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了父母,父母忍讓或還手都有後遺症,這樣做才正確

2020-12-19 穎媽育兒記

周末跟幾個二寶媽聚會,彼此都帶著孩子,三四個幼兒園小朋友湊在一起「大鬧天宮」,不一會兒便有了摩擦:兩個小男孩互搶玩具,其中一個仗著力氣大推了另一個,另外那個小朋友被推倒在地,大哭起來,然後拼了命想要打對方。

兩小朋友的媽媽發現「戰爭」升級,趕緊過來調解,但被推的小朋友一直不服氣,因為被媽媽阻止,氣得掄起小拳頭猛打媽媽。做媽媽的一看就更生氣了,不客氣地還手打了他,小朋友被打後號啕大哭,這下鬧得更加雞飛狗跳……

事後,大家說起孩子打父母要怎麼辦的問題。有人認為孩子打父母是任性霸道的表現,父母必須以牙還牙打到他怕,才能制止他打人的念頭。有人認為無論如何父母都不能打孩子,孩子打得並不痛,仔細跟他說,下次他會改的。

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各有擁護者,在場的幾個二寶媽也爭執不下。從她們各自的教育成果來看,我覺得對這個問題還是不能簡單地一概而論。

一、孩子打父母的原因:

孩子打人的原因有很多,總的來說,這三種原因比較常見。

1.想要引起關注。

孩子喜歡大人無時無刻地關注他。如果父母只顧做自己的事情,想要關注的孩子會很生氣,而他們表達生氣的方式之一就是打人。他們希望通過打人拉回父母的注意力,讓父母的目光集中在自己身上。

2.探索世界的方式。

比較小的孩子,他們分辨不了打人和玩耍的邊界,他們打父母,其實是一種探索世界的方式,也許只是覺得這樣很有趣,也許覺得這樣能表現自己的力氣。

3.渲洩委屈的情緒。

孩子有了委屈,比如像上面那個小朋友,因為被別的小朋友推倒了,被搶了玩具,這讓他很委屈,所以他想打回去,但媽媽制止了他,所以他就把委屈發洩到媽媽身上,打起了媽媽。

二、父母錯誤的做法:

當孩子打了父母,大多數人是以下兩種反應:

1. 不當一回事。

孩子越小,父母越會不當一回事,他們認為孩子打人是不懂事,等他大點自然不會,甚至有些大人會覺得孩子這樣做很有趣,繼續跟孩子嘻笑打鬧。有些父母則太過寵溺孩子,不捨得批評孩子一句,孩子打自己,覺得能夠忍受也就忍下來了。殊不知,這樣的忍讓會給孩子錯誤的認知,讓他們以為打人沒事,結果就是孩子變本加厲,對父母越發不尊重。

2. 打回去。

有些父母能正視這個問題,但他們的處理方式是打回去,他們覺得只有以牙還牙,才能讓孩子懂得不能打人,更加不敢隨便打父母。這種教育方法看起來很正面,父母對孩子要求嚴格,而且讓孩子嘗到苦果,一般說來,在這種教育方式下成長的孩子應該不會再隨便打人了。

但實際上呢?上面那個例子中,打了媽媽又被媽媽打回去的孩子,在跟小朋友的互動中,只要對方有一丁點打到他,不管對方是對是錯,他的第一反應就是拼命打回去,不管媽媽怎麼制止都沒用。這個孩子平時是很講道理的,但一碰到別人打他,他不打回去就哭鬧不停。我也多次見過他一有不如意的事就想打媽媽。

他這樣的個性,其實跟媽媽以牙還牙的教育方式分不開。以牙還牙,以暴制暴,雖然從正面上讓孩子知道打人是不對的,但後遺症就是給孩子樹立錯誤的榜樣,讓他們產生打人可以解決問題的錯覺,從而更堅定用暴力解決問題。

三、正確的處理方法:

孩子打了父母,不打回去沒法讓他認識錯誤,打回去又會有後遺症,那應該怎麼辦呢?我覺得遇到這樣的事,父母可以從這三點入手來教育孩子。

1.引導孩子說出原因,從源頭處安撫。

孩子打了父母,父母首先要制止,然後慢慢引導孩子說出原因,再從源頭進行安撫。如果孩子只是想引起你的注意,那麼你嚴肅批評後,儘量滿足他,他自己也就不再打人了。

如果孩子是在嘗試探索世界,那就更不應該打回去了,父母要耐心教育孩子,告訴他打人別人會痛,不能隨便打人,並教給他探索世界的正確姿勢,相信他不會再打人的。

如果孩子是受了委屈,那麼父母首先要做的是安撫他,而不是急著教育他,要讓他知道父母明白他的委屈,站在他這邊,紓解他的委屈,讓他情緒安定下來,再幫他分析情況。他的情緒安定了,自然不會想著要打回去。

2.孩子情緒穩定後,再批評他的行為。

孩子情緒穩定後,父母要嚴肅告訴孩子,隨意伸手打人的行為是不允許的。父母也可以讓孩子體驗這種錯誤行為的後果,比如暫時不讓他做喜歡的活動,當然,如果父母還是氣不過要打回去,那也要讓孩子明白,你是在懲罰他的錯誤而非還手,是懲罰孩子的暴力行為,而不是用暴力來對抗暴力。

3. 教給孩子處理問題的方法。

孩子氣急打人,都是有前提的。在制止孩子的打人行為後,父母要根據情況教孩子一些處理問題的方法,比如因為想玩具引起的爭執,那麼可以讓孩子輪流玩或一起玩,總之,讓他學會採取溫和的方法解決問題,培養他的情商。

【結語】面對愛打人的孩子, 父母一定要冷靜,不能把自己置於孩子的對立面,激化矛盾,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去引導孩子處理自己的情緒,解決問題。

育兒路上無小事,我是@穎媽育兒記,願與你共同探討育兒問題,分享育兒經驗。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父母被自家熊孩子打了,除了忍讓和還手,還有第三選項
    這些視頻都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面對孩子這樣目無尊長,動手打媽媽的行為,媽媽們選擇了包容和忍讓,願意承受被孩子「虐打」的這份痛楚。視頻下方有各種留言,其中說法較多的是,如果孩子敢這樣打自己,早把他吊打一萬次了!@秋汗:我家孩子也喜歡打人,經常拽我的頭髮,有時候用電視遙控器打他爸爸的頭,還以此為樂。
  • 孩子被打,要不要還手?父母的做法很關鍵
    朋友的孩子可可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可是媽媽卻說他是「窩裡橫」,一到外面受人欺負,從來都不敢反抗,不管是比他大的,還是比他小的孩子打了他,他都不還手。我擔心一味地忍讓會讓他的性格變得越來越懦弱,以後豈不是一輩子都要受人欺負?可是教孩子還手,顯然又違背了我的價值觀,讓孩子以牙還牙,簡單粗暴地處理事情,顯然不是教育孩子的初衷。」說到這裡,可能大多數父母都會有同樣的困惑,孩子不還手覺得委屈窩囊,小孩之間打鬧有時候並不是故意的,孩子也很難分辨,如果別人只是不小心碰到你就打回去也不應該。
  • 孩子被打不還手,只會哭,家長別罵孩子慫,這樣教育才正確
    我震驚地問媽媽:」那她都不還手的嗎?就這樣呆呆的被欺負?」媽媽無奈地說:」對啊,就是不還手才讓人欺負得這麼嚴重。」其實,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關於這樣的例子,有的小朋友膽小怕事,被欺負了只會一味地忍讓,不會跟家長說更加不會還手。
  • 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怎麼辦?高情商父母這樣做比教娃打回去更有效
    如果孩子挨打了還不還手,只會一味地忍讓哭泣,我相信大多數父母在這個時候內心是激動的。近幾年校園暴力事件頻發,父母總擔心自己的孩子成為被欺負的對象,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幼兒的世界不同於大孩子的世界,他們還沒有形成真正的「欺凌」意識,更不會在欺負小朋友的時候獲得所謂的「快感」。更多的時候,孩子上一秒被別的小朋友欺負,下一秒也可能成了欺負人的那個「熊孩子」。
  • 孩子被打了,讓孩子忍讓還是還手?這位媽媽的做法值得稱讚
    導讀:孩子被打了,讓孩子忍讓還是還手?這位媽媽的做法值得稱讚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被打了,讓孩子忍讓還是還手?這位媽媽的做法值得稱讚!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被打」不還手,是懦弱還是教養?家長要找對教育「平衡點
    而有的孩子經常會扮演受欺負的角色,面對來自他人的「暴力」,常常是打不還手,罵不還口,一味地沉默忍讓。不僅是孩子的表現不同,父母的教育方式也存在截然不同的差異。一些父母甚至認為打架是沒有教養的表現,同時另外一些父母則認為不動手才更懦弱。
  • 父母這樣說,孩子才肯聽,父母這樣做,孩子才優秀
    1、注意孩子的反應與態度現代父母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說話時常常會直接說出自己的意見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做,最好不要有意見。所以,往往沒有仔細把孩子說的話聽完,而孩子感覺與父母難以溝通,代溝必然越來越深。所以父母的耐心很重要,不但要聽完孩子的講述,還要理解孩子所表達的意願。溝通是互動的,是雙方面的。
  • 孩子被打了,教他忍讓還是"打回去"?心理學教授教你怎麼做
    其實在孩子的世界當中,暴力事件是會經常發生。但是很多孩子都不知道面對於這些問題,該用怎樣的方式去解決,甚至連父母都不以為然。而到底是打回去還是選擇默默忍受,這個問題也成了父母的心頭病。不過有很多父母都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還是忍讓一下比較好。殊不知孩子挨打了,忍讓其實是一件非常錯誤的事情。被打時讓孩子忍讓,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傷害?1、孩子懦弱如果孩子經常被別人欺負而且忍讓的話,那麼時間一長,孩子的性格就會變得越來越懦弱。
  •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最笨的父母才打孩子,聰明的家長都這麼做
    雖說自古以來都說「棍棒底下出孝子,下雨天打孩子,閒著也是閒著」一直以來打孩子是很多家長慣用的手段,雖然很多家長都知道打孩子是不對的,但是還是沒忍住動手了。孩子不聽話怎麼辦?最笨的父母才打孩子,聰明的家長都這麼做家長們認為打孩子也是為了孩子好,是教育孩子的一種手段,顯然這些父母並沒有意識到打孩子對孩子造成的傷害有多大,且不說心理傷害,就說肉體傷害的事情就屢見不鮮。
  • 家中多個孩子,但父母從來不對你偏心,你覺得父母這樣做正確嗎?
    但是每個孩子長大後所從事的事業、工作不同,精力和能力也都不同,盡孝可能對於一些人是比較難的。從前還沒有生育政策管制的時候,很多父母都會生育多胎,當然,父母就會有偏心的行為,就比如:父母常說「你比他大,你就應該讓著她」,「他還小,你不應該跟他爭」等這類的話,父母這種偏心往往會延續下去,在孩子長大後對於孩子的盡孝也會「偏心」。
  • 如果你的孩子被打了,教他忍讓還是還手?李玫瑾教授的回答很贊
    得知這種情況,我第一反應:「無法無天了這孩子,家長也不管管,必須要給他點顏色看看。」孩子被打,應該支持他打回去嗎?可能每個孩子身邊,都會有這樣愛動手的小朋友,如果你的孩子被別的孩子打了,你會教育孩子怎麼辦呢?這個問題很多家長都有不同的看法,我整理了一下,觀點主要有三個。
  • 孩子被打,究竟要不要還手?
    【孩子被打,究竟要不要還手】朋友的孩子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可是媽媽卻說他是「窩裡橫」,一到外面受人欺負,從來都不敢反抗,不管是比他大的,還是比他小的孩子打了他,他都不還手,有時似乎是寬宏大量,可更多的時候,他是在壓抑自己的委屈。朋友說:「雖然我很明確地告訴他,打人是不對的行為,但是看到他被打時忍氣吞聲的樣子,我心裡很不是滋味。
  • 娃和別人發生衝突,三流父母打回去二流父母不還手,一流父母這樣
    相信每個帶孩子去遊樂場的家長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遊樂場玩具的承載量有限,經常是幾個小朋友搶一個玩具,小孩子的秩序能力不強,加上有的孩子在家就是「小霸王」作風,時常會發生因為搶玩具引發孩子之間的衝突。當孩子和別的小朋友在玩耍時發生衝突,你會讓孩子「打回去」還是「不還手」?
  • 孩子被打,比教他還手更好的辦法是這樣做
    教育界曾經有一個課題是:「你的孩子,如果被別的孩子打了,你會教育孩子怎麼辦?」女孩很喜歡去遊樂場,三歲了,孩子多的地方,似乎總是感覺有了自己的小世界。忽然間,一個男孩衝了過來,奪走了女孩手中的玩具,並狠狠地用手打了女孩的臉。這一巴掌打得很用力,因為女孩的臉一下子撇了過去。
  • 孩子被打,應該還手打回去嗎?
    每個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欺負、也沒有任何一個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變得冷血暴力。關於「孩子被打,應該教育孩子還手嗎?」這個話題,不同的觀點爭論一直眾說紛紜。認為不要打回去的觀點,一般有這樣的幾種理由:「不要打回去,打人不好孩子,應該告訴老師或者大人,讓大人來判斷和解決問題。」
  • 寶寶經歷「認生期」,父母這樣做才正確
    導讀:寶寶經歷「認生期」,父母這樣做才正確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寶經歷「認生期」,父母這樣做才正確!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被同齡人欺凌後,不同孩子的回應,體現了父母思想觀念的灌輸
    每個孩子都是家長的心頭肉、掌中寶。有的孩子在家裡面家長連兇一下孩子都捨不得,生怕讓孩子受委屈。可是孩子離開父母之後,在外面和同學之間難免會出現一些衝突,這個時候孩子受到皮膚之後,有的家長會教給孩子正確應對的方式,幫助孩子一起維護自己的利益。而有的家長卻選擇讓孩子忍氣吞聲。
  • 孩子愛發脾氣怎麼辦?正確引導情緒是關鍵,聰明父母都這樣做
    你家孩子,會不會玩著玩著就突然生氣了呢?反正我家孩子是這樣,特別是到了兩歲的時候,經常發脾氣甚至亂丟東西,從來不會聽父母的話,甚至和父母吵架。直到後來我才明白,孩子發脾氣是因為他不懂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只能用這種形式來發洩情緒,甚至罵人。
  • 挨打喜歡還手和被打後一聲不吭的孩子長大後區別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但是自從孩子上了小學之後,莫女士就注意到有好幾次孩子放學回家身上都有些淤青,孩子看起來心情也很不好。在莫女士的耐心哄勸下,兒子才終於告訴媽媽,自己在學校被幾個調皮搗蛋的孩子打了。當問到他有沒有還手時,孩子怯怯地說不敢還手,所以那幾個孩子每次都來欺負他。莫女士雖然心疼兒子,但是也認為還手打回去不是最佳選擇,畢竟打架鬥毆是違反校紀校規的。
  • 媽媽,他打我,我能還手嗎?該不該讓孩子還手,這樣處理會更好
    這是一個很多家長都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在孩子被打後到底要怎麼做才是正確的?只是簡單地告訴對方這樣做非常不對,到底正確嗎?簡單的教育是否會使孩子被欺負後不知道還手。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看待「被打」這個事件孩子對自己力量的判斷其實比大人還要清晰,他會清楚的知道什麼樣的人力量比他大,作為家長,我們應該首先和孩子聊一聊他是否想要還手,然後站在他的角來看待「被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