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有人抓我」,父母這樣做,正確的幫助孩子處理幼兒園衝突

2020-09-23 育媽記

幼兒園生活是孩子接觸的第一個小團體,在這裡孩子們將面對陌生的老師和同學,最開始也許會有一些不適應。

但是當他們真正融入到幼兒園的生活之後,便會發現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比一個人在家裡有趣的太多。

但是即便孩子們大部分時間能夠做到相親相愛,也無法避免時有小摩擦出現,這時家長如何做,將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成長。

陽陽放學後一看到媽媽,就飛快的奔向媽媽的懷抱,指著身後的一個小男孩說&34;,媽媽這時才發現孩子臉上有兩條明顯的紅印子。

媽媽並沒有急於拉著陽陽去找那個男孩理論,而是蹲下來看著陽陽,讓陽陽把事情的前因後果說給自己聽。

陽陽有些委屈的說,自己下課在教室裡搭積木,眼看著就要完成了,對方卻故意把他的高樓大廈一掌推倒。

陽陽上前理論,對方不僅不道歉,還故意挑釁的說:不就是個破積木嗎?有什麼好玩的,傻子才會為這些生氣呢。

這顯然激怒了陽陽,他想搶回自己的積木,但是對方不給,兩人於是就扭打到一起,在這個過程中,陽陽的臉不小心掛彩了,直到老師趕來兩人才罷手。

媽媽聽後不免有些心疼,但是並沒有批評陽陽,而是告訴陽陽以後遇到這樣的事情,第一時間要找老師,可是陽陽卻撅著小嘴:找老師有用嗎?

孩子在幼兒園發生衝突,家長的本能反應有哪些?

1、找老師

家長認為把孩子交給學校,那麼在學校裡發生的一切事情都應該由老師負責,哪怕是在孩子下課期間,學校和老師對孩子都有監管義務。

這種認知當然是有道理的,但是一味強調學校的作用,反而會弱化家庭教育的作用,對孩子的成長未必有利。

2、找對方家長

有些家長會直接和當事者溝通,通過微信或者面對面的方式對孩子的衝突進行討論,如果溝通的好,當然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但是如果溝通不當,雙方誰都不願意退一步,那麼事態的發展就會比較複雜,不僅無法合理處理孩子之間的矛盾,甚至還會讓事情進一步激化。

3、讓孩子還擊

如今的家長並不會一味的讓自己孩子學會忍讓,而是會告訴孩子,別人打你,你就打回去。

這種教育方式已經被很多家長所認可,但是他們卻忽略了孩子正處於自我意識的發育時期。

如果總是讓孩子以暴制暴,會讓孩子呈現出受害者的姿態,這對孩子的認知發育會有錯誤的引導,讓孩子缺乏安全感。

家長必須明白正常摩擦和惡意欺負的不同

什麼樣的行為代表著孩子被欺負?

1、反覆出現,並且故意挑釁

其實在幼兒園階段,由於孩子的認知能力有限,所以他們很多時候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只是覺得好玩。

比如覺得其他孩子的玩具好就想搶過來,或者是自己也想玩鞦韆就會把其他孩子推開。

這時他們的言行舉止雖然不妥,但是並沒有上升到霸凌的高度,有的以後孩子自己就能解決,或者老師出面就能很快平息矛盾。

只有那些反覆出現,並且故意針對孩子挑釁孩子的行為才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當他人總是對孩子帶有敵意時,以欺負孩子為樂趣,那麼這樣的行為一定要及時制止,否則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傷害。

2、雙方衝突存在明顯的力量懸殊

在很多校園霸凌中,我們都會發現那些被欺負的孩子往往身材矮小,然而那些欺負者則是人高馬大,由於他們在身材上有著明顯的差距,所以這樣的行為已經帶有欺凌的性質。

當然在幼兒園裡這種事情發生的並不多,畢竟這個時候孩子之間的身體發育並不會有太大的差別。

當然有的時候被欺負者會被一大群人包圍,很顯然這就是有意識的霸凌行為。

當人多欺負人少的時候,那麼至少能看出這些欺負者是有備而來,很有可能雙方的矛盾積怨很深或者是由來已久,這時就需要老師,家長甚至社會力量的介入。

孩子受欺負,家長應該怎麼做?

1、教孩子學會呵斥對方

對於年幼的孩子,父母如果只是單純的教他們動手還擊,其實他們是很難去理解的。

因為這無異於打架的行為,他們會思考,一方面父母不讓自己打架,可是為什麼另一方面又讓自己去打他人呢?

畢竟他們的思維意識有限,所以很難考慮到深層面的問題,只是會本能的對這種行為作出害怕的反應。

但是教孩子呵斥對方卻不同,這和動手打人有著明顯的區別。當孩子被其他人欺負的時候,當然不能選擇逆來順受,但是也不要急於動手回擊,而是應該大聲的呵斥出來。

這樣的行為不會影響他們認知裡的&34;的概念,同時也能夠起到震懾對方的作用,引起老師和他人的注意。

2、教孩子學會用身體自衛

孩子的身體裡仿佛安著一個肢體器官,由於他們一直處於和諧的環境中,所以肢體器官基本上都不會被觸動。

這就使得即便其他小朋友欺負自己時,這些孩子也不懂得如何去還擊,因為他們的肢體器官並沒有解封,但是父母卻可以通過自己的行為去觸發孩子的肢體器官。

比如多和孩子玩一些和肢體有關的遊戲,比如身體大碰撞,或者是扳手腕。當然也可以做一些類似丟枕頭之類的柔軟遊戲。

在這些遊戲中孩子的肢體語言能夠被很好的激發出來,所以當他們被其他孩子欺負的時候,也會本能的做出反抗,用來自衛。

3、教孩子學會談判

處理孩子之間矛盾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因為孩子的世界和大人是不同的,所以對於問題的認知也是不同的。

大人往往只會用成人的辦法去解決問題,這些方法也許確實有效,卻未必適合孩子。

孩子應該學會自己通過談判溝通解決問題,因為本身他們之間就不會存在大的矛盾,很多時候只要把話說開了,大家都還是好朋友,反而關係會進一步拉近。

讓孩子學會自己處理問題,能讓孩子的溝通交流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得到提高,這些都將成為孩子的財富,讓他們成長得更快更好。

相關焦點

  • 若孩子被打了,教他「打回去」後果更嚴重,智慧父母這樣處理
    可是這條微博卻在網友這裡炸開了鍋,有人聲援被打孩子的媽媽,認為「孩子被欺負,一定要打回去」;也有人贊同男孩爸爸的說法,認為「小孩子之間發生的衝突,大人不要插手」。  水平1:兒童用迴避、哭、擊打或咬的方式應對衝突。  水平2:兒童試圖用簡單的方式去解決衝突。  試圖用武力(直接搶)或語言(「不」「我的!」)
  • 孩子在學校受了委屈,回家向父母訴苦?三招教他正確處理衝突
    樂樂媽媽當然知道樂樂的處理方法有問題,但是,她對樂樂的這種做是理解的。因為樂樂確實是在用他自己認為正確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只不過這種方法太直接、太激烈了,反而造成更大的衝突。很多時候,孩子自己的做法其實是有問題的,因此,父母一定要想辦法,讓孩子學會正確、全面地看待問題。所以,孩子向爸爸媽媽訴苦時,爸爸媽媽可以先對孩子的情緒表示理解,然後再慢慢地引導孩子,讓他學會從對方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例如,爸爸媽媽可以問問孩子:「如果你是他,他會怎麼做呢?」「你這樣批評他,他會怎麼想呢?」
  • 「媽媽,他又罵我」,孩子受語言攻擊,家長正確處理讓孩子更強大
    導讀:「媽媽,他又罵我」,孩子受語言攻擊,家長正確處理讓孩子更強大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媽媽,他又罵我」,孩子受語言攻擊,家長正確處理讓孩子更強大!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怎麼辦?高情商父母這樣做比教娃打回去更有效
    父母要給孩子正確的引導,教會孩子社交禮儀,讓孩子學會首先自己去解決問題,不把矛盾複雜化,有效地讓孩子避開「被欺負」的漩渦。那麼,孩子在幼兒園遭到欺負後,父母該怎麼處理呢?,總能聽到這樣的對話:「寶貝,你的手怎麼有條印啊,是不是小朋友抓的?」
  • 培養陽光快樂的孩子,父母可以這樣做
    於是我讓閨蜜分享經驗,她說:「大概是我前面的鋪墊做得好吧,我們兩個周之前就天天跟他灌輸——上幼兒園不能哭哦,我們是男子漢,哭鼻子老師和小朋友會笑話我們的,看來真的奏效啦!」我聽了之後呵呵一笑,不置可否。果然,今天閨蜜告訴我,軒寶去了一個星期就感冒了,白天幼兒園裡一點都不哭,每天半夜卻睡夢中哭醒,也不曾睡過午覺,免疫力下降就生病了,整個人都消瘦了好多。
  • 「媽媽,我不想上學」,孩子在幼兒園受欺負,聰明的家長這樣處理
    「媽媽,我不想上學」,孩子在幼兒園受欺負,聰明的家長這樣處理 一般在孩子3歲的時候,很多家長就會把孩子送到幼兒園裡面學習。畢竟把孩子送到幼兒園,一方面可以減輕自己的重擔,另一方面可以讓孩子接觸小團體,對他們的成長教育有很深層次的意義。
  • 幼兒園孩子之間發生矛盾,睿智的家長和老師這樣「四步」處理
    那麼,老師應該怎麼辦,家長又應該如何做,才是對孩子最好的選擇呢? 幼兒園裡的「矛盾」如何處理?幫助孩子正確對待衝突,引導幼兒思考並解決矛盾,掌握此類矛盾的處理策略,下次發生類似情況,應該知道如何自己解決。
  • 孩子打了父母,父母忍讓或還手都有後遺症,這樣做才正確
    做媽媽的一看就更生氣了,不客氣地還手打了他,小朋友被打後號啕大哭,這下鬧得更加雞飛狗跳……事後,大家說起孩子打父母要怎麼辦的問題。有人認為孩子打父母是任性霸道的表現,父母必須以牙還牙打到他怕,才能制止他打人的念頭。有人認為無論如何父母都不能打孩子,孩子打得並不痛,仔細跟他說,下次他會改的。
  • 「媽媽,幫我穿鞋子」,聰明媽媽這樣做,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小毛:「我要媽媽幫我穿鞋子。」媽媽假裝沒聽見,不回應小毛,小毛一直在不停地重複「我要媽媽幫我穿鞋子」。過了一會,小毛的聲音開始帶有哭腔,眼淚也吧嗒吧嗒地像斷了線的珠子往下滴。媽媽走過來,說:「那這樣吧,媽媽幫忙你穿一邊,給你做個示範,然後另一邊寶寶自己穿。」小毛身體一動不動,只動動嘴皮子「我要媽媽幫我穿鞋子。」
  • 高情商媽媽這樣幫助孩子適應幼兒園生活
    孩子:我不想去幼兒園!媽媽:你不想去?為什麼呢?孩子:因為我想和你待在家裡。媽媽:是這樣啊,我明白你的感受。媽媽:還有點傷心?孩子:嗯。媽媽:我也感到有點傷心。(這時候媽媽撫摸孩子的後背,讓孩子哭了會)我知道我們該怎麼辦了。想想明天,我們不需要上班,不需要去幼兒園,我們就能一整天待在一起。明天你想幹什麼呢?孩子:吃冰激淋,看動畫片。媽媽:不錯,那一定很棒。還有別的嗎?
  • 孩子打鬧怎麼辦?家長需要這樣幫助孩子處理問題
    因此,我們應理智地看待孩子愛打架的問題,積極引導,幫助孩子正確處理問題。比如,家長可以跟孩子說:「打人是不好的行為,你打的時候對方會疼的,如果媽媽不喜歡你做什麼事情,我不和你說明白,直接就打你,你會有什麼感受呢?」
  • 如何解決親子衝突和矛盾,父母需要正確的處理方法
    因為父母對孩子一味地訓斥,孩子不顧一切地從樓上跳下;因為孩子的不服管教,父母氣得跳河輕生;更有甚者拔刀相向,弄得你死我活。類似的親子衝突和矛盾,仿佛沒有硝煙的戰爭,每天都在上演著,相愛相殺,苦不堪言。、矛盾、叛逆,父母需要正確的處理方法。
  • 幼兒園孩子之間發生矛盾,家長和老師這樣做對孩子最好!
    幼兒園是孩子的小社會,在這裡發生矛盾與衝突在所難免。當孩子與同伴發生爭執甚至攻擊時,很多時候大人難以及時趕到制止,可是面對孩子之間已經產生的矛盾,也不能完全置之不理。 如何處理好孩子之間的「相處問題」,書本上可能沒說,但卻是每個幼教工作者和父母需要真實面對的問題。
  • 孩子要入園,閱讀相關繪本提前熟悉幼兒園,學習處理小衝突
    導語:孩子馬上就要上幼兒園了,第一次離開父母,開始學校的集體生活。有些孩子哭鬧不願意去,有些孩子去了之後不適應幼兒園生活。父母在平時給他們多讀一讀相關繪本,提前熟悉幼兒園生活,孩子的入園就會順利一些。至於給我家孩子退學嗎?他還表示,小孩子都不懂事,我就不信別的小孩不這樣?難以置信!5歲的孩子已經基本懂得尊重別人,父母的教育要多隨意才會縱容孩子往水杯裡放蟲子,而且是故意這麼做。後來了解到,軒軒從小是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生活,老一輩的人都是無限寵溺孩子。
  • 孩子犯錯時父母該怎麼做?學會正確處理,才能幫助孩子順利成長
    孩子犯錯時父母該怎麼做?學會正確處理,才能幫助孩子順利成長孩子長大的過程中,免不了會犯各種錯誤。父母對孩子犯錯的態度和處理方式,可能會對孩子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孩子犯了錯,家長應該怎樣對待?一、用正確的態度看待孩子犯錯家長首先要正確看待孩子犯錯誤這件事,不要一味避免讓孩子犯錯,因為犯錯是最好的學習機會。這個機會不是外界強加給孩子的,是孩子自己創造的,這樣的特殊性讓孩子更容易接受和牢記這樣的教訓和經驗。
  • 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我是這樣做的
    事情的起因是一個小女孩穿一件三千多的裙子上幼兒園,被一個小男孩扯壞了。小女孩的家長找到幼兒園的老師,結果小男孩的家長照價賠償了三千多。幾天後,小女孩卻告訴父母,幼兒園的小朋友都不和自己玩耍了。校園是孩子步入社會的第一步,在這個小社會中,孩子會遇到各種問題,需要不斷成長來解決問題。而父母處理問題的方式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孩子都會模仿父母,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 孩子在幼兒園如廁難怎麼辦?父母這樣做,才能讓孩子鼓起勇氣
    有一些幼兒園會規定時間,組織孩子排隊上廁所,這時會有兩種令孩子糾結的情況,一是孩子想上廁所,但是沒排上隊;另一種是孩子不想上廁所,又必須去。那麼孩子會覺得上廁所是在特定的時間要做的事情,不是自己想上廁所就能隨時去。所以,父母也要告訴孩子,想上廁所一定要跟老師講,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要覺得難為情。
  • 孩子被打了,別只教育告訴老師,父母處理方式很關鍵
    孩子被欺負是家長們不能容忍的事情,寶寶從小到大在家裡都是被大人寵溺著,父母捨不得碰一手指頭,最擔心的就是孩子在外面被人欺負,居然被別人打了,哪一個媽媽都會生氣。《孩子:挑戰》書中提及:「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大大小小的衝突和爭執,要想培養出娃應對衝突的技能,就必須從日常生活中學習,家長儘量少幹預孩子之間的矛盾。」
  • 孩子幼兒園被欺負,父母如何處理?4個妙招解決"幼兒園暴力"
    對於每個孩子來講,他都需要面臨跟父母短暫分離的考驗。或許有些孩子在家中被父母寵愛慣了,過於依賴父母。可能就容易受到別人的欺負,那麼家長在面對孩子被欺負時,正確的做法又應該是什麼呢?鄰居家的孩子冰冰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冰冰性格溫和,在家裡也是乖乖巧巧,但對於去幼兒園上學這件事情,孩子卻反常地表現出了明顯的抗拒。
  • 2歲孩子搶玩具,媽媽生氣去幫忙結果被罰,如何正確處理矛盾?
    近日,在湖北宜昌一家遊樂場裡,兩個2歲多的孩子因為爭搶玩具發生衝突,男孩媽媽認為自己的兒子吃了虧,不顧女孩哭鬧,強行拽著女孩的頭髮在地上拖行了數米遠,隨後該女子又與女孩家長發生了衝突,直到工作人員趕來才拉開了女子,後來這名女子被拘留了15日並罰款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