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教學像「栽活一棵樹」,總複習似「育好一片林」。栽活一棵樹容易,育好一片林卻要花很多功夫。因此複習課,對學生系統掌握知識,發展思維能力是極為重要的。同時對教師彌補教學中的缺欠,提高教學質量也是不可缺少的環節。在新教育十大理念之一「構築理想課堂」的指引下,臨近期末,我校積極開展「期末整理複習研究課」活動。老師們一起精心研磨教材,運用我校整理複習課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讓學生的學習活動即有意思又有意義,避免枯燥無效。
在期末來臨之際,為了更好地上好每一節語文複習課,7月21日上午,陳芍汝、李娜兩位老師先後進行了兩節語文複習課的展示,兩位老師在教材的整理、教學方法上形成了整體性與連續性,在學科素養上,進行了大膽嘗試,兩節課各顯風採,各具特色。
陳芍汝老師執教的《傳統文化》複習課,本著重方法、夯基礎、促素養的理念,結合二年級下冊傳統文化的主題,帶著學生鞏固梳理已學的傳統文化歌謠、傳統節日、中國美食、古詩等知識。陳老師的教學設計基於平時共性問題和學生的複習需求以及主題目標制定,思路清晰,重難點突出,同時運用多元目標聯結策略,引導學生從生活當中找傳統文化,再與學生一同挖掘文本,從「了解傳統文化」到「感悟傳統文化」,進而在練習中「運用傳統文化」,層層遞進。相信通過這次學習,孩子們能夠達到「胸有成竹」,運用時熟能「生巧」,最終實現溫故而知新。
李娜老師執教的《課內古詩詞》複習課,把四年級下冊的六首古詩串連在一起,通過競爭積分制進行古詩詞背誦搶答,激發了學生的複習熱情。然後AB兩隊PK,通過寫一寫、譯一譯、品一品來複習古詩。同時李老師充分利用活動和複習題,在學生交流中獲取答案,達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效果。每個孩子都化身小老師,學習積極性被充分激發出來。既幫助學生總結知識,又教給方法,真正實現授人以漁。
複習課的目的是再現知識體系,形成知識網絡,消滅知識盲點,培養良好學習習慣,提升能力。本次兩位老師的複習研討課把更多的時間和空間還給了學生,為觀課教師打開了思路,相信老師們定會鼓足幹勁,運用有效的複習方法,使期末複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課後,老師們對兩節複習課行了集體研討,從課例中總結方法,從聽評課中進行反思,從研討中匯聚能量,相信在這一次的教研下,每一位老師都會有自己的收穫與思考,並在自己的教學中付諸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