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中國的學生,最拿得出手的一門學科就是數學了,當然在以前是稱作算術。據說,我們國家的小學生能做出的數學題,放在西方國家,初中生水平的人可能都解不出來。雖然,言語真假不得而知,但可以看出的是,我們國家確實對數學這門學科十分重視。至於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學好數學就得另說了,只是大學要學高等數學的同學基本都會有這樣的想法:天吶,高數怎麼就這麼難學啊,不學了,我要回去讀高三!當然,或許有些誇張,但也引發人們思考,高數為何很難學?
定義證明多,課堂練習少
眾所周知,中學階段的數學課堂,都是採取老師講為主,同學練為輔的教學模式。通常情況下,高中老師都會先給同學們講清楚書上的什麼概念定義啊,然後再出一些相似的例題,讓同學們在課堂上練習,之後再輔助一些家庭作業用於鞏固。並且一般來說,還會進行大大小小的考試,比如周考,月考,期中期末考等等。所以說,即使高中數學也並不是那麼容易,但只要認真聽講,認真做好練習,也不會說像聽天書般如此難受。並且高中數學主要是計算,也就是說老師給你一種方法,你不斷地加以練習直至掌握。
而在大學裡面,卻不是這樣。首先 與高中數學不同的是,高等數學各種各樣的定義證明超級多,課堂上老師講課速度也超級快。兩節課,100分鐘,基本上都是老師在講,而你只能在底下聽。因為課時少,加上內容又那麼多,老師不得不飛快的講,所以只要你一旦開小差,就基本沒有繼續聽下去的信心和能力了。加之,課堂上老師基本不會給你時間消化和練習,而課後自己會不會練習也還得另說。本要在知識內容方面上了一個檔次,又不能多加練習,高數也就自然而然成了眾多大學生的噩夢。
學習氛圍不如中學
怎麼說呢,即使高數成了眾多大學生的噩夢,卻很少有人跟「高數」這個魔鬼鬥爭,大家只會說,高數這麼難,學不會的,大家都不學不就行了嗎?確實,在大學校園裡,我們見到的,不是背著吉他的小哥哥,就是打扮的漂漂亮的小姐姐,要麼隨處可見的就是一堆堆玩遊戲的大學生。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許多人漸漸忘了學習。
大家都理所當然覺得,大學裡學習不是重要的,玩才是最重要的。於是乎,你在大學裡,不再像高中般隨處可見的就是看書讀書的人,除去上上課,大家就基本與「學習」隔絕了。如此這般,怎會有人不會覺得高數難學呢?對於高數這種概念性強,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個人又沒有堅定的意志和在數學方面的天賦,那就不難解釋為什麼在多數人眼中,高數很難學了。
基礎學科的抽象性
除去個人自身條件和外在客觀原因,導致高數很難學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高等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它嚴密的思維邏輯有時確實很讓人抓狂。但也只有高度的抽象和統一,我們才能深入地去揭示它本質規律,才能使之得到更廣泛的應用。畢竟對於一些先進的技術和理論,數學這門基礎學科都十分重要。因為在之後的發展中,無論是概念,還是表述,無論是判斷,還是推理,都要必須要運用邏輯的規則,遵循思維的規律。所以說,學數學的過程就是思維訓練的過程,但不見得人人都能輕而易舉地掌握這種思維方式,也不見得每個人都適應這種訓練過程。這就讓高數的難度係數又升了幾個點。
個人觀點
不過依我所見,高數很難學確實沒有錯,但是那種什麼都學不到,次次都掛科的學生,我就不太理解。畢竟不管怎麼說,經歷十幾年學習,考試才進入大學的人都具有了一定水平的學習能力,不可能在老師的授課中還什麼都學不懂。所以說,在了解到高數為何這麼難後,我們就應該能有針對性地去調整自己的計劃,就算成為不了高斯那樣的數學家,但大學高數這門課總不至於再掛科了吧!這不單單是因為掛科需要補考,更是因為學到一點高數知識,的確能鍛鍊我們的思維邏輯,讓我們在今後的生活中能活得更加理性與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