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常洛:做了19年寒酸太子,當了20天縱慾皇帝,死因至今成謎

2020-12-19 漢史鉤沉

「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並稱「明末三大案」。而三大案的焦點,都圍繞在一個人身上——明光宗朱常洛。

這是一個做了19年太子,當了20天皇帝,就離奇駕崩的傳奇人物。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捋清朱常洛的一生。

1 宮女奶奶的補刀

朱常洛的出生,是萬曆皇帝與宮女王氏偷歡的意外。因此,朱常洛並非嫡子,也非庶子,只是一個私生子。對於這個私生子的出生,萬曆皇帝的態度是矢口否認。

李太后不樂意了,好不容易有個孫子,怎麼能不認呢?兒子一直沒有子嗣,早讓強勢的太后憂心了。朱常洛的出生,對萬曆皇帝來說是恥辱,但對李太后來說是福音。

李太后找來了萬曆皇帝的起居注,和贈送王氏的禮物,當場就和兒子「對帳」了。鐵證如山,萬曆皇帝無可奈何,只好承認了這個長子。

但是萬曆皇帝,寵愛的是鄭貴妃。兩人在道觀相約,要立鄭貴妃之子朱常洵為太子。朝臣不樂意了,他們堅持「沒有嫡子,就立長子」。這場國本之爭中,萬曆皇帝廢黜了:4位內閣首輔,300多位大小官員。

最後李太后出面了,她質問兒子:「你到底為什麼不喜歡常洛」?萬曆皇帝回答道:「他的生母是宮女,不配做太子」。

李太后勃然大怒,指著萬曆皇帝腦袋罵道:「宮女兒子不配做太子?那你以為你娘我是什麼人?我告訴你,你也是宮女的兒子」。

太后大怒曰:「爾亦都人子!」帝惶恐,伏地不敢起。

就這樣,強勢的奶奶李太后,將朱常洛送上了太子之位。但鄭貴妃仍不死心,她讓兒子福王朱常洵,一直留在北京等機會。

李太后能從一屆宮女,到讓張居正嘆服的太后,手段豈是鄭貴妃能比擬的。李太后找來鄭貴妃,直接就問:「福王怎麼還不去洛陽」?

鄭貴妃回答道:「等明年給您老人家祝完壽就去」。一招以退為進,用萬能的孝道,當了擋箭牌。

老太太更刁鑽,一句話就將鄭貴妃的搪塞擊得粉碎。她說:「藩王能在京城給我祝壽?那我這老婆子,也 讓我兒子璐王進京祝壽了」。

什麼意思呢?李太后是在暗示鄭貴妃,自己隨時有能力廢掉萬曆皇帝,她也並非只有一個親兒子。為了維護祖制,她不是不可以大義滅親。

第二天,鄭貴妃的兒子福王,就乖乖前往了洛陽。這就是爹不疼,娘早亡的朱常洛,能登上皇位的原因。

2 萬曆皇帝的偏袒

但是奶奶李太后的病逝,讓太子朱常洛的處境每況愈下了。

朱常洛的生母王氏,被幽禁在深宮之中,哭瞎了雙眼而死。可是王氏死後,萬曆皇帝竟然連厚葬都不允許。大臣們再三建議,太子生母才追封了個皇貴妃。

萬曆四十三年,一個中年男子更是手持大棒,衝進了朱常洛居住的慈慶宮。他逢人便打,打傷多位守門小吏,衝到殿前才被制服。這就是轟動一時的「梃擊案」。

這場試圖刺殺太子的案件,審查結果是宦官龐保、劉成所指使。而龐保、劉成二人,都是鄭貴妃的親信。為了避免追查,鄭貴妃親自向朱常洛跪拜,聲明自己不知情。

而後,萬曆皇帝又親自出手,秘密處斬了龐保、劉成二人,致使「梃擊案」查無可查。

從鄭貴妃驚慌失措,一改驕橫之氣,向朱常洛跪拜的行為。到萬曆皇帝秘密處決龐保、劉成,使得案件無從查起來看。「梃擊案」極有可能,是鄭貴妃針對朱常洛的一場刺殺行動。

堂堂大明朝的太子,被人衝進宮殿刺殺,案件查到一半卻被皇帝中止。可見朱常洛,所受排擠之深。

與太子朱常洛相反,萬曆皇帝對鄭貴妃的兒子福王,可謂是恩賞有加:

福王朱常洵大婚之日,萬曆皇帝賞白銀30萬兩;福王修建洛陽王府時,耗費國庫28萬兩白銀。

萬曆皇帝大筆一揮,賞賜福王莊田4萬頃;戶部查遍中原田畝,也無4萬頃餘田,最終萬曆同意減半;但福王只要肥沃土地,河南一省選不出如此良田,又從湖北、山東徵調,才湊足了福王2萬頃沃土。

以一國而養一家,以一家而顧一人之偏愛。明朝之亡,至此始矣!

等到崇禎十四年,他的福王叔叔,所在的洛陽已是如此景象:

三載奇荒,亙古未聞。村鎮之餓死一空,城市皆殺人而食。

等到李自成打到洛陽城外時,每日飲酒、暴食、縱慾的福王朱常洵,已是300斤的大胖子了。兵部尚書呂維祺登門拜訪,請求福王捐錢募軍抗擊李自成。

福王置之不理,仍是每日尋歡作樂。最終,饑寒交迫的洛陽明軍,望著燈火通明、載歌載舞的福王府,怒吼道:「王府金錢百萬,饜粱肉,而令吾輩枵腹死賊乎」?

大明守軍打開了城門,迎李自成入洛陽。李自成殺死福王之後,打開王府庫存,接濟洛陽百姓,一時間竟成席捲天下之勢。

遠近饑民荷旗而往應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絕。一呼百萬,而其勢燎原不可撲。

明末清初的《流寇志》,更是說李自成將300斤的福王宰殺,搭配鹿肉吃了頓「福祿宴」。此論駭人聽聞,多有浮誇虛描之嫌,但出自大明貢生之手,足可見——明朝宗室之敲骨吸髓,已為天下人恨!

3 縱慾皇帝的短命

公元1620年,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萬曆皇帝駕崩。太子朱常洛繼位,並兩次撥內庫100萬白銀,犒勞遼東守邊明軍。

這也是遼東邊軍,受到皇帝最豐厚的犒勞了;此後直至崇禎自盡,也捨不得出內庫百萬銀兩犒軍。

但可惜的是,朱常洛登基短短10天,就一病不起了。病因也很尷尬,《國榷》是這樣記載的:

進侍姬八人,上疾始憊。

原因就是囂張的鄭貴妃,在萬曆皇帝死後,為了緩和與朱常洛的關係。精挑細選了8個絕色美人,然後不到10天,朱常洛就一病不起了。

朱常洛病倒後,鄭貴妃親信崔文升,給朱常洛使用了大黃。所謂的大黃就是瀉藥,朱常洛一夜之間腹瀉三四十次,身體很快就衰竭了。

李可灼又進獻「紅丸」,號稱延壽之仙丹。朱常洛託孤之後,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吞服了「紅丸」。服用「紅丸」之後,朱常洛臉色紅潤,似有好轉之色。

因此,傍晚朱常洛又吞了一顆「紅丸」,並且感覺很是舒服,身體並無不適。但後半夜噩耗就傳出了宮,明光宗駕崩了,這就是震動天下的「紅丸案」。

朱常洛死後,內閣首輔方從哲,牽連丟官歸鄉。「紅丸案」的始末:登基時健康的朱常洛,為何短短十天一病不起?大黃還是「紅丸」,才是罪魁禍首?朱常洛的二十天短命皇帝生涯,至今無法確定死因。

朱常洛死前,鄭貴妃還與朱常洛寵愛的李康妃,勾結在了一起。兩人聯合起來,李康妃要皇后之位,鄭貴妃要皇太后之位。朱常洛不許,最終只是封了李康妃,皇貴妃之位。

朱常洛駕崩後,李康妃賴在皇帝居住的乾清宮不走。一邊監禁著明熹宗朱由校,一邊讓大臣們將奏摺交給她處理,儼然一幅太后臨朝的氣象。

楊漣、左光鬥等人商議後,決定必須讓李康妃離開乾清宮。原因有二:1.朱由校已經16歲了,哪裡需要一個不是生母的先帝寵妃監國?2.朱由校血氣方剛,與李康妃獨處,未必不會成為李治納武則天第二。

楊漣、左光鬥等人,迫使李康妃離開乾清宮的事跡,就是「移宮案。其意義就是避免明朝,出現呂雉、慈禧這樣的強勢太后,甚至是武則天與李治這般不倫之戀。

綜合來看,」明末三大案「,都圍繞著在位僅僅20天的朱常洛展開。「梃擊案」是為了擊殺太子,爭奪皇位繼承權;「紅丸案」涉及明光宗之死,明朝皇位變遷;「移宮案」則是李康妃爭取,太后監國的事件。

此三事,之所以冠以「明末」之稱,就是彰顯了明朝內部矛盾,已經是波濤洶湧了。萬曆作為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他駕崩前後20天,皇位爭奪就是如此觸目驚心。因此,後世有「明實亡於萬曆」的說法:

故論者謂明之亡,實亡於神宗,豈不諒歟。

從萬曆皇帝之死,朱常洛不過當了20天皇帝,而後朱由校當了7年皇帝,接著就是亡國的崇禎了。

但是有一點,崇禎是當了17年皇帝的,完全有改良明朝的時間。因此,我認為:明朝之亡,始於萬曆;明亡之實,當在崇禎。

相關焦點

  • 朱常洛:當了39年皇子,只做了30天皇帝,沒心機才是主要原因
    如果你問中國古代最悲催的皇帝是誰?明光宗朱常洛肯定會是其中之一。這個打小就不被父親喜愛的太子,戰戰兢兢做了39年,等他好不容易當了皇帝,卻只在位30天,便莫名其妙地撒手西去了。但說到底,沒有心機才是主要原因。朱常洛的生母不是哪個皇后妃子,只是一個宮女,長得十分漂亮。
  • 大明最令人無語的皇帝朱常洛: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但是縱觀整個封建歷史,只有皇帝才能像明光宗和朱常洛一樣,在悲劇中度過一生01萬曆九年(1581年),萬曆皇帝今年19歲。皇二子朱常林死了,但皇帝的第三個兒子朱常洵,活了下來。萬曆皇后沒有孩子,鄭貴妃是能在宮裡橫著走的人。心愛的女人生了個可愛的兒子,萬曆很開心,開始擔心。我該怎麼做才能讓朱常洵,成為皇帝的第三個兒子,一個王子?然後是著名的基於國家的爭端,這意味著朝部長們真的是新的。據估計,朝的其他幾代皇帝都已經成功了,但明朝的朝就是做不到。
  • 「深度」解讀明朝皇宮奇案「紅丸案」,皇帝朱常洛每一步都是深淵
    公元1620年,明朝剛繼位的泰昌帝朱常洛,因晝夜貪戀佳人,導致身體異常空虛,之後又誤服洩藥,一夜之間大洩不止,如廁30餘次,身體接近崩潰。第二天經過首輔重臣方從哲介紹,鴻臚寺丞李可灼進獻了一顆所謂的「仙丹」,即紅丸。泰昌服用後,三日後駕崩。這就是著名的明朝三大奇案之一的「紅丸案」。
  • 歷史上死因蹊蹺的皇帝
    古代皇帝稱為天子,代天巡狩,牧育萬民。但是其真實也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不過因為身份不同,所以備受關注。歷史上,關於宮闈之秘,史書大都諱言,時間一久,許多事變成了後世難以解開的謎團。 而關於皇帝的死因,更是極為隱晦,那歷史上有哪些死因蹊蹺或者是死因值得推敲的皇帝呢?
  • 明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命」的三位皇帝,最後一個僅在位29天
    眾所周知,明朝在中國歷史上是最擅長出「奇葩皇帝」且「人均壽命最短」的王朝,從建國到覆滅一共傳位16帝,歷經276年,平均算下來大約每17年就得更換一位新皇帝。第一位:建文帝朱允炆,他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孫、懿文太子朱標之子,明朝的第二位皇帝,早年因朱標英年早逝,朱元璋便將朱允炆立為皇太孫,打算等自己百年之後,讓孫子繼承其皇位。1398年6月24日,明太祖朱元璋駕崩,朱允炆在南京即位,上臺後,他便開始考慮怎樣增強自己的權力而同時消除各諸侯對自己的威脅,就這樣,削藩開始了。
  • 做了18年太子,卻只當了一個月皇帝,短命皇帝背後真相竟是這樣
    皇帝這個職業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風險最高的職業,怎麼說呢,中國歷史上咱們從頭數到尾,當皇帝的平均年齡不超過39歲。而今天咱們講的這位正好壓著線兒,38歲。誰呢?就是咱們這兩天一直提到的泰昌皇帝朱常洛。朱常洛38歲登基,當太子就當了好些年。
  • 明十六帝之光宗朱常洛:一月天子的慘澹人生,比他慘的還有誰?
    ◆文:剛子聊歷史◆原創作品,洗稿、抄襲必究卷首導語公元1620年8月26日,大明王朝最苦命的太子朱常洛熬過了幾十年的「寒冬」,終於迎來了他的春天——繼位稱帝,是為明光宗,可惜在位不足一月(29天),便與世長辭,因此,他也得了個「一月天子」的雅稱
  • 大秦賦:秦孝文王在位僅僅三天就崩逝,死因卻至今爭論不休!
    人們對他的死因提出三種假說,至今爭論不休! 1、酒色掏空身體,熬不住老父,繼位之時已經日薄西山。 但是秦昭襄王活得實在太久了,眾所周知,他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之一,從公元前306年繼位當上國君(年僅19歲)開始,一直到了75歲撒手人寰才騰出王位,在位時長長達56年。
  • 朱常洛當了一個月皇帝就病逝了,最後還是用了明代宗朱祁鈺的陵墓
    在古代大多數皇帝即位之後會為自己修建陵墓,因為古人講究事死如事生,特別是皇家的陵墓,一定要有規格,氣派以此來彰顯皇家氣派。皇帝的陵墓那就不用說了,一般是即位以後就開始為自己修建陵墓,雖然一些皇帝想長生不老,但是他們一邊煉丹吃藥一邊為自己修建陵墓。
  • 明朝任期最短,最富傳奇色彩的皇帝——明光宗
    在朱常洛和朱常洵兩人擇一而立的問題上,因雙方爭奪激烈,拖延了10餘年,直至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在朝臣的極力諫爭和慈聖皇太后的支持下,朱常洛才被冊立為皇太子。這一事件,史稱為「國本之爭」。朱常洛當上太子後,朝內黨爭和宮闈糾紛始終都在威脅著他太子的地位。好在朱常洛各方面的表現中規中距,讓明神宗無話可說。
  • 明朝最奇葩的皇帝,兩次御駕親徵,手刃韃靼兵,卻死因成謎
    明武宗朱厚照是明朝第十位皇帝,1505年繼位,年號正德。豹房不願做皇帝還是太子的朱厚照不止一次向明孝宗表明自己不願做皇帝,他更想做一位馳騁沙場的大將軍,明孝宗氣得不行,但膝下就這麼一個獨子,只能連哄帶騙才讓他打消做將軍的想法。
  • 廢長立幼的成功案例不在少數,為什麼萬曆皇帝就是做不成呢?
    ,中宮虛懸,只要把王夫人冊立為皇后,那劉徹不就成了嫡長子,這樣一來立他為太子不就合理合法了,劉啟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睿宗朝時,睿宗的嫡長子李成器身份尊貴、排序居首,是當之無愧的太子人選,可是他深知自己不是弟弟李隆基的對手,而且似乎也無心做皇帝,就效法劉彊主動辭位,他也因此得到了弟弟李隆基的格外優待,後來被追封為皇帝。
  • 朱元璋長子,太子朱標死因之謎
    那麼太子處理問題的方式為什麼會和朱元璋不同,這個矛盾為什麼會形成呢?造成矛盾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兩人看待問題的方式不同。朱元璋出身社會底層,沒受過教育,其實他不懂什麼是儒家思想,可是他卻用儒家思想培養自己的兒子。其實朱元璋根本不認同儒家那一套,朱元璋卻讓太子接受儒家的思維方式,最後把太子培養成接受儒家思想標準。
  • 朱常洛與朱高熾、朱佑樘擁有相似的經歷,為何人生結局如此不同?
    朱常洛是明朝在位時間最短的一個皇帝,為了這個皇位,他苦苦等了38年,可是在位僅僅一個月,就不幸因病去世。《明史》對他評價為,「 潛德久彰,海內屬望。而嗣服一月,天不假年。措施未展,三案構爭。黨禍益熾,可哀也夫 」,頗有一點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味道。
  • 明仁宗朱高熾:在位時間不足十個月,死因成謎
    明朝不如唐朝恢宏,也不及宋朝風雅,就連皇帝似乎也少了些特色,常常被人提起的大多是開國皇帝朱元璋、永樂大帝朱棣、被敵人抓走的明英宗朱祁鎮……,可是很少有人在意明仁宗朱高熾,他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做太子,只做了不到一年的皇帝。
  • 皇帝賜她一密函,立她親兒子為太子,5年後打開密函成白紙1張
    按照慣例,他是需要對王氏進行晉封的,但是他非但沒有這麼做,還對王氏大加斥責,匆匆離開。雖然萬曆皇帝沒有公開承認王氏,但是他的起居註上仍然加上了王氏這一筆。雖然朱常洛是長子,按照慣例立嫡立長,應當被立為太子。
  • 明朝朱常洛的一生,登基之初為民著想,晚年卻讓妃子衝昏頭腦
    說起明朝,這一朝代雖然是漢人統治,可在這276年的歷史當中,卻出現了許多奇奇怪怪的事情。明朝一共出現了16位皇帝,與其他的王朝不同的是,明朝的皇帝們個個非常有個性,有的喜歡當木匠,有的則與乳母有染,有的熱愛戰爭。
  • 朱常洛即位時,「衝粹無病容」,為何不到一個月就駕崩了
    不久後,恭妃生下朱常洛,是為皇長子。但由於與王氏的這件事頗為尷尬,明神宗一生都對朱常洛不待見。在後宮妃嬪中,明神宗獨寵鄭氏。1586年,鄭氏生下了皇三子朱常洵,並藉機請求立朱常洵為太子。明神宗一時歡喜,竟然私下答應了下來,並且還留下了一份密誓御書。
  • 這個苦命的皇帝原來還有一個命苦的母親,兩個悲劇是因果關係嗎?
    明朝妃嬪我們不妨先來揭開這位崇禎母親劉氏的神秘面紗:劉氏是海州(今連雲港)人,十來歲就被朝廷選為淑女,入東宮服侍當時還是太子的朱常洛。也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一次偶然的機會,劉氏得到了太子的寵幸,在十八歲那年還為太子生下了兒子朱由檢(崇禎皇帝)。奇怪的是,在那個「母以子貴」的年代,劉氏並沒有因此而得到太子的重視,反而備受冷落。史書上關於她的死因也只是一筆帶過:「失光宗意,被遣,薨。」其中「遣」在古代有「丈夫休棄妻子」的意思,也就是說劉氏曾經讓朱常洛很不滿意,後來被休掉以後鬱鬱而終(也有說被迫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