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的姐姐》被Cue的許飛拒絕被安排|我才不要討好型人格

2020-12-22 冷夏談心

別人拒絕我時,雲淡風輕。我拒絕他人時,天崩地裂。

屏幕前的你,是否也陷入討好型人格的怪圈之中?

自己明明不喜歡某部電影,卻因為大家都去看,而被拉去電影院。自己明明想吃啤酒和炸雞,卻因為朋友想追求品味,而坐在了西餐廳。

努力討好他人的我們,真的活得開心嗎?勇敢地拒絕自己不喜歡的事,真的很難嗎?

01

近期大熱的《乘風破浪的姐姐》,刷爆熱搜,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話題。咖位小,但個性不小的許飛,也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這個「不太女,也不太團」的酷姐姐,想通過體驗女團生活,來嘗試改變。然而在最後的選歌環節,她突然被杜華Cue到換組。面對不合理的要求,她直白乾脆地拒絕。

「我就是想要進行一些改變,嘗試體驗,如果去做自己擅長的事,對我來說意義不大。」

她的直率,讓我佩服。

《乘風破浪的姐姐》雲集了30位出道多年的女明星,過於強大的陣容,讓小小的舞臺,映射出人間百態。

面對自帶「闊太太氣場」的黃聖依,孟佳討好地給她遞飲料,金晨討好地幫她拿鞋子。但她們的討好,連一句謝謝都沒有換來。

具有討好型人格的人,總是優先滿足對方的需求,甚至還認為是自己理所當然要做的事。殊不知,這樣委曲求全的討好,只會讓對方更加得寸進尺。

02

很多光鮮亮麗的公眾人物,其實也品嘗過討好型人格的苦。

一直以樂天派形象出現在大家面前的楊紫,其實也有討好型人格。

她坦言,自己努力活成別人喜歡的樣子,不斷強迫自己按照別人的設想去生活。為了不讓身邊的人失望,她硬著頭皮去接戲,甚至接了自己並不想演的爛戲。

希望和每個人成為朋友的楊紫,把快樂帶給他人,卻把痛苦留給自己。一直取悅他人的行為,讓她感到越來越累。

一路開掛的清華才女蔣方舟,也曾直言,自己飽受討好型人格的煩惱。

她回憶過往,「我之前見到長輩,我明知道這個人是胡說八道,但我還是會說,您說的太對了,再跟我們來一段吧,甚至明明是別人錯了,我還是說了20多個對不起」。

為了迎合對方的感受,蔣方舟只能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她不得不隱藏自己的真實情緒,獨自化解內心的憤怒。她為陷入沒有原則和底線的交往關係之中,而深感痛苦。

一段真實的關係,是經得起爭吵與衝突的。

通過討好建立的關係,終究是虛無縹緲的海市蜃樓,會被突然而至的大風,無情地颳走。

一味地在別人的認可中,去尋找自我價值,會使我們離那個真實的本我越來越遠。

03

討好型人格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喪失自我,是一種毫不利己的負收益行為。

那麼,什麼是討好型人格,討好型人格的成因又是什麼呢?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討好型人格有五大特徵:害怕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總是主動道歉,一直迎合他人,不懂得拒絕,沒有原則和底線。

由於把自己放在低位,害怕發出不同的聲音,所以經常隱藏自己內心的所思所想。

在發生衝突的時候,即使是對方有錯在先,也會因為顧及對方的情緒,主動道歉。

因為想獲得所有人的喜歡,而迎合他人的觀點。

因為害怕拒絕後會遭到他人的排斥,而把他人的需求的優先級放到最高位,不懂得拒絕。

因為太關注別人的看法和評論,而無法建立自己的原則和底線。

簡而言之,討好型人格的本質,就是習慣性地討好別人,委屈自己。

討好型人格的成因,和原生家庭和自我認知,有著脫不掉的關係。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的松子,從小就得不到父母的愛與關注。不管松子如何努力地討好,父親也不肯把給予她一絲的笑容與溫柔。

愛的缺失,最終導致了松子在討好中,過著被嫌棄的一生。

縱使原生家庭給予了充分的關愛和照料,我們也可能因為自我認知的錯誤定位,而陷入習慣性的討好之中。

童星出道的楊紫,有著紮實的演技。但她曾不加分辨地,把別人的評價作為自己的定位。別人一說她胖,她就拼命減肥,別人一說她不夠美,她就去整容。

好在現在的楊紫,已經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她也想活得更真實一點,更輕鬆。

我們無法穿越時空,逆轉原生家庭留下地缺憾。但我們可以立足當下,改變自己的認知定位。改變,從來都不會晚。

04

討好型人格並不是無法跨越的鴻溝,找對方法,其實也是可以跳出這個令人痛苦的怪圈。

a.接納自我,明確自我價值

擁有討好型人格的人,其實是在逃避真實的自己,如一個敏感而脆弱的小孩,期盼從他人的認可中,找到自己的價值。

心理學家三大巨頭之一的阿德勒,小時候曾是一個矮小、駝背,學習成績差的劣等生。他經常被長輩拿來和優秀的哥哥作比較,生活在哥哥的陰影裡。

然而,他並沒有長成一個討好型人格的人。

他打破心理學界對「人是過去、尤其是童年經歷的產物」的認知,靠自己對現在的把握,戰勝自卑、逆襲成功。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接納自己,可以幫助自己,認清不足,找到長處。

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專注深耕,我們也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只有在建立了強烈的自我價值感之後,我們才不會去討好他人。

b.表達需求,敢於拒絕

一段健康的人際交往關係,是建立在平等與自由之上的。

卑微地討好,只能換來對方的輕視。

直率的許飛,明白自己的需求是突破自我,所以,她敢於直截了當地拒絕不合理的要求。

生活中的我們,在面對別人的要求時,也要問問自己的需求。

一直不聯繫的高中同學,突然向你借錢,你會為了情面而借出自己為買房積攢的血汗錢嗎?

討好型人格的人,往往會模糊自己和他人的需求的邊界。

改變討好型人格,則需要建立自己的原則和底線,清楚地知道自己到底能接受什麼,不能接受什麼。

懂得拒絕,才會享受抽身而退的快樂。

c.聽從內心,大膽實踐

討好型人格的人,其實內心也深知它的壞處。但當討好成為一種習慣之後,跨出去便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在討好型人格的人面前,有兩條路。一條是繼續呆在舒適圈,卑微地討好,忍受痛苦。一條是大膽地邁出改變的第一步,擺脫討好,重獲快樂。

這個選擇,需要我們聽從內心。

如果內心選擇了改變,那就大膽地去實踐吧。從不再迎合別人的評論,不再老好人似的承包所有的任務開始。跨出第一步之後,正反饋會給人驚喜的結果。

你會發現,改變也沒有那麼難。

寫在最後

生活方式是自己主動選擇的結果。

當我們厭倦一味的討好時,不如勇敢地去改變。

只有愛自己,別人才會愛你。

停下討好別人的腳步,去關心和愛護內心的自我吧。

文:冷夏 (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不熬雞湯,沒有光環,愛恨情仇,這裡都有,歡迎你來找我談心。)

任何形式的轉載需經過作者授權

相關焦點

  • 《乘風破浪的姐姐》刪除許飛的單詞一定是成年人經歷過的
    在《乘風破浪的姐姐》的第三集中,《艾瑞巴迪》組許飛被消除了,事實上一切都在預料之中,你可以從每個人的服裝中看出許飛穿著一套黃色的大西裝,與她姐姐的禮服相比,你覺得不舒服嗎?節目組的演出服裝是如何安排的。
  • 許飛post《乘風破浪的姐姐》player是什麼意思?學習真
    就在昨天,許飛在微博中發布了一條消息,說你不怕傳下去,別人說你是算什麼東西?並在試題背面附上無獎,引起網友熱議。自從許飛轉到《王牌對王牌》以後,這個段時間經常被網友跟蹤,每一個動作都被很多人跟蹤,我真的很驚訝這個博客竟然說了這樣的話。
  • 討好型人格孩子背後的秘密,養育上父母雖盡力避免,但仍有影響
    最近「小透明」、「討好型」人格成為網絡熱議詞,紛紛被網友們搬出,討論,在現有的社會,保持真我不論在哪兒都很跳脫顯眼。比如《乘風破浪的姐姐》中的張雨綺小姐姐,自始至終保有真我,性格上自信,樂觀,處事上懂得拒絕與爭取,在整個節目中是一位無法讓人忽略的姐姐。
  • 黃曉明極力維護「乘風破浪的姐姐們」,迴避型人格展露無疑
    最近熱播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們》,黃曉明擔任主持的角色,面對三十個厲害的姐姐們,節目還沒開播,網友們就紛紛表達對「教主」的擔憂。這周末終於播出了第一期,黃曉明在節目裡重複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她原本是個演員」,旨在說服三位評委不要以唱跳歌手的高要求去評價參賽的演員姐姐們。
  • 你是天生討好型人格嗎?我是
    百度百科裡面對於討好型人格的解釋是:討好型人格是指一味的討好他人而忽視自己感受的人格,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大學時候我才知道自己的這種習慣叫討好型人格,但那個時候我並不覺得這是不健康的心理狀態。直到工作後,我與我的前男友一次又一次地爭吵,他反覆強調我這一點,我才知道自己好像做錯了。因為我總是想取悅別人,總是活得小心翼翼,極度敏感。
  • 從《乘風破浪的姐姐們》看情商養成的重要性
    最近,一檔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們》大火,30位各具特色的姐姐們集結一堂,重新出道。俗話說,三個女人一臺戲,三十個女人是多少臺戲呢?大家在被姐姐們的美貌、才藝驚豔的同時,姐姐們相處的點點滴滴也成了大家熱議的話題,幾位姐姐的一些行為舉止也引起了很多爭議。
  • 不好意思拒絕別人,就是討好型人格,我該如何喚醒更強大的自己?
    Photo by chuttersnap on Unsplash「我非常擔心別人對我某一個方面評價不好。當別人對我某一方面評價不好時,我總是刻意去改變。這是不是討好型人格?」老王聽完,明確告訴他,這就是討好型人格。查找了一下討好型人格的定義。根據老王查閱大量心理學資料,老王總結為:討好型人格屬於比較敏感型特徵,能敏銳的捕捉和發現在周圍人的需求,並想辦法滿足別人的需求,目的是讓別人認可自己。深層次的原因是因為你自己內心太自卑,看不起自己,想通過討好別人,讓別人認可或看起自己。
  • 許飛寫「姐姐」信息量大:張雨綺順從愛的意志,實現狂妄自大美夢
    讚美黃聖依劉芸,毫不掩飾對萬茜張雨綺好感,許飛寫「姐姐」小作文圈粉——引言。【本文主筆:安寧】意料之中的,許飛在湖南衛視熱播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第一次公演舞臺之後就被淘汰了。一向給人印象言語狂妄的她,在螢屏前低聲訴說著——「我既不女也不團,觀眾的選擇是對的,我不適合這個舞臺,但是我不後悔來這個舞臺。」倘若自己來參加前就知道命中注定的結局是被淘汰,許飛也依然會來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
  • 孩子形成「討好型人格」,不懂拒絕,試著讓他們自我評價
    吃午飯時,表外甥輕聲問我:"表姨,你能不能借我五十塊錢?"我感到疑惑,便問他借錢的原因。他說:"我同桌想買一個玩具,他媽媽不給錢,讓我先幫他買,過年再把錢還給我。"我笑道:"你也沒錢呀,為何要答應他的要求呢?"表外甥的回答,讓我腦海中浮現出"討好型人格"五個字,他說:"我們經常玩耍,他請我幫忙,又怎麼會拒絕呢?"
  • 你是討好型人格嗎#引發全民熱議 小夥吐槽:我的女友是典型討好型人格
    國內首部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之《完美女孩》剛一播放完,熱搜就出現了相關話題#你是討好型人格嗎#,網友們表示,在楊冪飾演的機器人小愛身上,看到了很多討好型人格的人群的影子。 7日中午12點過,記者電話聯繫上了婧婧,對於蔣佑傑的舉的例子,婧婧都承認在自己身上發生過,但聽到「討好型人格」這個詞後,婧婧語氣變得有些激動:「我不是,你莫聽他亂說,我只是很看重我的朋友……」隨後,婧婧就以要吃飯為由掛斷了電話。
  • 不怕討好型人格,勇敢教孩子去「討好」
    我女兒脫口而出:不想。我沒覺得怎樣,婆婆急了,視頻結束後,教訓女兒說:老師問你想不想她,要說想!記住了沒有?!我反駁:媽,你不要教她這麼說話,她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只要不說髒話就行,這麼大孩子,老師不會介意的。我也是一直警惕孩子養成討好型人格,所以只要不涉及原則問題,向來主張她有什麼說什麼。
  • 孩子不懂拒絕別人?「討好型」人格該如何糾正,讓孩子敢於說不
    這樣長時間下來,很容易讓孩子形成"討好型"人格。討好型人格是指一味地討好他人從而忽視自己感受,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當自己拒絕別人時,會感覺自己犯了天大的錯誤。其實"討好型"人格的孩子,不會拒絕他人的原因不外乎三個。
  • 「討好型人格」的10個跡象,我們如何改善自己的討好型人格?
    如果你總是這麼做,那麼它最終會變成一個令人沮喪,甚至帶有一些破壞性的性格特質:討好型人格。在某個時刻,你可能會發現你把自己的需求和個人時間完全置之事外,壓力也越來越大,僅僅是為了確保你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是開心的。以下是我整理的10個你太想取悅別人的跡象,以及相對應的解決方法。
  • 被杜華點名換位後,許飛又CUE尚雯婕,留言諷其虛偽
    這段時間,《乘風破浪的姐姐》火熱開播,這檔匯聚寧靜、張雨綺、伊能靜等30位大齡資深、話題度滿滿的女星們加盟的女團成長真人秀節目事實上在未開播之前都早已創下超高熱度,姐學、撕學,太多粉絲對於這些乘風破浪姐姐們在節目中如何「興風作浪」有著無盡的期盼。
  • 討好型人格|你還在討好別人嗎?
    對於學生來說,在新的環境中不太適應,面對新同學你也覺得不熟悉,所以,你也不能夠更好地拒絕他們的請求,即便自己並不想這樣做。上面所說的這些,你有沒有遇到過呢?不過,這也只是討好型人格的一部分。什麼是討好型人格?
  • 切記:千萬別把孩子養成討好型人格,這將會毀了他
    什麼是「討好型人格。」 「討好型人格」非常在意他人的評價,不懂拒絕,總是去猜測並迎合他人的想法,如同上癮般習慣以他人為中心。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在成人後會成為大家眼中的老好人,喜歡察言觀色,不懂拒絕,總是默默地把委屈藏在肚裡自行消化。
  •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真讓人心疼呀
    其中,最讓人心疼的是「賀子秋」這個「討好型人格」的角色。被媽媽遺棄,養父李海潮將其收養,他從小就懂得幫大人幹活,主動在半夜洗衣服、打掃麵館。這種性格在心理學上則被稱為討好型人格。「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在成人後會成為大家眼中的老好人,喜歡察言觀色,不懂拒絕,總是默默地把委屈藏在肚裡自行消化……心理學家Harriet Braiker在《討好是一種病》一書中提到:
  • 知愈心理:自從把孩子養成「討好型」人格,我後悔了
    可是,爸爸媽媽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做了什麼不妥的事,才導致孩子這樣呢?孩子為什麼會習慣討好別人呢? 02「討好型人格」非常在意他人的評價,不懂拒絕,總是去猜測並迎合他人的想法,如同上癮般習慣以他人為中心。
  • 不顧自己討好別人,孩子形成「討好型人格」的原因,家長知道嗎?
    昨天我在檢查孩子作業的時候,發現孩子少了一本數學課本,於是我問孩子:「寶寶,你的書去哪裡了?」孩子說:「同學要,我就給她了。但是好像她一直沒有還給我,當時我也不想借的,但是我好意思拒絕。」很多孩子都和我家孩子一樣,有類似的情況,不會拒絕。實際上這並不是性格如此,而是孩子們形成了一種畸形人格——討好型人格。
  • 討好型人格:距離「真實的自我」,到底有多遙遠?
    面對同事總是小心翼翼,面對他人不合理的工作安排都不會拒絕。就這樣大島凪因為勉強自己去配合別人而過度呼吸昏倒,醒來後開始反省人生決定改變自己的故事。這可以說是討好型人格的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女主大島凪的經歷相信許多都會感同身受,為了與同事友好相處不想顯得「不合群」,而強迫自己去完成一些不想完成的事情,害怕自己一旦脫離了他們就會有不好的影響,其實這些都是「討好型人格」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