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阿呆爸
性教育,要從娃娃抓起。
我以為在今天,這是一個顯而易見,根本不需要強調的道理。
但最近看到的一條熱搜,發現我顯然還是太天真了,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支持。比如下面這位:
「老師,我女兒還小,希望您不要教給她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你別跟我說了,我們明天去找你們校長說。」
這一段話是一個家長說的。因為女兒才9歲,老師在課堂上普及了一些性知識,講了懷孕的過程、男生和女生的區別,這個家長感到不滿,於是就上網吐槽了。
這一吐槽就上了熱搜(我都懷疑是不是故意釣魚的)。從網友們的反應看,大家幾乎一邊倒的認為:
9歲不算小了,再不教,萬一將來孩子遇到變態、早戀懷孕那就麻煩大了。
我的態度和網友差不多。而且在性教育這件事上,我認為宜早不宜遲,最好能從孩子三五歲就開始啟蒙。
原則是循序漸進,態度則是坦坦蕩蕩。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有所重點和迴避,但千萬不要藏著掖著,以為是一件多麼羞恥的事情。
客觀地說,在性教育這件事上,中國的整體輿論環境並不友好。
就拿這條熱搜來說,在網上,我們看到的是非常積極鼓舞的一面,因為幾乎一面倒的都是支持「要給孩子性教育」「9歲不算小了」,批評家長的愚昧。
但實際上,微博的輿論場和現實的生活,很多時候是割裂的。
在現實生活中,像那個家長一樣愚昧,認為性教育是「亂七八糟的東西」,不僅不是少數,恐怕還能決定著一時一地學校性教育的生死。
就在3年前,我就看到過類似的吐槽了。
2017年年初,浙江杭州蕭山一位二年級孩子的媽媽,在微博吐槽學校發放的課外讀物《珍愛生命——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
她認為教材尺度太大,並曬出含有「男女生殖器相關介紹」的圖片。
一石激起千層浪。最後,校方妥協了,決定收回這本課外讀物。
我還看到過北京林業大學性與性別研究所所長方剛的訪談,他說過一件事:
在2015年,他在山東培訓了400個老師,準備讓他們回學校開展性教育。
但沒有想到的是,培訓以後,有很多自稱家長的人抗議說你這個性教育太前衛,會毒害我們的孩子,傷害我們的孩子。
結果那以後山東的性教育就停止了。
方剛還說了一句很形象地話:現在中國的性教育還處於調情階段:總說要做,但就是不做。
類似這樣性教育「夭折」的報導、案例,網搜一抓一大把。有些確實是太超前了,需要調整方式方法。
但更多的則純粹是家長以無知為榮,不客氣一點說就是:腦子還活在大清朝。
我有幾個朋友是醫生,和他們隨便聊一聊,大家普遍感慨,一定要給孩子早點普及性知識。否則一旦出了問題,真是痛之不及。
在醫院裡,他們經常見到的一個場景是:
每到寒暑假,在婦產科裡經常會看到高中生,甚至初中生模樣的女生來做流產手術。
旁邊往往陪著一個怒氣衝衝,或者一臉難過的父母,有時候還有一個稚氣未脫的男孩。
其實我們也是過來人,大家都明白:
在孩子成長的路上,我們不可能24小時看在孩子身邊。
少男少女,青春萌動,兩情相悅,發生了性關係,雖然做家長的心理不好受,但多少也能理解。
但無論如何,在我們自己成年以後,得到的一條人生經驗就是:早戀也有底線,懷孕是大忌。
特別是對女生來說,因此而身體、學業、心理,都會遭受重大的創傷。那時候渾小子拍拍屁股走人了,誰來心疼你?
還不是自己的爹媽?於其事後憤怒痛心,不如早點防患於未然,坦坦然然地告訴孩子什麼是性,什麼是底線,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要碰。
就像魔術,揭開了謎底,也就不神秘了。
最近我還看到了另一個熱搜:三年超4萬人涉嫌性侵未成年人。
這個數據來源於最高人民檢察院。根據2017年到2019年檢察機關起訴相關侵犯未成年人犯罪的統計數據,強姦10603人,強制13445人,猥褻兒童19338人。
這三個數據,相加起來是43386人。
這個數據很權威,觸目驚心。而且必須要指出的是,這走4萬多人,只是冰山一角。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王大偉教授就曾披露,性侵害案件,尤其是針對中小學生的性侵害,隱案比例達到1:7。
也就是說,一起性侵兒童案件曝光的背後,或許還有另外7起案件已經發生。
有大量的「涉嫌性侵」因為難以取證、未報警、當事人害怕、遭威脅、私了等等,根本走不到司法介入這一步。
對於司法機關來說,在打擊性犯罪上要毫不手軟。對於我們家長來說,科普性知識,防範性侵害,也是責無旁貸。
看到一些曝光出來的性侵未成年人案件,往往都有一個很痛心的細節:
遭受性侵的受害者,只是朦朦朧朧的知道發生了不好的事情,但到底發生了什麼也不太清楚。也因此而難以即使報案、調查取證。
「中國的性教育有多匱乏?可能造成哪些影響?」知乎上有一個超過七千萬瀏覽量的提問,獲得點讚最高的答案是這樣的:
匱乏到孩子被性侵了還不自知,以為是在做遊戲;十七八了不知道避孕,卻知道墮胎;成年人羞恥於性愛,有性癖好卻又不知如何控制;愛人之間性生活不和諧,關係岌岌可危卻手足無措……
實事求是的說,我們在這裡說要做性教育,說起來簡單。
但是真的給自己孩子科普起來,心理上、知識儲備,講述方式方法都很有挑戰。
這一方面是因為在我們的認知、習慣裡,性還不是一件可以坦坦蕩蕩拿到桌面上聊的事。
另一面確實這是一件需要高度技巧、知識儲備的事。去年就曾經有一個粉絲給我留言,說了一個尷尬的問題。
他們一家人在外打工,租的是一室戶的民房。上小學的女兒和他們住一個屋子。有幾次夫妻晚上鬧出了點動靜,被女兒聽到了,還發現了安全套之類的物品。女兒問他們怎麼回事,夫妻兩人都很尷尬,也不知道怎麼回答。
於是跑來問我。我的建議是家長首先不能絕對這是一件很丟人的事情。其次,還是先坦蕩地說一說,然後買幾本合適小學年齡段的科普書給孩子自己看,平時多注意孩子心理情緒變化。
以我個人的經驗是,不管是男孩女孩,在到了3歲之後,家長就應該明確告訴孩子哪些是屬於親密行為,就連爸爸媽媽也不能隨意做。到了6歲左右,就應該要分床了。
在這方面,我的做法主要是平時會帶孩子一起洗澡,讓他對大人的身體不陌生。還買了一些相關的繪本,一起看看,回答一些「為什麼男生有小JJ,而女生」沒有之類的問題。
不刻意,但也不迴避。
大人坦蕩了,不遮遮掩掩,孩子才會即有好奇,但也會知道這不過是平常之事,心裡才不會排斥。
孩子在成長,家長也需要跟上。十幾年的養育,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在性這件事上,真正需要我們家長、學校考慮的是如何主動的介入,如何循序漸進的去做,怎樣做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而絕對不應該是排斥,「不要教給她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或者是像個鴕鳥一樣把頭埋在沙裡,以為隨著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明白了。
退一萬步說,就算你不教,他在同齡人、島國大片裡看明白了,那些「明白」,其實十有八九都不太對。
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