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就要開始獨立的生活和學習,每天和老師小朋友們一起成長,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很多家長都會擔心一個問題,就是自己的孩子如果受欺負了怎麼辦?很多家長為了不讓孩子受欺負,所以在平時裡也教育孩子,讓孩子成為一個厲害的角色,甚至在孩子欺負人的時候也經常置之不理,這樣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教育方式,不僅會讓孩子形成暴躁的性格,還會養成蓄意傷害他人的習慣,在孩子長大之後,也會因為這樣的性格兒吃虧,甚至被社會懲罰,所以正確的教育孩子才是關鍵。
父母要讓孩子成為一個陽光開朗,有正確三觀的人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不僅要讓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有正確的是非觀價值觀,還要讓孩子成為一個正直善良,有情商的人。只有這樣,才會讓孩子在社會中更好的生存,受到更多人的歡迎,有句話說得好: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只有為人正義才能在社會上站穩腳跟,如何只圖眼前的利益或者一直便宜只會讓孩子,在成長的路上吃虧。
很多家長都疑問自己把孩子教好了,但是孩子在社會上被他人欺負了怎麼辦?作為父母,首先要歸正自己的孩子,不要讓孩子不講道理,主動傷害他人。如果受到他人的欺負,父母也要講究方式方法。
首先了解情況,判斷是非對錯
孩子回家之後,告訴父母自己被欺負了,父母也不能只聽孩子一個人的話,可能孩子在父母的引導中會誇大其詞或者撒謊,所以從多方面的了解事情的經過,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父母可以調取學校或者場地的錄像,還可以諮詢其他的同學和老師,判斷事情的對錯,如果真的是孩子被欺負了,那麼父母可以進行下一步,但是如果是孩子的錯,父母也要引導孩子,讓孩子主動承認錯誤給對方道歉。
孩子被打之後要不要「打回去」?別籠統定義,這樣教育才一勞永逸
關於孩子被欺負了,父母要讓孩子怎樣做,一直都存在著很大的爭議,其實這也要看孩子自己本身的性格。
如果孩子性格一直都很膽小懦弱
父母也要鼓勵孩子,讓孩子懂得維護自己的權益,不管是在小事上還是大事上都要懂得保護自己,不要讓對方形成欺負自己的習慣。另外,父母也要讓孩子懂得拒絕,不能一味的謙讓和妥協,這樣只會讓孩子心理受到更大的傷害。
如果孩子的性格比較豁達
如果平時很開朗,從不計較個人的得失,如果別人搶了孩子的玩具,或者拿走孩子的東西,孩子並沒有放在心上,如果父母一直斤斤計較,甚至要找對方理論,或者吵架等,在孩子看來,可能父母就是不禮貌,或者是挑事的一方,這時,只要孩子身體沒有到傷害父母也不要過於幹涉。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也要細心地觀察孩子的心理發展。
孩子被打之後要讓孩子打回去嗎?
孩子如果被他人蓄意傷害之後,導致身體受傷或者心靈受到傷害,這也是很多父母不願意看到的,那麼父母要教育孩子打回去嗎?著名的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在一次綜藝節目中就談到過:打,當然要打回去,為什麼呢?孩子被打之後,也要懂得反擊和保護自己。在氣勢上不能讓對方覺得自己是個軟弱的孩子,李玫瑾教授就曾經提到過自己家的小孩,孩子在學校中被男孩子抱起來,扔到地上,回家告訴家長,李玫瑾教授也告訴孩子,當再有人抱住你之後,就要雙手揪住他的耳朵,這樣對方感到疼就鬆手了,這雖然是一件小事,但是孩子也用對了方法,讓對方鬆手後,也給對方一點教訓,也讓對方知道自己是個聰明,懂得保護自己的人,這讓下次就不會再欺負孩子了。
當孩子不知道怎麼辦的時候,父母要適當的給孩子提出建議,或者幫助孩子,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事情,因為孩子沒有處理事情的經驗,所以經常會詢問父母的意見,支持孩子,這時父母也要正確的引導孩子,讓孩子形成正確的三觀,懂得維護自己的權益,父母要注意正確,首先要徵詢孩子的意見,問一問孩子想要怎麼做,然後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這是很關鍵的一步,如果父母茫然的指導或者硬性的規定不僅起不到教育的初衷,還會讓孩子形成錯誤的是非觀,如果孩子不敢拒絕或者找對方理論,家長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給孩子做好榜樣,事後還要徵詢孩子的想法,如果可以,可以讓孩子原諒對方,重歸於好。
關於上面的內容,你有什麼想法呢?歡迎大家的留言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