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義大利臺地園造園的藝術

2020-12-17 娛樂一下視頻

 義大利臺地園林在繼承西方古典園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臺層、形成中軸、加深進深等策略構建了基礎布局,其造景元素可謂是歐洲園林發展的源頭[1]。所謂臺地園林,即主建築位於山坡地段最高處,前面沿山勢開闢多層平臺,分別配置保坎、花壇、水池、噴泉及雕像,各層臺地間以蹬道相聯繫,軸線兩旁栽植植物作為莊園與周圍環境的融合過渡。義大利臺地園是規整式與風景式相結合而以前者為主的一種園林形式

  2 義大利臺地園形成的背景及理由  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成為臺地園形成的重要理由。義大利位於歐洲南部亞平寧半島,屬亞熱帶地中海氣候,境內山地和丘陵佔國土面積的80%。平原和谷地夏季悶熱,山丘白天有涼爽的海風,晚上有來自山林的冷氣流[3]。溫和的氣候與政治的安定吸引了大量貴族、主教和資本家在郊外經營別墅,由此義大利造園出現了適應山地、丘陵的布局方式。  14世紀歐洲的商業資本發展迅速,因海上交通和貿易的逐漸發展,義大利佛羅倫斯成為歐洲最先進的地方。在這種政治經濟背景下,它成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和中心,而且人性的解放和科學的發展引領了歐洲美學造園進入新時代。  3 文藝復興不同時期臺地園的特徵及實例  在文藝復興的初期(起始)、中期(鼎盛)及後期(衰落),義大利臺地園相應地處在簡潔、豐富、裝飾過分三個階段。  3.1 文藝復興初期  佛羅倫斯是文藝復興發源地,人文主義者的實踐喚起人們對別墅生活的嚮往,佛羅倫斯郊外肥沃的土壤、鬱蔥的林木與豐富的水源為建造莊園提供了理想的場所。初期臺地園多建在丘陵坡地上,選址時注意周圍環境,要求有可遠眺的前景。園地順山勢闢成獨立的多臺層,無貫穿中軸線。建築位於最高層以借景園外,風格保留中世紀的痕跡。噴泉、水池常作為局部中心,並與雕塑結合,形式簡潔。綠叢植壇是常見裝飾,多設在下層臺地上。快速興建起的植物園既豐富了園林植物的種類,又加強了遊憩功能。  菲耶索勒美第奇莊園建於1458~1462年間,由建築師米開羅佐設計,坐落在阿爾諾山腰的陡坡上,視野開闊。 莊園由 臺地構成,受地勢所限上下兩層稍寬,中間層狹窄。入口設在臺地東端,進門後有小廣場,西側是半扇八角形水池,背景是樹木和綠籬組成的植壇,導向明晰。建築前庭是開敞的草地,點綴大型盆栽。西面有獨立而隱蔽的花園,當中為橢圓形水池,圍著四塊植壇。建築與花園相間布置的方式既削弱臺地的狹長感,又使建築被花園環繞,四周景色各異。下層臺地採用圖案式布置方式,便於居高臨下欣賞。莊園雖無豪華的裝飾,卻以傑出的設計手法,通過簡潔的空間布局,形成與周圍景色和諧的整體。

    3.2 文藝復興中期  16世紀,羅馬繼佛羅倫斯後成為文藝復興運動的中心城市。教皇尤裡烏斯二世讓藝術師的才華充分體現在建築的宏偉壯麗和花園的豪華氣勢上。中期臺地園布局嚴謹,有明確軸線貫穿全園,以水池、雕塑及臺階、坡道加強透視效果。園中理水技巧嫻熟,注重水的光影和音響效果。植物造景上由常綠植物形成了高低不一的綠籬、綠牆及綠色劇場的天幕,迷園形狀日趨複雜,花壇、噴泉由直線變成曲線造型,令人眼花繚亂。  羅馬美第奇莊園建於1540年,因選址優良、布局精心和王宮般的府邸著稱,由建築師李畢設計,坐落在羅馬城邊的山坡上。它構圖簡潔,兩層臺地以矩形植壇為主,建築坐落在頂層露臺上,前面有草地植壇和方尖碑泉池,面對別墅的一側是樹叢,將視線引向長平臺兩端。平臺盡頭是圍牆和傘松樹叢,透過樹叢望去景色迷人。底層臺地由矩形綠叢構成,東南上方有觀景平臺,由此經一片樹林通向帕納斯山丘。莊園的造園要素簡單,但尺度很大,與建築相協調,建築掩飾了地形的起伏變化,並使視線在空間上富有變化。以傘松結合綠籬構成的植壇既有人工構圖美,又充滿自然氣息。在頂層平臺上越過底層花園的樹梢和擋牆,可欣賞300m開外花園中朦朧的樹叢,景觀上互為借景,渾然一體。    3.3 文藝復興後期  17世紀下半葉,義大利造園從 逐漸走向沒落,造園風格背襲了最初的人文主義,反映出巴洛克藝術的非理性特徵,此後與巴洛克藝術同期的法國古典主義園林登上歷史舞臺。  園林藝術出現追求新奇,表現誇張的傾向,園內充斥著繁雜的裝飾小品,建築物體量偏大,佔有統率地位。水景新穎別致,綠色雕塑的形象和植壇的花紋日益精細,同時暴露出濫用整形樹木的特點,形態不自然。花園形狀變為矩形,並在四角加上各種形式的圖案。花壇、水渠、臺階多設計成流動的曲線型,林蔭道縱橫交錯,整體用透視術造成幻覺[4]。  阿爾多布蘭迪尼莊園先由建築師波爾塔在1598年開始建造,到1603年由建築師多米尼基諾完成,水景工程由封塔納和奧利維埃裡負責。 莊園坐落在阿平寧山半山腰的小鎮上,府邸前庭視野開闊,兩側平臺上是小花園,布局十分華麗而巧妙。廚房的煙道移至平臺兩側,成為裝飾性小塔樓,與府邸融為一體。由於具備山林和鄉村環境中莊園重要的標識性作用,府邸建造在山坡上,充分利用了環境條件

相關焦點

  • 義大利臺地園
    在整個小島的東西軸線上分別是義大利臺地園和法國勒諾特園林。義大利臺地園是文藝復興時期盛行開來的。多建造於城郊的丘陵地形上,用來滿足富豪權貴們對風景秀麗環境中的戶外生活的渴望。  層層臺地塑造優雅貴族生活  為了適應亞平寧半島多山的地形,臺地園採取了連續幾層臺地的布局方式,這樣的處理也為園子帶來動人的空間效果。地形決定了園區重要軸線的安排。早期莊園中,各臺層有獨立的軸線而無聯繫各層之間的軸線。中期開始,則開始有貫穿全園的中軸線。同時,在軸線上安排水景、雕塑等,以豐富軸線。
  • 園林景觀知識:世界園林造園藝術中的歐洲體系
    歐洲體系,在發展演變中較多地吸收了西亞風格,互相借鑑,互相滲透,最後形成自己「規整和有序」的園林藝術特色。  公元前7世紀的義大利龐貝,每家都有庭園,園在居室圍繞的中心,而不在居室一邊,即所謂「廊柱園」,有些家庭後院還有果蔬園。公元前3世紀,希臘哲學家伊比鳩魯築園於雅典,是歷史上最早的文人園。
  • 西安世園會臺地園裡品讀羅馬莊園獨特魅力
    圖為建設中的西安世園會義大利臺地園中國園林網12月28日消息:在世園會展園中,有一個獨特的角落,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太陽的第一縷光輝,可以領略到羅馬莊園建造盛期的法爾奈斯莊園的獨特魅力,可以在「愛園」中與情侶漫步聆聽花語
  • 中西方古典造園藝術特點——藍海景觀設計公司
    私家園林以其獨有的靈秀飄逸的風格和恬淡雅致的情調,利用假山、水體、花木、建築等元素構成了私家園林特有的空間格局和藝術風格。中國的古典園林不局限於對自然景觀的簡單模仿,它的本質是從自然景觀中提煉和抽象出審美元素.通過造園手法對現有的環境特徵和景觀構成做出調整和創造,揚長避短,以獲得最佳的景觀效果。園林景觀的營造是中國傳統哲學、美學思想的具體體現。
  • 義大利園林設計的典範——義大利埃斯特莊園!
    據統計,埃斯特別墅共有大大小小噴泉500多處,不僅有藝術大師貝爾尼尼所做的"聖杯噴泉",還有利戈裡奧的傑作"管風琴噴泉"和"貓頭鷹與小鳥噴泉"。200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埃斯特別墅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中國園林·紀念陳植先生 | 《中國造園史》——中國古代造園之精髓...
    日本前輩和同行建議他撰寫《中國造園史》,儘管他有心撰寫,卻因資助匱乏和戰亂紛繁未能如願。20世紀50年代,陳植先生開始系統地調查我國造園的歷史,收集有文字記載以來各類造園(名園、寺廟、陵園、風景區、公園等)的藝術特色、技術成就,並配備圖片。1983年,國家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將陳植先生的《中國造園史》立為科研項目,給予經費支持。
  • 為文化藝術打Call,當代首位造園家郭麗文的故鄉情懷
    (原標題:為文化藝術打Call,當代首位造園家郭麗文的故鄉情懷)
  • 栽培技術和造型藝術的結晶,和繪畫、造園、雕塑等藝術一樣,好看
    盆景是栽培技術和造型藝術的結晶,也是自然美和藝術美的有機結合。它源於自然卻高於自然,順乎自然之理而巧奪自然之工。盆景創作是盆景藝術家形成盆景藝術形象的活動過程,創作的結果是藝術形象變為具體的作品。盆景藝術的創作和繪畫、造園、雕塑等藝術一樣,是一種最少固定、最多例外,最少常見、最多變化的精神勞動。盆景藝術作品包含著盆景藝術家的想像、主觀激情、形象思維力、創造力和概括力。構圖是盆景創作者進入了將「內視形象」或者說是「情感意象」(國畫中則稱「胸有成竹」)轉化形成可使用的預備草圖階段(即構圖階段)。這一步工作通常是用素描稿來完成的,但也可用剪影布局或進行模型布置。
  • 中國傳統造園藝術三大流派之一,園林特色鮮明,求實兼蓄精巧秀麗
    嶺南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嶺南園林又是我國園林藝術中比較有特色的一種。嶺南園林是作為中國傳統造園藝術的三大流派之一,主要指狹義上的廣府園林。嶺南園林有比較鮮明的特色:求實兼蓄,精巧秀麗。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現存的嶺南四大園林。清暉園,位於廣東省順德區大良鎮清暉路,是始建於明代的嶺南園林建築,佔地面積為2.2萬平方米。
  • 藝術高超的造園手法,其尊崇自然的理念,體現出中國園林的思想
    藝術高超的造園手法,其尊崇自然的理念,體現出中國園林的思想西塘位於汕頭市澄海樟林鎮塘西鄉,是集住宅、書齋、庭園三者一體的庭園,原址為林洋別墅,於光緒年間為樟林南社洪植臣買得,亦稱洪源記花園。造園手法上,採用先收後放、先抑後揚的方式,隨著步移,園內空間由小轉大,由封閉轉向開敞,景色逐漸增多,由較為單一的景觀轉向層次豐富的景觀。全園佔地一畝略餘,園內亭榭樓閣、假山水池、客廳書房、園林花草應俱全,在有限的空間營造無限的景觀。該園總平面結合地形和使用功能,把園內空間劃分為四個部分:入口門廳小院、前部宅居院落、中部庭園和後部書齋。
  • 藝術探討:西方園林景觀中雕塑的演變
    修道院庭園以義大利為中心,城堡式庭園以英國和法國為主。[2]這一時期造園要素以植物為主,較少見到雕塑的蹤影。此時園林中初現了樹木雕刻,主要是將紫衫、黃楊等植物修剪成各種造型。雕塑在此時並未顯出重要的地位,通常是與噴泉結合,作為庭院的中心裝飾物。如《玫瑰傳奇》中記錄的銅製的獅頭噴泉。中世紀是歐洲歷史上的黑暗時期,園林發展緩慢,裝飾作用未突顯,雕塑在園林中沒有受到重視。
  • 義大利藝術留學怎麼樣?
    文藝復興不僅對於義大利的藝術發展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對於當今世界的藝術發展更有著難以磨滅的功績。從全球範圍來說,義大利的藝術教育質量名列前茅,不僅源於許多藝術院校都有著幾百年的深厚積澱,更源於自文藝復興時期便有著的濃鬱深厚的藝術氛圍。
  • 霧峰林家花園——是具有中國傳統建築與造園藝術的古蹟之一
    這座園林邸宅與臺北板橋林家花園並稱為臺灣舊式邸宅的兩大典型,是具有中國傳統建築與造園藝術的古蹟之一。其面積較之臺北板橋林家花園略小,但豪華程度卻不遜於後者。園內有景薰樓、蓉鏡齋、宮保第、二房宅第、萊園、祠堂、墓園等建築群。其中宮保第規模最大,有三個庭院,房舍眾多,所有石料、木料等都從大陸雲南、福建運去,精工部們均出自大陸的名匠之手。
  • 義大利:唯美而古老的葡萄酒藝術
    義大利也是全球唯一一個整個國土都有葡萄園分布的國家,它是世界上懂葡萄酒人的朝拜聖地,這裡交融著古老、藝術與時尚。 位於歐洲南部的義大利,國土好像是一隻巨大的長筒靴深入到蔚藍色的地中海裡,它主要是由亞平寧半島和位於地中海的西西里島及薩丁島所組成。義大利是一個藝術色彩濃厚的國度,義大利民族的血液中流淌著古老而唯美的藝術氣息。
  • 紀念|造園造到陳從周:不知中國畫理,無以言中國園林
    2018年是陳從周先生百年誕辰之際,中國美術出版總社主辦的《中國藝術》雜誌八月刊前不久以封面形式刊發了紀念陳從周先生專題,「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獲授權特刊載其中的陳從周先生弟子、《陳從周傳》作者樂峰的《造園造到陳從周》一文。
  • 如果義大利的埃斯特莊園太遠,就來潤澤御府
    如果是偏愛「歐洲行」的朋友,就絕不能錯過位於羅馬的「埃斯特莊園」,其作為義大利臺地園的典範,與蘭特莊園、法爾耐斯莊園並列文藝復興三大名園。早在200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埃斯特莊園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不可替代的世界園林經典。
  • 造園美學家王東:蜀中石頭記,瓦屋山小石泉
    此次造園美學家、成都麓客創意設計創始人王東的項目,就是一個彌補高端市場空白的森林湯池度假勝地——瓦屋山小石泉。瓦屋巨石會說話小石泉,為您定製一個與石頭對話的機會!瓦屋巨石,源自遠古,盤踞深山,至陽、至剛、至穩、至重。
  • 風日晴和人意好,閒坐搖扇一壺茶—杭州地中海庭園造園現場等你來
    下面就讓小編帶你走進施工(造園)現場。細節:小處著手,大處著眼,用心造園園路鋪裝藝術留縫、錯縫細節草坪鋪設,厚厚的沙墊層景觀石與植物搭配,剛柔相濟看到的是景,感受的是情項目團隊,集思廣益造園路漫漫,有你,有我▼項目前後對比照片施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