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湖南省教育廳下發的《關於做好2020年湖南省職業教育宣傳活動周集中採訪報導的通知》,7月22日上午,由省教育廳組織的2020年湖南省職業教育宣傳活動周媒體採訪報導團走進株洲,在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召開了以「對接湖南優勢產業鏈,服務製造強國建設」為主題的座談會。
座談會由省教育廳職成處周韶峰副處長主持,座談會上,株洲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楊勝躍、株洲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作了情況介紹。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株洲市工業中等專業學校負責人及部分企業代表分別作了發言。中新社等6家媒體參加了座談。
湖南職教宣傳周為什麼株洲工業學校能作為株洲唯一中職代表在座談會上?
聽小編給你詳細道來
......
湖南株洲是全國「十大服裝批發市場」之一、是「中國品牌市場」、「中國服飾名城」。
服飾產業是株洲市政府確立的「五大千億產業群」之一,株洲蘆淞服飾是「全國十大服飾批發市場」。圍繞蘆淞市場匯集了2500多家服裝及面輔料加工廠,服飾批發銷售門店更是數以萬計,總體從業人員超過20萬人。
在株洲,早在1981年,有著近40年服裝專業辦學經歷的株洲工業學校,正以鮮明的辦學特色勇敢擔當起服務地方服飾產業發展的主力軍角色。40年來,學校為服飾設計製作、服飾展示、服飾營銷等行業培養了畢業生1萬多人。
依託六大平臺,打造服裝特色品牌
2011年學校牽頭組建株洲服裝職教集團,以服裝專業為紐帶,大力推行集團化辦學,在深化校企合作,實現服裝資源共享,更好地推動株洲服飾產業升級發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13年成為湖南省職業教育「十二五」重點建設項目生產性實習實訓(教師認證培訓)基地、湖南省示範性特色專業。2014年受省人力資源保障廳委託,牽頭組建湖南省職業技能鑑定服裝專業委員會,2015年掛牌「國家紡織人才培訓基地-蘆淞服飾產業園培訓基地」, 2017年成為全國職業院校服裝技能大賽和世界技能大賽服裝項目省集訓基地,2019年授予長株潭城市群職業教育共建共享實習實訓基地。
多年來,學校先後依託以上六個平臺,開展服裝及相關專業實習實訓、校企合作、技能,找到產教融合突破點,做強做優服裝專業,為株洲地區乃至全國各地培養大量的服裝行業應用型人才。從2010年開始,學校作為湖南省的領隊學校代表湖南省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服裝專業學生技能競賽,連續9年摘金奪銀,並創造了國賽「四連冠」的輝煌。2017年學校首次承辦了湖南省技能大賽•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湖南選拔賽時裝技術競賽。2019年承辦了第三屆全國中職學校服裝畢業設計聯合發布會、全國職業院校學生技能競賽服裝設計與工藝賽項總結會、全國服裝專業教師專業技能培訓。
校企共建 讓教師走在行業前列
大師進校園,傳承工匠精神,傳授職業技能,參與教學創新;名師進企業,傳遞科學精神,傳授專業知識,參與企業創新。 2018年「包慧婷大師工作室」入駐我校,「劉瓊名師工作室」入駐新蘆淞集團子公司湖南中孚尚鼎服飾有限公司,包慧婷、劉瓊兩位積極發揮名師的示範、引領、輻射作用,打造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骨幹教師與技術人才團隊,引領教師與設計師隊伍整體素質提升。為全市相關服飾企業與職業學校提供研究服務。
通過規範地互派、交流、學習、實踐等過程,做大做強「企業大師工作室」和「學校名師工作室」這一品牌,使之成為學校一張名片。「雙師工作室」已經成為全市服飾職業教育教改示範基地、全市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示範基地、全省服裝專業教師的專業與教學技能培訓基地、全省服裝專業學生技能競賽集訓基地。
近年來,學校既培養校內優秀教師,也引進了一批國內行業領軍人才。2017年唐偉勞模工作室團隊共同完成了服裝設計款式圖模板尺、時裝畫人體模板尺、服裝原型模板尺、工藝生產模板的研發,獲得國家專利授權8項,其中實用新型專利2項,2017年5月完成該專利模板尺的配套系列書籍《時裝設計效果圖手繪表現技法》3本,由人民郵電出版社發行。更多相關內容點擊下面連結查看。
7.15 | 2020年世界青年技能日,帶你來看看工校的技術能手!
技能成就匠心——帶你看工校技術能手之二
校企共謀 改革人才培養模式
為給服飾行業的發展提供強勁的人力資源支撐,我校組織專業教師深入株洲蘆淞服飾協會、湖南忘不了服飾有限公司、福建柒牌集團有限公司、湖南茶陵深港服飾有限公司等20餘家合作企業進行調研,邀請國家、省、市三級服裝協會與數十家知名企業的專家成立了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指導委員會。根據株洲服飾產業鏈現狀,堅持「強、補、調」鏈原則,調整與優化專業布局。圍繞服飾設計製作、服飾展示與禮儀重點專業「強鏈」,缺失專業工業機器人專業進行「補鏈」,已有電子商務等專業的辦學方向進行「調鏈」,優化專業結構,不斷提高專業與產業對接的吻合度。
依託株洲服裝職業教育集團,在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基礎上,學校創立了「專業+工作室+車間」的人才培養模式。該模式密切了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與現代產業的聯繫,凸顯了「一個突出」、「三個引進」和「三個結合」的特點,即突出服裝企業設計與工藝崗位的核心能力,引進項目入課堂、企業入學校、企業一線技術骨幹進教室,實現設計與製作相結合、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相結合、校內考核與校外考核相結合,有效地實現了專業人才培養與企業生產零距離對接。
扶貧扶智扶技能,社會服務惠民生
學校積極響應國家教育扶貧的政策,創新辦學思路,2012年開始我校與武陵山片區中職學校對接,開展「專遞課堂」活動,成功完成了與武陵山片區隆回、吉首、懷化等地職業學校,以及株洲紅枝葉、戴碧蓉、微尚服飾有限公司之間的對接。利用大學城空間+網絡視頻直播的方法,將學校與學校、學校與企業,有機的聯合起來,實現教師、現場學生、遠端學生、企業專家等多方位的交流,從而實現教學資源共享化、教學效果最優化的課堂。「同步課堂」的運用,成功開啟校校、校企合作教學新模式,也更進一步促進了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很好融合。截止2015年11月我校已經成功對接三門服裝課程,同步課程218節。
在為本地城區學生提供優質職業技能教育的同時,廣招茶陵、炎陵等革命老區學生,扶貧扶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為了給更多的學生創造出彩的機會,改變過去「拔尖式」職業技能培訓為現在「普及式」全員職業技能培訓,讓廣大農村學生提供與市區優質生源同等的學習和提升機會。學校作為株洲市茶陵縣「服裝剪裁」扶貧車間員工培訓班培訓教學的學校,積極響應國家打贏扶貧攻堅戰發展戰略,目前,學校已與株洲本土近30家服飾企業開展深層次合作,培訓員工近8000人次,提供了近千名畢業生,開展各種教學教研實踐活動百餘次,聘請企業一線專家100多人,派師生下企業教學實訓實習近3000人次,緩解了很多企業緊缺高素質人才和技能人才的燃眉之急。同時為更好地推動株洲服飾產業轉型升級,推進服飾產業品牌化的新局面,學校擬組建湖南新媒體與服飾產業學院。
製造強省戰略已經對湖南職業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這就要求湖南職業教育界要在支持湖南製造的人才鏈上找準自己的位置,以前所未有的態度、前所未有的誠心、前所未有的決心與產業界形成緊密互動,走產教融合之路。面對株洲服飾產業,作為一所國家示範中職學校,我們不只盯著大企業謀出路,而是明確以培養「德技雙優」技術技能型人才為目標的辦學定位、根據人才鏈的需求,做好各專業人才培養定位工作,為湖南製造業小巨人企業的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