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嬰幼兒脆弱的腸道受到了刺激後,很容易感染到腹瀉,讓腸道的消化能力受到影響,把還未消化吸收的食物殘渣排洩出來,同時,機體內大量的液體也會流經腸道,讓腸道更活躍、加快腸道蠕動、大便的頻次增加、水狀便出現。腹瀉感染和咳嗽、發燒有著同樣的症狀,並不是一種單純的疾病。
寶寶腹瀉類型怎麼判斷?不同類型不同療法,又是一場「硬仗」
小兒受到外界的細菌和病毒感染都會引發腹瀉,首先出現發熱症狀,後面多數嬰幼兒有嘔吐現象。接著出現排便,第一次有可能是正常的大便,隨後會出現腹瀉。腹瀉如果是受細菌感染,大便中有黏液,嚴重者出現膿血狀分泌物,單次大便量並不是很多。而病毒性腹瀉感染者大便呈稀水樣,和前者相反,這樣的患兒排便量比較大,易出現脫水現象,父母要及時多次少量給患兒補充水分。
非感染性腹瀉多數是因為食物汙染導致的。寶寶出現消化不良時,大便中出現未能消化完全的食物顆粒,沒有發熱,偶爾會出現嘔吐症狀。
過敏性腹瀉,在寶寶吃食物後幾個小時或一兩天內出現的腹瀉症狀,且有反覆,與食用的食物有很大關係。氣候性腹瀉往往與天氣變化,環境變換有一定關係。非感染性腹瀉有著正常的大便檢查數值,通過改變環境和調整飲食就可以扭轉。
不管是什麼因素導致的腹瀉,嬰幼兒的腸道黏膜都會因此受損,非感染性腹瀉對腸道的損傷比較輕。而通過對感染性腹瀉患者的大便樣本進行檢測,其中含有白細胞比較多,另外還存在白細胞。不要亂用抗生素,這一條,父母要牢牢記住,抗生素並不能代替止瀉藥。胃腸道功能紊亂和生理性腹瀉引起的拉肚子可由飲食調養進行食療。而感染性腹瀉就要通過藥物治療加食療來進行綜合治療。
寶媽LITTLEGIR分享:
Day1:早上例行大便,水樣拉稀,解決完去大富貴吃了一碗小餛飩,DIG買好零食去草坪和悠悠燒烤。路上肚子疼,沒並牢拉出來了和我說褲子溼了,到達草坪,褲子上一點點然後就地解決了水樣拉稀,很少。大約午後,和我說肚子疼,趕緊驅車回家,仍拉稀。整個期間沒有發燒精神超好。
Day2:仍然按照平時起床後那樣先大小便,依舊拉稀。我連忙去買了媽咪愛和舒腹貼。服藥後,到傍晚肚子疼大便不是水樣,是像融化了的冰淇淋。精神一直很好,由於一天都在整理換季衣服,寶也沒有吵鬧乖乖一天。睡到凌晨兩點醒來,肚子疼,拉稀又回到水樣,很堅強,沒有哭鬧。
Day3:鬧鐘響後第一時間先請假,準備帶去醫院。網上查了腹瀉,細菌感染會發燒,寶寶只是拉稀並沒有,甚至嘔吐都沒有,就猜測著涼或者吃了沒啥牌子的冷飲導致,決定繼續吃藥暫緩去醫院。早晨沒有大便,給她燒了蘋果吃,午睡到6點又拉稀,豬大便似的像融化了的巧克力樣。
Day4:一天沒有拉過,都挺好,視頻幹吃媽咪愛,唯一要說的是,隔代帶孩子真的矛盾多,昨天不允許吃零食,帶去超市買mm吃,今天不允許吃零食,回家看到半根還沒吃完的鱈魚腸,責備外婆之後美其名曰,寶寶要餓死了呀!
不同類型的腹瀉,你能區分開嗎?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給大家。可馨育兒,一個有溫度的自媒體。本平臺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並不作為疾病診療依據。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孕育健康問題,或喜歡我們的育兒知識,記得收藏關注分享哦,你的關注,是我們持續創作的動力!圖片來源網絡,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