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打之後要不要「打回去」?別籠統定義,這樣教育才一勞永逸

2020-10-05 毛豆媽媽育兒說

前言

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就要開始獨立的生活和學習,每天和老師小朋友們一起成長,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很多家長都會擔心一個問題,就是自己的孩子如果受欺負了怎麼辦?很多家長為了不讓孩子受欺負,所以在平時裡也教育孩子,讓孩子成為一個厲害的角色,甚至在孩子欺負人的時候也經常置之不理,這樣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教育方式,不僅會讓孩子形成暴躁的性格,還會養成蓄意傷害他人的習慣,在孩子長大之後,也會因為這樣的性格兒吃虧,甚至被社會懲罰,所以正確的教育孩子才是關鍵。




父母要讓孩子成為一個陽光開朗,有正確三觀的人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不僅要讓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有正確的是非觀價值觀,還要讓孩子成為一個正直善良,有情商的人。只有這樣,才會讓孩子在社會中更好的生存,受到更多人的歡迎,有句話說得好: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只有為人正義才能在社會上站穩腳跟,如何只圖眼前的利益或者一直便宜只會讓孩子,在成長的路上吃虧。

很多家長都疑問自己把孩子教好了,但是孩子在社會上被他人欺負了怎麼辦?作為父母,首先要歸正自己的孩子,不要讓孩子不講道理,主動傷害他人。如果受到他人的欺負,父母也要講究方式方法。

首先了解情況,判斷是非對錯

孩子回家之後,告訴父母自己被欺負了,父母也不能只聽孩子一個人的話,可能孩子在父母的引導中會誇大其詞或者撒謊,所以從多方面的了解事情的經過,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父母可以調取學校或者場地的錄像,還可以諮詢其他的同學和老師,判斷事情的對錯,如果真的是孩子被欺負了,那麼父母可以進行下一步,但是如果是孩子的錯,父母也要引導孩子,讓孩子主動承認錯誤給對方道歉。

孩子被打之後要不要「打回去」?別籠統定義,這樣教育才一勞永逸

關於孩子被欺負了,父母要讓孩子怎樣做,一直都存在著很大的爭議,其實這也要看孩子自己本身的性格。

如果孩子性格一直都很膽小懦弱

父母也要鼓勵孩子,讓孩子懂得維護自己的權益,不管是在小事上還是大事上都要懂得保護自己,不要讓對方形成欺負自己的習慣。另外,父母也要讓孩子懂得拒絕,不能一味的謙讓和妥協,這樣只會讓孩子心理受到更大的傷害。

如果孩子的性格比較豁達

如果平時很開朗,從不計較個人的得失,如果別人搶了孩子的玩具,或者拿走孩子的東西,孩子並沒有放在心上,如果父母一直斤斤計較,甚至要找對方理論,或者吵架等,在孩子看來,可能父母就是不禮貌,或者是挑事的一方,這時,只要孩子身體沒有到傷害父母也不要過於幹涉。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也要細心地觀察孩子的心理發展。

孩子被打之後要讓孩子打回去嗎?

孩子如果被他人蓄意傷害之後,導致身體受傷或者心靈受到傷害,這也是很多父母不願意看到的,那麼父母要教育孩子打回去嗎?著名的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在一次綜藝節目中就談到過:打,當然要打回去,為什麼呢?孩子被打之後,也要懂得反擊和保護自己。在氣勢上不能讓對方覺得自己是個軟弱的孩子,李玫瑾教授就曾經提到過自己家的小孩,孩子在學校中被男孩子抱起來,扔到地上,回家告訴家長,李玫瑾教授也告訴孩子,當再有人抱住你之後,就要雙手揪住他的耳朵,這樣對方感到疼就鬆手了,這雖然是一件小事,但是孩子也用對了方法,讓對方鬆手後,也給對方一點教訓,也讓對方知道自己是個聰明,懂得保護自己的人,這讓下次就不會再欺負孩子了。

當孩子不知道怎麼辦的時候,父母要適當的給孩子提出建議,或者幫助孩子,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事情,因為孩子沒有處理事情的經驗,所以經常會詢問父母的意見,支持孩子,這時父母也要正確的引導孩子,讓孩子形成正確的三觀,懂得維護自己的權益,父母要注意正確,首先要徵詢孩子的意見,問一問孩子想要怎麼做,然後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這是很關鍵的一步,如果父母茫然的指導或者硬性的規定不僅起不到教育的初衷,還會讓孩子形成錯誤的是非觀,如果孩子不敢拒絕或者找對方理論,家長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給孩子做好榜樣,事後還要徵詢孩子的想法,如果可以,可以讓孩子原諒對方,重歸於好。

關於上面的內容,你有什麼想法呢?歡迎大家的留言和評論


相關焦點

  • 孩子被打了究竟要不要教孩子打回去
    這裡我沒有說她打人不對,也沒有去放大打人的事情,而是了解這個過程,與孩子產生共情,平時我們對孩子都是這麼說的:「如果別人打你,你要保護好自己。」「如果別人打你,你要告訴老師,讓老師幫你解決問題。」「如果別人打你,你要好好溝通,告訴她大人不對!」
  • 孩子被欺負,要不要教他打回去?
    無論什麼時間,有關孩子的新聞一出現,尤其是孩子之間出現欺凌事件,都會引起無數家長朋友們的擔憂。  01 孩子被欺負,要不要讓孩子打回去?  看到這樣的新聞,總感覺觸目驚心,有時候我就在想,如果我兒子長大了遇到被欺負的事,我應該怎麼辦?要不要讓孩子打回去?  捫心自問,如果不考慮對孩子是否有不利因素的影響,我第一反應肯定是讓孩子打回去,相信這也正是大多數家長的心聲。
  • 孩子被打,要打回去嗎?
    認為不要打回去的觀點,一般有這樣的幾種理由:「不要打回去,打人不是好孩子,應該告訴老師或者大人,讓大人來判斷和解決問題。」「寬容是傳統美德,應該多講道理而不是動手,何況小孩子之間的打鬧根本算不上真正的打架和欺負。」
  • 孩子被欺負時,到底要不要教孩子打回去,李玫瑾教授這樣說
    孩子被欺負時,到底要不要教孩子打回去,李玫瑾教授這樣說孩子是上天派來的天使,當這些小天使受到傷害時,是所有父母最不願面對的事。近期,孩子被欺凌事件的持續曝光,更是不斷地提醒父母,壞人真的存在,應對的方式刻不容緩。面對孩子被欺負,李玫瑾教授說:先要教孩子保護好自己。
  • 孩子被打了,要教他打回去嗎?心理學家這樣說……
    最近有個朋友跟我說:「最近我家兒子被朋友的女兒打了之後,我沒有及時站在他的立場上去安撫他,只是跟他說沒事啊沒事啊,我沒有顧及到他的感受,沒有及時幫助他,我感到很抱歉。」「昨天我家婆帶我兒子在樓下玩,別的小孩搶了我兒子的玩具,還打了我的兒子,我兒子就哭了。」
  • 「孩子在幼兒園被打了,我就要教他打回去!」
    這樣做是不對的,你打了他,他不開心,你打人也會更生氣,沒心情玩玩具了。」「但是你看,後來你們聽了媽媽的話,交換了玩具,你們兩個玩具都能玩!寶寶這樣很棒哦,不要動手,好好說大家都能開心玩啦!」但如果寶寶在被其他的寶寶先發制人,一直挨打,甚至開始慫了呢,要不要打回去?
  • 孩子被打之後要不要還手?有幾句話比「打回去」更關鍵
    關於孩子被打之後要不要還手這件事情,家長與其告訴孩子「打回去」,也不能忘記告訴他以下兩句話,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 告訴孩子「別人打你,你要打回去」也是可行的,但是不要忘記囑咐孩子「打過去可以,但不要傷害到別人」,以防孩子不懂得分寸,打到別人要害部位,真是有理說不清了。 小時候,弟弟被別人欺負的時候,他之前都是忍著,而有一天媽媽告訴他:「別人打你,你就打回去。」後來,弟弟再被打的時候,他拿起一個硬物把別人的頭打破了,流了很多血。
  • 孩子被打要不要打回去?我有一個穩贏的辦法
    孩子們之間出現衝突,程度如何、誰對誰錯、又要怎麼處理,它涉及到的因素實在太複雜了。成為母親之後,我們不願意讓孩子受一點點委屈,一旦孩子被打、被罵、被搶了玩具,母親的本能會讓我們第一時間做出保護孩子的舉動。這就是你當時所做的,我們認為無可厚非。今天的教育學、心理學研究都在告訴我們,孩子受挫時,最需要來自父母心理上的支持。
  • 被親生孩子打了,既不要忍著,也千萬不要打回去,最好這樣做
    被自家孩子打了自家孩子沒事就打我,玩兒的時候打著玩兒,惱怒的時候打著出氣,告訴他說不要打媽媽,很疼,結果孩子像是聽不懂一樣,過會兒了還動手打。轉手給他打回去,他就哇哇大哭,像是我故意欺負他一樣,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難道被自家熊孩子打,就活該只能忍著嗎?
  • 小孩被人欺負打了,要不要叫小孩打回去?
    孩子在外面受欺負了,要不要打回去?回答很明顯,別打回去。但家長要牢記教導孩子:好的欺凌不代表懦弱,好的行為要有光彩有句話說,別人家的孩子輪不到我們去教育,當我們不能教的時候就把孩子打回去家長要明白,眼前「被欺負」「被打」並不代表孩子永遠是受苦的一方,所謂傻子還有傻福呢,但是,不打回去也不代表他永遠受苦。
  • 孩子在幼兒園被打,要不要讓孩子打回去?兒童社交你了解多少?
    孩子被打了,要不要動手打回去?這個問題可能孩子在上幼兒園的時候每天都會遇到,但我們總是很難告訴孩子,到底應該如何正確的解決。其實與其告訴孩子需不需要動手打回去不如讓他知道在這個年齡段如何正確的與別人相處掌握方法,說不定就不用考慮動手打架這事兒了。
  • 校園暴力屢禁不止,孩子在學校被打,要不要教他打回去?
    現在學校都提倡素質教育,要求校風好,讓孩子不要打架。但是禁止了聽話的孩子,卻讓那些「調皮蛋」有機可趁。我孩子所在的班級老師開始也是要求不要打架,但是同學群裡經常看到這個孩子被誰欺負了,那個女同學臉被人劃傷了。不要打架,成了愛打人孩子的「護身符」校園暴力屢禁不止,被打要不要打回去?‍
  • 孩子被打要不要打回去,你的回答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所以不少網友心疼秦昊,紛紛留言說:站起來,打回去,跟他拼了。確實要打回去,被人欺負了,長大會他會有陰影的。認為不反擊,孩子就容易受傷害,教育孩子打回去才能避免下一次受欺負。然而,打回去真的有用嗎?1、 以暴制暴等於濫用私刑《奇葩說》有一期的辯題是:孩子被打應該打回去還是告老師?現場觀眾一邊倒。77:23都認為應該打回去,嘉賓廖凡和金星也贊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 孩子被打,要不要打回去?看看教授怎麼說
    一位媽媽教育孩子說:不管大人小孩,以後誰這麼抓你,你就揍他。事情經過是這樣的,兩個孩子在商場附近玩耍,一個打了另一個,孩子他媽就去幫著「回擊」,結果另外一娃的媽媽(長袖媽媽)不幹了!並質問對方,但是長袖媽媽覺得,兩小孩打架是小孩的事大人摻和進來,不應該!兩人就這樣你一句我一嘴。
  • 我的孩子被欺負了,到底要不要叫他打回去?
    最近教育專家李玫瑾老師,受到了不少心理學家的攻擊,說她的育兒方式是有問題的,其中一個觀點被攻擊的最多,就是:孩子挨打了一定要打回去。這個問題也是家長們問的最多的育兒問題之一了,李玫瑾老師的觀點是,孩子如果被欺負了一定要打回去。她還舉了一個自己家小孫女的例子,最後還告訴了小孫女下次遇到了這種事請,用什麼方法打回去。
  • 孩子被同學打了,父母是否要教孩子打回去?
    很多時候孩子間的打鬥都是在玩耍而非惡意的,尤其是低幼兒童沒有輕重概念和共情力,只是單純的打鬧,所以不能把這種行為看作衝突來處理,而要歡樂應對。二、表達 一定要教會孩子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心情,與要求。當對方打人行為發生時,告訴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例如:你打我太疼了,請不要再這樣了。
  • 若孩子被打了,教他「打回去」後果更嚴重,智慧父母這樣處理
    可是這條微博卻在網友這裡炸開了鍋,有人聲援被打孩子的媽媽,認為「孩子被欺負,一定要打回去」;也有人贊同男孩爸爸的說法,認為「小孩子之間發生的衝突,大人不要插手」。演變結果:一般都能讓打人孩子的攻擊行為得到收斂,他們或停止、或轉向他人。1、關於教孩子「還手」的問題看到自家孩子被欺負,不少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教孩子打回去,甚至還有媽媽抓著孩子的手教他打回去,連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也支持這種說法,還現身說法,舉了自家孫女揪別人耳朵反擊的例子。
  • 糕媽:孩子被打要不要打回去?我有一個穩贏的辦法
    成為母親之後,我們不願意讓孩子受一點點委屈,一旦孩子被打、被罵、被搶了玩具,母親的本能會讓我們第一時間做出保護孩子的舉動。這就是你當時所做的,我們認為無可厚非。今天的教育學、心理學研究都在告訴我們,孩子受挫時,最需要來自父母心理上的支持。就像你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在你身後,不要怕」,這一點,你做得很好。那麼,你的焦慮和難過,到底是因為什麼呢?
  • 孩子被打了?打回去啊
    一位寶媽留言問:「如果我的孩子被打了,我該怎麼做?」很多人可能會說:「忍忍就過去了,千萬別還手!」可是,忍讓會換來「施暴者」的心疼和停手?會解決問題嗎?孩子被打了?打回去啊!李玫瑾教授參加中央電視臺《開講啦》節目時,有觀眾提問說:「如果你的孩子,有一天跑過來跟你說『我同學欺負我,他們打我』;你會不會跟他說『打回去孩子,我支持你』呢?」
  • 孩子被打怎麼辦?打回去?告老師?這樣做,才是真正給孩子底氣
    擔心孩子性格太弱遇事不懂反抗,但又怕她也變得暴力,如何教會孩子正確處理同伴衝突,一度成為我最大的困擾。孩子被打了,到底要不要教她打回去?必須打回去,不然要她做個受氣包嗎?@可可:要教會孩子不能欺負別人,但如果被人打了,必須要打回去,閨女是我的心頭肉,誰打都不行!@大橘子:打回去至少代表了一種態度——我不是好欺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