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的孩子小虎是個乖巧的孩子,與其說是乖巧不如說是逆來順受,他的性格可不像他的名字一樣霸氣,相反他很受欺負。
一天,我也在樓下的公園散步,突然發現兩個孩子在爭吵,說是爭吵,其實是一方欺負另一方,被欺負的那一方正是小虎。
我剛想走過去看看,這時小虎的媽媽急忙跑了過來,因為小虎被推倒了,小虎媽媽把小虎扶了起來,之後小虎怯懦地對媽媽說:「媽媽,我被打了」。
說著眼淚又掉了下來,小虎媽媽趕緊安慰孩子:「小虎乖,咱別哭,沒關係的,讓他玩一會就是了」,原來是打人的孩子搶了小虎的玩具。
現在的小孩子真是越來越厲害了,小小年紀就知道欺軟怕硬,對小虎這樣的軟茬總是欺負,我走過去,先和小虎的媽媽打了聲招呼,然後問小虎怎麼回事。
小虎很是乖巧,先是禮貌的給我打了招呼,之後怯懦地不敢說話,之後小虎媽媽告訴我小虎經常這樣被欺負,但是孩子老實,而且她也不想惹事,每次出現這種狀況,母子倆都是忍一忍。
聽到這裡,我對蹲下對小虎說:「小虎,你知道為什麼別人總喜歡搶你的玩具嗎」,小虎搖了搖頭,我說:「那是因為你總是好欺負,以後不要怕欺負你的人,再遇到這種事情,一樣要對那個人說,不要再欺負我了,要不然我就打你了」。
當孩子受到欺負時,父母不要一味讓孩子忍耐,這樣只會讓欺負他的人更加變本加厲,當孩子每次被欺負時,父母如果都安慰他說「沒關係」,會讓孩子認為別人欺負了自己,自己也沒啥辦法,只能忍氣吞聲,可能會導致他的性格膽小懦弱。
這也會給孩子造成一種不健康的交往方式,比如經常被欺負的孩子會出現討好型人格,這樣的孩子以後走入社會也是永遠被欺負的那一個,永遠也成不了才。
那麼如何避免孩子被欺負呢?那就要教會孩子「還手」,這裡的還手不是指打回去,而是指一些解決辦法,如果想避免孩子被人欺負,最主要是讓孩子學會與人溝通的技巧:怎麼樣跟同學交朋友、遇到的矛盾怎樣溝通、如果出現誤會怎樣消除、做錯了事如何道歉……等。教會了孩子這些,那麼他們一般不會再遇到這方面的問題。
薩特說:在黑暗的時代不反抗,就意味著同謀。同樣,被人欺不反抗,就意味著同化。王青就是最好的證明。還手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認同這種規則,這才是最大的可悲。
身為父母,如果不能給孩子一個安穩的環境,倒不如授人漁,教會孩子練就一身本領,不惹事,不怕事,被人欺時,一定要理性反抗!
生活不止有善意,還會有惡意。面對惡意時,一定要教會孩子亮出武器,保護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