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夕法尼亞大學,簡稱賓大,多以「八大藤校之一」的身份,被國內家長所熟知。
每一年,賓大都會從全球超過2,000多所優質高中裡,篩選出有資格跨入校園的「天之驕子」。
他們之中,半數都在SAT考試中拿到了1460-1560分,ACT分數為33-35。
圖為在青少年政經哲大會開幕式上發言
今天,我們的主角——初高中都就讀於人大附中的楊周易同學,正是在2020fall喜獲賓大offer中的一員!當然,在放榜季中,賓大只是最後的歸屬,期間他還拿到了: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達特茅斯學院、加州伯克利、埃默裡大學、南加州大學、北卡教堂山分校、紐約大學、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杜倫大學在內的11所美英頂尖名校offer!
現在,就隨著WoW校園風雲錄(ID:wowcampus)一起來看他的故事!
牛娃檔案
◎學校:人大附中
◎託福:115+
◎SAT:1550+
◎申請機構:美世教育
「高手如雲」的人大附中
圖為競選人大附中校學生會主席照片
楊同學告訴小編,他的初中和高中,都是在北京的人大附中就讀。眾所周知,人大附中是一個真正的強者雲集的地方,楊同學就覺得自己身邊的同學們大多天賦異稟:
有小小年紀,就數次出入聯合國舞臺,擔任青年大使的;
有身披國旗,走向國際奧林匹克競賽,在領獎臺上熠熠生輝的;
有課外之餘,做出卓越科技創新發明,坐擁數項專利的;
甚至,就在接受採訪的前兩天,楊同學還看到了高二的學弟,早早地斬獲了麻省理工學院的offer!
「周圍人為什麼都這麼強,我的路在何方?」
楊同學坦言,自己也有迷茫的時刻,但回念一想,誰又不是從迷茫起航的呢?
在這樣「壓力山大」的環境下,迷失自我的人只能逐漸黯淡,緩步退出這個舞臺,而尋找到自我價值,並且為之不懈奮鬥的人最終都將大放異彩!
在迷茫中,楊同學正是這樣激勵著自己,一步一步通過不懈努力,斬獲賓大offer,抵達今日的成功。
成長,需要經歷千錘百鍊
圖為人大附中第13屆電影節紅毯照片
在楊同學的眼中,賓大是一個非常注重「社會影響力」的學校,這也就意味著,學校希望從提交申請的學生之中,找出真正具有「領袖氣質」的實幹家,看到能夠通過整合資源、組織策劃活動,務實地對身邊的社群和同伴產生影響的學生。
因此,楊同學的社會活動核心,正是圍繞「領導力」而展開的。
在先後當選人大附中校學生會的校園電視臺臺長和主席團副主席之後,楊同學曾先後創辦了多個北京市級中學生聯盟,並組織策劃了多個百人級的大型跨校活動:北京市首屆中學生文化戲劇節、北京市第七屆高中生演講比賽、北京市新概念中學校園電影節等。
在眾多的活動之中,以校園電視臺臺長的身份,參與組辦的人大附中第13屆主題學生電影節,讓楊同學至今印象深刻。
人大附中電影節,是全國首創的中學生電影節,是校園文化獨樹一幟的載體。
擔任臺長職務,換言之,楊同學就成為了電影節組委會的牽頭人,電影節戰線周期長,工作壓力大,協調任務繁重,是對楊同學的一次極大的挑戰。
熬過忙碌而漫長的準備階段,楊同學等來了人大附中電影節創造的奇蹟,實現了數量和質量的雙重突破。
圖為人大附中第13屆電影節作臺長報告照片
在頒獎典禮上,當楊同學面向幾百個劇組成員、老師同學們作臺長報告時,看著那些同在聚光燈下,手捧獎盃、身著禮服的夥伴們臉上,笑容是那樣的璀璨。在那一刻,楊同學告訴自己,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留學申請,是在用綜合評估的標準,引導著學生走向全面均衡發展。回首這各式各樣的學生活動,楊同學感言,經歷了這些千錘百鍊,著實讓他成長不少。
爬藤,學術縱深是必要條件!
圖為出版專著留念
賓大,作為排位較高的藤校,對於大陸區錄取的申請者的學術能力擁有極高的要求。
這不僅體現在極高的GPA(TOP 1%)和標化分數上(115/1550+),更多的是,關注申請者在特定專題領域的學術研究是否具有足夠的深度。
而在高中階段,是否能夠展現出與本科生同級的學術研究素養和學術履歷,將決定最終能否獲得頂尖大學的青睞。
但是,與大部分大陸申請者不同的是,楊同學並沒有投入大量的時間在AP和SAT2上,而是將對應的時間,投入到了對中國傳統哲學的鑽研之中。
從高一開始,耗時近兩年時間,楊同學傾注心血所著的《天上有個共同的月亮》終於在去年出版了,這是一部中國傳統哲學專著,從儒易哲學思想、易經辯證思想、天下為公政治哲學理想、易經數理、孔儒九德與亞里斯多德美德比較研究、老子兵道等多維度綜合全面探討了中華傳統哲學中蘊含的人類普世共同價值的構成,以及對建設和平世界的展望。
此專著已於今年被國家圖書館正式館藏收錄。
在著書過程中,楊同學也將書中的一些研究改編成專題論文,在核心期刊上發表。
圖為斯坦福人文夏校與論文導師斯坦福博士合影
在高二的夏天,楊同學還去了美國最頂尖的人文夏校之一:斯坦福人文夏校,學習了魔幻現實主義與全球化的文學課程,在斯坦福教授的指導下完成了一篇關於「從《巨翅老人》解析拉丁美洲解放神學的縮影」的文學研究。
如何在眾多手握大量AP滿分的申請池中,讓人眼前一亮?楊同學的這些學術履歷,做到了!
上學,一定要選國際部
圖為哥大全球中心教育論壇發言
想要在標化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楊同學給出了最中肯的建議:希望學弟學妹們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同檔次的普通高中和國際部中(注意一定要是同檔次),優先選擇國際部就讀。
楊同學最終取得的託福和SAT成績,都接近滿分(115+,1550+),在他眼中,託福是一項純粹的語言測試,最好的提升方式,就是讓自己沉浸在純英語語言環境中。
去美國讀過夏校的同學應該會發現,在美國的這段時期,是英語最流利的巔峰期。所以,如果有條件儘量把託福考試安排在夏校剛回來的一兩周內,那時的英語狀態最好。
對於國際部的同學而言,考託福並不是一項多麼困難的挑戰,因為在平時都是使用英語教材學習、上課,用英語在課堂中和老師同學溝通,用英語完成所有教師留下的寫作作業。
長久以往,曝光在英語環境下,經歷了這些語言鍛鍊後,想要在託福的聽說讀寫測試中,取得高分成績,自然水到渠成。
SAT考試是一項更注重邏輯思維的測試,需要較強的詞彙儲備以保障閱讀的速率。但是更重要、更困難的是,通過閱讀精準地把握、推斷作者的意圖,並且能夠尋找相應的佐證來支撐自己的判斷。
對於大陸絕大部分「非英語母語」的考生,SAT考試是一項非常困難的挑戰,但是在國際部就讀的同學們能夠更快地適應SAT閱讀的節奏和速率,同時因為平時大量使用英語來完成對文章材料的解析,能夠更順暢地熟悉SAT出題的風格和方式。
在採訪的最後,楊同學提及最重要的一點,在最初選擇出國留學時,並非只是因為崇尚西方的高等教育模式和自由奔放的學術環境,於他而言,這是一次「自我實現」的過程,
「我希望能夠選擇一條道路,讓我不枉青春,讓我揮灑的每一滴汗水,都有著我認同的意義;讓我能夠回首自己一生中最美好的學生生涯時光,看著成長的印記告訴自己:不後悔。」
從人大附中到賓大,從選擇留學的那刻起,楊同學的每一天,都真真切切地感受著,選擇這條道路所帶來的成長。
※ 感謝美世教育聯繫牛娃,接受本號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