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生活是孩子接觸的第一個小團體,在這裡孩子們將面對陌生的老師和同學,最開始也許會有一些不適應。
但是當他們真正融入到幼兒園的生活之後,便會發現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比一個人在家裡有趣的太多。
但是即便孩子們大部分時間能夠做到相親相愛,也無法避免時有小摩擦出現,這時家長如何做,將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成長。
陽陽放學後一看到媽媽,就飛快的奔向媽媽的懷抱,指著身後的一個小男孩說&34;,媽媽這時才發現孩子臉上有兩條明顯的紅印子。
媽媽並沒有急於拉著陽陽去找那個男孩理論,而是蹲下來看著陽陽,讓陽陽把事情的前因後果說給自己聽。
陽陽有些委屈的說,自己下課在教室裡搭積木,眼看著就要完成了,對方卻故意把他的高樓大廈一掌推倒。
陽陽上前理論,對方不僅不道歉,還故意挑釁的說:不就是個破積木嗎?有什麼好玩的,傻子才會為這些生氣呢。
這顯然激怒了陽陽,他想搶回自己的積木,但是對方不給,兩人於是就扭打到一起,在這個過程中,陽陽的臉不小心掛彩了,直到老師趕來兩人才罷手。
媽媽聽後不免有些心疼,但是並沒有批評陽陽,而是告訴陽陽以後遇到這樣的事情,第一時間要找老師,可是陽陽卻撅著小嘴:找老師有用嗎?
1、找老師
家長認為把孩子交給學校,那麼在學校裡發生的一切事情都應該由老師負責,哪怕是在孩子下課期間,學校和老師對孩子都有監管義務。
這種認知當然是有道理的,但是一味強調學校的作用,反而會弱化家庭教育的作用,對孩子的成長未必有利。
2、找對方家長
有些家長會直接和當事者溝通,通過微信或者面對面的方式對孩子的衝突進行討論,如果溝通的好,當然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但是如果溝通不當,雙方誰都不願意退一步,那麼事態的發展就會比較複雜,不僅無法合理處理孩子之間的矛盾,甚至還會讓事情進一步激化。
3、讓孩子還擊
如今的家長並不會一味的讓自己孩子學會忍讓,而是會告訴孩子,別人打你,你就打回去。
這種教育方式已經被很多家長所認可,但是他們卻忽略了孩子正處於自我意識的發育時期。
如果總是讓孩子以暴制暴,會讓孩子呈現出受害者的姿態,這對孩子的認知發育會有錯誤的引導,讓孩子缺乏安全感。
什麼樣的行為代表著孩子被欺負?
1、反覆出現,並且故意挑釁
其實在幼兒園階段,由於孩子的認知能力有限,所以他們很多時候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只是覺得好玩。
比如覺得其他孩子的玩具好就想搶過來,或者是自己也想玩鞦韆就會把其他孩子推開。
這時他們的言行舉止雖然不妥,但是並沒有上升到霸凌的高度,有的以後孩子自己就能解決,或者老師出面就能很快平息矛盾。
只有那些反覆出現,並且故意針對孩子挑釁孩子的行為才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當他人總是對孩子帶有敵意時,以欺負孩子為樂趣,那麼這樣的行為一定要及時制止,否則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傷害。
2、雙方衝突存在明顯的力量懸殊
在很多校園霸凌中,我們都會發現那些被欺負的孩子往往身材矮小,然而那些欺負者則是人高馬大,由於他們在身材上有著明顯的差距,所以這樣的行為已經帶有欺凌的性質。
當然在幼兒園裡這種事情發生的並不多,畢竟這個時候孩子之間的身體發育並不會有太大的差別。
當然有的時候被欺負者會被一大群人包圍,很顯然這就是有意識的霸凌行為。
當人多欺負人少的時候,那麼至少能看出這些欺負者是有備而來,很有可能雙方的矛盾積怨很深或者是由來已久,這時就需要老師,家長甚至社會力量的介入。
1、教孩子學會呵斥對方
對於年幼的孩子,父母如果只是單純的教他們動手還擊,其實他們是很難去理解的。
因為這無異於打架的行為,他們會思考,一方面父母不讓自己打架,可是為什麼另一方面又讓自己去打他人呢?
畢竟他們的思維意識有限,所以很難考慮到深層面的問題,只是會本能的對這種行為作出害怕的反應。
但是教孩子呵斥對方卻不同,這和動手打人有著明顯的區別。當孩子被其他人欺負的時候,當然不能選擇逆來順受,但是也不要急於動手回擊,而是應該大聲的呵斥出來。
這樣的行為不會影響他們認知裡的&34;的概念,同時也能夠起到震懾對方的作用,引起老師和他人的注意。
2、教孩子學會用身體自衛
孩子的身體裡仿佛安著一個肢體器官,由於他們一直處於和諧的環境中,所以肢體器官基本上都不會被觸動。
這就使得即便其他小朋友欺負自己時,這些孩子也不懂得如何去還擊,因為他們的肢體器官並沒有解封,但是父母卻可以通過自己的行為去觸發孩子的肢體器官。
比如多和孩子玩一些和肢體有關的遊戲,比如身體大碰撞,或者是扳手腕。當然也可以做一些類似丟枕頭之類的柔軟遊戲。
在這些遊戲中孩子的肢體語言能夠被很好的激發出來,所以當他們被其他孩子欺負的時候,也會本能的做出反抗,用來自衛。
3、教孩子學會談判
處理孩子之間矛盾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因為孩子的世界和大人是不同的,所以對於問題的認知也是不同的。
大人往往只會用成人的辦法去解決問題,這些方法也許確實有效,卻未必適合孩子。
孩子應該學會自己通過談判溝通解決問題,因為本身他們之間就不會存在大的矛盾,很多時候只要把話說開了,大家都還是好朋友,反而關係會進一步拉近。
讓孩子學會自己處理問題,能讓孩子的溝通交流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得到提高,這些都將成為孩子的財富,讓他們成長得更快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