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是一個大家庭,由於各方面的原因,同學之間難免發生摩擦,產生這樣或那樣大大小小的矛盾。而作為教師,天和學生生活在一起,遇到學生之間鬧矛盾,該怎麼辦呢?
日常進行集體榮譽感教育,發揚團結互助精神
老師日常工作中要加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的教育,讓每一名學生真正融入到班集體當中,要告訴學生無論同學時間長短,相見即是緣分。同宿舍、同班級、同校的同學之間都應建立親兄弟、親姐妹樣的感情,要互相尊重、互相愛護,更要學會寬容與忍讓,同學之間發生一點矛盾, 都要主動向對方說聲「對不起」,對同學給予的幫助要主動說聲「謝謝」,告訴學生寬容與忍讓是一種美德, 是境界高尚的體現而不是所謂的「無能」。宿舍和教室及衛生的勞動任務都應積極地搶著幹,偷懶耍滑是品質低下的表現。
弄清學生產生矛盾的起因,對症下藥
一旦學生之間發生了矛盾衝突,老師堅決不能置之不理,要及時處理,首先要搞清矛盾發生的根源,不要急於去處理,此時更不要生氣,或者對學生發火,要耐心地了解情況,不僅要問產生矛盾的同學,也要向其他同學了解。有的放矢,對症下藥,處理起來才會很順利。
堅持原則,不偏不倚,不偏袒任何一方
要堅持原則,不偏不倚,不能優親厚友,不能帶著個人感情處理問題,對矛盾的責任一方,該教育的要耐心教育,該道歉的要誠懇道歉,取得對方同學諒解。同學之間難免出現矛盾,老師在處理時一定要一視同仁,一碗水端平。不偏袒任何一方,不戴有色眼鏡,因為學生對這一點是最敏感的。特別是好學生和差學生之間產生了矛盾,教師更應注意處理問題的公正性。老師如果再偏袒優生,對差生有偏見的話,那麼對差生會造成心理負擔,不利於問題的解決,有時甚至會破罐子破摔,更讓老師的形象在學生心目中打了折扣。老師做到公平公正處理學生之間的矛盾,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公平公正帶來的溫暖。
不容易解決時,家長、學校、班主任三方共同處理
如發生重大矛盾,老師感覺靠自己的力量無法處理或處理不好時,一定通知到學生家長和學校政務處, 由學校出面由家長、學校、班主任共同處理,特別注意的事是,堅決杜絕老師態度惡劣,方法簡單粗爆,對矛盾雙方,無論有理沒理各打三板的做法更是要不得的。平時要老師安排得力的班幹部密切注意學生之間的矛盾,發現苗頭及時向班主任匯報。
解決學生矛盾儘管是小事,卻是教育教學中最頻繁的工作之一,也是教師日常工作,職責所在。學生之間有矛盾,須及時處理,否則影響班風學風,處理方式與技巧是老師的必修功課。處理恰當有助於學生形成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對其學習也有促進作用。因此,老師一定要把握好方式方法,讓學生在每一次矛 盾化解時都能得到明顯的向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