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說,避免與孩子衝突的發問技巧

2020-12-14 璇子壹脈相傳

初二女生曉麗的媽媽和我說,她最近非常煩惱,上星期一曉麗放學回家就很不開心,媽媽問她,怎麼了?她也說不清楚,再問她就煩了,和媽媽吵了起來,弄得媽媽一頭霧水,想去問老師,又不知問些什麼,但女兒的狀態,又擔心影響她的學習,媽媽很著急。你遇到這樣的情況嗎?孩子跟您講了一大堆,你卻聽不明白,看到孩子心情不好,卻不知道怎樣開解,其實人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大腦信息量非常大,思維比較混亂,這時候,自己都很難搞清楚自己的想法,困惑在哪,教導式的溝通,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影響,如何發問呢?

今天來聊聊,父母避免與孩子衝突的四步發問技巧。

第一部分,教導式的溝通,給孩子帶來的影響是什麼?我們的教育方式是從父母學習來的,所以我們的溝通方式,也是教導式的溝通,教導是我們把我們的結果和方式直接教給孩子,我們不知道的是,教導可能會導致兩個結果,一個是你的思想會干擾孩子的思想,阻礙孩子去傾聽自己內在的指引,另一個激起防禦心理,導致和你不斷地爭吵和辯論,其實溝通中有個非常好用的技巧,就是發問,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發問是引發孩子的思考,讓她自己找到方法解決問題,發問和教導,不同的是,教導是你把你的觀點擺出來,要孩子在自己和她的觀點中選一個,如果她不選你的,你會受傷憤怒,她選你的,她又會很委屈。這樣就會引起很多衝突,而發問,從頭到尾,就只有孩子自己的觀點,如果帶著欣賞和好奇提出問題,孩子就可以更清晰的聽到她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慢慢的去尋找答案,當孩子自己說出答案時他就會覺得是自己想出來的,他會對自己有一份肯定和認可,發問會產生兩種結果,一個是他願意為這個答案去行動,一個是以後遇到問題時也會這樣問自己,為自己建立起強有力的提問系統,養成一個理性思考的好習慣。

第二部分,四步發問技巧。

步驟一,開放性提問和封閉性提問

開放性提問:打開孩子話匣子,幫孩子打開空間,封閉性提問是給孩子設置了範圍,開放性問題是獲得更多的信息和觀點。封閉性問題是為了幫你求證事實,兩類問題都很重要,用對地方,才可以發揮巨大的效果。例子:幫助大家理解,曉麗回家不開心,媽媽看到時,疑惑的問,你怎麼不開心,封閉式問題,曉麗就要說出一個不開心的理由,來回答媽媽。可是如果引發曉麗不開心的是很多原因,她就不知道從哪裡說起,媽媽可以說今天學校發生了什麼事情呢?這是開放性問題,曉麗會有很多選擇,所以她一會說同桌不愛學習,總做小動作影響她;前桌的女生愛顯擺,長得那麼醜,還以為自己是女神;一會又說後邊的男生不講衛生,垃圾亂扔,媽媽越聽越糊塗,但這個問題可用高質量的傾聽,讓女兒把心中的煩惱多說一些,此時可以溫和專注的傾聽,並且用語言表達理解,你同桌影響到你了的封閉式問題,讓女兒具體說下去,開發式發問,就是可以讓孩子一直講下去,孩子在講的過程中,情緒得到了抒發,也可以讓我們去發現問題是什麼。

步驟二,終結問題的發問,把談話從講述過去無能為力的事件,引導到去思考如何解決,比如上面媽媽用開放式問話,曉麗就說出一堆,一個小時也說不完,全是抱怨,而這時該宣洩的都差不多了,就用終結問題發問式,如何改變呢,把述說問題引導到解決問題上,媽媽可以問,聽你說了這麼多,是有很多讓人心煩的事,那你如何解決呢?你怎樣才能改變你的現狀,媽媽這時把曉麗從述說問題帶到了思考如何解決問題的狀態,不在問題上糾結,而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心理學家發現,為什麼的問句常常會把人的注意力引向過去發生的事實上,比如你問他為什麼生氣,她就會找理由找藉口解釋,而且,她解釋了為什麼生氣的理由,她內心就更強化了自己生氣的正當性,而這樣,就不可能想辦法解決問題,那怎麼提問才更有效,就是用「怎麼做會更好」來取代「為什麼沒做好」。對孩子千萬別說:為什麼數學沒學好,而要問如何才能把數學學好,在哪個部分可以提分。

步驟三:釐清目標,這是引發孩子向內挖掘,找到自己的明確目標,就如射箭一定要先找到箭靶子一樣,曉麗的媽媽已經把曉麗從述說問題引導到如何解決問題了,可能曉麗會說我找老師幫調個座位,或者說我以後不理他們就好了,這樣的解決方案,但此時並未達到一個最好的結果,所以曉麗媽媽可以繼續問,你想要什麼樣的同學關係呢?繼續打開孩子的思維,把女兒心目中最好的結果引發出來,這時女兒有可能反問,我想要什麼就有什麼呀?媽媽可以接著說,假如你想要什麼就有什麼,你最想要是什麼結果,想像一下,你在班級和同學的關係,你喜歡和哪些同學在一起,你喜歡和他們說些什麼,曉麗就會把自己最理想的人際關係說出來,這就清晰了曉麗在建立同學關係的目標,然後媽媽可以問曉麗,怎樣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呢?曉麗就會說,我學習成績再好點,就可以和班裡幾個學習好的女生交往,他們平時都在談論學習,不大喜歡講別人的事情,這種發問可以讓曉麗找到交友的目標

步驟四,找到偶像突破困境,當孩子明確目標,如果這個目標比較難達成,孩子就會陷入困境,這時要引導孩子看到比自己強的人,會怎麼解決,讓孩子想到更多的可能性,比如曉麗找到了她的交友目標和班裡學習好的幾個女同學交朋友,但學習成績需要提高,可能曉麗再一次陷入困境,不知該如何提高成績,這時媽媽可以用偶像激勵法,媽媽可以問曉麗,假如你是你們班考第一的同學,你會做些什麼,會有些什麼不同的想法和做法,曉麗會說,那我會把更多的時間用在學習上,不和不上進的同學聊八卦,下課也可以聊學習,媽媽就可以接著問,你現在也可以這樣做嗎,曉麗說我現在學習成績不好,沒辦法和學習好的同學聊學習,媽媽問,學習好的同學都聊些什麼?你做些什麼可以讓她們願意和你聊天?曉麗就又想到,可以每天提前預習,拿新知識去請教他們,媽媽又可以做最後發問,你覺得提高到多少名?就可以和好學生做好朋友了,曉麗思考著說,在現在的班級提前十五名就可以,媽媽問,提前十五名,大約每科要提高多少分?曉麗說,大概每科提高十分左右吧。媽媽又問,那你現在要怎麼做才能達到你想要的目標,曉麗說現在寫作業,今晚早點寫完,好預習。優質發問的第四個步驟是幫孩子找到偶像,突破自己的思維限制。

相關焦點

  •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教孩子學會解決衝突和與人相處的技巧
    沒有哪個家長不愛孩子,不為孩子擔心。可事實是,每當孩子在學校或者家裡,與同學或兄弟姐妹發生衝突時,父母知道了,總會第一時間出面勸解,或者用「不可以,你要怎樣怎樣」的話語,來制止衝突。可父母這樣權威性的解決做法,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卻不能對他們的生活帶來真正意義上的幫助。
  • 聰明的孩子愛發問,智慧的父母這樣回答
    蒙臺梭利說:「兒童的天性使他們能夠不斷從環境中吸取必要的知識。」3歲前,孩子四處「搗蛋」,以觸摸、感知來探索世界。當孩子的語言能力形成,在心中求知慾的驅動下,轉而向父母提出疑問,以此來弄清楚事情真相。沒有疑問,孩子只能模仿到一般的知識,毫無創新。而疑問會引發思考,這使孩子更深入的探求知識,獲得創新的能力。孩子將來的成功,或許就隱藏在今天的一個小小疑問裡。因此,父母需要保護、鼓勵孩子發問的意願。02那麼,要如何保護孩子發問的意願?
  • 家長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秦文君說:「教育是一扇門,推開它,滿是陽光和鮮花,它能給小孩子帶來自信、快樂」但這對父母的行為,帶給孩子的卻是痛苦,而這種充滿痛苦情緒的交流將惡化親子關係實際上,在我們家庭親子之間的溝通之中,存在著許多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就算再溫柔的父母,都難免受挫。 我們不禁發問:要怎麼做,怎麼說,孩子才會聽。首先,我們要明白一點,當你說的話,孩子不聽時,這時候你們就面臨著一個正面衝突,而我們要做的就是發現衝突和積極傾聽。
  • 孩子進入叛逆期怎麼辦?四種方法教你如何避免與孩子產生衝突
    叛逆期是指青少年正處於心理的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監護。他們反對父母把自己當小孩,而以成人自居。正是由於他們感到或擔心外界忽視了自己的獨立存在,叛逆心理才因此產生,從而用各種手段、方法來確立「自我」與外界的平等地位。
  • 與孩子發生衝突時,聰明的父母要學會「有技巧的退出」
    當我們和孩子因為某件事吵起來了,應該怎麼辦?如何做,才能讓我們減少對彼此感情的傷害、及時止損,並完美解決當下的問題?這一章,就來說一說「親子衝突」那些事兒。(一)父母主動退出,是面對衝突的最好應對方式膽子小、畏懼權威的孩子,很少會和父母發生明面上的衝突,更不會和父母對吼。
  • 《P.E.T.父母效能訓練》| 親子關係的關鍵是如何解決衝突
    衝突是生活的組成部分,它不一定是不好的。衝突如何解決,是決定一種關係是否健康、是否令雙方滿意、是否友好、是否深厚、是否親密的最關鍵的因素。2.一個矛盾但真實的命題:運用權力會使父母喪失影響力,而放棄權力或拒絕使用權力會使他們對孩子擁有更多的影響力。
  • 有內向孩子的多子女家庭,如何避免孩子之間的雞飛狗跳、爭吵衝突
    一、衝突在孩子們發生衝突時,父母保持一個中立的態度是非常有幫助的,不要參與到孩子的衝突中,從而成為另一個鬥架的「小孩」。有一次我在朋友家看到她的兩個兒子為了爭搶一個玩具打了起來。老大七歲,老二五歲,那個玩具是老大的,老二未經哥哥的允許就拿了哥哥的玩具。
  • 警惕父母間的衝突:對孩子來講,長久的衝突比父母離異還可怕
    網友們紛紛留言,「酒駕、打架,就這樣的父母還爭論教育問題呢?父母本身就是最大的問題「。父母之間的衝突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影響?所謂父母衝突,顧名思義,就是發生在父母之間的衝突。>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場景,爸爸媽媽當著孩子面吵架,然後問孩子:「你說誰錯了?
  • 值得所有父母深思!|如何處理「親子衝突」?這四點請牢記!
    冰凍三尺絕非一日之寒,殘酷的親子衝突表象背後隱藏著親子關係的真相,聽懂這些預警哨音,或許能讓我們餘生避免無數哀傷。01親子衝突的原因是什麼?親子衝突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缺乏溝通、孩子缺少同理心、父母和孩子有代溝等等。
  • 親子溝通有技巧,父母扮演好各自角色不能含糊,這樣說孩子才愛聽
    一個有效的親子溝通可以發揮出很大的作用,既能幫助父母實現了解孩子情況的目的,也能增進父子母女之間的親情,而好的親子關係,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但目前,在親子溝通中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比如,親子溝通經常變成了親子衝突,這原因和未能掌握溝通技巧大有關係;還有父母在親子溝通中出現不平衡、各自扮演的角色比較含糊等等。這意味著我們需要好好理順親子溝通問題的來龍去脈。
  • 父母如何與孩子做有效溝通
    記得有一位教育家說過:「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基本的形式,就是與孩子談話。我深信世界上好的教育,是在和父母的談話中不知不覺地獲得的。」如何做有效的溝通,是我們需要學習與探討的。父母為孩子煩,孩子嫌父母煩。這樣,父母和孩子能坐下來交流才怪!  但問題出在哪裡?這是問題孩子的問題,還是父母的問題,還是溝通方法的問題?  也許孩子不是一點問題沒有,但更多的問題可能出在父母身上。
  •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巧用「ICPS法」教娃解決衝突的技巧
    曾在然然上幼兒園的時候老師也有反映過這樣的問題,說這樣對孩子以後的成長可能會有影響,但當時哥哥和嫂子對此卻並沒在意,二人感覺孩子就是膽小怕生,以後就好了,而且孩子身體也都健康,她這樣做父母的也省心。》》對孩子理解、傾聽,並以此找到問題的根本在哪無論是男孩子孩子女孩子,在他們一路成長的過程中,總是會少不了的會有和小夥伴發生肢體衝突的情況,如果身為家長的你在面對自己家「動手打人」的孩子時你會如何去做?是放任不管鼓勵他打人的行為?
  • 孩子被打,打回來就夠了?教他「ICPS」技巧,不打不罵解決衝突
    亮亮媽媽安撫亮亮說:「你要懂得分享。玩具是大家的,不能一人獨佔。「人際衝突是每個孩子都必須面對的,比如「被搶玩具、不肯分享、咬人打人」。而父母的處理方法和上述場景的父母大體相似,安撫孩子,再教育他們以後怎麼做。父母替孩子思考、做決定,比如佳佳媽媽告訴佳佳,以後碰到類似衝突,直接打回去;亮亮媽媽告訴亮亮,要學會分享。
  • 親子溝通技巧11 價值觀衝突
    您好,歡迎您來到阿紫時光,今天我們開始親子溝通技巧第十一講,價值觀衝突。 之前我們已經學習了親子衝突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其中,對孩子不可接受的行為用我信息的方法,在這個方法裡,孩子不可接受的行為影響了父母需求的滿足。但有時孩子的行為並沒有影響父母需求的滿足,父母就是不認同這種行為,那怎麼辦?
  • 【育兒知識】如何處理孩子與玩伴間的衝突與教育孩子的自我保護?
    上述問題的癥結在於父母該做的是「教孩子處理」而不是「幫孩子處理」要教會孩子處理衝突爸爸媽媽們平時就要下功夫 1.練習動口不動手 許多父母總等到孩子遇到衝突時才開始讓孩子不要哭,不能打人,要動口不動手,這時孩子根本聽不進去也做不到
  • 父母與孩子有衝突怎麼辦?
    當父母與孩子有衝突的時候,父母要意識到孩子長大了,因此,家長要想解決與孩子的衝突要遵循兩個原則:一是首先檢討自己的言行;二是讓孩子認識他(她)的缺點。  和孩子在一起時,很多父母不忘自己長輩的身份,對孩子也通常會使用命令、權威的口吻:「聽話」、「這是不對(好)的」、「你不可以這麼做」、「你不懂」等等。
  • 4個方法,避免親子衝突失控又後悔
    寶寶司令|BABYSLG科學育兒 每天五分鐘每個家長都有與孩子衝突的經驗專家給父母4個錦囊妙計解決與孩子的衝突。▽最後,孩子睡著了,但是父母躺在床上,輾轉反側,後悔自己的失控。每對親子都有衝突的經驗。面對衝突,其實有更好的方法。心理學家丹尼爾‧沙皮羅(Daniel Shapiro)博士在《今日心裡》雜誌教父母4招。
  • 孩子的倔脾氣改不掉?了解孩子的「氣質」,耐心引導避免衝突
    天生脾氣倔的孩子就屬於火相性格,這類型的孩子天生就表現出較大的情緒浮動,就比如火相孩子從小就喜歡大哭大鬧,用哭聲來引導父母做事,長大以後很容易以自我的情感為中心,不達目的不罷休。這也是為什麼火相性格孩子更容易與父母產生衝突的原因。火象氣質的孩子還有什麼特性?
  • 刑事律師如何做好法庭發問
    法庭發問必須是配合證據反映的案件事實,符合刑事法律規範、法理的推理結論,如果顛倒了順序,辯護效果也僅限於旁聽席了。關於刑事律師如何做好法庭發問,如何通過律師的發問、被告人的回答,配合整個案件的辯護意見,將所有有利於當事人的無罪、罪輕情節展現出來,是我在一直思考的問題。
  • 秦昊心疼女兒被欺負:教孩子處理衝突技巧,比教孩子打回去更有用
    那麼面對孩子在學校和別人發生衝突,我們就只有打回去或者退學這種比較極端的方法嗎?我們是不是可以教我們的孩子以更聰明的技巧去解決衝突呢?這樣的語言雖然在電視上看著覺得父母很寵孩子,很愛孩子,很會保護孩子,殊不知這樣的教育方式不利於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不利於孩子學會如何正確地解決問題。所以,孩子之間發生矛盾是很常見的事情,我們身為家長要教會孩子的是如何運用正確的技巧去解決問題,而不是靠蠻力去嚇退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