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打,究竟要不要還手?

2020-08-27 非非老師講語文

【孩子被打,究竟要不要還手】

朋友的孩子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可是媽媽卻說他是「窩裡橫」,一到外面受人欺負,從來都不敢反抗,不管是比他大的,還是比他小的孩子打了他,他都不還手,有時似乎是寬宏大量,可更多的時候,他是在壓抑自己的委屈。

朋友說:「雖然我很明確地告訴他,打人是不對的行為,但是看到他被打時忍氣吞聲的樣子,我心裡很不是滋味。我擔心一味地忍讓會讓他的性格變得越來越懦弱,以後豈不是一輩子都要受人欺負?可是教孩子還手,顯然又違背了我的價值觀,讓孩子以牙還牙,簡單粗暴地處理事情,顯然不是教育孩子的初衷。」

可能大多數父母都有過這樣的困惑,一方面堅決擁護「不應該打人」的觀點,另一方面又希望孩子在被打後可以像勇士一樣去還擊。這種還擊的方式,顯然是不恰當的。

如果動手的孩子不是有意而為,那麼還擊就變成了故意打人。而且父母過多的介入,會剝奪孩子自由、獨立成長的機會。在處理這個問題時,家長可以遵循以下原則:

1.父母不過多參與

一個慢熱的孩子,他兩三歲時,在融入一群孩子之前需要觀察很長一段時間。當他參與其中後,如果遇到問題,比如玩具被搶、地盤被佔等,會退讓到一邊,拱手相讓。當時媽媽很擔心,希望他能為自己的權益奮起反抗,甚至想衝過去幫他把玩具要回來。可是,媽媽忍住了。

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幾個月,他突然開始能很快融入集體,並且用清晰而具體的語言拒絕搶他玩具的小孩:「如果你要這個玩具,要經過我的同意。」那一刻,媽媽感覺特別慶幸,慶幸沒有通過自己的介入與逼迫,讓他儘快學會怎麼做,而是給予他時間,讓他慢慢去觀察和思考,直到自己做好應對的準備。

回到孩子被打這件事情,也是如此。成人直接教授經驗與讓孩子自己選擇用哪種方式處理問題,有時表面上的結果一樣,內涵卻完全不同。小孩子很容易把成人的做法看成絕對正確的真理,從而失去獨立探索的機會。而讓他自己決定怎麼做,卻能夠讓他在生活實踐中體驗和積累經驗。哪怕犯錯也沒有關係,錯誤是學習的好機會,它符合兒童的心理發展規律,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2.比還手更好的方式

對於幼兒,家長要教給他們「三部曲」,即「斥責、制止、躲避或尋求幫助」。斥責是指嚴厲告誡對方:你這種打人的行為是不對的。關於制止的方式,家長可以告訴孩子,面對小朋友打過來的小巴掌,不妨試試迅速抓住對方的手腕,這樣對方就不能動,當然也就無法打人了。抓住對方手腕的同時,要告訴對方:「你不能打人,打人是不對的。」當孩子無法制止時,為了避免受到更大的傷害,家長需要告訴孩子如何躲避,比如離開現場或者尋求大人的幫助。

這樣的處理方式更適合年齡比較小的幼兒,幼兒的很多打人行為並不是故意為之,而是因為不會清晰表達而採取的舉動。所以,通過三部曲,不僅可以避免矛盾激化,讓幼兒明白自己的力量很強大,而且在這個過程中能夠提高他們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於大一點兒的孩子,打人這種攻擊行為一般是故意所為,但處理原則大體相同。以牙還牙地打回去,很可能會引發更大的戰爭,造成更大的傷害,校園裡很多流血事件就是這樣發生的。但家長要讓孩子知道,不還手並不是軟弱可欺,更不是懦弱,而是懂禮貌、懂謙讓、懂得解決問題的行為。

孩子剛上小學的第一個星期,在班上出黑板報時,被一個比他高出半個頭的小女孩打了。如果幼兒園的小朋友之間鬧矛盾,一般會有老師幫忙協商解決,而到了小學,遇到這樣的衝突則需要自己去處理。回家後,他跟媽媽說起這件事:「媽媽,當時我完全沒有想到她會打我,等我反應過來的時候,她已經走開了。但是我很生氣、很生氣。」媽媽說:「那你後來做了什麼?」他說:「我走過去告訴她:打人不對,如果你不同意我的做法,你可以說出來!然後,她猶豫了一下,跟我說了一聲『對不起』。」媽媽驚訝於他當時的智慧,雖然在那一刻他似乎吃虧了,但是他用語言的力量震懾到了那個孩子。媽媽跟他說:「我很欣賞你當時的大度與勇氣,你沒有打回去,而是用語言告誡了她,這種方式不僅沒有讓矛盾激化,而且讓她從中得到了教訓,你也很及時地發洩了自己生氣的情緒。」他回答:「是的,當我把我的話說完,還沒聽到她說『對不起』的時候,我就已經不生氣了。」

理解情緒,關注於解決問題

曾經在遊樂場看到非常揪心的一幕:一個6歲左右的小男孩,在滑滑梯的時候,被一個霸道的比他大的孩子打了,小男孩感到很委屈,又很害怕,不敢與那個孩子對峙,就跑到媽媽那裡哭。沒想到,他媽媽劈頭蓋臉地把他教訓了一頓:「哭什麼哭!人家打你,你就打回去呀!哭能解決問題嗎?」媽媽的話還沒落音,小男孩突然像瘋了一樣地在地上打滾,瘦小的身體重重地撞向遊樂場的遊樂設施。他媽媽一下子嚇壞了,她沒有想到孩子的反應會那麼大。過了很久,小男孩才願意媽媽把他抱在懷裡。

看著那個慌亂、不知所措的媽媽,我走過去,坐在旁邊,對小男孩說:「你剛剛一定覺得很委屈,很害怕。那個男孩比你大,所以你不敢還手。你希望媽媽能夠安慰你,但是媽媽沒有,你覺得更加委屈,對嗎?」小男孩的哭聲突然停下來,他媽媽驚奇地看著我。我跟他媽媽說:「其實,你只要說出他的感受就可以了,然後你可以和他一起想辦法解決這件事。」後來,母子倆決定一起去玩滑梯,媽媽站在旁邊保護他。

小男孩被打這件事情好像不了了之,事實上,面對那些故意傷害別人的「壞孩子」,父母要做的不僅是保護孩子的身體,還要保護他的情緒不受到傷害。父母要理解孩子的感受,跟孩子溝通,用啟發式的提問引導孩子說出內心的需求,在必要的時候,跟孩子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這樣,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得到提高。

生活中的逆境和挫折是孩子最好的大學,「被打」是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的事情。在保證孩子安全並教會他們必要技能的前提下,父母不需要過多地參與,放手讓孩子在生活實踐中去積累經驗,從錯誤中學習,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相關焦點

  • 孩子被打要不要還手?
    他是一個性格開朗,脾氣溫順的孩子,從小被我們教育不要隨便打人。可是,他卻被欺負了。 事情發展是這樣的。 班上有個男孩子,喜歡挑釁。他會選擇對象,女孩子不欺負,比他高、厲害的男孩子不惹,專挑班裡白淨的、脾氣好的或者瘦小的男孩子下手。也不是多麼狠的手段,就是錘一下推一下的。
  • 孩子被打,要不要還手?父母的做法很關鍵
    朋友的孩子可可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可是媽媽卻說他是「窩裡橫」,一到外面受人欺負,從來都不敢反抗,不管是比他大的,還是比他小的孩子打了他,他都不還手。我擔心一味地忍讓會讓他的性格變得越來越懦弱,以後豈不是一輩子都要受人欺負?可是教孩子還手,顯然又違背了我的價值觀,讓孩子以牙還牙,簡單粗暴地處理事情,顯然不是教育孩子的初衷。」說到這裡,可能大多數父母都會有同樣的困惑,孩子不還手覺得委屈窩囊,小孩之間打鬧有時候並不是故意的,孩子也很難分辨,如果別人只是不小心碰到你就打回去也不應該。
  • 孩子被打了,不會還手?
    別急,這個方法絕對好用,那孩子在學習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麻煩,常見的問題就是打架最堵心的事,孩子被打了不會還手,遇到這種情況,父母一方面心疼孩子被打,一方面糾結要不要叫他們打回去。我有一個朋友給我說,「她的孩子在外面玩的時候,經常會碰到一些喜歡動手的小朋友,有事兒沒事兒就過來推一下打一下,寶寶也不知道還手,只會傻站在那裡,她也很心疼,有時候她也讓她的孩子給打回去可是他就是不還手,氣的我也想給他一頓打了。也嘗試過讓孩子離他們遠一點,不要跟他們玩,但是孩子又想跟他們玩,真鬧心。」
  • 孩子被打之後要不要還手?有幾句話比「打回去」更關鍵
    關於孩子被打之後要不要還手這件事情,家長與其告訴孩子「打回去」,也不能忘記告訴他以下兩句話,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 告訴孩子「別人打你,你要打回去」也是可行的,但是不要忘記囑咐孩子「打過去可以,但不要傷害到別人」,以防孩子不懂得分寸,打到別人要害部位,真是有理說不清了。 小時候,弟弟被別人欺負的時候,他之前都是忍著,而有一天媽媽告訴他:「別人打你,你就打回去。」後來,弟弟再被打的時候,他拿起一個硬物把別人的頭打破了,流了很多血。
  • 孩子被打後,該不該還手?李玫瑾教授直言:挨打一定要還回去
    在這樣的教導下,浩浩一直是一個乖巧的孩子,但同時也是同學欺負的對象。一天,浩浩再一次鬱悶著回家了,浩浩媽得知孩子這是又被欺負了,於是如往常一樣給他灌輸以和為貴的道理,可是這一次,浩浩反常般爆發了,哭著說:「就是你總是叫我讓著他們,打人是不對的,不要還手,現在他們都欺負我,張子峰上次被欺負打回去之後,他們都不敢欺負他了。」
  • 孩子被打,應該還手打回去嗎?
    每個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欺負、也沒有任何一個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變得冷血暴力。關於「孩子被打,應該教育孩子還手嗎?」這個話題,不同的觀點爭論一直眾說紛紜。認為不要打回去的觀點,一般有這樣的幾種理由:「不要打回去,打人不好孩子,應該告訴老師或者大人,讓大人來判斷和解決問題。」
  • 孩子被打了究竟要不要教孩子打回去
    孩子被打了該怎麼辦,這是每一位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的問題。萌萌立馬告訴我,是小弟弟先打了她的,然後立馬大哭起來,小弟弟來踩我的鴨子,我不讓他踩,他就打我了,哭得非常傷心,我過去抱起來:「小弟弟來踩鴨子,踩傷了鴨子怎麼辦呀,寶寶是要保護鴨子對不對。」
  • 孩子被打,到底要不要還手?
    那麼,當孩子遇到威脅時,正確地處理方式:1、家長先蹲下來,給孩子一個擁抱。家長行動上的安慰,比任何話語都有力量。2、詢問孩子:「為什麼哭了?有沒有告訴那個小朋友不可以打人?有沒有告訴老師?……」家長向孩子傳達的意思是:遇到威脅或受到欺負時,可以向老師或家長求助,甚至引導孩子說明事情的經過。
  • 「媽媽,我被打了」,孩子被欺負別讓他說沒關係,要讓他「還手」
    現在的小孩子真是越來越厲害了,小小年紀就知道欺軟怕硬,對小虎這樣的軟茬總是欺負,我走過去,先和小虎的媽媽打了聲招呼,然後問小虎怎麼回事。小虎很是乖巧,先是禮貌的給我打了招呼,之後怯懦地不敢說話,之後小虎媽媽告訴我小虎經常這樣被欺負,但是孩子老實,而且她也不想惹事,每次出現這種狀況,母子倆都是忍一忍。
  • 被親生孩子打了,既不要忍著,也千萬不要打回去,最好這樣做
    被自家孩子打了自家孩子沒事就打我,玩兒的時候打著玩兒,惱怒的時候打著出氣,告訴他說不要打媽媽,很疼,結果孩子像是聽不懂一樣,過會兒了還動手打。轉手給他打回去,他就哇哇大哭,像是我故意欺負他一樣,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難道被自家熊孩子打,就活該只能忍著嗎?
  • 孩子被欺負了,到底要不要教他還手?
    其實關於小朋友被欺負之後要不要還手,一直是一個家長們爭論不休的問題,向來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還手黨表示要是不還手自家娃從此之後就會被盯上,被不斷欺負。被攻擊不還手的孩子80% 的孩子都沒有反擊,任由玩具被搶,或者選擇默默走開。
  • 孩子被打要還手嗎?80%父母沒看到背後的育兒盲區
    孩子被打,要不要鼓勵打回去,差不多80%的朋友都是選擇讓孩子打回去的。 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當時我的小助手可兒看到了微博的結果,就在我們工作群說,啊,為什麼都是鼓勵自己孩子打回去啊? 結果,我們小團隊剩下的幾位成員都在說,當然打回去啊,不然呢?
  • 孩子受欺負要不要還手?這篇文章給你正確答案
    當下社會中,學校內的霸凌事件越來越多,已經出現了很多孩子被欺負後由於默默忍受而發生悲劇的情況,那麼,如果孩子在學校受到了欺負,是應當自己忍受,還是應當教會孩子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看完這篇文章相信你會有新的理解。
  • 孩子在學校經常被欺負,我要不要教她還手?
    孩子在外面被打了,這是每一個家長都不願意看到的,面對孩子受到的委屈,不同的家長有不同的觀點。有些家長認為必須還手,不然他會以為你好欺負,就會一直打你。還有些家長則認為不應該還手,擔心以暴制暴這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形成了習慣會,不利於孩子的人際交往和人格修養。
  • 孩子被打要不要打回去,你的回答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秦昊說,女兒小米粒發了一個視頻給他,小米粒在上舞蹈課時,旁邊有個小男孩過來咣地擠推米粒,最後被逼到牆壁後面,米粒也不還手也不推人家,還十分可愛地對著鏡頭揮手。」面對我們的質疑,剛開始她還理直氣壯地申辯,說那個男孩整天揪自己女兒的馬尾。直到我們問她:「你一個懂道理的大人去打一個不懂事的孩子,合適嗎?」她才啞口無言。就像金星在節目中提到,自己兒子有一次被打,金星問孩子為什麼不打回去?孩子說:「我打他就和他一樣了,他打我,是他父母沒教育好,如果我打他,警察叔叔會把兩個都帶走的。
  • 孩子「被打」不還手,是懦弱還是教養?家長要找對教育「平衡點
    而有的孩子經常會扮演受欺負的角色,面對來自他人的「暴力」,常常是打不還手,罵不還口,一味地沉默忍讓。不僅是孩子的表現不同,父母的教育方式也存在截然不同的差異。一些父母甚至認為打架是沒有教養的表現,同時另外一些父母則認為不動手才更懦弱。
  • 告訴孩子:被欺負要「打回去」有多重要?孩子還不還手區別很大
    爸爸說「別人打你,可以當場還回去」,孩子照做之後,再也沒有被同學欺負過小傑學習成績好,人又文靜,在四年級時被老師安排在一個調皮的同學旁邊學習。這時候小傑的爸爸問「是不是如果現在你去找他,打他一頓,就不覺得委屈了?」,小傑點點頭。爸爸接著說:「別人欺負你打你,你可以當場還手保護自己,但記住只限於當場,不能打頭。一旦告訴了老師,他跟你道了歉,你就只能原諒他」。
  • 我的孩子被欺負了,到底要不要叫他打回去?
    最近教育專家李玫瑾老師,受到了不少心理學家的攻擊,說她的育兒方式是有問題的,其中一個觀點被攻擊的最多,就是:孩子挨打了一定要打回去。這個問題也是家長們問的最多的育兒問題之一了,李玫瑾老師的觀點是,孩子如果被欺負了一定要打回去。她還舉了一個自己家小孫女的例子,最後還告訴了小孫女下次遇到了這種事請,用什麼方法打回去。
  • 孩子被打,父母不要只告訴孩子打回去,試試比還手更好的解決方法
    人打你,你也打他!怎麼這麼窩囊!記住,以後碰到這種事情就還手!記住沒有!」躍躍木訥地點點頭,被憤怒的媽媽拉著回家了。燕子老師心裡雖然很不是滋味,但她高興的是問題的答案已經浮出水面了,對接下來如何幫助躍躍,她胸有成竹。第二天早上,在戶外活動時,燕子老師抓住機會和躍躍進行了單獨的溝通:「老師知道你昨天為什麼被抓了。」「為什麼呀?」
  • 孩子受欺負要不要還手?孩子受欺負家長該怎麼做?
    孩子受欺負要不要還手?  有些孩子是非常膽小的,在和同齡人發生衝突的時候手足無措,甚至不知道還手,這就讓很多家長產生了擔憂,畢竟很多孩子的性格就是在小時候固定下來的,家長們到底要不要教育孩子受欺負時要還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