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上長倒刺很常見,通常拔掉就好了。但一個年僅4歲的女孩就因為這個簡單的「拔倒刺」動作,面臨截肢。
年僅4歲的女孩蘭蘭(化名)手上長起了倒刺,因為拔倒刺不小心弄傷了手指,蘭蘭一直叫疼,爺爺奶奶便簡單地包紮了下。沒想到,包紮得太緊,蘭蘭的這根手指因為缺血壞死,竟面臨截指!
爺爺奶奶陪著蘭蘭從浙江趕到蘇州某醫院就診,當蘭蘭伸出左手時,在場醫務人員都吃了一驚。蘭蘭左手中指明顯腫大,末端被不明質地的材料包裹,整體發黑。
「我們看到,因為布條裹得太緊,孩子的傷口有明顯的勒痕。」骨科醫生介紹,蘭蘭的這根手指末端因為包紮過緊導致血液循環障礙,出現缺血性壞死,很有可能需要截指。
看到這樣的新聞,呵護君真的覺得很心痛,明明是生活中常見的小事,沒有正確的處理,導致非常嚴重的結局。每個人手上都有長過倒刺這種東西,倒刺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遇到倒刺應該如何處理呢?呵護君今天帶大家來看看!
倒刺是什麼?
倒刺在醫學上稱為逆剝。在正常情況下,指甲周圍與皮膚是緊密相連的,沒有一絲空隙,形成一道天然屏障,但有時我們會看到指端表面近指甲根部的皮膚會裂開,形成翹起的三角形肉刺,這就是「倒刺」。
這些倒刺主要是在手指尖,尤其是接近指甲部位,因為指甲周圍皮膚與手部其它部位的皮膚結構略有不同,這部分皮膚缺乏毛囊,沒有皮紋和皮脂腺,較手、足指皮膚薄。
倒刺實際上是一種淺表的皮膚損傷,並不是大問題。但寶寶會出於好奇或覺得難受礙事,用手去撕,這樣反而會造成倒刺根部皮膚真層暴露,引起繼發細菌感染,不僅會疼痛出血,嚴重時還可能導致甲溝炎。
為什麼會長倒刺?
寶寶白白嫩嫩水靈靈的小手,怎麼還會長倒刺呢?
1、經常吃手、愛玩水
口腔敏感期的寶寶會經常吸吮手指、還有的小寶寶有咬指甲的習慣,加上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歡玩水,長期浸泡在唾液或其他液體裡,具有保護作用的皮脂容易脫落,加之角質層的水分慢慢蒸發,指尖皮膚的聯繫開始鬆懈,皮膚就會因為乾燥翹起來二形成倒刺。
2、貪玩好動
寶寶們往往調皮好動,對社會充滿好奇,想要對未知的世界進行探索。看見玩具就去抓、拆、咬,導致手指跟其他物體之間的摩擦由此形成指甲與皮膚之間的倒刺。
3、皮膚乾燥
我們的肌膚比較乾燥的時候,也是比較容易開裂的,當然也包括手指長倒刺,尤其是到了冬天。因此,皮膚乾燥,這是寶寶手指長倒刺的原因之一。
寶寶長倒刺是因為缺乏營養元素嗎?
單純的從寶寶手指長倒刺就判斷寶寶是否缺乏某種營養元素肯定是不科學的。因此,爸爸媽媽如果發現寶寶有出現倒刺的情況,需要注意的就是護理工作,千萬不要胡亂給寶寶服用各種營養品。
還有的家長擔心孩子是遺傳了自己手指易長倒刺的情況。其實,每個人的手指都可能出現倒刺,這與用手和皮膚結構有關,尤其是氣候乾燥時,幾乎每個人都可能出現過手指倒刺。這與遺傳無關。
倒刺的護理
1、手部護理
定期給寶寶修剪指甲,保持指甲的乾淨。有些寶寶不喜歡剪指甲,他們的潛意識中認為剪指甲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媽媽們需要為寶寶們做好工作,了解到剪指甲是一件非常講衛生的事情。適當的剪指甲能夠防止寶寶咬指甲,由於咬指甲出現的倒刺現象比較嚴重。因此,剪指甲對解決倒刺問題很重要。1歲後的孩子儘量不要養成吃手的習慣。孩子玩水後一定及時擦乾塗抹上無刺激的護手霜,尤其是冬天氣候乾燥的時候。
2、小心修剪倒刺
手指長倒刺事小,處理不好則可能導致非常恐怖的後果,比如……
不止寶寶,有些家長看到手上有倒刺還老是想用手去撕它。這樣只會導致傷口越來越深,出血,甚至引起細菌感染。嚴重的還會引起炎症。
倒刺是不可以硬生生的去拔的,正確的處理方法,將手放在溫水裡面浸泡大概5分鐘左右,讓皮膚的角質層軟化。用消毒的剪刀,從倒刺的根部把它剪掉。剪掉以後,用無刺激的護手霜,給寶寶的小手保溼。
手撕倒刺這種看似平常的小習慣,有可能嚴重影響身體健康。媽媽們平時一定要注意寶寶手部皮膚保溼,出現倒刺後要用正確的方法進行處理。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小乖*^o^*)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