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有一個準一年級的家長跟我說,我的孩子不喜歡讀書,你有什麼好的建議,當時我就想起了我的女兒,她在讀一年級的時候已經認識了500字,對500多個字閱讀量已經非常好,識字量非常可觀,閱讀一些簡單的繪本故事,基本是沒有問題的。上一年級的時候上課的時候試卷上的字詞也是沒有問題的,
我的女兒2歲開始,我就給她讀繪本了
3~8歲是閱讀發展的關鍵期,9~12歲是閱讀能力提升的關鍵期,我們一定要抓住這個關鍵期,對他進行幹預,讓他認真積極的閱讀,只有這樣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錯過了這個關鍵時期,那麼以後再補的話那是很困難的,所以說在閱讀的時候一定要抓住關鍵期,儘量能在關鍵期與孩子進行閱讀。剛開始他不認識字,沒關係,他不懂你可以給他讀繪本之類的,只有前期做好鋪墊,後期他才能認認真真的愛上閱讀,喜歡上閱讀。如果你的孩子已經1年級了,你覺得起點很晚了,那沒事從現在開始抓住機會,加強閱讀就可以了,只要抓住現在的時間,你同樣可以追上別人。
前期閱讀一定要五位並舉,睜大眼睛用嘴巴讀出用雙手指的字,並能夠聽到耳朵,裝進大腦裡面去。這樣的閱讀才是有效果的,後期才能促進孩子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千萬不要小看這些動作,這是閱讀的基本。
我經常帶孩子去圖書館,讓環境來刺激她,大家都在讀書,我來都來了,怎麼不能讀一本書呢。其實就像我們大人逛商場一樣,逛著逛著就有買的衝動一樣,逛著逛著就買一雙鞋,逛著逛著就買一件衣服。同樣的小朋友他去圖書館以後他就會看到其他小朋友認真的閱讀,別人看,我也要看,他也會不由自主的去選擇一本書,然後讀一本書,這樣慢慢的就會激發他願意讀書的渴望,而且時間長了他就會非常喜歡這種氛圍,會經常吵著鬧著讓你帶他到圖書館去學習,用環境影響孩子,潛移默化中,他已經愛上了閱讀。
兩個人做事情的勁頭肯定比一個足,放下手機和孩子一起閱讀,也就是我們一起來和孩子讀書,你讀一本我讀一本,我們讀完了以後一起交流,你看一段我看一段,我們一起分享,你目不轉睛,我目不轉睛,你正襟危坐,我正襟危坐,家長就是孩子學習的榜樣,你大聲的朗讀,孩子也會大聲的朗讀,你放慢語速,孩子也會跟著放慢語速,
比如每周5是故事分享日,我就會給他讀個故事,或者讓他自己讀一個,讓他用5分鐘的時間給大家交流,讓我們的爸媽媽爺爺奶奶坐在沙發上,孩子就像小老師,家長就像這樣小朋友,小老師一樣給大家講解這個故事,他講解的過程就相當於是複習背誦,可以鍛鍊小朋友的表達能力和表演力。這個時候可以讓他加上自己的情感,想怎麼講就怎麼講,天馬行空。
孩子的閱讀越來越棒,越來越喜歡閱讀,帶她到書店,獎勵他買一本喜歡的書,這時候有些家長肯定會說,網上買便宜,但是這樣你就忽略孩子購買圖書的喜悅之情,買一本自己喜歡的,更會刺激他的閱讀興趣,不要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