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表妹跟我打電話,說是家裡的孩子在幼兒園被別的小朋友欺負了,按照表妹的性子,肯定不依不饒,教育孩子說:「以後誰再打你,你就打回去,給他點顏色看看。」但是沒想到因為表妹這樣的話,孩子在幼兒園碰到別人不小心惹到他,就很暴力地去打別人,從「被打的一方」變成「打人的一方」,老師天天告狀,弄得表妹很苦惱:「這孩子該怎麼教才好?」
關於孩子被打之後要不要還手這件事情,家長與其告訴孩子「打回去」,也不能忘記告訴他以下兩句話,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
「打回去是為了讓別人知道你不是好惹的,但不是要傷害到別人」
不管孩子為什麼被別人打,但是受到欺負總是現實。告訴孩子「別人打你,你要打回去」也是可行的,但是不要忘記囑咐孩子「打過去可以,但不要傷害到別人」,以防孩子不懂得分寸,打到別人要害部位,真是有理說不清了。
小時候,弟弟被別人欺負的時候,他之前都是忍著,而有一天媽媽告訴他:「別人打你,你就打回去。」後來,弟弟再被打的時候,他拿起一個硬物把別人的頭打破了,流了很多血。還好去醫院縫了幾針,沒有太大的問題,否則造成更大的問題可真的是悲劇了。
所以,在孩子受到欺負,告訴他「打回去」的同時,也要提醒他注意度,不能打別人的頭和其它的要害位置,「打回去」只是為了證明自己不是好惹的,但是不是為了傷害到別人。
「別人沒有打你,不能提前動手打別人」
同時,即使是被別人打了之後,教會孩子勇敢反擊,但也不要忘記給孩子強調:別人沒有打你,你不能提前動手去打別人。這也是一般有素養的家庭會教育孩子的基本準則:作為有素質的人,不能成為施暴的一方。
我們為了讓孩子不在學校被人欺負,所以希望孩子能學習某項運動或者是練習武術,只是為了讓孩子體質更強健;同時,我們要讓孩子有自信的心態,在面對各種問題時懂得積極尋找應對的策略,自己實在解決不了就找大人尋找幫助,而不是自己慢慢承擔。
而如果我們每個家長都這樣教導孩子:不能動手打別人,而孩子自身有這樣的意識,自然在學校裡就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傷害事件,對於我們自己的孩子來說,也免於面對更多的危機。
所以,在面對孩子被打之時,教會孩子「打回去」是正確的處理方法,但不是一句簡單的話就能把問題解決了,同時還要告訴孩子「要把握度,不能傷害到別人」;然後,還要把「不能提前動手打別人」當成基本的準則。家長們都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也是給孩子創造一個更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