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轉變
在事務所剛開始的幾年,我們就像世界五百強的「管培生」一樣,輪崗去做一遍所有的循環和科目,去經歷一遍各行各業的客戶。
而當我們工作3-5年後,我們會逐漸開始帶隊,也就是成為一名項目經理。我們除了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以外,還要管理好項目。
這個轉變對於很多人來說,會有點突如其然;大的轉變總不由讓我們焦慮,因為它就像一隻手,把我們一把從舒適區拉出來,用力合適,是拉到「學習區」,用力過猛,就會一下子到達「恐慌區」。
那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如何應對這個轉變,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項目經理。
02
第一點:清楚項目要怎麼做
未知引發恐懼。
事務所的工作節奏很快,通常是計劃安排好,我們就被通知到要帶隊去做XX項目,中間沒有人告訴我們,項目經理,究竟要做什麼工作,要做好哪些工作。
項目經理,顧名思義,是管項目的Manager。項目有大有小,如果讓你帶隊的是XX項目,那你就是管這個XX項目的Manager。
所有,了解好項目怎麼做,自然就知道項目經理的職責了。我們先來看看,做項目的三個步驟:
第一步:向上一層負責人,了解項目目的
項目目的不盡相同。有為了審計,盡調或者預審等。其中審計,還分IPO審計、普通項目審計、專項審計等。了解目的時,一定要了解清楚,也就是5W:What,Why,Where,When,Who。比如:
我們將在X月X日去XX地區的XX公司,做一個年報審計預審,對接人是XXX。我們要做XX公司的預審,目的是為了項目年審做好充分準備。
做好這一點,首先是積極主動。這意味著如果上一層負責人沒有主動來和你說這些,那你就主動去問。相信我,這必然是加分項。
第二步:提前做好準備
砍柴不誤磨刀工。機遇也青睞做好準備的人。所以在項目開始之前,無論時間多短,我們都可以發揮積極主動,來做好項目。那要做好哪些準備呢?
① 提前了解項目:通過問同事要以前做過的底稿,憑藉專業能力大致了解,重點看報表整體、收入成本底稿,目的是抓重點;如果是初次做的項目,也可以向上一層負責人拿到一些初步的報表資料。
② 提前準備好資料清單:有關資料清單,可以詳見這十條通用資料清單,你必須G!E!T!,雖然我們也希望是突擊審計,但目前實務中並不現實,提前準備好資料清單,給客戶,更有利於我們工作展開,當然對於既往存在某種傾向的客戶,可以適當調整資料清單。
③ 提前和對接人溝通:比如去項目現場的交通方式,提前預定會議室,公司一般的工作方式,通訊方式等。這個具體看客戶的對接人,能聊就多聊幾句,獲取有用的信息,也可以增添熟悉。
④ 提前和項目組成員溝通:我們有一種做「領導」的感覺了,可能會一時轉不過來,但是從所承擔的責任和享有的權力來看,確實我們是Manager了。項目組成員一般是比我們經驗更少的同事,因此無需害怕,要給自己增添信心,和成員溝通好項目的基本情況,把自己所知道的傳達給項目組成員。提前知會,讓大家心裡有數。
第三步:了解做項目的基本流程
審計項目的基本流程,結合每個所的實際情況,會有所不同,我在審計全局觀一文中詳細介紹了基本流程。今天就再將做項目的這部分流程拿出來,和大家再聊聊。
① 風險評估程序(一般初次帶隊,可能不太會做,但要有這個意識)
② 了解財務相關內部控制和內控測試(部分公司需要採取綜合性方案,部分採取實質性方案,需清楚是否需要做內控,一般來說初次帶隊,不會就開始帶內控,難度係數比較高,先從實質性底稿開始帶)
③ 開底稿,分配工作。這部分一開始大家都會懵,怎麼合理分配?結合項目組成員的能力(專業勝任)和底稿的重要性、難度,去進行分配。
比如,收入成本重要的底稿,讓相對最有經驗的人來做;長期資產、薪酬、費用、貨幣資金,結合項目組成員的經驗和對應底稿的難度,再進行分配。
大材小用會導致人力浪費;小材大用會導致無法勝任。所以,結合這兩點能夠做出最合理的分配。當然,這基於你對「項目組成員」和「各個底稿」的了解程度。
不會是一蹴而就,這是個匯聚點滴,積水成河的過程。
④ 在項目過程中,跟蹤、反饋和控制。這部分工作,相當重要。我看過太多的項目組,一直埋頭苦幹,加班到深夜。後來發現原來是溝通沒有到位,做的是無用功。
作為項目經理,中途要問下大致的情況,有難題要幫忙一起解決,如果時間來不及,要綜合做出調整或者及時上報。
⑤ 項目結束後,對項目交付的底稿負責。項目經理對項目所有底稿負責。底稿後續還要經過「靈魂拷問」,因此要負責好底稿後續問題的解決和落實。
項目經理是在現場最了解情況的人,也千萬不能認為,底稿交付了就OK了,後面的事就和我無關了。
⑥ 有些項目制下,項目經理還要負責項目的後期數據匯總,比如編制試算、現金流量表、查看調整分錄是否準確等。因此還會要佔去部分時間。
大致一個比較簡單的項目流程就是這樣的,在審計全局觀中有更完整的流程了解,有興趣的也可以看看:如何擁有審計全局觀?
03
第二點:清楚項目經理要怎麼做
了解清楚項目怎麼做後,我們再來看看,怎麼樣做一個合格的項目經理。
在我們同時晉升為項目經理,幾年後卻是不一樣的結局......一文中,我寫了兩種不同的項目管理方式,最後導致的不同結局。此文在今天這篇主題下,仍有參考意義。
其實,項目經理要怎麼做,一直貫穿於這裡的大部分文章之中。今天再簡單歸納匯總下吧:
一:責任心
責任心是項目經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心。如果項目經理也考慮只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而不是有意識地去管理整個項目,我想這個審計失敗的風險會很高。
責任心不必多說,大家誰都懂,就看能做到幾分。我們總是抱怨事情太多太難,而忘記了如何去想辦法做好它。沉下心來做事,並不那麼容易。
二、好心態
要做好項目經理,並不輕鬆。
也許一開始,我們會感覺到「排山倒海」的壓力,會發現自己無法勝任,會有一種「這實在太難太累」的心情。這很正常,誰的一開始,會一帆風順呢。
好心態至關重要。80%以上的焦慮都是我們加給自己的。積極樂觀的好心態,感覺別人說上千萬遍,都不如自己心境的變遷和調整,才能養成。大家都自己調節吧。
也給大家推一篇我自己心態調整的文章:
當壓力排山倒海而來,如何讓自己仍淡定如風
三、方法論
很多人對做審計的第一感覺是:一群人在財務室測憑證。就是那種比較低技術含量的工作。
我就給大家舉一個例子吧。項目經理讓實習生給銀行對帳單標索引,實習生標好後裝底稿給經理看,卻發現都是不符合要求的:
索引要紅字水筆標註到底稿右上角,實習生用了標籤貼在底稿上;
打孔的時候,沒有對齊,導致底稿上上下下不整齊;
底稿的方向,內容應該是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但是內容裝訂時用了左右到左;
貼的索引標籤,在底稿之外露出長長一段,實際很容易脫落,就導致索引丟失。
就那麼一個看上去很簡單的事兒,想要做好也不容易。萬丈高樓平地起,基礎的事情都做不好,何談更難的事?如果我們事先做好了溝通,做的時候及時互相反饋,能不能避免呢,我們可以進行思考。
審計工作,絕對是有方法論的。其實我並不贊成,那種刷底稿刷到深夜,但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低效的工作,只能無端消耗我們有限的精力。
關於審計方法論,其實在平時的文章中也提到過很多,比如:
事務所8年,我琢磨出的6個工作錦囊「上」
事務所8年,我琢磨出的6個工作錦囊「下」
整天在項目現場搬磚,如何提升自己的格局?
答好覆核意見的小心機
做審計,我勸你們別只盯牢數字
搞定這五個模塊,審計就能化難為易
六年項目管理經驗,我總結出有效溝通的三要點
強烈建議一看。。。
04
總結
如何做好一名合格的項目經理,就聊到這裡了。為什麼寫這一篇?是因為有個忠實讀者讓我寫,於是我就寫了。
但其實就像我所說的,雖然很多內容,並沒有把主題拎出來單獨寫,但實際上工作有關的大部分寶貴經驗,在平時的文章中,都毫無保留分享給了大家。包括個人的心境變遷,心態調整等。
最後,很希望用心寫的這些文字,能對大家有所幫助。這比一切都要重要,也比一切都來得要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