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億件快遞包裹,是如何完成大遷徙送到你手上的?

2020-12-19 電商在線官方

雙11的包裹,你收到幾個了?

中國最北小店裡的山珍,快的話三天就能送達在海南過冬的老鐵;嚴控成本的義烏老闆,光在包裝上每單就能省下幾毛錢;上億剁手黨在雲監工的直播間裡,被數字物流治好了焦慮;小區裡的快遞員因為變長的雙11,緩解了送貨密度;菜鳥驛站裡有強迫症的小雷,把貨架擺成了「圖書館」……

儘管物流信息會不斷提示我們,包裹到哪兒了,但其實那些字眼,並不能真正為我們還原一個包裹的神奇旅行。當收包裹已經變成再熟悉不過的生活一部分,它的進化史,是一個摻雜著生活氣息、科技智能和快遞末梢的社會化協同。

這次雙11,誕生了22.5億個包裹,每個包裹的足跡裡,都有他們的身影。

最北小店

零下15度,大興安嶺雪紛飛。天還未亮,董菲菲就進山採摘野果了。踩在鋪滿雪的路上,呼哧呼哧聲和靴子踏雪的聲音交雜,寒風在耳畔呼嘯,她形容這是「外地東北人最解鄉愁的聲音「。

天色漸亮,望著兩旁的林海雪景,她開始興奮:家鄉的美景真的值得一看。巡山路上,冰凍路面上冒出一頭外出覓食的黑熊,她嚇了一跳,稍做鎮定後,依舊不忘推薦:興安經典打卡景點,勝似魔界。

董菲菲今年38歲,大興安嶺呼中區人,當了20多年的山大王,最愛巡山。12年前,她在網上開店,將山中珍奇野味銷到大江南北。買家收到包裹,查閱發現發貨地離中國最北小鎮漠河僅3個多小時車程,於是她有了一個「中國最北小店巡山女大王「的稱號。

今年雙11,董菲菲準備了榛菇、蔓越莓幹、野生覆盆子、大興安嶺野生冷水魚、野生山丁子幹、大松子等山中美食,為外地人送去家鄉的味道。

這些天來,店裡平均每天有100多個訂單,她一個人做客服、打包、發貨。前些年,最困擾她的就是發貨了,那時附近沒有快遞點,冰天雪地裡,她和母親拖著自行車,一個掌車把一個扶著後座貨物,走好久才能到郵政局。

為了方便發貨,她和家人搬到了離大山3個小時車程遠的地方居住。隨著圓通、韻達、順豐等快遞在當地設立站點,快遞員上門取貨,她的生意輕鬆了許多。

合作的圓通快遞員楊哥最近也連軸轉。趕上雙11,小店發貨量增加。通常,包裹需要3天左右到江浙滬,6天才能到達海南省,為了不讓買家著急,他和同事們早上6、7點就起床上門收件,中午在站點匆忙吃飯,下午接著收件。

楊哥年近五旬,是一名有兩年經驗的資深快遞老哥,也是店裡合作最久的快遞員之一。這幾年,當地網店越來越多,快遞員也多了。在冰天雪地中奔波時,快遞員也沒少羨慕別人在熱炕上不受罪,但是通過努力,他們也能獲得一份收入維持生活。

這次雙11大概能為董菲菲帶來10多萬元銷售額。這對於她來說,不是筆小數目。「小時候家鄉大約有5萬人,如今只剩1萬多人了。我喜歡與大山為伴,希望做好生意,故鄉越來越熱鬧。」

拒絕過度包裝

快遞包裹如何才能選擇最合適的包裝?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義烏商人李華,直到今年雙11前夕,他才找到了破解的方法。

多年來,李華一直從事家居用品的生產和銷售,早年主要做批發時,產品都是統一裝箱,大批量運走,他從來不用為包裝發愁。但自從做了電商之後,散件的打包卻始終讓他頭痛不已。

他的商品中,不僅有體積比較大的塑料桌椅,也有中等體積的塑料臉盆、垃圾桶,還有數量更多體積更小的衣架、封口夾、各種樣式的盒子,而且不少訂單都會一次性購買多種商品,「打包工人單單是在選擇合適的快遞箱上,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就不少。」

李華還注意到,為了方便打包,增加效率,倉庫裡的不少打包工人,會下意識地選擇體積更大的紙箱子,不僅浪費空間,還會產生大量的填充物。而且,使用大箱子同時還會增加運輸成本。他當時就意識到,「這部分的成本,太費了。」

但傳統的打包,靠的是倉庫人員的經驗,「我不太相信經驗」,李華說。

不相信個人經驗的,還有菜鳥這一群年輕海歸算法工程師,他們自主研發了一套「裝箱算法」。通俗地講,這套算法會根據某個店鋪銷售的商品體積、重量以及某些特性,為商家推薦最合適的箱型和裝箱方案。

讓每一件商品,都能裝入到最合適的箱子中,從源頭上,幫助商家和快遞公司節約包材使用以及倉儲配送空間,平均減少15%的包材使用,僅在菜鳥倉內,過去一年就「瘦身」了2.9億個包裹。更少的包裹,對應的是更低的物流成本,經過「瘦身」後的物流成本,每一單能夠省下3毛錢。

「如果訂單裡有垃圾桶,這個系統還會建議打包工人,將其他比較小的商品,裝到桶裡之後再打包,很聰明很有意思。」李華說。並且,這一技術已經面向全行業開放,將成為綠色物流的基礎設施。

全民圍觀傳送帶

「快遞卡在傳送帶上了,真想過去幫它撥一下。」

11月1日零點,雙11在微博、抖音、快手等平臺首次開啟全球快遞直播,全天24小時不間斷,直播包括物流倉中的智慧機器人、橫跨歐亞大陸的中歐班列、遠洋巨輪、以及白雪皚皚的邊疆村落。

凌晨1點半,陝西的網友「彩虹天堂」剛剛搶購完雙11,就開始期盼自己下單的東西什麼時候能送到,焦慮的心情令她遲遲無法入睡。

她打開了機器人倉庫的現場直播,發現有幾千萬人正在觀看,一時發出驚嘆:「看著這些高科技分揀機器人還是挺稀奇的。」像她一樣,同時在線的幾千萬網友都很好奇,機器人配送快遞到底是怎樣的高科技。

截至11月11日11時30分,這場直播吸引了1億人次觀看,網友們凌晨3點還在評論區互動:「機器人沒電了還會自己回去充電!」「199號機器人去哪了?是不是在偷懶?」

這臺編號199的機器人,因為上班「摸魚」屢次被主管抓,瞬間成了快遞界的小網紅,網友們時不時地發評論調侃「看他偷懶的樣子,像極了我上班時忙裡偷閒的摸魚,機器人也是打工人呀!」 有網友還研究起機器人的分揀路線,觀察分揀員的工作模式,甚至因為一件快遞卡在了傳送帶上而急得直刷屏。

「從雙11開始之前,菜鳥就想到了用全球快遞直播的方式展現雙11物流」,菜鳥網絡小二孫翔說,「主要原因是看到今年很多媒體平臺也都在嘗試慢直播,發現受眾對這一方式的接受程度還挺強的。很多用戶對快遞背後的一切都不了解,甚至連快遞配送各個環節是如何運作的也不清楚。所以希望用直播的方式呈現雙11物流的真實現場,也讓購物者能夠感知現代數字物流的進步,看到自己購買的包裹在流水線上真實的樣子,以及中國經濟流動直觀的展現。」

他也沒想到會有這麼多人熬夜觀看機器人搬貨,「第一天就有800萬人在線觀看,連續直播12天,累計觀看人次超過了1億,「接下來該揭秘更多物流現場了。」

孫翔所說的神秘場景是菜鳥驛站的無人車快遞配送。目前,在北京、上海、杭州、天津的一些校園和社區,無人車送貨均已常態化運營。浙大校園內,機器人「小蠻驢」和菜鳥小G也一刻不歇地奔跑在配送的路上。

無數個快遞末梢

杭州西湖區的一個居民小區門口,楊戩信穿著紅黑相間的順豐制服,坐在一堆碼成了山的紙箱旁,低頭打著電話。

他身邊停著一輛小三輪。以前,他送快遞,用的是自己的二手電動車。這兩天,天貓雙11的快遞下來了,單量暴增,這個小三輪,是他特地找朋友借來用幾天的。

「又沒通。」他忍不住吐槽,一邊拿起手邊其他快遞,一邊接著說:「這個人我已經記住他了,每次送快遞,都要打好久的電話。」

快速發洩完負面情緒,他又開始打下一個電話。每次電話接通,他都會試探性地問一句:「我在你小區門口,你方便下來拿一下嗎?」

「但很少有人願意下來拿,最後總歸是我們一個個送上去。」

楊戩信和無數快遞員一樣,是這場購物狂歡節的末尾階段最重要,也最容易被忽視的角色。

他算了算自己在天貓雙11期間的任務量:三個小區,每個小區一晚最少200個快遞,其中70%能在當晚派送完,剩下的人要麼不在家,要麼已經太晚了,送不了。

晚上8點,借著小區門口水果店的燈光,楊戩信將打過電話,要求送上門的包裹撥到一旁,又把剩下的部分整理好。等他跑來跑去,把包裹都送上門,已經是40分鐘後。

楊戩信匆忙啃了幾口麵包,把剩下的快遞搬到快遞櫃前。他要把剩下的快遞都裝進柜子裡,「站點已經堆滿了,不能帶回去。」

還剩下幾十個包裹,可空著的柜子不到十個。楊戩信能做的只有等,他一邊給包裹主人發簡訊,讓他們儘早下來拿快遞。一邊盯著附近,看有沒有人來拿快遞。每空出一個柜子,他就能裝一個包裹。

去年,楊戩信是另外一個公司的快遞員。天貓雙11後的一個星期,他基本沒回過家。「有一天晚上,我和別家公司的快遞員,在一個小區的快遞櫃前守了一夜,為了佔位子。」

「今年還算好的。」他估算了下,按照目前的進度,今晚12點前就能收工。「這和今年雙11分成兩撥,有點關係。」

有「強迫症」的驛站

福州十裡江灣小區的物業隔壁有個菜鳥驛站,這裡沒有想像中快遞滿滿,無處下腳的後雙11景象,所有包裹碼放地整整齊齊,仿佛進入了一個微型的倉儲式購物超市,貨架的收納能力被發揮到了極致。

來取件的一位阿姨,進門十幾秒就找到了自己的快遞,放在門口的取件機上一掃,「取件成功!」一個包裹被成功認領。

「我有強迫症,必需把包裹都按照大小、形式,分門別類擺好。」菜鳥驛站站長雷李雲是個95後小夥兒,30平方米的站點裡放著9個六層快遞架,最上層是長條的包裹,第二層是小盒子,第三層是大一點的盒子,中間三層放袋子,最底下放大箱子,所有快遞單朝外,方便業主取件,7號貨架會放一些比較貴重的包裹,整個驛站清清爽爽,遠遠望去還以為是個圖書館。

這種強迫症,始於他還在上大學時候做校園菜鳥驛站的經歷,當年因為做得好,還得了校園創業大獎。

今年天貓雙11從11月1日就開始了,整個物流的周期被拉長,從3號開始,驛站就進入收件高峰,「每天都有一千多單,4號那天有1600多個包裹。」為了不破壞驛站的「陣型」,雷李雲嚴格遵循「一個蘿蔔一個坑」,貨架被擺得嚴絲密縫。

小小的驛站,平時在雷李雲高超的收納技巧下,從來沒有出現過放不下的情況。因為住戶大多是上班族,所以取件高峰在晚上6到8點之間,雷李雲也基本每天9點開門,晚上9點關門,不過雙11期間,很多快遞員都在連夜送件,晚上10點11點還經常過來投遞,「我已經在站點睡了好幾晚啦,快遞員都跟我很熟了,他們知道我開著門,就會儘量把當天的件都送完,這樣第二天可以減少點工作量。」

來取件的戶主,從進門到出門,一般都不會超過一分鐘,牆上貼著各種指示,貨架上也有清晰的指引,「他們老說我排得太整齊了,都不好意思破壞陣型」。

不過雷李雲說他生活裡倒是沒什麼強迫症,「家裡比較亂,沒有驛站這麼整齊啦,這樣做主要還是為了提升大家取件的效率,讓大家體驗更好。」

畢竟早一點收到包裹,可以早一點獲得拆包裹的喜悅。物流進化史,不正是為了這個終極目的。

相關焦點

  • 平均3.5天送出1億個包裹、人均超過23件——300億件快遞五大關鍵詞
    新華社北京12月20日電(記者 趙文君、齊中熙、樊曦)2016年我國快遞業務量突破300億件大關,與2015年相比實現了100億件的增長。按照13億人口計算,年人均使用快件量超過23件,比上年增加了近8件。
  • 收寄包裹高效便捷,今年快遞已超700億件
    700億件!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截至11月16日,今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已超700億件,超過去年全年。近3個月,快遞業務量實現從500億件到600億件、再到700億件的連續躍升。今年,我國快遞業基本完成了包裹數位化,每一個包裹都有了「數字身份證」,可以全流程識別、追蹤、調撥。
  • 揭秘19億件包裹怎麼送:雙11業務量3倍於平日,快遞如何洩洪
    0時15分,天津市民吳女士收到了德邦快遞送來的自己在雙11期間網購的一臺大型淨水設備,從下單到籤收完成全程僅用時15分鐘…… 來到第10個雙11,「分鐘級」物流速度再一次被刷新。南都記者雙11當日走訪廣州地區多個快遞網點、分撥中心,直擊物流運轉、快件分發一線,揭秘來自天南地北的海量包裹們,是如何在短時間內被迅速送達至消費者手中。
  • 2019年郵政行業業務總量完成1.6萬億元 快遞突破600億件
    人民網北京5月19日電(記者 胡挹工)記者從國家郵政局獲悉,2019年郵政業改革發展取得了新成效,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全行業業務總量和業務收入分別完成1.6萬億元和9642.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1.5%和22%,快遞業務量突破600億件。
  • 你的快遞送到了嗎?郵政局新規:未經同意 包裹不得放入快遞櫃
    目前快遞櫃的使用情況如何?這一規定將帶來哪些影響?一起來聽聽各方觀點。  【字幕】收件人:有人盼能送到家 有人偏愛櫃裡拿  【同期】北京民眾 張女士  也有方便的地方也有不方便的地方,方便的地方就是人不在家的時候給放到柜子裡面,其實是很好的,不方便就是說人在家的時候放在柜子裡面,有的人就不想去取。
  • 今年徐州市發送快遞包裹3.77億件
    徐報融媒記者 車佳 攝本報訊(徐報融媒記者 龔嚴巍 通訊員 張飛)11月11日上午8時,鼓樓區華康園小區的周女士接到了一個快遞簡訊通知:請憑取件碼前往小區快遞櫃領取您的快件……拿著快件的周女士興奮地說:「我昨夜下單買的東西,這覺還沒睡醒就給送來了,這郵件是坐高鐵來的吧!」
  • 國家郵政局:上半年快遞業務量達338.8億件,平均每月新增10億件
    全國快遞業務收入完成3823.8億元,同比增長12.6%。快遞業務量規模達338.8億件,同比增長22.1%。二季度,行業業務總量和快遞業務量增速超過30%,行業業務收入和快遞業務收入增速超過20%,實現了逆勢增長,行業運行重回高位,發展效果好於預期。上半年,全行業業務收入和業務總量累計完成5028.2億元和8765.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和22.4%。全國快遞業務收入完成3823.8億元,同比增長12.6%。快遞業務量規模達338.8億件,同比增長22.1%。
  • 預計2019年中國包裹快遞量超600億件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預計今年我國包裹快遞量超600億件,對世界郵政業增長貢獻率超五成——郵政業分享「買買買」紅利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吉蕾蕾10月25日,中歐班列(義烏—列日)「世界電子貿易平臺(eWTP)菜鳥號」首趟列車抵達比利時列日物流多式聯運貨運場站
  • 快遞送到了主人卻不在,怎麼辦?
    快遞送到了,你卻不在,怎麼辦?這是很多喜歡網購的市民經常碰到的問題。  去年一年,全省規模以上快遞企業完成業務量8.2億件,日均達到225萬件。在電子商務量增加的同時,「最後一公裡」的投送問題也隨之顯現並日趨嚴重。面對這個問題,已經有快遞公司自建包裹站拓展服務。
  • 今年第800億件快遞誕生:一箱抗疫感恩土特產
    圖為順豐速運武漢吳家山中轉場工作人員掃描第800億件快遞。12月21日,根據國家郵政局中國快遞大數據平臺實時監測,一件從湖北黃岡寄往湖南長沙的快遞包裹成為今年第800億件快件。自9月10日我國今年快遞業務量達500億件開始,每月都登上一個百億級臺階,實現「四連跳」直至突破800億件大關。今年以來,我國快遞業務量經歷了由負轉正的過程,全國快遞業務量在1月時首現負增長,2月份快速恢復為正增長。隨著復工復產復市持續推進,快遞業務增速明顯加快,9月增速達44.6%。
  • 網購熱情持續走高 收寄包裹高效便捷 今年,快遞已超700億件(新數據...
    700億件!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截至11月16日,今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已超700億件,超過去年全年。近3個月,快遞業務量實現從500億件到600億件、再到700億件的連續躍升。「快遞業高速增長,得益於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雙11』期間,各電商平臺的促銷活動帶動了快遞業務量顯著增長。」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研究室副主任楊達卿表示。據統計,11月1日至11日,快遞業共處理快件39.65億件,其中11月11日當天共處理快件6.75億件,同比增長26.2%,再創歷史新高。
  • 國家郵政局:「五一」期間郵政行業共攬收快遞包裹11.02億件
    來源:中國網原標題:中國發布丨國家郵政局:「五一」期間全國郵政行業共攬收快遞包裹11.02億件,同比增長41.8%中國網5月7日訊 據國家郵政局消息,五一假期期間,受「雙品網購節」和農產品網絡熱銷等因素拉動
  • 97.3億件!11月快遞業務量你貢獻了多少?
    來源標題:97.3億件!11月快遞業務量你貢獻了多少 12月11日,國家郵政局發布11月郵政行業運行情況。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從國家郵政局官網了解到,1-11月,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741億件,同比增長30.5%;業務收入累計完成7869.2億元,同比增長17.0%。11月份,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完成97.3億件,同比增長36.5%。
  • 這隻「小蜜蜂」年送快遞10萬件,這次把包裹帶回家
    原標題:這隻「小蜜蜂」年送快遞10萬件,這次把包裹帶回家 一列白色的高鐵G9402緩緩駛出上海虹橋站。餘功勇坐在5號車廂,凝視著窗外的風景。 這樣的閒暇時刻,對餘功勇來說非常稀罕。每天早上7點到晚上9點,是餘功勇的工作時間。走街串巷、登門入戶,他把一個個包裹送到消費者手中。 餘功勇是全國300萬名快遞小哥中的一員。
  • 2020年我國快遞業務量突破800億件
    12月21日上午,根據國家郵政局中國快遞大數據平臺實時監測,一件從湖北黃岡寄往湖南長沙的快遞包裹,幸運地成為2020年第800億件快件。自9月10日我國今年快遞業務量達到500億件開始,每月都登上一個百億級臺階,實現「四連跳」直至突破800億件大關,又一次創造了我國快遞發展史的新記錄,凸顯出我國快遞市場繁榮活躍、發展質效不斷提升,折射出中國經濟復甦的良好勢頭和強大的消費能力,為實現郵政快遞業「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為「十四五」規劃良好開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2020年我國快遞業務量突破800億件,你貢獻了幾件?
    12月21日上午,根據國家郵政局中國快遞大數據平臺實時監測,一件從湖北黃岡寄往湖南長沙的快遞包裹,幸運地成為2020年第800億件快件。自9月10日我國今年快遞業務量達到500億件開始,每月都登上一個百億級臺階,實現「四連跳」直至突破800億件大關,又一次創造了我國快遞發展史的新記錄,凸顯出我國快遞市場繁榮活躍、發展質效不斷提升,折射出中國經濟復甦的良好勢頭和強大的消費能力,為實現郵政快遞業「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為「十四五」規劃良好開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中國最大快遞公司:擁有33架飛機,送600億件包裹,卻被國人嫌棄
    隨著網購的大面積普及,快遞行業也被帶動著乘風而起,根據國家郵政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的1~11月間,國內的快遞總量高達567.9億件,全年預計突破600億件的大關,這些快遞中有多少件是大家貢獻的呢?
  • 快遞收完,你的包裹箱子去了哪裡?石家莊有了專門回收箱
    「雙十一期間,每日包裹量大約在2000單左右,現在已是雙十一尾聲,包裹日單量也有上千件。」該菜鳥驛站站長王燕說。記者注意到,這家菜鳥驛站門口擺放著一個綠色回收箱,不少顧客領取完快遞後,就將快遞紙箱放到裡面。「每當有客戶來取包裹,我們都會向客戶倡議將快遞包裝盒進行綠色回收,回收的快遞盒我們會給其他客戶寄件使用,而且不收取任何費用,讓包裝循環使用。」
  • 今年第800億件快遞誕生,收件人是長沙支援湖北黃岡醫生
    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黃亞蘋 實習生 龔正偉 視頻 何佳潔 郭輝 「您有一個包裹待籤收,請核對收件人姓名及手機尾號。」12月22日10時,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心血管康復科副主任醫師邢祖忠從順豐快遞員手中接過發自湖北省黃岡市的快遞包裹,同時幸運地成為了2020年中國第800億件快遞收件人。
  • 中國第800億票快遞!從湖北黃岡寄到了長沙這家醫院
    12月21日,根據國家郵政局中國快遞大數據平臺實時監測,一件從湖北黃岡寄往湖南長沙的快遞包裹,幸運地成為了2020年第800億件快件。12月21日上午10時,第800億件快遞從湖北黃岡羅田縣燕兒谷寄出,由順豐集團承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