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角度,母親如何更好的幫兒子成長

2020-11-19 BodhiTeacher



孩子的成長 母親起著關鍵性角色

但有些女人是在尋求母子共生,她要求絕對的一致;

有些女人是尋求人際的過分控制;

有些女人是在製造三角關係。

母親的控制,讓我覺得生不如死

有個來訪者因為和母親的關係來做諮詢。

以前,母親就是一個事無巨細地要管控他生活的人。

他上班的時候,中午必須回家吃飯,如果不回去,他媽媽就說,為什麼不回來,是媽媽做的飯不好吃嗎?

吃飯吃少了,是不是媽媽的手藝退步了,你現在不喜歡吃了。

那你喜歡吃什麼,媽媽給你做。

如果晚上想和同事們聚餐,她說,回來吧,不回來,就一直等,無論多晚,等到他回來,她才覺。

諸如此類,從吃飯吃多少,什麼時候睡覺,上班穿什麼衣服,晚上什麼時候回家,沒有她不管的。

那個家讓他窒息。



後來他自己買的房子裝修好了,不顧母親的反對,趕緊從家裡搬走了。

結果近一年以來,他母親身體總是不好,需要人照顧,而只有他照顧的時候,他母親才感覺舒服。

只要他稍微有點自己的事情想做,只要和朋友們相處時間多一點,他母親就十分哀怨,讓他內疚難當。

而且只要稍微跟她意見不統一,沒有滿足她,她就各種賣慘,但是真的不管她,又於心不忍。

關鍵是他也認同母親的看法,覺得父親是一個靠不住的人,只有自己才能照顧好母親,母親沒有他一定會出問題。


每每提到父親,都覺得母親應該和他離婚,兩人過一輩子,就是在互相折磨。

而且覺得母親身體狀況不好,就是因為和父親關係不好導致的。

現在他已經和女朋友分手了,根本沒有心力談戀愛,而且,他覺得一點希望也看到不到,這一輩子已經毀了。


前段時間,自己因為心煩,工作上出現重大失誤,加上自己很長時間心煩氣躁,失眠,對生活的興趣下降,也沒法好好工作,所以工作也辭了。

他說,他現在覺得生不如死,還不如去死。

為了防禦亂倫焦慮,兒子不能過得好

一點不危言聳聽的說法,當媽媽無限靠近一個男孩子的時候,這是非常危險的。

危險在於,當媽媽靠得太近的時候,男孩子會採取很多方式防禦亂倫焦慮。


比如說,他會變得特別沒有雄性競爭能力;

或者去性別化,把自己吃得特別胖;

或者扎在女孩堆裡,跟女孩子互為閨蜜。


其實本質是「揮刀自宮」,切掉自己的男性特質。

同時,媽媽如果無視爸爸的存在和感受,公然表示自己就是喜歡兒子,覺得兒子才是重要的,老公只不過是個擺設,還是個礙眼的擺設。

那麼兒子成為俄狄浦斯的竟勝者,他一定會尋求懲罰(在俄狄浦斯王,這個故事裡,俄狄浦斯以戳瞎雙眼為代價),不是在職業的發展上,給自己製造很多麻煩,就是在親密關係上過得很混亂。


總之,他會讓自己過得很不好。

他不能讓自己很成功,他不能讓自己很幸福,很多美好的東西,他都不能享受。

而且他會不斷地譴責自己,覺得自己是個道德低下的人,充滿內疚感。

離丈夫太遠,離兒子太近

讓人費解的是,很多家庭裡,媽媽和爸爸是都在一起的。

沒有離異,沒有缺位,沒有兩地。媽媽依然把巨大的熱情投向兒子。

如果媽媽真的那麼需要一個人的陪伴,需要一個人的感情,丈夫不是最好的最便捷的選擇嗎?


如果說去改善自己的親密關係,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難道會比把兒子一輩子捆在身邊更難嗎?畢竟以後還要和更年輕美貌的媳婦競爭。

當兒子終將投入另一個女人的懷抱,這將是多麼憂傷的事情。


這種看起來對誰都沒有好處的事情,為什麼總是發生呢?

十分顯見的是,這位女性不能享受親密的兩性關係。

要相信,所有的關係,都是互動的結果。


這個媽媽未必就是不愛這個爸爸,但是被某種渴望和動力驅使,她會把彼此的關係,往疏遠的,不能依靠,不能親近的方向去互動。


最終自證預言,這個男人果然不會幫我、愛我、支持我、親近我。

最後的結果,就是一個女人,離丈夫太遠,離兒子太近。

又在創造新一輪的問題。


因為逃避丈夫,所以轉向兒子

我一直感慨,中國語言博大精深。怎麼想的起來,稱呼丈夫的父親,為公公。

這對於很多中國家庭來說,真的特別貼切。

因為那個男性角色,功能上被人為閹割了。


當一個女人無限靠近兒子的時候,這個丈夫的功能就沒有了,她的情感的出口是兒子,她最在乎的人是兒子。

她要和兒子結盟,把老公排除在外。

究竟是什麼原因,我們要把丈夫互動成喪失功能的人。卻各有苦衷。

有些女人是在尋求母子共生,她要求絕對的一致;

有些女人是尋求人際的過分控制;

有些女人是在製造三角關係。


丈夫是另一個獨立的個體,很難滿足她所有的渴望,但是孩子卻不能拒絕一個母親。


這個男人之所以被浪費,是因為這位女性自己沒有獨立的人格,不能建立關係清楚的人際關係。


很多時候人們很好奇,為什麼一個人女人口中的渣男,換了一個女人之後,卻變成了好丈夫,把日子過得蜜裡調油。

這是不同的互動帶來的結果。

一個對關係失望的女性,她雖然渴望被珍惜疼愛,但是她潛意識不相信自己能得到,所以她會把這個關係往失望的方向去互動。


當然,我不是說,男人沒有責任,也不是說男人都拎的清楚關係。

今天這裡不討論爸爸們自身的問題,是討論,一個媽媽太靠近兒子的危害。

或者說,當一個母親,自己人格完善,那麼她如果嫁了一個有問題的男人,她可以離婚,她也可以帶著老公一起去成長,而不是把這份關係的需要轉向兒子。


問題是,她不願意離婚,她對建設美好的關係,沒有心力,她內心對關係是絕望的,或者至少是失望的。

所以兒子成了她們的救命稻草,一定要牢牢抓在手裡。

其實,這個時候,兒子就成了她們的療傷良藥。


兒子就要發展出很多毛病,來防禦另一個人對我生活的侵入,控制,佔有。

就像我這個來訪者,明明是一個很出色的人,因為各種內在的動力,把自己的生活搞到讓人絕望的境地。

關鍵是,她總是在兒子身上尋找兒子給不了的情感。


最後,這兩個人,就只能相愛相殺,誰也別想過得好了。

為此上演了多少家庭的悲劇,不可枚舉。

嘗試去看看你們的關係到底怎麼了

可是做母親的怎麼辦呢?

這世界上沒有哪一個人是在乎我的,除了兒子,就真的再也沒有指望了。

她也很絕望。

丈夫始終是依靠不了的。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建立高質量的關係,可實際情況是,如果我們處理不好和父母的關係,處理不好和丈夫的關係;

那我們很可能也處理不好和孩子的關係。

如果你覺得所有的關係都不舒服,除了兒子的這份關係,那麼很可能的是,這份關係裡,兒子做出了巨大的犧牲。

他為了配合你,願意把自己人生都捨棄。

他真的可以為了母親,把自己變成病人。

他這麼愛你,為了他,我們也要嘗試著去看看我們的關係都怎麼了,有沒有什麼我們可以為自己做的,可以為孩子做的。


而且,那個一直被浪費的丈夫,很可能是可以給我想要的愛和支持的。

內心那個不可能,得不到是屬於從前的,這個關係已經不是從前小時候的那個關係了。

把這兩者區分開來,我們會發現這個男人值得重新去認識一下。


相關焦點

  • 心理:原生家庭之母親出軌對兒子的影響
    因此計劃寫成一個系列,來講述原生家庭對一個人成長的深遠影響。這篇文章寫的是原生家庭中母親出軌對兒子的影響。並不是父親出軌就不會影響,而是父親出軌所造成的影響都被寫爛了,所以想從另一個角度讓大家了解下,家中的另一個成員,母親的出軌所造成的影響是有多巨大。
  • 單親媽媽和兒子相處,需要注意四大事項,可讓兒子更好地成長
    單親媽媽帶兒子,由於缺失父愛,性別相異,需要注意四大事項,可讓兒子更好地成長。要想孩子健康地成長,就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孩子爸爸的不好。第一點,孩子的爸爸仍然是孩子的爸爸,不管怎麼樣,都是一種親緣關係。爸爸作為父親,對孩子的愛是永遠不會變的。如果抱怨孩子的爸爸不好,會讓孩子產生疑惑,爸爸是個壞人嗎?是不是應該恨爸爸?如果孩子產生了恨的心理,還能健康地成長嗎?
  • 單親母親如何給兒子性啟蒙
    例如,有的母親將餵奶的時間不恰當地延長;允許兒子一直與自己同床而眠;對兒子過多的關心和愛撫等等,結果孩子產生「戀母情結」,習慣於依賴母親,而不願意獨立,更有甚者會產生變態心理和行為。 有這樣一個病例:有位二十多歲的小夥子,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母親和孩子同床而眠直至孩子十多歲。從小孩子就喜歡讓母親摟著睡,自己也願意撫摸母親的身體,母親一直放任孩子的行為。
  • 敏感的母親,幫兒子還房貸,一言不合,就收回工資卡,對兒子提無理要求
    母親退休金每月2000多,為幫襯兒子,退休後仍堅持工作,連工資卡都給兒子,幫他還房貸。可他卻不樂意接受,對母親意見很大,還說母親對他提出無理要求。他在談戀愛時,就遭到母親堅決反對,認為他們兩個肯定過不好,不是門當戶對。小郭家境富裕,留過學,而妻子小戴家,卻條件一般。 但小郭執意要娶她。
  • 男孩的成長過程中,母親一定要告訴他這7件事
    男孩和母親,親密的養育關係使得他們密不可分,但性別的不同又註定他們之間會有很多衝突。母親,永遠是男孩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對他影響深遠。健康的母子關係,也意味著男孩將擁有更好的生活。與父親相比,母親更容易覺察到孩子的感受,也更擅長把自己的情緒和心理語言教給孩子。
  • 成長的故事——第三十篇《和兒子一起成長》
    和兒子一起成長作者:魚七秒後的悲傷兒子慢慢地長大,忽然發現,其實自己在學著和兒子一起成長。和天下所有的母親一樣,從懷胎十月,我就開始計劃著如何做一個合格的母親。可是兒子的成長,還是讓我體會了許多的措手不及和困惑。
  • 初中男生當街暴打殘疾母親 學校:學生有心理障礙
    兒子動手原因:母親令其丟臉記者從街道社區及年輕人所在學校了解到,男生今年14歲,正在讀書,家庭屬於低保戶,父親在2008年因意外死亡,母親患有語言殘疾及智障,以往都是男生的姨媽照顧他們兩人來訪的愛心團隊成員表示,阿姨平時十分愛護兒子,去哪裡都帶著他,這次兒子動手的原因,是因為他問阿姨拿幾塊錢零花,但拿不到。阿姨說,到現在也理解不了她兒子為什麼這麼叛逆,但不會怪他打自己,以後要跟兒子多些溝通。
  • 19歲兒子戀母,不跟母親摟抱就睡不著覺,母親:想改但狠不下心
    19歲兒子戀母,不跟母親摟抱就睡不著覺,母親:想改但狠不下心案例分析很多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都會對孩子做出一些比較親密的行為,比如親親抱抱。看到兒子對自己如此依賴,牛女士常常感嘆:自己真的想改變兒子,但是總是狠不下心。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家庭裡,由於母親對孩子的照顧比較多,爸爸的角色存在感相對較弱,再加上很多家長沒有對孩子做好性教育,很容易會讓孩子出現戀母情結。面對孩子這種心理,家長應該及時幹預,避免扭曲的心理對孩子產生更不好的影響。
  • 母親和20歲的兒子怎麼溝通相處?
    ,其中就包括了孩子的成長和教育問題,因此母親和孩子之間的溝通變得尤為重要。兒子一般和母親之間的感情比較好,所以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母親和20歲左右的兒子之間溝通問題。20歲可以說是一個分水嶺,現實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母親和兒子鬧矛盾的場景,例如母親給兒子講道理,兒子顯得不耐煩;母親為兒子安排事情去做,兒子顯得不情願;母親和兒子之間話題越來越少,關係越來越疏遠等等。
  • 《犯罪心理》:謝燁同意顧城把兒子送人撫養,是做母親的大慈悲
    當媽的估計都會選顧城和謝燁把親生兒子送人撫養這件事。01刷了犯罪心理第一季第十四集之後,卻有了不同的感受。不再覺得謝燁缺少母親的本能,而恰恰是因為她具足了母親的本能,才同意了把兒子送人撫養。在各種報導中說,謝燁是見到丈夫顧城把兒子踹下沙發,擔心兒子安危終於決定把兒子送人。
  • 如何和青春期孩子相處?李玫瑾:父親要培養胸懷,母親要學會放手
    李玫瑾老師認為孩子到了青春期,父親要培養胸懷,母親則要學會放手!父親要培養胸懷作家麥家的兒子有一個非常叛逆的青春期,初中三年,兒子緊緊關閉關上房門,拒絕和父母溝通。他的內心總是充滿憤怒,只要交流,一定會發生矛盾。麥家坦言,那段時間,陪伴兒子,就像陪伴一頭老虎。即使很痛苦,麥家依舊選擇沉下心來,主動接近孩子。
  • 母親和20歲的兒子相處不來,該怎麼辦?
    ,其中就包括了孩子的成長和教育問題,因此母親和孩子之間的溝通變得尤為重要。兒子一般和母親之間的感情比較好,所以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母親和20歲左右的兒子之間溝通問題。20歲可以說是一個分水嶺,現實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母親和兒子鬧矛盾的場景,例如母親給兒子講道理,兒子顯得不耐煩;母親為兒子安排事情去做,兒子顯得不情願;母親和兒子之間話題越來越少,關係越來越疏遠等等。
  • 如何陪孩子更好的成長
    目前國內孩子們的成長現狀是,孩子往往是在一種生理、物質得到充分滿足,但父母很少知道如何去滿足孩子人格發展需要的狀態下生存的。相信每一位父母努力奮鬥、創造財富,是為了幫助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而不是為了掙錢送孩子去見心理醫生。但是,因為這些父母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也沒有學會怎麼樣更好地陪伴孩子長大,所以傷害還是會在無意中發生。
  • 從心理角度讀《阿文的小毯子》:「過渡性客體」對孩子成長的意義
    直到前段時間看了《阿文的小毯子》,我才真正明白了依戀物對於孩子的真正意義,今天我就從心理角度跟大家聊一聊,這本豆瓣評分8.6分並獲得凱迪克銀獎繪本在育兒過程中的實用意義。 簡單來說,就是在寶寶成長過程中,象徵安全的「完美照料者」的替代品。嬰兒在最初認為自己和母親是一個整體,當自己哭鬧就有奶吃有安慰有陪伴。這種「我想要的媽媽立刻就能滿足我」給嬰兒帶來了一種認知錯覺,認為自己創造了世界,自己的意志可以控制一切。
  • 婚戀問題、婆媳問題如何解決?專家著《家庭心理百科》這樣解答
    能讓你以最低成本療愈自我,掃清障礙;能讓你重新認識自我,更好地成長,通往幸福之路;還能極大地滿足你的好奇心與探索欲,切身感受心理學的魅力。百科書的編排方便讀者有針對性地查閱。很多指導意見的背後都標明了原理和出處,方便讀者獲取第一手資料。它就像多啦A夢的百寶袋,能夠幫我們順利度過各種難關。再多的問題,都有對應的方案。
  • 如果孩子的成長是升級打怪,母親是「神助攻」還是「豬隊友」?
    我們常說:母親是最了解孩子的人。但在實際的生活當中,有許多母親在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時,都會感到無所適從。她們並不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與心理狀況,也不知道該如何去管教孩子,還經常抱怨孩子不好管、不聽話、無法溝通等問題。
  • 媽媽對孩子的成長,有決定性的作用,請成為一個情緒穩定的母親
    她發洩似地大喊了一聲,把剛剛哄好的兒子又給嚇哭了!他可能還沒有明白,為什麼自己的媽媽為什麼動不動就發火吧。但是看著兒子恐懼的模樣,想必王女士的這幅面孔個給孩子留下了不小的心理陰影。教授斯霍勒提出:兒童出生時已經有一套情緒機制的基礎了,但是剛開始並不會管理自己的情緒,他們需要依靠撫養者(多數情況下是母親)去教導他們如何管理這些情緒。
  • 媽媽燒壞兒子奶瓶,兒子一臉生無可戀!如何幫寶寶戒掉奶瓶?
    ,兒子的表情笑翻網友:一臉的生無可戀最近我在網上看到了一張孩子對著鍋裡被燒壞的奶瓶生無可戀的樣子的照片。媽媽燒壞了奶瓶,兒子十分難過,他生無可戀地注視著壞了的奶瓶之後終於忍不住哭了出來。也有網友表示:顯然媽媽就是故意把奶瓶燒壞的,就是為了幫著兒子戒掉奶瓶。為什麼家長想要幫著孩子戒掉奶瓶呢?不管是母乳還是奶粉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十分重要,奶水相對於其他的食物不僅營養豐富並且易於吸收,對於嬰幼兒期的孩子來說是不可或缺的。
  • 兒子為與母親同床以死相逼!「戀母情結」有多可怕!
    兒子一天天地成熟,對媽媽卻是愈加親暱,吳女士感到不對頭,打算和兒子分床睡,不料兒子竟以死相逼,這令母親無所適從。看了這樣的留言以後,真的忍不住想寫一寫。看來分床要及時,否則後果很嚴重。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結果,全歸咎於孩子的母親,原本是一切出於愛,最後反而是因為愛,害了孩子。
  • 感動63歲馮鞏母親節送祝福,心理諮詢師支招:如何送對母親節禮物
    今天就通過我的親身經歷,以及多年的諮詢經驗,與大家分享一下,如何給母親送上一份心儀的禮物。01 關於對「送什麼老人都喜歡」的誤解對老人而言,送禮物是一個情感的連接,尤其是在當下很多子女不在身邊的老人而言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