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徑在區域活動的路上
陽信縣實驗幼兒園宋立芹
尊敬的各位名園長、各位名老師:大家下午好!
首先歡迎大家來到我們實驗幼兒園,也很高興能有機會和大家坐在一起說說我們和我們的孩子,分享交流我們和孩子一起的故事一一區域活動;今天,我想把我們幼兒園區域活動的組織和管理以及關注區域活動的一些做法,和大家一起溝通和交流。我們的目標是讓幼兒園的區域活動更貼近生活,更生動活潑,更豐富有趣,幼兒的活動形式更多樣化一些,幼兒動用多種感官探究、交往和表現的機會更多一些,幼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更充分一些。但這些目標只是一種想法,還一直在探索的路上。因此,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的主題是:行徑在區域活動的路上。
書面的意思:區域活動是幼兒園一日活動中重要的教育形式,根據幼兒發展需求和主題教育目標創設立體化育人環境,即充分利用各類教育資源,有效運用集體、分組和個別相結合的活動形式,組織幼兒進行自主選擇、合作交往、探索發現的學習、生活和遊戲活動。我的理解;區域活動是一種把幼兒的學習融入到遊戲的課程模式,教師按照教育目標將整體活動範圍有意識地劃分成多個小區域的活動空間,然後有計劃、有目的地投放材料。
在區域活動中,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來選擇遊戲夥伴和區域,進行主動交往和主動探索。因此,跟集體活動相比,區域活動更能夠促進幼兒的發展。蒙臺梭利認為:「兒童要有積極活動的權利,讓幼兒通過各種方式的活動去探索他們周圍的環境,發展幼兒自身智力。」而區域活動的形式是深受幼兒喜歡的幼兒園教育活動之一,它為幼兒提供大量的活動機會,可以更好地滿足幼兒需求,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自由地選擇自己的活動。
—、實觀摩拉序幕
今天我們活動的流程:實觀摩拉序幕-互研討梳疑惑一齊分享共成長一話區域新篇章。首先,第一章實觀摩拉序幕,剛剛大家看了我們幼兒園的區域創設,我首先和大家回顧一下我們區域活動的創設思路。一樓自主快樂「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根據本園活動場地條件,因地制宜地設置活動區,同時根據需要臨時設置可變的活動區。充分體現以"兒童為本「的原則,順應小班幼兒的天性,遊戲自主快樂,隨時隨地,自由自在。
二樓生活體驗「讓孩子成為環境的主人「,使幼兒在與環境的自然接觸中認識各種事物,獲得各種感受,理解各種現象,讓幼兒生活在真正屬於他們自己的世界裡,生活是教育的本身而不是教育的準備,讓幼兒在生活中體驗、感受、理解、表現。三樓探究發現我們從本園文化溯源,以探究式環境創設為主線,從公共遊戲區環境、班級主題環境、班級區角遊戲環境三個部分,利用不同的公共活動空間體現不同的創設形式;區角遊戲環境以突出引導幼兒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再現幼兒發現、探究、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
二、互研討梳疑惑
本學期,我們多次開展了區域活動的觀摩和研討,也通過實踐獲得了一些新的感悟。對此,我結合自身經驗,談談我的一些想法,梳理一下我們在區域活動中的困惑,也希望能得到大家支持和幫助,把您看到的問題和想到的方法告訴我們。在這之前,如何有效地開展區域活動,是令我們頭疼的一件事情。不管是材料還是指導方面,都是有所欠缺的。在通過不斷的探索和改進之後,我也發現了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
首先是區域的設置方面。我們發現困惑我們最大的因素是區域的空間問題,大部分老師跳不出一個圈子一班裡要有很多桌子和椅子,而這些桌子和椅子把我們的空間佔得滿滿的,區域的設置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我們的做法是打破原來的班級區域設計模式,去掉多餘的桌椅,全面規劃班級區域,區域的劃分我們所用的是一種敞開式的用桌子圍起來的方法。
這種方法雖然能夠較好地將各個區域隔開,孩子們在桌子上進行操作,看上去還是挺合理的。但是如果能夠利用一些轉角、板子將區域隔開,讓孩子們不僅是在桌子上操作,也可以利用到牆面和板子,比如語言區,我們有時候需要表演故事,單單只用一張桌子就很難出現表演的效果,但如果我們用板子做成小舞臺的樣子,用椅子圍起來,有的在裡面表演,有的就在外面觀看表演,這樣活動的氛圍就會比現在圍坐在桌子旁邊講故事來得
有情境多了,孩子們的興趣也會相應提高。通過實踐,我只是簡單地將桌子和椅子圍起來,讓孩子們在裡面表演,他們的興趣就比原先的高了。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需要提供更為豐富的材料。我們做到兩點一是多選擇,二是巧投放。我們總是認為孩子不會玩,或者玩了一會就開始吵鬧了。其實追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材料投放的不恰當、不適宜。我們都知道,材料的投放需要多樣性、有層次性、發展性。單一的活動材料總是滿足不了孩子強烈的好學欲望。
因此,根據主題活動,我們不僅要提供與之相應的材料外,還要根據孩子的能力和發展及時更新和豐富材料,這樣孩子的發展才會有所延續。材料的製作也是有考究的。經過實踐我們發現,同一種學習任務,用不同的材料呈現,效果也是不同的。簡單的材料雖然也能夠得到相應的學習效果,但是維持的時間很短暫。而漂亮有趣、富有情境性的操作材料,孩子們便不容易厭倦,玩了還想玩。
這也就需要發揮教師的作用了。比如說閱讀區,我們要表演故事《小螞蟻的生日會》,起先我們只是簡單地投放了故事圖片,讓孩子們看著圖片來講故事。我發現這樣的形式只有在老師的共同陪伴下才有效,教師一旦離開,孩子們的興趣便不在了。而改變一下場景的設置,做一些角色頭飾或者指偶,提供一些故事裡的道具,比如蛋糕、生日請柬,他們表演的欲望也會加強,同時也會加深對故事的理解和記憶。通過實踐,這種方法是有效的。巧投放裡我們採用的封閉式儲物盒、標籤分類、分層存放等等,只要老師做一個有心人就能很好的做到位。
最後,教師的指導也是不容忽視的。區域活動裡教師的指導分為活動前的指導,教師要在區域活動前設置活動目標,投放材料,並預設活動的效果。活動中的指導,一是注重觀察、確定指導策略,教師要注意不斷地在各個區域間來回觀察和參與遊戲,不能一頭扎進某一個區域同幼兒遊戲而忽略了對其他區域幼兒的指導,要留意觀察每個幼兒的興趣、操作情況和交往能力。
針對出現的問題,選擇恰當的時機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去,與幼兒一起探索、操作、發現、討論、解決問題,真正體現教師的主導地位。二是把握時機,適時適度介入指導幼兒的學習過程需要得到老師的支持、幫助,但這並不意味著教師可以不分時機地隨意提供幫助。只有當幼兒確實因其本身經驗與能力的局限,致使學習活動難以繼續的時候,才給予一定的支持。所以,這就要求教師一定要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判斷力。
比如,當幼兒在很專注、很順利地進行製作活動時,老師最好不要在此時去打擾他,以免中斷幼兒的思維、影響幼兒的活動。所以,在區域活動中,教師一定要把握時機,適時介入指導。活動後的指導,活動後的指導就是遊戲後的評價,是活動區域後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首先要明確評價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幼兒的發展。引導幼兒開展講述、討論、分析,幫助幼兒整理獲得的零散經驗,引導幼兒修正錯誤的經驗,讓幼兒分享成功的快樂,也為下一次的活動提出新要求。教師多實施以鼓勵為主、開放式的評價,能促進幼兒自我意識的升華、自尊心的建立、自信心的發展、個性的張揚,能為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個區域若是沒有教師的指導,它很難向前發展。只有教師不斷地細心觀察,及時更新、豐富材料,滿足孩子們的欲望,鼓勵和讚揚他們的表現,讓其獲得成功的體驗,孩子們才會興趣長存。就如在圖書漂流活動中,我們可以請家長協助,親子講述故事,介紹自己閱讀的繪本等等。通過在集體面前的交流,孩子們會從中發現問題,或者得到啟示,繼而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三、齊分享共成長
區域活動發展的趨向,猶如一篇散文一「形散而神聚」。其活動內容、遊戲形式、結構布局乃至材料投放都極具靈活性、開放性、富有彈性且具有動態感,但無論如何變化都緊緊圍繞著一個「神」而進行,這個「神」就是——為幼兒創設一個具有支持性的、高質量的、幼兒充滿興趣的學習環境!讓孩子們在寬鬆、自主、探索、創造中快樂地生活、個性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