘孩子都是一件積極的事情,很多矛盾和衝突也會迎刃而解。2、家長影響一個孩子,老師影響一個班級。
  • 多和幼兒園老師說這2句話,老師照顧孩子更上心,對孩子有好處
    孩子上了幼兒園後,家長們輕鬆不少,不過也不意味著撒手不管了,想要孩子成長的更好,老師和家長需共同努力。孩子離開了家長,一些家長們便開始不放心了,生怕孩子在幼兒園過得不好,希望得到老師的特別照顧,因此有的家長會在私底下給老師送禮,家長們的心情是好的,但是做法實在不提倡,如果老師會為了家長送禮才會特別優待孩子,那麼說明老師太不稱職了,所以家長不應該有這種行為。
  • 孩子之間鬧矛盾,家長大打出手?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要這樣做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孩子也不例外。孩子從一、二歲和別的小寶寶接觸,到上幼兒園,就開始會有和別的孩子搶玩具,打打鬧鬧的小矛盾。等孩子上了小學、初中、大學、甚至是研究生,也會和同學產生各種矛盾,包括工作以後,和領導同事之間,也不會一帆風順,都會產生各種矛盾。
  • 孩子打鬧,家長私下約架:孩子之間發生矛盾,家長到底該不該插手
    但是,親愛的寶貝,除了替』肇事者』解釋和不打擾其他睡覺的小朋友,你也該知道讓自己免受傷害是底線,無論對方出於善意還是惡意。下一次,再遇到類似情況,爸爸媽媽希望你可以第一時間推開他,可以大聲制止他,也可以尋求老師的幫助——這不是告密。」王小騫為女兒的善良和包容感到欣慰,同時也告訴了孩子,以後遇到類似的事情,應該如何做。
  • 孩子與老師發生矛盾,父母這樣做,幫助孩子重建良好師生關係
    當孩子與老師之間發生矛盾的時候,有些父母可能會因為一時衝動,而表現出兩種極端反應,一種是和老師站在一起,直接訓斥、責罵孩子不聽話、不懂事;另一種是和老師對立,在孩子面前,指責、詆毀老師,表達對老師的不滿,甚至帶著孩子去學校找老師討要說法。責罵孩子,會讓孩子對父母失去信任,也會極大地損毀親子關係。
  • 我被幼兒園老師約談了:最好的教育就是在3歲前後,對孩子說不行
    最後老師說,知道家長們都很寶貝孩子,捨不得對孩子嚴厲;雖然愛與自由很可貴,但是建議你們還是要給孩子立好規矩。我只得謝過老師,並無比誠懇地拜託老師們費心照顧一下,老師這才滿意地讓孩子跟我說再見。我很清楚,孩子進入人生第一個反抗期了。
  • 學生和老師有了矛盾,作為家長該怎麼辦?做錯了容易毀了孩子
    學生和老師有了矛盾,作為家長該怎麼辦?做錯了容易毀了孩子在平時的生活中,經常聽到學生和老師發生矛盾的例子,有的家長會選擇隱忍,有的家長會直接和老師發生衝突,這都不是最好的解決方式,到最後受傷害的還是自己的孩子,相信這是家長最不想看到的結局,過來人分享親身經驗,值得我們去借鑑。
  • 家長如何處理孩子與老師發生了矛盾
    現在的孩子在家都是小皇帝,要什麼給什麼,說什麼就是什麼,特別爺爺奶奶更是疼愛有加,捨不得說一句,即使犯了錯誤,也就說說算了,久而久之,孩子養成了「不吃虧」,「不接受批評」的習慣。到了學校,很容易與同學發生矛盾,更嚴重的是:也與老師發生了矛盾,那麼,家長應該如何處理呢?
  • 孩子和自己的玩伴鬧矛盾,鬧情緒、家長們應該這樣做
    這時候明明心裡也不舒服,後來明明就和小雅不說話了。其實對大人來講,只是兩個小孩兒在爭一個玩具。那麼小雅和明明之間這樣矛盾要怎麼解決呢?可能家長覺得只是兩個孩子鬧矛盾,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在孩子的幼小心靈裡是一個很大的傷害。在小雅的心裡,覺著明明不是個好朋友,要搶自己的滑板車玩。但是這時候在明明的心裡又是怎麼想小雅的呢?
  • 孩子之間發生了衝突矛盾,家長該怎麼解決?這幾點很重要
    孩子之間發生矛盾很正常,這時候家長們不要輕易發怒,而是要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找各種途徑了解事情發生的具體原因,做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要只是想保護自己的孩子免受傷害,受了委屈就要討回公道,而是應該幫助孩子在這些經歷中學到一些東西。
  • 孩子在幼兒園裡打架,作為家長我這樣做對嗎?
    首先要區分「打架」和「被欺負」。>,幼兒園老師看到會及時進行制止,引導幼兒承認錯誤並取得諒解。確實沒有家長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哭,但實際情況是,如果家長過度介入兒童之間的「衝突」,很容易造成更大的矛盾,讓孩子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失去成長的主動權。
  • 老師的適當介入和家長的不幹預,才是解決孩子之間矛盾的良方
    #學生之間的矛盾#學生之間,難免發生矛盾,老師的適當介入和家長的不幹預,才是解決孩子之間矛盾的良方。前段時間,有個補習班老師的兩個學生,在課間發生了矛盾,其中一個學生的雨傘被弄壞了。午飯時間,壞了雨傘的學生就跑出去說是去自己家長上班的地方了。結果,到了上課時間也沒見回來,於是老師去找家長,結果家長說孩子沒來。這一下壞了,老師、家長急的到處尋找,還好,在家附近找到了。
  • 孩子之間發生矛盾衝突,家長該不該介入?你如何站隊
    孩子之間發生矛盾了,你的第一反應是這樣嗎?這熊孩子是咋回事啊,我去同學群找TA爹媽聊聊!誰這麼橫欺負你?別哭,老媽給你撐腰!今天在學校又和人打架了?我得告訴你老師好好管管你!小辰想說,雖然父母用心良苦,但孩子間的矛盾,還是需要孩子自己去解決,只有這樣,他才能夠真正學會如何與人相處。那麼家長們該怎麼做呢?
  • 孩子之間發生矛盾,家長應該怎麼做?"三不原則"讓他們自己解決
    有的家長在面對孩子矛盾後的第一反應就是:自家孩子的錯,強迫孩子向別人道歉,讓著別人。覺得這樣做孩子以後就會變得謙遜有禮,卻忽略了自家孩子的內心想法,長時間下來,小朋友對家長的怨恨越積越深,最後反而傷害了親子之間的關係。
  • 「媽媽,有人抓我」,父母這樣做,正確的幫助孩子處理幼兒園衝突
    幼兒園生活是孩子接觸的第一個小團體,在這裡孩子們將面對陌生的老師和同學,最開始也許會有一些不適應。但是當他們真正融入到幼兒園的生活之後,便會發現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比一個人在家裡有趣的太多。但是即便孩子們大部分時間能夠做到相親相愛,也無法避免時有小摩擦出現,這時家長如何做,將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成長。
  • 女兒在幼兒園被孤立,家長責怪老師,老師回懟:穿這樣誰敢和她玩
    很快糖寶就到了該上幼兒園的年紀,家長為糖寶挑了一所最好的幼兒園,除了環境好、教育理念好,家長更希望孩子能在幼兒園開開心心,能認識更多的小朋友,結識更多的好朋友。,這樣弄髒了根本無法清洗更沒辦法穿了,要求對方的家長賠償1000元,但是對方的家長也並不情願賠付,這件事也被班裡其他小朋友的家長知道了,有些家長原本就覺得糖寶媽媽給糖寶穿這麼貴的衣服就是一種炫富的行為,這樣一鬧,對糖寶和糖寶媽媽印象都不太好了,所以很多家長都告訴孩子要遠離糖寶,因為她的衣服太貴了,弄壞了「賠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