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聚在一起看著電視,一般碰到親熱戲,就開始有人離開座位,上廁所,找東西,幹什麼的都有,就是不看電視。
然後估摸著親熱戲結束了,又無比自然回到電視前裝作什麼都不知道。
這樣的情況,你有木有見過?
沙溢之前在微博上分享自己和兒子的糗事,安吉越來越大了,因此開始特別注重對兒子的教育,特別是在一些性教育上。
一次沙溢兩口子和安吉在看電視時,正好出現了接吻的畫面,然後,沙溢咳了一聲,讓安吉去給自己倒杯水,成功支開兒子;可安吉回來後,電視上又出現了親吻畫面,沙溢奔潰了,讓安吉再給自己倒一杯水後,結果我們「東北小仲基」不幹了,說:你怎麼一看到別人接吻就口渴啊!
沙溢瞬間石化!
小時候和我媽一起看電視,出現一些男女接吻的鏡頭時,我媽會告訴我這是「醜」。我則慌忙低下頭,等到鏡頭過去以後才敢抬頭。
一直到初中時候我都以為,男女之間接吻,女生就會懷孕。現在想想,覺得真可笑。
跟孩子一起看電視遇到「親吻」畫面,你會覺得尷尬嗎?你會跟孩子解釋還是掩飾呢?究竟如何處理才會更好呢?
面對親密畫面,宜疏不宜堵
以前碰到這種情況,我都是捂著孩子眼睛,告訴他出現了少兒不宜的畫面,可是到了後來,孩子一旦看到這樣的畫面,就會尖叫著喊少兒不宜,並且用手蒙著眼睛,但是卻留一個指縫偷偷往外看。
看到孩子的舉動,我覺得這樣不是長久之計,就慢慢開始向孩子解釋這些畫面,後來我發現,其實比起遮遮掩掩和刻意逃避躲閃,向孩子解釋這是一種美好其實才是正道。
你越掩飾,越是不說,孩子的好奇心就越大,想一探究竟的想法就越強。與其讓他通過你不知道的途徑去求答案,不如科學地回答,實事求是地正面引導!
如果孩子沒有看見,自然沒必要這麼早讓孩子知道。
如果不小心被孩子看見,那就大大方方地告訴孩子,親親是成人之間一種表達愛的方式,這種方式只能在情侶和夫妻之間適用。爸爸媽媽親親,是因為相親相愛。
談「性」沒有什麼可恥!
面對孩子關於「性」的十萬個為什麼!咱們成人需要做到脫敏!直面!平等!不歧視!
記住,在你的眼裡是禁忌詞,在孩子眼裡,都是知識。
如果孩子問你關於性器官的問題,不要緊張,坦然回答,就像介紹鼻子、眼睛等器官那樣。
下面一起看看如何完美回答孩子常見的「性」問題:
孩子跟爸爸一起洗澡,好奇地問爸爸:
問
爸爸,你的JJ為什麼這麼大?
不要說:好好洗你的澡!(打擊好奇心)
更不要說:不許看!再看打你啊!(這事很羞恥)
這樣說:因為爸爸長大了,你還小呀!你看爸爸的手是不是也比你大呀?等你長大了,它也會長大的
問
媽媽,我從哪裡來的?
你離優秀的XING教育,只差一個有趣的比喻。
可以借鑑這位印度爸爸的USB理論。
爸爸,寶寶是怎麼生出來的?
就像小鳥從蛋殼裡鑽出來一樣,寶寶是從媽媽肚子裡生出來的。
寶寶怎麼鑽進媽媽肚子裡的呢?
就像植物生長需要種子一樣,爸爸在媽媽肚子裡種了一顆種子。種子長大了,變成了寶寶。
那爸爸的種子是怎麼進去的呢?
嗯……就像USB傳文件一樣,傳進媽媽身體裡的。
問
媽媽為什麼你的咪咪大,
我咪咪小呢?
媽媽:因為媽媽是大人,媽媽不光咪咪比你大,手和腳都比你的大,等你長大你的咪咪也會變大。
孩子:我的長大也跟你一樣大嗎?
媽媽:有的人會大,有的人會小,只要健康就很漂亮,你看你的咪咪就很可愛!
問
媽媽,你的尿尿為什麼是紅色的,
為什麼跟我不一樣?
媽媽這不是尿,這叫例假或是月經!
這些都是對身體沒有用的血液,媽媽不疼的你放心,大人來例假的要用衛生巾,這個就是跟你們紙尿褲差不多,你現在還沒有例假,等你長大也會有例假。
男孩子和女孩子不一樣,男孩子沒有例假。
問
孩子撞見父母親熱,
問你們在做什麼?
生娃後的人生,如此艱難!
但遇到這種事情,你一定要穩住,如果驚慌失措,孩子會認為一定有什麼糟糕的事在發生!
只需見機行事——
1歲,不解釋,抱著寶寶玩遊戲;
2歲,躲貓貓;
3歲+,這一年齡段的孩子會有爸爸在傷害爸爸,恐懼以及被拋棄的感覺!你要溫柔地解釋:爸爸媽媽沒有打架,「我們是在以我們的方式向對方表達我們彼此相愛,但這種方式只能是成年人才會有。」
6-8歲,基本已分房,告訴孩子養成敲門的好習慣。
正確的性教育都是
及時、恰當、溫和、有效的!
蜜絲懂有許多朋友,在這一塊做得非常好。
觀察了一圈之後,發現他們的家庭性教育,大多具有以下規則:
態度上,視性為常事。與孩子討論時,不侷促,不尷尬,不曖昧,不臉紅,語氣平穩,如談論天氣一樣平常。
言語中,不過多延伸,也不迴避撒謊。當孩子問A,你就回答A。當孩子問B,你就解釋B。
行動上,讓性教育融入生活細節中。一旦遇見有關性的事情,淡然地告訴孩子是什麼,應該怎麼做。
引導上,購買性教育繪本,陪孩子一起閱讀。學會閱讀,孩子就會自行去尋找答案,豐富自己的認知。
表率上,和伴侶相愛,隨時擁抱、親吻、表達愛意。好的夫妻關係,融洽的家庭氛圍,都會給孩子很好的親密關係榜樣。
在這樣的引導下,孩子們就會成長得非常健康。
有時候,孩子未必不懂XXOO是在幹什麼。如果我們平時就嘗試用科學合理的方式引導他們了解的話。
一位麻麻就說,她和老公平時給5歲的女兒買過很多德國法國美國的兒童百科全書,裡面就有性教育方面的知識。
然後有一次被撞見,她和老公正想著怎麼解釋,沒想到5歲的女兒很淡定的說了一句:「爸爸媽媽你們是在生寶寶嘛?那我走了」。
很溫暖,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