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之間發生矛盾,家長應該怎麼做?"三不原則"讓他們自己解決

2020-08-26 凡凡媽咪寶典

導語:一個人想要更好的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要懂得社交的規則,可是小小年紀的孩子很難把握其中的力度,以至於和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時候經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矛盾。不同性格的孩子會選擇不同的方式解決問題。

小侄子和兒子相差不大,兩人就是典型的&34;。只要兩個人聚在一起,剛開始總是表現出兄弟情深的樣子,用不了多久就變成了&34;。因為我家兒子比較小,每次受欺負的一定是兒子,嫂子反而有些不知如何是好。

前幾天,兩個小朋友再次因為一個小玩具大打出手,毫無懸念,兒子輸了。這時候,嫂子一個箭步衝上去,把小侄子好不容易得到的玩具搶下來遞給了兒子。在嫂子看來,兒子輸了就是&34;,而當哥哥的就要讓著弟弟,殊不知這樣的做法只會讓小侄子更加討厭弟弟。

生活中,有不少家長都會遇到這樣的事情,不管自家孩子是贏了還是輸了,都顯得不自然,而管還是不管就成了家長最難抉擇的事情。不管顯得自己不盡責,管了又不能鍛鍊小朋友的獨立能力,一時間家長竟不知應該如何是好。

孩子之間的矛盾時,大部分家長會做出哪些反應?

第一種反應:直接介入。

如果是比較熟悉的小夥伴,家長會假裝看不見,想要看看究竟會做出什麼樣的反應,但是如果是不熟悉的孩子,家長就會控制不住自己,立馬上前制止或是介入。表面來看,這種做法似乎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是細心的家長會發現,在自己出現的那一刻,自己孩子立馬裝作委屈的樣子,大聲的哭出來,想要父母為自己&34;。

長時間下來,孩子習慣了遇到事情就有父母為自己出頭,從而變得&34;,到處挑釁,卻沒有能力自己解決問題。

第二種:&34;。

有的家長在面對孩子矛盾後的第一反應就是:自家孩子的錯,強迫孩子向別人道歉,讓著別人。覺得這樣做孩子以後就會變得謙遜有禮,卻忽略了自家孩子的內心想法,長時間下來,小朋友對家長的怨恨越積越深,最後反而傷害了親子之間的關係。

第三種:幫孩子出頭。

現在的孩子在家都是&34;、&34;,家長捨不得孩子受一點委屈,一旦在外面看到他們和別人產生矛盾,就會因為害怕孩子受委屈而幫孩子出頭,甚至會出現偏激的反應。但是這種行為很可能被小朋友記在腦海中,等到下次再遇到這樣的問題時,就會選擇和父母一樣的舉動處理問題。而且孩子會認為不管自己做什麼都是對的,這不利於他們之後的人際交往。

那麼當孩子出現矛盾的時候,家長究竟應該怎麼做?不妨試試&34;。

一、不緊張。

其實很多時候,家長害怕的不是自家孩子吃虧,而是自家孩子沒有控制好力度傷害到別人家小朋友,所以,一旦他們出現矛盾就第一時間制止。這樣做反而對孩子的成長沒有幫助。家長先放下自己的緊張,用平常心對待他們的舉動,觀察孩子的反應,判斷他們能不能用自己的方式處理問題。

當然,在觀察的同時也要時刻注意小朋友的舉動,如果發現他們出現較為危險的動作,家長就要站出來及時制止。

二、不介入。

不介入不是指家長對孩子之間的矛盾不管不顧,而是要進行積極的引導。在平常生活中,家長也可以教給孩子一些處理問題的方式,這樣他們才能夠更好的解決問題。如果孩子比較小,家長就可以在中間起到調和的作用,用語言引導他們發現問題,並且解決問題。

三、不怕吃虧。

古人云:&34;,這句話並不是毫無依據可言,有的家長生怕孩子吃虧,於是告訴他們在外面要&34;,遇到問題要敢出手,結果孩子因為一點小事把別人打傷,自己還要掏醫藥費。

所以,家長要做的是教會要他們處理問題的方式,讓他們知道,不管在哪裡都不能任性,引導他們換位思考,這樣,孩子之後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才能找到最佳的處理方式,即使到工作的時候這一點依舊非常有用。

總結:孩子之間發生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家長首先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會因為他們之間而緊張,但也不會對此不管不顧,試試以上提到的三不原則,教會孩子正確的解決問題,孩子每一次成功解決的矛盾,都是他們成長的印記。

相關焦點

  • 孩子之間發生了衝突矛盾,家長該怎麼解決?這幾點很重要
    孩子之間發生矛盾很正常,這時候家長們不要輕易發怒,而是要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找各種途徑了解事情發生的具體原因,做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要只是想保護自己的孩子免受傷害,受了委屈就要討回公道,而是應該幫助孩子在這些經歷中學到一些東西。
  • 春藤家長圈|孩子之間發生衝突,家長應該怎麼做?
    ,家長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或者家長應該怎麼做呢?「壞壞的」時刻,相信家長們就可以多一些理解,而不再是當孩子發生衝突時,第一時間去質問。託馬斯.戈登博士在一次孩子踢足球的過程中發現了行為窗口,行為窗口就是我們自己的眼睛看到或者聽到的發生的各種各樣的事情,並不加雜著我們評判的這樣的一個窗口。
  • 孩子之間發生矛盾衝突,家長該不該介入?你如何站隊
    孩子之間發生矛盾了,你的第一反應是這樣嗎?這熊孩子是咋回事啊,我去同學群找TA爹媽聊聊!誰這麼橫欺負你?別哭,老媽給你撐腰!今天在學校又和人打架了?我得告訴你老師好好管管你!別人打你,你不知道打回去嗎?小辰想說,雖然父母用心良苦,但孩子間的矛盾,還是需要孩子自己去解決,只有這樣,他才能夠真正學會如何與人相處。那麼家長們該怎麼做呢?
  • 小朋友鬧矛盾,家長約架後頭破血流:孩子發生衝突,家長該怎麼做
    孩子打人,不僅僅和天生性格有關,也與後天的教育建立有關。越小的孩子,因為他們的語言能力不足,孩子們常常會通過肢體傳達自己的情感。這都是正常的。只要家長善於引導,孩子會慢慢控制自己的情緒。這些矛盾,不僅僅局限於家長和家長之間,還包括家長和老師、家長和別人家的小孩……比如前段時間,有這樣一位媽媽,帶了一幫人去報復老師。事件起因,只是因為老師對家長投訴了她女兒的情況,說明了她女兒和同學之間有矛盾,希望家長多多教育。
  • 幼兒園裡孩子之間發生「矛盾」怎麼辦?
    幼兒園孩子間發生「矛盾」,幼兒園怎麼辦?老師怎麼做?才是對孩子最好的選擇?很多家長都遇到過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和其他小朋友發生矛盾,雖然心裡不舒服,但要學會正確對待。孩子正處在以自我為中心的時期,他們總以為這是我的,那是我的,不懂得分享、合作,爭搶玩具是常有的事。孩子的語言發展滯後,不能用語言正確處理和小朋友的問題,也易發生咬人、打人、抓人的現象。
  • 幼兒園孩子之間發生矛盾,家長和老師這樣做對孩子最好!
    幼兒園是孩子的小社會,在這裡發生矛盾與衝突在所難免。當孩子與同伴發生爭執甚至攻擊時,很多時候大人難以及時趕到制止,可是面對孩子之間已經產生的矛盾,也不能完全置之不理。 如何處理好孩子之間的「相處問題」,書本上可能沒說,但卻是每個幼教工作者和父母需要真實面對的問題。
  • 孩子與人發生矛盾怎麼辦?一味忍讓不可取,3不原則教您應對
    沒想到這一幕雙方的家長看到,護子心切的媽媽們也顧不得成年人的體面,扭打成一團。剩下兩個孩子在旁邊手足無措,只能呆呆的看著。本來只是一件小事,但兩位家長過激的處理方式把矛盾激化升級,最後不得不讓讓警方出面解決。孩子與人發生矛盾時,一味忍讓的確不可取,家長應採取3不原則應對。
  • 學會「三步」,讓你解決與孩子之間發生的矛盾不再難
    俗話說:孩子都是看著自家的好。孩子聽話的時候,看著孩子幹什麼都順心,看著孩子哪都高興;與孩子發生矛盾的時候,恨得你牙根直痒痒,就是捨不得下手。那麼,與孩子發生矛盾的時候,應該怎麼解決?學會「三步」:一步來個緩衝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會犯這樣的錯誤:與孩子發生矛盾後,心裡不高興或者不舒服,總想找孩子好好說道說道,總想把心裡的怨氣「發出去」。這樣著急的結果往往事與願違。
  • 孩子之間鬧矛盾,家長大打出手?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要這樣做
    上海兩名小學三年級的男生,因為在學校做操時和在教室倒水時發生「踢屁股」「絆摔跤」等矛盾,兩位孩子的家長在通訊群裡發生口角,並「約架」,次日早晨,在學校門口,一位爸爸用U形鎖敲破了另一個爸爸頭,結果是一個爸爸進了醫院,另一個爸爸進了警局。
  • 幼兒園孩子之間發生矛盾,睿智的家長和老師這樣「四步」處理
    幼兒園是孩子的小社會,在這裡發生矛盾與衝突在所難免。當孩子與同伴發生爭執甚至攻擊時,很多時候大人難以及時趕到制止,可是面對孩子之間已經產生的矛盾,也不能完全置之不理。
  • 孩子之間發生矛盾?父母如何處理?以下幾個建議家長要記牢
    許多家長可能會說,如果自己的孩子被欺負了,當然要教他「打回去」;也有一些家長會告訴孩子打人不對,下次別再和對方玩了;還有一些家長說,這是孩子之間的事,讓他們自己解決就好了……但是,實際上,如何處理同伴之間的矛盾,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課。
  • 孩子被人打了,家長應該怎麼做?
    孩子被人打了,家長應該怎麼做?02低齡孩子間的矛盾同事的孩子剛剛滿三歲,兩個月前開始送他去上幼兒園,昨天去接孩子放學,孩子在回家的路上一臉沮喪,並告訴他媽媽今天在學校被被打了,同事立馬警惕起來,調整了一下情緒問孩子:「今天在學校是發生了什麼特殊的事情嗎?你願意跟媽媽說說具體發生了什麼嗎?」
  • 孩子和同學鬧矛盾 家長應該怎麼辦?
    小學三年級的時候,他父母也就是我同學兩口子從廣東回來了,原來他們是看到孩子大了,回來找工作並能親自帶著孩子讀書。同學在廣東那邊做生意,很多時候就是混社會的那一套。動不動就要惡言相隨,拳腳相加。他們回來後,我也經常去他家坐一下。經常聽他跟孩子說:有同學欺負了,你就打回去,打輸了別哭,打贏了我來賠錢。我就跟他說,孩子之間哪有沒個吵鬧的,你這樣教育真的不行。
  • 孩子與同學發生爭執,家長應該怎麼做?
    當孩子進入學校後,就是他們建立社交關係的重要時期,然而孩子間往往也會產生摩擦,如何聰明地處理孩子和同學之間的爭執,成了很多家長頭疼的事。孩子會失去社交的興趣當孩子與同學發生爭吵時,家長過激的反應會讓孩子產生自責的心理。爭執本來不可避免,也不是大事,但如果家長因此小題大做,會導致孩子與朋友交往時畏手畏腳,有很大的心理壓力。不能和同學盡情地玩耍,會讓孩子越來越膽小,甚至變得不愛和同學相處。
  • 孩子打鬧,家長私下約架:孩子之間發生矛盾,家長到底該不該插手
    上海某小學,兩名三年級男生因在校做操時「踢屁股」,倒水時「絆摔跤」發生了摩擦,結果兩名爸爸在群裡吵得天翻地覆,不顧其他家長的勸阻,直接「約架」。事實上,孩子,尤其是幼兒園或者低年級的孩子之間出現小摩擦,小爭執,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因為他們年齡小,不懂得應該如何正確地表達喜歡
  • 女兒被搶積木,父親扇男孩耳光:家長該不該插手孩子之間的矛盾?
    孩子在校園如果長時間遭受暴力而家長卻置之不理,那麼孩子不管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會受到傷害。另外一種情況則是孩子之間的小矛盾,不危及孩子健康,是建議孩子自己處理,家長不需要插手的。孩子的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小打小鬧是常有的事,但這些都是在小孩子可以自己消化的範圍內,家長可以讓小孩子自己解決,如果實在不放心,也可以進行引導,引導不等於插手。只因孩子之間搶玩具,大人就掌摑孩子,罰跪孩子,這難道不是錯誤的社交示範和解決方式嗎?
  • 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三個叛逆期,家長應該怎麼做?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這些行為莫名其妙、不可理喻,其實,此時,他的腦袋正在快速構建自己的世界,孩子的這些行為意味著他們開始有了自主意識,而且想要表達自我。 這個時期,家長要多觀察寶寶,有耐心,不要暴力解決問題,鼓勵寶寶自我表達,不要用成人的思維、標準去判斷對錯,要知道,這並不是孩子故意要和大人作對,只是他們成長中必經的一個階段。但如果寶寶是無理取鬧,一定要堅持自己的原則,不能心軟。
  • 孩子之間發生矛盾,家長究竟要不要插手?教你正確的處理方式
    我們都說,學校就像是一個小小的社會,孩子在裡面學會生存,學會成長,學會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裡沒有家長給自己撐腰,沒有成人之間的勾心鬥角,大家接觸的都是同齡人,但也正是因為這樣,家長才會覺得不放心。其實,小侄子的問題應該是每一個孩子都會遇到的問題,這時候,家長的態度才是關鍵,有的家長選擇不管不顧,告訴孩子&34;還有的家長則是不允許自己的孩子受一點委屈,於是就告訴孩子&34;但其實,不管哪一種都是不正確的。
  • 孩子之間發生矛盾,家長是該介入還是旁觀?正確引導很重要
    最近,時常收到很多家長諮詢,面對孩子們之間的吵架打罵等各種矛盾,家長總是手無足措,不知該如何處理。那麼,小孩之間發生矛盾怎麼辦?家長如何處理孩子之間的矛盾呢?一位睿智燈塔的會員徐媽媽就諮詢過這個問題,她說我的孩子剛上學沒幾天,在幼兒園裡就受到了欺負,我真的不知道怎麼辦了。我問了問徐媽媽是因為什麼事情呢?她說:「是因為一件玩具」。
  • 孩子之間鬧矛盾,轉頭和好,幸虧家長沒介入,積極引導很有必要
    文|凝媽孩子之間鬧矛盾,家長很以後到底該不該插手去管?針對這一問題,李玫瑾教授表示:家長不要參與。看到兒子和同學和好如初,感覺很欣慰,孩子之間真是沒有隔夜仇,也可以說是不打不相識。幸虧當初我們兩個家長都沒有介入,孩子平穩度過了那段艱難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