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東藏紙傳承人加裡正在展示他們的新產品。記者 扎巴旺青 攝
據了解,金東藏紙因產地舊稱金東宗而得名「金秀」。舊西藏金東有兩個紙坊:一個是舊時全藏最大的藏紙生產作坊,也是最大的官辦造紙坊,主要生產各類生產用紙,是舊西藏官方公文用紙和高級藏經印刷用紙供應基地;另一個紙坊主要生產紙幣。後由於無人管理,造紙坊遺址內的造紙工具失散,土石建築本身也遭歲月侵蝕而損毀嚴重。加之傳統藏紙生產本身由於技術手段落後,消耗勞力大,成本高且產量低,又受現代造紙術衝擊,金東藏紙幾近失傳。
為了讓金東藏紙這一民族文化瑰寶得以重煥生機,林芝市、朗縣等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展開了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搶救性保護行動。2008年,朗縣結合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對金東造紙坊遺址進行了普查;同年林芝藏東南尼洋閣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將金東藏紙相關資料徵集到該館進行收藏;經過申報將金東造紙坊遺址於2009年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同年,朗縣組織相關部門人員深入各村,收集整理金東藏紙製作技藝資料。2010年7月份,金東藏紙列為第四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同年,朗縣初步成立金東藏紙加工坊——採用政府投資,當地農牧民投工投勞的方式恢復了金東藏紙加工作坊。作坊佔地面積1200平方米,建築面積525平方米。近年來,共累計投入藏紙發展專項資金145萬多元。
2013年,金東藏紙造紙工藝被確定為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共有拉吉、加裡兩位傳承人。我們在金東藏紙加工坊見到了加裡,她去參加朗縣塔布旅遊文化節,剛從縣裡回來。一位年輕文雅的女性,今年38歲。她也是這裡的負責人。「白紙賣得很好,筆記本也賣得不錯。」加裡說。他們生產的金東白紙規格有45×45公分或45×60公分大小,一般一天只能做出10張左右。
為讓這張白紙成為純正的金東藏紙,加裡花費了4年的時間。
2010年成立藏紙加工坊時,很多村民望而卻步,害怕去承擔這麼重要的文化恢復項目。知道了這件事後,加裡自告奮勇跑到縣裡提出要求由她來做。 能參與恢復工作,在她心裡是份榮耀。責任擔下了,加裡開始了艱苦的學習和實踐。她跟著縣裡來的相關工作人員尋遍了鄉裡懂得藏紙技術的老人們,跟著他們收集整理製作技藝。「後來我就按照老人們傳授的技藝,去實驗,去實踐。剛開始做出來的紙張,老人們摸一摸,就說不行,有時說不光滑,有時說太薄了或者太厚了,或者別的。 一次次失敗,一次次又重來。直到2014年,我終於成功製作出了金東藏紙。就在當年林芝市來了很多專家來檢測評定,專家們經過仔細檢測,認為我做出來的紙已經非常接近舊時的紙幣。」加裡說。那些年她主要師從傳承人拉吉,拉吉生於1933年,自13歲起在朗縣金東舊藏紙坊幹活,兩個紙坊都幹過,精通所有製作藏紙的流程。拉吉已經過世。除此,但凡鄉裡懂點技藝的老人加裡從不放過,虛心求教,抓住一切學習的機會。有了技藝之後,如今其他地方出產的藏紙到她手上的,她基本能看出其蘊含的一二製作「秘訣」。
最好的做紙時間
是每年藏曆3月到10月
據專家調查發現,金東藏紙具有全藏造紙工藝中最考究的工藝。金東藏紙流程繁瑣,主要有四道複雜的階段:備料、製漿、澆造及烘焙階段,其中還蘊含採伐、剝皮、去皮、撕皮、扎辮、煮料、洗皮、鞭皮、搗料、揀皮、蒸料、打漿、澆造、晾曬、揭紙等16個工序。恢復生產之後,藏紙作坊按照傳統的技藝流程一步步操作,哪一步做不好,藏紙的質量都達不到標準。「做紙的最好時間是每年藏曆3月到10月期間。天氣太冷的時候達不到晾曬的溫度,做出來的紙張就會泛青。」加裡說。
金東藏紙用的原料是灌木絹毛瑞香。被當地人稱作「秀薪」。與狼毒草比起來毒性小一些,製作過程中工人不會覺得頭痛或是噁心等,但多少會使身上發癢和臉上長小痘痘。每年5月絹毛瑞香樹上開滿黃色的花,十分耀眼,卻正是採伐的最佳時間。原料的採伐,加裡和工人們只採伐適合的枝條,不會全部採光枝條,還要讓弱的枝條繼續生長。縣鄉也有要求,不能傷及灌木根部,也不能大面積採伐。為使文化傳承和環境保護達到和諧統一,前幾年加裡他們在山腳下試種過絹毛瑞香,「但是山下長勢不好,我們又在山上試種 ,效果比山下好很多,準備明年開始在山上種。」加裡告訴記者。
金東藏紙加工坊目前有5個工人,有訂單的時候過來工作,每天可以掙到100元,一年大約有個一萬元的收入。加工坊一般一年可以賣出1000多張藏紙,多的時候3000至4000張也有。一年也有個12萬元左右的收入。「這些年我參加過藏博會,也參加了不少展覽,看到其他地區藏紙作坊做出來的時尚新產品,覺得真好看,回來後也在學著做。」加裡說。記者在藏紙作坊裡看到有藏紙燈籠、扇子、筆記本、印刷唐卡、核桃染色的藏紙掛畫等新產品。
「還是要拓寬銷售渠道,開拓市場,有了資金基礎才能擴大規模,有發展。這些年不少訂單都是在政府的幫助下獲得的,像拉薩市檔案局、國家博物館等。政府已經為我們做了很多,我們也得自己多想想辦法。」加裡告訴記者。藏紙作坊旁邊就是激越奔流的金東河。院子內一個大桶裡泡著狼毒草,在金東鄉狼毒草長勢也旺。金東藏紙因為遵循歷史源流來使用原料,所以幾乎不用狼毒草。現在他們也計劃製作狼毒草為原料的藏紙,正在爭取一些潛在的訂單,準備敲響另一個市場的門。
林芝市朗縣在對金東藏紙進行搶救性保護之初,就提出了「努力恢復金東藏紙傳統的製作技藝;全面掌握金東造紙製作技藝,建立完整的檔案資料;培養金東造紙技藝的新傳承人;打造金東藏紙的文化品牌」的目標。這些年裡,年輕傳承人加裡培養了兩個更年輕的傳承人,25歲的旦增旺堆和21歲的卓瑪央金。目前他們正在申報縣級傳承人。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