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重構的編碼非相干光片陣列實現並行螢光體成像

2020-12-13 科學網

 

近日,香港大學研究團隊用一對接近平行且高反射的平面鏡所構成的「無窮鏡」實現可重構的非相干光光片陣列。通過編碼調製單元,對每片光片加載特定的調製頻率,實現對照明光編碼,二維圖像傳感器獲取的螢光圖像序列包含樣品的三維信息,對螢光數據解碼即可實現三維螢光成像。所研製的顯微鏡具有無掃描以及非相干光照明等特點,在器官三維結構、發育生物學、植物生理等需要低損傷的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相關成果於近日以「Parallelized volumetric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with reconfigurable coded incoherent light-sheet array」在線發表在國際頂尖光學期刊《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上。

生物體系複雜系統的動態觀測仍依賴於光學顯微鏡。為適應不同研究體系,光學顯微鏡的兩個不同的研究方向是如何提高解析度以及增大視場範圍。以突破光學衍射極限為目的的超高解析度顯微技術,如受激損耗螢光顯微術、光敏定位顯微術等,獲得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此外,光片螢光顯微鏡以大視場、多尺度、以及低損傷等優勢,在發育生物學、細胞生物學以及組織三維成像等研究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光片螢光顯微鏡的一個重要特色就是採用片狀的照明光照射樣品的特定層,採用側向寬場成像收集螢光信號,和傳統的共聚焦顯微鏡相比,片狀光照明所造成的光損傷更小。為實現三維成像,需要對照明光或者樣品進行機械掃描,這限制了三維成像的速度並對系統的穩定性造成一定影響。目前國際上有些報導採用空間光調製器或者簡單的機械分光(如分束成3束)將雷射束整形成少數片並同時照射到樣品上實現並行激發。通過少數片光照明是通向多片並行化邁出的重要一步,然而,由於所生成的光片數目比較少,三維連續成像仍需要藉助於機械掃描。此外,由於現有技術採用相干光,在散射介質成像中具有一定的制約,如穿透深度增大後散斑效應強烈。如何有效地採用多片照明並對散射介質中的結構進行低損傷、高時空解析度成像仍是光學成像領域的一個研究熱點。

在這項工作中,研究團隊通過無窮鏡將光束整形成相互非相干的一維虛擬光源陣列。通光定製的調製編碼單元,每一個虛擬光源的光強度會以特定的頻率隨時間變化。這個經過時間調製的光源陣列通過光學元件形成單個光片後進入顯微鏡物鏡並照射到螢光樣品上。螢光成像沿用常規光片螢光顯微鏡的側向採集方式。為了並行採集每層的圖像,裝置中人為引入球差增大成像焦深。這種設計提供了一種可行的方案克服了傳統光片螢光顯微鏡由於機械掃描引起的穩定性差以及每層圖像之間有時滯的瓶頸。同時,所採用的雙反射鏡設計有效地在相鄰的兩束光之間引入時間延遲,使得照明的光片之間互不相干,減少在螢光成像中形成雷射散斑,特別適合對散射介質中的結構進行成像。與傳統的基於空間光調製或者雷射分束的技術相比,採用雙反射鏡所生成的多光片具有光片數目以及相干性可控的優勢。由於採用編碼調製結合併行照明,可以實現對樣品的深度結構進行低損傷成像,光損傷比傳統的光片螢光顯微鏡更小。研究團隊利用CLAM對含二氧化鈦的人工散射介質中的螢光高分子微球進行成像,在300 μm穿透深度內仍能得到較好信噪比的圖像。所構建的CLAM系統能對組織透明化的老鼠腎小球以及血管等重要組織結構進行三維成像。CLAM的應用還可以進一步拓展到發育生物學、細胞生長調控等研究,如對斑馬魚、果蠅等模式動物以及植物細胞的實時三維成像。在顯微技術方面,非相干多片光照明以及編碼調製技術可以方便的移植到傳統的商用顯微鏡以及光片螢光顯微鏡上,實現多功能緊湊的光學顯微成像系統。據悉,本論文的核心概念已提交了國際發明專利申請。

圖1. 編碼調製的光片螢光體成像顯微鏡(CLAM)原理示意圖。

(a)所研製的顯微鏡原理示意圖。準直的連續雷射經柱透鏡一維聚焦後進入雙反射鏡腔,一維光錐在腔內多次反射後在不同位置延原有路徑折返。反射光等效於自一系列的虛擬光源發出,經調製單元調製後,每個虛擬光源的光強以特定頻率隨時間變化。虛擬光源可以經光學透鏡轉化成片狀照明光並由物鏡傳遞到樣品上。螢光探測由側向的成像系統完成。

(b)單個虛擬光源光線傳播示意圖。只有離散的光線滿足正入射條件折返,在兩個相鄰的滿足正入射條件光線之間的光線以偏離正入射點的位置折返,這樣能確保在入射光錐內的所有光線都可以被搜集到並用來照明。

(c)調製編碼示意圖。編碼器單元將特定的調製碼加載到每個光片上。

(d)圖像處理示意圖。以傅立葉變換編碼為例,左圖為實際拍攝到的血管分支結構的時序圖像,中間圖為對每個像素序列做傅立葉變換後的頻域圖像,右圖為三維重構後的立體圖。

圖2. 多片光束的產生以及時域調製。

(a)照明光的截面分布(藍色線條顯示的是一維光強分布)。

(b)非相干光照明下能看清散射介質中的結構,而傳統相干光經散射介質會形成散斑。

(c)成像深度和調製頻率呈線性關係。插圖為調製頻譜曲線以及傅立葉調製器的示意圖。

圖3. CLAM顯微鏡性能測試。

(a)依賴位置的點擴散函數分布,右圖為兩個特定的納米顆粒二維截面影像。

(b)三維解析度的盒形圖。(c)利用像差增強成像深度示意圖。(d)引入球差後,納米粒子的成像範圍增大,表明球差會增大成像深度。(e)點擴散函數隨深度的變化表明,在有像差下成像焦深比無像差時增大約32%。(f)在微流通道中運動的微球三維動態影像(體幀速率13.2vol/sec,體積170 μm x25 μm x28 μm)。

圖4.散射介質中螢光微球成像隨穿透深度的變化。

對應的深度為(a,e)30 μm, (b,f) 100 μm, (c,g) 200 μm, (d,h) 300 μm. (c,d) 中右上角為去噪聲後的圖。(e~h)對應(a~d)中虛線框標出的微球的二維(左)以及一維(右)螢光強度分布。 (i)微球圖像信噪比隨穿透深度的變化。

圖5.光學透明的老鼠組織三維成像。

(a)老鼠腎臟表皮血管三維結構以及強度標準差投影(成像體速率為6.6vol/s, 光片數N=34)。老鼠(b)腎小球及(c)腸道血管結構的的三維強度標準差投影圖。(d,e)為對應的(b,c)結構的二維截面影像。(f)在單片以及多片螢光激發光照明下螢光強度的對比表明所研製的成像系統具有更小的光損傷。

(來源:科學網)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377-020-0245-8

 

相關焦點

  • 計算光譜成像的前沿進展簡介
    Xu等人採用LCTF和壓縮感知技術實現空譜編碼,提升光譜視頻成像的空譜解析度。除了無源光譜掃描方法(被動照明方法),納亞爾(Nayar)等人提出了主動照明的方法,採用從一個波段掃描到另一個波段的多路照明方案,以實現光譜成像。以上原理方法皆以犧牲時間解析度為代價換取光譜解析度,因此只能拍攝靜態場景下的高光譜數據。
  • 動態可重構系統的通信結構研究
    DPGA: 麻省理工大學的Transit工程提出的,劃分結構為二維陣列單元的DRFPGA。當DPGA器件實現時間上的重配置時,AE內部要能實現多種功能以供配置,而常規FPGA僅實現對同一功能的重複配置。
  • 5款晶片已經面世,可重構架構是AI晶片的新風潮?
    這將是非常理想的情況,如果這個想法實現,可以認為軟體定義晶片就成為了現實。但挑戰在於,軟體可以無限複雜,執行時間可以無窮長,硬體不管多大都有邊界。可重構晶片業面臨眾多挑戰,其中有三個主要的挑戰:計算模式:如何提高陣列利用率?陣列結構:如何提高計算能效?算法映射:如何優化映射效率?
  • 基於NETFPGA的可重構科學計算平臺
    Maxwell只佔用了愛丁堡大學並行計算中心的兩個機櫃。這一技術目前存在的問題是,編程非常困難。導致Maxwell還很難投入商業使用。但Maxwell已經試運行了來自石油、金融、醫療成像等行業對處理能力要求較高的應用軟體。在運行金融行業的軟體時,Maxwell的速度是使用標準處理器的相似系統的2-300倍。Maxwell採用了Xilinx的FPGA技術。
  • 前沿| 多光譜成像:五彩斑斕的黑
    由於MSI技術採用非侵入式的成像方式,而且能夠從細分的光譜圖像中獲取有效的信息,因此其在生物醫學領域有廣泛的應用。本文選擇其中病理分析、手術引導、生物識別三個具有代表性的應用,介紹其最新進展。MSI系統一般由照明單元、分光單元及探測單元三部分組成。
  • 慧智微電子彭洋洋博士:5G可重構射頻前端技術創新與應用|直播預告
    射頻前端模塊主要由功率放大器PA、濾波器、低噪聲放大器LNA、開關等元器件組成,是行動裝置實現信號在不同頻率下的收發和無線通信的核心模塊。5G通信具有多天線(MIMO)、多通道的特性,其本質是通過並行處理實現更大的數據吞吐量,並行能力的提升,也意味著射頻晶片需要支持的頻段、制式和組合更多,給射頻前端的研發和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挑戰。廣州慧智微電子是一家高性能微波射頻前端晶片提供商,其獨創的射頻前端可重構技術,使射頻前端器件可以通過軟體配置實現不同頻段、模式、制式和場景下的復用。
  • X線成像技術考點及其解析(二)
    但是,它們的成像方式均為數據重建,這表明現代醫學影像已進入圖像信息的數位化時代。20世紀80年代初期,存儲螢光體方式的CR系統率先進入了臨床使用,從而解決了常規X線攝影的數位化。1997年以後,以平板探測器為主的數字X線攝影系統亦相繼問世,為醫學影像學實現圖像的全面數位化奠定了基礎,也促進了遠程放射學的發展。
  • 基於verilog實現哈夫曼編碼的新方法
    第一種方法從平均碼長角度看,在很多情況下非最優;第二種方法需要生成完整的哈夫曼樹,會產生大量的節點,且需遍歷哈夫曼樹獲取哈夫曼編碼,資源佔用多,實現較為麻煩。本文基於軟體實現[4]時,使用哈夫曼樹,會提出一種適用於硬體並行實現的新數據結構——字符池,通過對字符池的頻數屬性比較和排序來決定各個字符節點在字符池中的歸屬。
  • EUV和X射線波段的三維陣列成像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高功率雷射物理聯合實驗室張軍勇課題組首次將古希臘梯子映射到納米結構中,以解析的數學形式完整描述了三維陣列焦點成像的方法
  • 大規模天線陣列的原理、挑戰和實現
    通常MIMO採用空間預編碼(Precoding)的方式來補償物理信道,實現空間分集、空分復用或者空分多址: · 空間分集在不同的空間信道傳輸相同數據使等效信道更加平穩,從而對抗實際環境下的信道衰落,使傳輸更加可靠;空間分集的使用方式有很多,可以採用空時聯合編碼、空頻聯合編碼等。
  • 專業知識 第十章第2節數字X線攝影成像原理
    2、成像板(IP)中塗有一層「光激勵螢光體」(PSP),具有「光激勵發光」(PSL)的特性。 3、光激勵螢光體吸收X線發生電離,使之產生電子/空穴對,將EU²﹢躍遷到Eu³+,以形成潛影。②直接成像過程:X線信息→非晶硒→電信號→A/D轉換器→數字信息→計算機 3、間接轉換探測器有:(碘化銫(或硫氧化釓)+非晶矽)和閃爍體+CCD陣列探測器(因外形較厚,故不屬於平板探測器)。在光電二極體自身的電容上形成儲存電荷。
  • AI時代需要怎樣的成像技術?安科迪與陣列成像何以變革數碼時代
    億歐採訪到了本次研討會的承辦方——安科迪科技的CEO王惠東以及CTO範柘,他們告訴億歐,陣列計算成像技術將造就下一代成像技術,而成像技術的變革不僅能擴展當前AI的應用,還將帶動整個視頻產業鏈的改變。為什麼討論成像?
  • 無線系統中自適應數字調製、STBC編碼和FFT/IFFT模塊的FPGA實現方法
    無線基帶傳輸系統,提出了一種並行復用的基4-FFT/IFFT算法的FPGA實現方法,並對其中的自適應數字調製、STBC編碼和FFT/IFFT模塊進行了FPGA實現研究和仿真。 FPGA具有開發周期短、可並行處理、設計靈活、低成本等優點,用FPGA來驗證和實現,是一種很好的開發無線通信系統的方法。 本文設計了一個自適應MIMO-OFDM無線基帶傳輸系統,介紹了系統的關鍵技術,並對其中的自適應數字調製、STBC編碼和FFT/IFFT模塊進行了FPGA設計和仿真,分析了仿真結果。
  • 磁共振快速成像技術(二)信噪比
    這一節中將重點介紹使用快速成像技術之後對圖像信噪比、掃描時間和解析度的影響。     在開始介紹三者的相互關係之前,先簡要介紹一下使用常規傅立葉重建算法進行2D序列成像的掃描時間、成像體素和圖像信噪比的表述:掃描時間:
  • 現代工學院李濤研究組在超透鏡成像獲得重要進展:密集...
    在亞波長尺度上實現光場的精準調控對於成像技術以及光子集成都有重要的意義。為了實現超分辨成像,人們利用負折射率的超構材料,提出了超透鏡的設計。然而,實現這種負的介電常數和磁導率往往需要複雜的結構設計以及精準的加工技術。為了避免這些問題,人們通過設計加工多層膜結構以及納米線陣列的結構, 得到呈雙曲型的色散曲線。
  • 慧智微4G可重構射頻前端晶片榮獲「最佳市場表現獎」
    慧智微電子秉承「慧聚創新,智享無線」的理念,通過自主創新,研發出有基礎專利的射頻前端可重構技術,在全球率先實現技術突破及規模商用,使射頻前端器件可以通過軟體配置實現不同頻段、模式、制式和場景下的復用,取得性能、成本、尺寸多方面優化,幫助客戶化繁為簡、與時俱進。
  • 針對LSTM實現硬體加速的稀疏化案例分析
    這不利於硬體加速的實現,因為FPGA更喜歡整齊劃一的結構,這樣便於並行化處理。比如對於下邊左圖,每一行有效權重數據個數不同,而我們在硬體中按照行(這是最容易的並行化方式)並行運算的時候,每一行計算的時間就不會相等,用時少的會等待用時長的,最終用時長的決定了計算的總時間。這樣就產生了計算間歇,降低了計算利用率。左圖的計算效率就只有60%((5+2+4+1)/20=60%)。
  • 中國成功研製超高速太赫茲陣列成像晶片
    中國科學家近日成功研製出可無像素成像的THz頻率上轉換成像晶片,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英國《自然》雜誌子刊《科學報告》上。利用THz技術開發高速成像技術在材料分析、高能物理過程分析、生物醫學成像、人體安檢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 【谷一伴讀】第十章 第二節 數字X線攝影成像原理#3月6日#
    6、在CR成像系統中,IP作為輻射接收部件替代了常規X線攝影用的膠片,成為影像記錄的載體。7、成像板上塗有一層「光激勵螢光體(PSP)」,具有「光激勵發光(PSL)」的特性。許多化合物具有這種特性,但適宜X線攝影所需要特性的卻為數不多。最接近X線攝影要求的化合物是「鹼土滷化物」,如BaFBr:Eu2+,BaF(BrI):Eu2+,BaSrFBr:Eu2+。
  • 紅外焦平面陣列技術現狀和發展趨勢
    (3)按照結構形式劃分 紅外焦平面陣列器件由紅外探測器陣列部分和讀出電路部分組成。因此,按照結構形式分類,紅外焦平面陣列可分為單片式和混成式兩種[7]。其中,單片式集成在一個矽襯底上,即讀出電路和探測器都使用相同的材料,如圖1所示。混成式是指紅外探測器和讀出電路分別選用兩種材料,如紅外探測器使用HgCdTe,讀出電路使用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