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是想當然,很多時候父母的第一反應,往往都是錯誤的。
今年年初,微博上一個視頻引起網友熱烈討論。
視頻中只見一個暴怒的男子用力將一個4歲大的孩子甩出數米遠。
到底是有什麼深仇大恨需要如此暴力?原來事情的起因僅僅是這名男子的孩子與被甩孩子之間由於爭奪玩具起了衝突,父親護子心切,直接替孩子出手解決了對方。
這麼做,顯然不對。面對孩子之間的衝突和矛盾,許多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我得保護我的孩子」,但事實上,孩子間的很多矛盾完全可以讓他們自己解決,最近熱播的親子綜藝《想想辦法吧爸爸》裡,戚薇的女兒Lucky就做出了最好的示範。
節目中,中瑞混血雙胞胎中的哥哥John在招呼客人時沒有注意音量,弟弟Victor上前捂了一下他的嘴,試圖制止他的高音量。沒想到Lucky和小九看見了,也學著Victor的樣子,上前捂住John的嘴。
John在這種情況下被激怒,大哭了起來。一旁的Lucky迅速反應過來自己做錯了,回頭拿了張紙巾給John擦眼淚,並且馬上道歉。
到這裡為止,Lucky表現得已經很棒了,基本解決了她和John之間的矛盾,但讓聞達君沒想到的是,在處理矛盾這件事上,Lucky把100分的卷子答出了120分的水平。
在向John道歉後,Lucky轉身就去引導小九一同道歉,小九向她解釋自己只是不讓John大喊大叫,不是打他,Lucky沒有直接轉述給John,而是引導小九向John解釋。
面對年紀稍小的小九,懂事的Lucky還通過動作再現讓小九明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
這次衝突全程沒有大人參與介入,孩子們之間也沒有出現想像中的矛盾升級,而是很快就和好如初。
所以當孩子之間發生矛盾的時候,父母們儘量不要幹涉,要相信孩子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父母不可能永遠陪伴在孩子身邊,與其包辦孩子的一切,不如放手讓孩子學會獨立解決問題。
瑞士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曾說:同伴交往和同伴衝突是兒童發展社會視角轉換能力的必要條件,是使兒童擺脫自我中心的前提。
大部分時候,孩子們之間的衝突並不像家長們想像得那麼嚴重,相反,和同伴間輕微的衝突是孩子開始進入社會化的正常表現,只要妥善處理,它就能成為孩子迅速成長、學會社交禮儀的黃金機會。
在另一檔親子綜藝《媽媽是超人》中,賈靜雯的女兒咘咘和小朋友Mia發生爭執時,她顯得格外淡定。
她認為這是孩子的世界,讓他們自己去面對不同的狀況也是一種成長,不到最後關頭,家長不要輕易出頭幫忙解決。
但讓孩子們自己解決,不意味著完全不作為。咘咘和Mia因為爭執不歡而散後,媽媽賈靜雯就開始發揮自己的作用了,她鼓勵咘咘主動邀請Mia來家裡吃飯,後來Mia也如期前來,剛一見面,兩人又如膠似漆,恢復往常關係了。後來在面對爭執時,兩個小孩處理起來也越來越得心應手了。
有些家長對於孩子之間起衝突這件事異常敏感,往往在衝突剛開始就習慣性地衝出來保護孩子,這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有人撐腰,因此更肆無忌憚,這對孩子今後在人際方面的社交發展十分不利。
而賈靜雯的做法就非常值得家長們借鑑,首先在認定事情沒有嚴重到需要自己出馬後,她便在一旁安靜地觀察,隨後在發現兩個孩子在解決衝突這件事上還可以做得更好後,她沒有直接插手,而是鼓勵、引導孩子打電話邀請朋友來家裡吃飯。這無形中就教會了孩子一個解決衝突的方法,下次孩子再遇到類似情況,也會參考這次的做法。
前面我們說了,當孩子之間發生小矛盾時,家長應該讓孩子自己嘗試解決。但特殊情況特殊處理,下面這些情況,家長必須出面幫助解決。
·長期的霸凌
如果孩子身邊存在長期霸凌或潛在的長期威脅,家長必須出面幹涉。近年來社會上關於學生因長期遭受霸凌致死的新聞頻出,其中最令人惋惜的是,很多家長對孩子長期遭受折磨的情況一無所知,或者知道了也只當作是同學間的小打小鬧。
正確的處理方法應該是家長將情況告知學校,並且出面和對方家長溝通交涉,如有必要還可訴諸法律。家長這樣做的目的不僅在於威懾霸凌方,更是在告訴孩子:父母永遠是你最堅強的後盾。
·惡意的挑釁、衝突
中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曾說:孩子要有不傷人的教養,但也要有不被傷害的氣場。
我們常說孩子都是小天使,但不可否認的是,生活中也存在許多攻擊性強的孩子,他們經常故意挑起戰爭,許多溫和的處理方式在這種場合下並不適用,所以家長必須教會孩子反抗。無論是孩子還是家長,在遇到這種情況時,都必須拿出強硬的態度,否則對方只會覺得你很好欺負,進而越發得寸進尺。
成長無小事,讓孩子做自己人生的主角,身為父母,我們要做的是護他周全,卻不剝奪他親身體驗成長的機會,望所有家長共勉
如果你在孩子衝突的問題上有更好的見解,也歡迎在評論區與我們互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