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欺負,我為什麼強調一定不能只說「沒關係」?

2020-08-27 辛陽

咱們今天這篇文章,是從父母的態度給孩子的影響的角度來說的。也從另一個方面解釋了,在哪些情況下,孩子與他人發生摩擦,父母不能只是簡單說句「沒關係」。 分享出來,希望朋友們也能看過之後覺得有些幫助。

那麼就來和大家分享幾個例子

01

下午去幼兒園接兒子,他卻不願意出來,要在幼兒園裡玩一會,和幾個大班的小朋友跑步比賽。

有個小男孩的跑步速度很快,每次都是第一名。

另一個小女孩就不高興了,在小男孩跑步的時候,故意扔了一隻鞋子過去。

小男孩被絆倒了,坐在地上哭。

聞聲而來的孩子媽媽,詢問了情況。

我以為她會幫兒子「出頭」,結果她拉起孩子,只簡單地說了三個字——「沒關係」。

一聽媽媽這樣說,孩子一邊哭一邊解釋說:「是她絆我的,好疼啊。」

媽媽笑著說:「大家都是同學,沒關係的。」

小男孩一直在哭,媽媽卻繼續和家長聊天,隱約聽見她在說:「小男子漢,動不動就哭,真慫。」

看著那個默默哭泣的小男孩,真的有一點心疼,因為別人的錯,自己摔倒了,媽媽卻用「沒關係」來安慰自己。

這樣的安慰真的不如什麼都不說,因為在孩子心裡,這件事並不是沒有關係,自己希望得到一個「公正」,而那個犯錯的孩子,還在對他做鬼臉。

考慮一會之後,我有意接近了那個媽媽,告訴她,孩子那麼傷心,是因為你忽略了他的感受;

而且你的「沒關係」,或許會讓他以後都不知道如何去保護自己,當自己被打了,玩具被搶了,他都會認為別人是對的。

02

家長說的「沒關係」,就是在忽視孩子的「訴求」,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會導致一些負面性格的形成。

☞膽小和懦弱

孩子在一起玩,經常會發生孩子的玩具被搶了,或者食物被別人拿走吃了的事情。

這時,很多孩子會第一次時間求助家長,而如果家長只是說了「沒關係」,就是在損害孩子的權益。

東西是我的,為什麼別人不經過同意就可以吃?

通常情況下,在孩子放學的時候,家長都會帶一些零食,一來是擔心孩子在幼兒園吃不好;二呢,也就是和孩子們分享。

有一個小男孩,手裡拿了一個奶片,和孩子們在一起玩。

不知道什麼時候,奶片被稍微大一點的女孩搶走了。

他跑過去告訴奶奶,得到的是「沒關係的」。

因為這句話,那個女孩直接把奶片拆開吃了,小男孩特別傷心,而奶奶安慰說:「家裡還有很多呢,等會回家吃,那個給同學吃,沒關係的。」

孩子的利益受到了侵犯,東西被別人搶走了,家長的「沒關係」,也就在暗示,別人欺負你,你就得忍著。

這是對孩子很不利的:一個不懂得保護自己利益的孩子,在以後很容易形成懦弱和膽小的性格。

☞脾氣暴躁

如果孩子的利益被侵犯,向家長求助,卻得到不痛不癢的「沒關係」;

那麼,孩子就可能會被迫「強大」,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護自己。

而孩子們讓自己強大的方式,大多是發脾氣或者打人。

朋友家的女兒,以前是一個特別溫順的女孩,還很有禮貌,而現在性情大變;

用朋友的話說「變了一個人」,特別喜歡發脾氣,有時還喜歡動手。

在她六歲的生日會上,我就見識到了她的「壞脾氣」。

當時,場上有很多的裝飾品,各種各樣的漂亮氣球,還有絲帶。

在party結束的時候,很多小朋友過去摘氣球和絲帶,她就像是瘋了一樣,扔了飯店的杯子,並且一直喊:「不許拿,那是我的東西。」

家長們見她這樣,也都阻止了自己的孩子去拿。

看著抓狂的女兒,朋友特別無奈,說不知道現在怎麼就變成這樣了。

其實,她是應該知道的。

女兒四歲的時候,他們搬到了一個新的小區,只要有小朋友去她家玩,不管是誰喜歡女兒的玩具,她都是大方地送給別人。

她希望通過這個方式,讓女兒儘快交到一些好朋友。

面對女兒的哭鬧,她經常說:「沒關係,她們都是你的好朋友。」

她用「沒關係」來忽視孩子的拒絕和內心的崩潰,於是,孩子就用「發脾氣」的盔甲來保護自己。

☞ 討好型人格

不管是自己的東西被搶了,還是自己被打了,或者是被迫分享,家長一再說「沒關係」,言下之意就是,別人想要的時候,你就要滿足別人。

然而,犧牲自己的感受,掩埋自己的意願,一味去迎合別人,很容易造成孩子討好型的人格。

蔣方舟作客《奇葩大會》,在節目中她表示:

當別人的某個觀點說錯的時候,她也不會提出異議,甚至還會誇獎別人說得好,再來一段。

和親密的愛人生氣吵架,對方一再打電話來,她就是說不出「你不要再打了,再打我就生氣」的話。

她這樣一再委屈自己,迎合別人,和自己的成長經歷是有關的。

七歲寫書,九歲出書,一直都是和一些比她年紀大的人共事、做節目;

被輸入的信息就是,你要謙虛,少說話,因為他們都比你年長,比你懂得多。

所以別人說什麼都沒有關係,你聽著就好。

03

「沒關係」這三個字,是在毫無底線地滿足別人,而損害了自己孩子的利益。

平日生活裡,家長怎麼做才能保護好孩子的權益呢?

☞尊重孩子

孩子三歲的時候,自我意識開始萌發,會把自己和別人區分開,家長需要尊重孩子的成長,接納他們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有一次,帶兒子下樓騎自行車。

騎了一會,他就和別的小朋友在一起玩了。

這時,一個小朋友過來要騎他的車,我想著反正他這會兒也不騎,給別人騎一下也沒有關係,就想借給他騎。

可是,他看到後特別生氣,一再強調「這是我的自行車」。

於是,我尊重他的選擇,也告訴那個小朋友,你要玩得經過主人的同意。

同時,我也和兒子說,分享就是得到,把自己多餘的東西分出去,也可以得到別人多餘的。

後來,兒子堅持不分享。

我也沒有強迫他,畢竟自行車剛買回來不久,對於他來說,是特別珍惜的東西。

☞允許拒絕

讓孩子學會說「不」,注重自己的感受,不必迎合任何人,這樣才不會成長為一個「討好型」的人。

每次出門,兒子都會拿一兩個玩具,和別的小朋友交換玩。

有一次出門,他拿著的是一輛合金越野車,那是爸爸送他的生日禮物。

遇見了熟悉的小朋友,大家像往常一樣,想和他交換玩具,可是他卻把越野車藏在身後,露出很為難的表情。

於是,我走過去告訴他,如果不想交換,你可以拒絕,告訴小朋友說「我不想交換」。

適當的拒絕,讓孩子遵從內心的想法,這樣對成長也是有益的。

☞支持孩子

當別人欺負了我們的孩子,搶走了孩子的東西,他們哭了鬧了,這說明他們是在意這件事,覺得是一件「有關係」的大事。

這時,我們可以擁抱著孩子,溫柔地告訴他們:「不要哭,你可以把它拿回來的(讓他和你道歉)」。

前不久,我們去看桃花,丫頭撿了很多桃花,放在一個塑膠袋裡。

可是,她一轉身的功夫,一個五六歲的小女孩,就把袋子拿走了。

丫頭求救一般地看著我,她十歲了,不是怕那個比自己年齡小的妹妹,而是不好意思。

後來,我選擇陪丫頭一起走過去,要回了她的袋子。

丫頭摟著我,給我一個微笑。

我慶幸自己陪著她,支持她保護自己的利益,而沒有隨意說出「沒關係,這兒的桃花多得是。」

最好的父母,是把孩子的「沒關係」當成「有關係」。

愛從來不在於你替孩子做了多大的事,而是在稀疏平常的事上,密密麻麻鋪著對孩子的愛。

聰明的父母,會遵從孩子的內心,讓他們成為自己,而不是長成別人喜歡的模樣。

相關焦點

  • 「媽媽,我被打了」,孩子被欺負別讓他說沒關係,要讓他「還手」
    鄰居的孩子小虎是個乖巧的孩子,與其說是乖巧不如說是逆來順受,他的性格可不像他的名字一樣霸氣,相反他很受欺負。一天,我也在樓下的公園散步,突然發現兩個孩子在爭吵,說是爭吵,其實是一方欺負另一方,被欺負的那一方正是小虎。
  • 孩子在外面被欺負,家長別只說「沒關係」,3步教孩子化解危機
    前兩天,鄰居家的嘉嘉在小區和另一個小朋友打起來了,回家之後嘉嘉生氣的跟父母說自己被欺負了。可嘉嘉媽媽看了兒子渾身髒兮兮的,非但沒安慰孩子,還不高興的問嘉嘉:「人家怎麼不欺負別人就欺負你呀!」,臨了還囑咐嘉嘉:「別就知道打架,說句『沒關係』不就好了非要打起來才行嗎?」
  • 孩子在外面被欺負,家長別只會說「沒關係」,4步幫孩子化解危機
    孩子在外面被欺負,家長別只會說「沒關係」,4步幫孩子化解危機曾經看到過一個案例:一個人家的孩子,剛三歲半,正是活潑好動的年齡,周末大人不上班,孩子還喜歡去玩,於是夫妻倆辦了一張遊樂場的會員卡,時不時地帶著自己的孩子去遊樂場玩耍,可是在一次孩子玩耍的時候,驚險的一幕出來了!
  • 孩子在學校被欺負,老師:為什麼只欺負你?家長應該怎麼辦
    孩子在學校被欺負,老師:為什麼只欺負你?小學高年級和中學的學生,都會存在一些小團體,去欺負那些比較內向,不太靦腆的學生,被欺負的大部分學生都不敢反擊,哪怕有一小部分去告訴老師,也往往會被質問:為什麼不欺負別人,只欺負你?這個時候被欺負的孩子會覺得很委屈,家長們可以怎麼辦呢?
  • 當孩子被欺負時,不要再說沒關係了,父母要教會孩子這樣做
    其實很多時候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受到了別人的欺負可能都是抱著息事寧人的態度,不想讓孩子去計較這個事情,也就借著這件事情告訴孩子你要大度,不能心眼這麼小,不然是沒有小朋友願意和你玩耍的。,只會自己在心裡默默地安慰自己說沒關係。
  • 父母要教孩子一件事:別人說了「對不起」,不一定回答「沒關係」
    父母要教孩子一件事:別人說了「對不起」,不一定回答「沒關係」每當孩子在一起玩耍打打鬧鬧之時,難免會有磕磕碰碰,要是無意之舉,我們可能會教孩子要學會道歉,或者在別人道歉的時候要禮貌地回應:沒關係。當被傷害的一方,面對這樣的道歉,雖然心裡有再多不爽,大多數人還是會選擇忍氣吞聲的說一聲「沒關係」,那麼故意傷害你的人,他值得你說「沒關係」嗎?
  • 孩子在外面被欺負,家長別再說「沒關係」,3步教孩子處理危機
    文 | 索菲是個寶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我至今都記得,我家大寶上幼兒園小班時有一天回家的時候跟我說:「媽媽,某某欺負我,他搶我的玩具,還推我。」時我的心情有多複雜。雖然知道孩子進入一個集體之後一定會有磕磕絆絆的情況發生,但是作為親媽我還是很緊張,明知道可能只是一件小事,但就是忍不住想萬一有更差的情況怎麼辦?萬一影響到孩子的心理怎麼辦?最後我只能先安慰孩子,然後上網上搜索解決的辦法。
  • 孩子被欺負,這6句話家長不要說,特別是「打回去」
    孩子已經心情不好。不要太激進,讓他一上來就想起細節。這會讓他更加尷尬。2「為什麼他不欺負別人就欺負您?」這有點「受害者理論」。這個孩子被欺負和傷害。顯然其他人做錯了事,但父母首先要求孩子找到自己的原因。就像說「一個女孩因為太少而被強姦」一樣荒謬。
  • 為什麼我總是被人欺負
    徐濤知道:讓客人受傷是件大事,要是鬧到雪場經理那裡,這教練一定逃不了一頓責罰,少說也得扣掉三百五百的獎金。當然,他徐濤不是那種不厚道的人,犯不著故意為難這個年輕的小夥子。於是,他在齜牙咧嘴的同時,還不忘安慰道:沒關係,沒關係,你也不是故意的,這純屬意外啊!    這种放人一馬的優越感,一直維持到了臨走結帳的那一刻。在此之前,徐濤一直惦記著,既然我對你仗義,你也多少會對我有點感激。
  • 兒子被大孩子踢臉,爸爸應該這樣做,而不是教孩子去說「沒關係」
    我也要兒子看到,有大孩子欺負你,我會替你出頭,不要怕。 平時教育孩子,不能欺負別人,更不能被別人欺負。誰打你,就打回去;誰搶你東西,就搶回來。」但欺負人的一方,往往有身體和年齡上的優勢,不是說打就能打過的,這時也不用有壓力,告訴父母,我來出頭。讓孩子知道,家庭始終是他的後盾。北京衛視有這麼一檔節目《老師,請回答》,請了很多專家和老師坐鎮,解決孩子的問題。
  • 當孩子被人欺負,父母別再說「沒關係」,要教會他這句話
    大部分父母在孩子被欺負的時候,總會習慣性的告訴他們「沒關係」,以此來安慰孩子。當孩子每次被欺負時,父母如果都安慰他說「沒關係」,會讓孩子認為別人欺負了自己,自己也沒啥辦法,只能忍氣吞聲,可能會導致他的性格膽小懦弱。二、讓孩子討好迎合。有的孩子本來非常生氣,或者有其他的辦法,但父母說了沒關係,反而強行壓抑住其他的念頭。
  • "媽媽,同學欺負我",家長的反應影響娃的成長,請不要說這幾句話
    孩子是每一個家庭的寶貝,可謂是捧在手中怕摔著,含在嘴裡怕化了。尤其是上學之後,自己不能隨時知道孩子的情況,更是一顆心時刻揪著,生怕他們在學校被欺負、不合群,甚至有家長開始考慮,我家孩子要是被欺負了怎麼辦?
  • "媽媽我被欺負了"孩子被打回家哭訴,媽媽一句改變了孩子的性格
    "樂樂爸揶揄妻子說"你這是王婆賣瓜自賣自誇!"樂樂媽回嘴道"咱們樂樂平時就很乖巧,這樣的孩子不受同伴和老師的喜歡也太說不過了吧!"可是沒想到,樂樂剛上幼兒園一個星期就被同伴抓破了臉。樂樂帶著臉上的傷回家後哭著對媽媽說"媽媽我被同伴欺負了!你去幼兒園幫我報仇!
  • 還在教孩子說「沒關係」?有的「對不起」,不能回答「沒關係」
    每當有人做錯事,一句悅耳的「沒關係」似乎成了人人都會脫口而出的標配,雖然「對不起」和「沒關係」是皆大歡喜的局面。可實際生活中總有無法用「沒關係」就能輕鬆略過的事情,這時就不能回答「沒關係」,而是要考慮這句「對不起」是否能夠被輕易原諒,又或者這句「沒關係」夠不夠原諒的誠意。
  • 父母要教孩子一件事:當別人說了「對不起」,不要回答「沒關係」
    小孩子之間打打鬧鬧是很正常的事情,人與人相處,有矛盾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為了從小培養孩子懂事講禮貌,很多家長都教育孩子:當面的小朋友和你道歉的時候,你一定要說一句沒關係,這樣才是正確的,才會成為人人都喜歡的乖寶寶。
  • 育兒家丨孩子被欺負,這6句話家長不要說,特別是「打回去」
    而且,孩子不一定具備「打回去」的能力。家長盲目鼓勵孩子去挑戰體能上比他有優勢的人,大多數結果都是受到更嚴重的欺負,給孩子帶來二次傷害。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孩子本身性格佛系不願意打回去,家長強迫孩子「打回去」,只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沒有達到父母的期望,變得更加自卑且沒有安全感,不願再告訴家長自己被欺負的事。 4「你自己解決,我又不能24小時跟在你屁股後面。」
  • 孩子在外面被欺負,千萬不要教他說這三個字,否則會越來越軟弱
    培養有素質的孩子不是讓他一味地委屈求全,沒關係可以說,但是不能當成每一次委屈的藉口。孩子受欺負,為什麼家長不能教孩子說「沒關係」?A、容易形成討好型人格一句沒關係,有的孩子知道,這是真的沒關係。可以重修舊好。
  • 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了怎麼辦?這幾招一定要知道!
    很多父母都會擔心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被欺負來怎麼辦?有一點特別苦惱,就是孩子被打或搶了東西之後不懂反抗,甚至有的娃膽子比較小,哪怕對方是比自己矮一頭的孩子,也只會哭,家長覺得很無助,不知道該怎麼辦。
  • 孩子被欺負後,父母不要說這3句話,不然孩子以後會更懦弱
    抱著「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宗旨,把孩子打架當成一件嚴厲的事情,被欺負了就一定要反抗到底,結果卻在不知不覺中,給孩子灌輸了不良的思想,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造成極大傷害。家長和孩子日常相處時,以下三句話,絕對不要跟孩子說出口「沒關係!」孩子摔倒了,家長會安慰孩子「沒關係」;孩子玩具被搶了,家長也會說「沒關係」,但家長的一句沒關係,就給孩子帶來了不少失落。
  • 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了怎麼辦?這幾招一定要知道
    快告訴我是誰幹的,看我不收拾他!」就錯了,因為這樣的反應只會讓矛盾升級,並不能把孩子引到正確解決問題的方向上。無論是恨鐵不成鋼還是假裝大度,給孩子最直接的感覺就是:連父母都不在乎我、不相信我,難怪我受欺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