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欺負了卻不敢還手,不是因為窩囊,父母別再誤解了

2020-10-26 育兒秘籍

文|秘籍君

父母都希望家裡的孩子不受人欺負,或者被欺負也能打回來,知道保護自己。但是,現實情況是很多孩子被欺負了,卻不敢還手。

昨天,我還看到這樣一個場景,一個孩子在廣場玩滑板車,後來又來了一個女孩,女孩很調皮,也很霸道,看見男孩的滑板車,二話不說就搶過去了。男孩見此情形,手足無措,委屈的哇哇大哭起來。男孩的哭聲驚動了他的媽媽,他媽媽走過來後,一看就知道發生了什麼,然後就很兇地責備男孩:「你就知道哭,別人搶了你的東西,不知道搶回來啊?」

孩子被欺負不敢還手,容易被人當「軟柿子」捏

雖然,我是一位旁觀者,但是也知道,身為父母看到孩子被欺負,心裡肯定是非常難受的。有父母看見孩子被欺負,第一反應不是為孩子爭取正義,保護孩子,而是斥責孩子,是因為耿耿於懷孩子不爭氣,不知道還手。

孩子被欺負了不知道還手,在任何社交場合,他都容易被人當「軟柿子」捏。輕則,孩子吃點小虧,損失一點物質利益,或者受點委屈;重則,孩子就會被霸道的人打壓,孩子心裡憋悶,嚴重影響身心健康。

孩子被欺負不敢還手的原因

按理說,人在受到欺負時,出於保護自己的本能來說,也會做出反抗的行為,為什麼有的孩子就甘心忍氣吞聲呢?有的父母可能會說,那還不簡單,肯定是孩子窩囊,喜歡逆來順受。但是,如果父母這樣想就錯了。孩子被欺負了不敢還手,往往是以下原因:

①孩子知道還手自己也佔不到便宜

當孩子被欺負的時候,第一反應肯定是想反擊,保護自己。但是,孩子反擊前,肯定會先考慮自己的實力,能不能反擊得贏。有的孩子受欺負了,也想還手,但是對方比他人多、比他強大,如果他還手,不但打不贏,還有可能激怒對方,承受第二次的傷害。孩子知道還手自己也佔不到便宜,所以就會暫時的承受下來。

但是,孩子被欺負了不還手,他也可能是想保存實力,或者找機會尋找權威力量,比如爸爸媽媽,幫助他伸張正義。所以, 孩子受欺負不知道還手時,父母先別忙著指責他,說不定孩子正在「憋大招」呢。

②孩子接受的教育是不能使用暴力、欺負人

現在學校和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比較嚴格,都希望孩子成為遵紀守法,善良,有禮貌的好孩子。有的孩子被欺負時,他自己也想要還手,但是平時受到的「美德教育」比較多,這讓他在還手的時候有諸多的顧慮。比如,還手的話,還是不是好孩子;還手對方會不會承受和我一樣的痛苦等等。

有的孩子把受欺負了,不像惡人一樣以牙還牙當成一種美德,所以當他們被欺負的時候,雖然心裡是氣得不得了,但是行為上卻不會做出任何反應,而往往是自己默默承受。

③孩子不想和欺負他的人撕破臉

孩子受到欺負,卻不願意還手,父母固然恨鐵不成鋼,但是仔細想想,也可能是孩子心甘情願的選擇。孩子在社交的過程中,可能遇到過想要加入的團體,或者不想成為被孤立的對象,又或者孩子認為這點欺負沒什麼,所以才心甘情願地忍下。父母或許會感到不理解,但是孩子自己已經消化掉了。

如何教育孩子反抗欺凌?

很多時候,孩子受到欺負不願意還手,或者是一種退讓。但是,孩子長期受欺負,他也沒有反擊或者反擊成功,其實會嚴重打擊他的自信心,讓他變得自卑、懦弱。當孩子被欺負不敢還手時,父母如何幫助孩子呢?

①教孩子要學會反抗欺凌。生活中的無數事實證明,當孩子受到欺負不敢還手時,只會縱容欺凌者,讓自己遭到更多的欺凌。面對欺凌的方法是,反抗。父母要告訴孩子,被人欺負時,要懂得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但是當自己能力不足時,要向更有能力的人求助,比如老師和家長或者警察。

②父母要培養孩子反擊欺凌的意識,並教孩子一些方法。父母都希望孩子是一個溫文爾雅、有禮貌的孩子,但是也要教孩子學會反擊,該用強的時候就用強,善良也要帶點鋒芒,不然就是對惡人的縱容。還有,父母要教孩子如何反擊,比如被打時怎麼自保,或者怎麼巧妙地反擊對方,而不給對方帶來嚴重的傷害。

【話題討論:你家孩子被打時,知道還手嗎?】

高級育嬰師,心理諮詢師,原創育兒漫畫文章作者。歡迎關注【育兒秘籍】,你想了解的育兒護理、成長發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

相關焦點

  • 有這些表現的寶寶都很窩囊,不想寶寶被欺負,父母要記住這幾點
    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千萬不能讓孩子學得忍氣吞聲,膽小怕事,在受到欺負的時候連話都不敢說的話,就沒有人能幫他了。這麼小的孩子,他沒有辦法分辨出父母說的是氣話還是實話,父母是他最信任的人,他會覺得父母說的每一句話都是認認真真要說給他聽的
  • 孩子被欺負不敢說出來?別急著斥責孩子,全是父母一手造成的
    文/甜心奶爸朋友小李家的女兒瑤瑤兩歲半,再過半年,女兒就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了。可是說起上幼兒園,小李卻一臉憂慮。原來女兒瑤瑤一直是眾人眼裡的乖乖女,從來不會罵人,也不會打人,即使別人打了她,她也懂的還手,家長看不下去,教給她應該要還擊。
  • 被搶玩具,被欺負之後,孩子不敢還手,父母要出面「撐腰」嗎?
    所以,在前期的養育中,要給予孩子有還手的底氣,待他能明辯是非之後,再自己選擇要不要還手,以及還手的時機。我從不主張暴力,所以全文都在強調的,只是還擊、不是出擊,只是還手、不是主動打人。況且幾歲的孩子哪有什麼真正惡意的暴力,這個階段大部分的衝突跟欺凌無關,無非是你搶我的玩具,是因為你想玩;你推我一把,是因為我不聽你指令不合你意。既然動手的初衷跟欺凌無關,還手怎麼就是睚眥必報、以暴制暴了?
  • 孩子挨打不敢還手?不是孩子沒出息,是你教育方法有問題
    當然,年齡和身形,不是區分看是不是欺負的絕對條件,是不是欺負,要看行為產生的後果和對孩子的影響。孩子被同班小朋友打了,哭得上氣不接下氣,甚至不想去上學,不敢出門,如果家長這時候還套「欺負」的定義來判斷是不是欺負,就真成笑話了。
  • 孩子幼兒園常被欺負,和父母有很大關係,別把孩子養成「受氣包」
    很多父母反應自己的孩子被欺負了卻不知道還手,思想工作也沒少做,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所有能想到的解決問題的辦法都教了,可是下次被欺負的時候依然不知道反抗。對於這樣的額孩子我們是又心疼又著急,在「恨鐵不成鋼」的同時,我們又有沒有想過 孩子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孩子被「欺負」,我們做父母的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 上幼兒園被欺負不敢還手,這樣的孩子該怎麼教?
    幼兒園裡的孩子的思想比較單純,他們之前的「欺負與被欺負」大多是我打他一下,他打我一下,上升不到校園霸凌。但是讓家長們擔心的是,不少孩子在受到「欺負」的時候,不知道還手,如果長期都是這種狀態,那麼孩子很可能對幼兒園產生牴觸情緒,嚴重的還可能讓性格變得內向,越來越自卑。
  • 父母給孩子灌輸的這種觀念,不僅影響出息度,還讓孩子一輩子窩囊
    可有的父母常常會被網絡上風靡不正確的思想傳遞給孩子,長此下去,可能讓孩子不僅會讓孩子沒出息,還會活得很窩囊。父母給孩子灌輸的這種觀念 不僅影響出息度,還讓孩子一輩子窩囊前段時間,和閨蜜聊天,當聊起她11歲的兒子時候,特別的頭疼說孩子誰的話都不聽,特別的叛逆,放學回家問他在學校幹嘛了,也更不願意和父母溝通交流,有時父母主動和孩子說話,他也是愛理不理。
  • 孩子被欺負,比教他還手,更重要的是……
    在面對「孩子被打要不要教孩子還手」的事情上,大家各有堅持。 堅持打回去的家長會說: 被欺負不還手只會變得越來越懦弱,要讓對方知道自己不好欺負!
  • 打架「還手」和打架「不還手」的孩子,長大後的區別不是一星半點
    孩子成長過程中,會發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我們做父母的沒辦法全部及時應對。例如孩子和別人打架了,有的孩子被人欺負了,會選擇勇敢的還手,而有的孩子不敢還手,只能默默忍受。面對不敢還手的孩子,父母如何教會孩子解決方法就很重要了。
  • 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卻不敢還手?寶媽分享教科書級處理方式!
    如果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被其他小朋友打了,回家後躺在媽媽懷裡委屈地哭泣,換做誰都接受不了。為了不讓自己孩子吃虧、受委屈,家長們也是想盡了各種辦法。比如李玫瑾教授曾在網上推崇「讓孩子打回去」的方式,這種方法雖然好,但並不適合所有的孩子。有些孩子天生膽小,碰見比自己強壯的小朋友,根本就不敢還手,這時候應該怎麼辦?
  • 幼兒園和小朋友打鬧處「下風」,媽媽槽心說娃窩囊,老師:真聰明
    那麼除了「不還手」被父母認為是「窩囊」行為,孩子還有哪些行為會被父母誤認為是「窩囊」行為。一、父母認為孩子的「窩囊」行為1、打不還手就像上文中小思的兒子一樣,在和其他小朋友的打鬧中並不還手。這裡不過多的說了。
  • 孩子被打,要不要還手?父母的做法很關鍵
    朋友的孩子可可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可是媽媽卻說他是「窩裡橫」,一到外面受人欺負,從來都不敢反抗,不管是比他大的,還是比他小的孩子打了他,他都不還手。我擔心一味地忍讓會讓他的性格變得越來越懦弱,以後豈不是一輩子都要受人欺負?可是教孩子還手,顯然又違背了我的價值觀,讓孩子以牙還牙,簡單粗暴地處理事情,顯然不是教育孩子的初衷。」說到這裡,可能大多數父母都會有同樣的困惑,孩子不還手覺得委屈窩囊,小孩之間打鬧有時候並不是故意的,孩子也很難分辨,如果別人只是不小心碰到你就打回去也不應該。
  • 告訴孩子:被欺負要「打回去」有多重要?孩子還不還手區別很大
    這時候小傑的爸爸問「是不是如果現在你去找他,打他一頓,就不覺得委屈了?」,小傑點點頭。爸爸接著說:「別人欺負你打你,你可以當場還手保護自己,但記住只限於當場,不能打頭。一旦告訴了老師,他跟你道了歉,你就只能原諒他」。
  • 「媽媽,我被打了」,孩子被欺負別讓他說沒關係,要讓他「還手」
    現在的小孩子真是越來越厲害了,小小年紀就知道欺軟怕硬,對小虎這樣的軟茬總是欺負,我走過去,先和小虎的媽媽打了聲招呼,然後問小虎怎麼回事。小虎很是乖巧,先是禮貌的給我打了招呼,之後怯懦地不敢說話,之後小虎媽媽告訴我小虎經常這樣被欺負,但是孩子老實,而且她也不想惹事,每次出現這種狀況,母子倆都是忍一忍。
  • 以下孩子小時候人人誇,長大會活得辛苦又窩囊,父母還懵然不知
    有時候現實很打臉,那些小時候被大人們誇成一朵花的孩子,長大後可能過得並不如意。就比如以下孩子,小時候人人誇,長大會活得辛苦又窩囊,父母還懵然不知。就算有時候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比如想要某個玩具,想學什麼興趣班,但只要大人一跟他講道理,一說出不允許的原因,他們就會很容易妥協。這樣的孩子,看起來讓人省心,但長大後卻是活得很辛苦很窩囊的一類人。因為,太聽話,太容易妥協的人,很容易淪為人人欺負的受氣包。就算是身邊最親近的人,摸透了他們的脾氣,也會處處佔他們的便宜。而他們習慣了妥協,就會委屈自己接受。
  • 「你為什麼知道還手?」孩子受欺負還手被罰,寶媽氣不過掌摑老師
    當然了,也有一些脾氣暴躁的父母,乾脆告訴孩子,要是有人欺負你就直接還手。 聽到這樣的要求,果果很明顯不願意,沒想到這個高個子同學狠狠推了果果一把。看到新買的橡皮被別人搶走,自己還挨了打,果果也不甘示弱的還手,最後還是其他同學告訴老師才沒再撕扯。
  • 「挨打了都不還手,真沒用!」面對孩子的「不爭氣」,你該咋辦?
    被別的小朋友打了,寶寶卻傻站著不知道還手,寶媽心疼、憤怒,甚至覺得孩子窩囊,咋就這麼慫?真的是寶寶沒出息嗎?如何讓寶寶學會還手,敢於還手呢?80%的孩子被攻擊後不還手,他們哭泣、退讓或者是任由攻擊者欺負,不喊叫也不還擊。
  • 同樣是被人欺負,"還手"和"不還手"的孩子,長大有何區別?
    同樣是被人欺負,&34;和&34;的孩子,長大有何區別?養娃對於每個家庭來說,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挫折。而家長的引導,決定孩子未來性格的形成。上了初中之後,小明因為一些事情,得罪了班上的一個大塊頭的同學,於是這個同學就經常欺負小明。面對同學的欺負,小明也是一直忍讓。因為父母曾經告訴過他,在外面讀書一定要和同學們和平相處,能忍則忍,千萬不要鬧矛盾,影響學習。
  • 孩子受欺負父母要做的不是責備,而是這3件事
    鄰居家小孩從小比較調皮搗蛋,整天跟別人打架,他的父母也經常被叫家長,他們對於孩子整天的惹是生非已經免疫了,哪天他家孩子安安靜靜的不惹事他們還覺得不正常呢!聽家裡人前段時間這個孩子家裡還出了不小的事,連派出所都驚動了。
  • 孩子被欺負,該不該還手?(家長必讀)
    (圖片來自網絡)這樣一個看似簡單,只需要用Yes or No回答的問題,卻困擾了我很久。無奈之下,家長只有將該同學轉校了,時至今日,我再也沒見過這個同學,也不知道他過著怎麼的生活,有著什麼樣的人生;而經常欺負他的同學當中,有一個因為吸毒多次被抓,有一個因搶劫還在蹲大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