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著名教育家福祿培爾曾說:「國民的命運,與其說是操在掌權者手中,不如說是掌握在母親手中。」
在一個家庭中,母親的角色和作用無可替代,有人很形象的將母親比喻成一個家庭的調節閥、供氧機。
對於這一點臺灣心理學博士、腦科專家洪蘭女士在TED演講時,用她對男性與女性的腦部研究報告,從科學的角度闡明:
「從人類演化角度,女性的情緒能量遠遠超過男性,母親是家庭的靈魂,母親快樂全家快樂,母親焦慮全家焦慮。」
從人的心理發展來講,孩子在幼兒時期,對母親有著本能的依賴,所以母親的性格勢必會影響著孩子的性格,尤其是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
看完電視劇《羋月傳》之後,我表示深有同感,一個孩子日後出不出色和母親的性格有極大的關係。
羋月和羋姝這兩姐妹各自的性格經歷,基本上早早地決定了兒子未來成敗的走向。
羋月,自幼命運多舛,品嘗過世間疾苦,體會過人情冷暖,磨練出來的高情商再加上天資聰穎,毫不為過的說如果給她一個支點,也許就能撬動整個時代。
羋姝,楚國嫡公主出身,自小無憂無慮,不食人間煙火,初入秦國即位後,不久便誕下贏蕩, 優越感爆棚的她恃寵成嬌,明明是勝券在握,卻因情商低而自毀長城。
子學母樣,贏蕩隨母親羋姝養尊處優,缺乏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注重一些細枝末節的事,沒有開闊的眼界和格局,把一個小小的劣勢變成了致命的缺點,最終自食惡果。
而贏稷隨羋月,勤奮好學,凡是注重問一個為什麼,看問題看長遠,長此以往,積少成多,贏稷隨母親羋月把一個個小的優勢變成巨大的優勢,最終具有了開創思維和能力,也具備了一國之君的高逼格眼界。
說到底,孩子就是母親性格的高級復刻版,贏蕩和贏稷都是同一個爹,唯一不同的是擁有的娘不一樣。所以這時候,他倆長大成為什麼樣的人,關鍵因素就在於各自的娘是個什麼樣的人了。
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論斷:
「假如母親性格強勢富有權威性,整天對著家裡其他的人指責,女孩子們可能模仿她,變得刻薄好挑剔;男孩子則始終站在防禦的地位,怕受批評,儘量尋找機會表現他們的恭順。」
大學舍友的母親是一個非常強勢的高管女性,做事雷厲風行,與之相反的是她的父親非常懦弱,毫不誇張的說就是現實版的蘇大強。
她說過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小時候自己和弟弟辛苦存下的零花錢準備去買漫畫,卻因為父親的「出賣」而被沒收。
有一個關於深圳市22所託幼機構親子班的867名月齡為30~36個月的嬰幼兒的母親進行隨機抽樣調查,探討嬰幼兒早期社會性發展與母親個性的關係.研究結果顯示:母親的個性特點對嬰幼兒早期社會性發展具有預測意義。
正如胡適在《我的母親》一文中:
「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母親。」
也許會有人說,婚姻是自己的選擇,和母親有什麼關係呢?
亦舒在她的作品《我的前半生》給了我們最直接的答案,離婚前的羅子君衣食無憂,全靠丈夫的圈養。所以當丈夫跟她坦白:「我要和你離婚」的時候,她完全不知所措。
羅子君在婚姻中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結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到母親的影響,在母親的思想裡女人就該依靠男人生活,要是沒有男人怎麼行?
所以她很滿足子君能夠找到那麼好的老公時,時不時在親戚面前炫耀。聽到子君說要離婚時的第一反應不是關心女兒的感受,而是在乎自己的面子:「你可真丟我的臉,以後我要如何在親戚面前立足?」
即便是子君自我覺醒之後她還是堅持規勸:
「離了婚還有人要嗎?忍得一時且一時,我何嘗不忍足你父親四十年,他跟你提出離婚兩字,你只裝聾作啞,照樣有吃有住,千萬不要搬出去」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子君母親的婚姻是不幸福的,而她的女兒也有了一段失敗的婚姻。
《知否》中的盛墨蘭,在盛家不管樣貌還是才華都不輸其他姐妹,更何況母親還是最得寵的妾室,不是嫡女勝似嫡女,可是她卻成為了全劇最討厭的人,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為什麼呢?完全是因為林小娘目光短淺和過於算計的性格。
所以墨蘭即便是如願嫁入豪門做了正室,依舊沒有過好自己的生活,身上處處都是她母親林小娘的影子,活脫脫一副妾室作風,把愛情物化,最後反被灼傷。
童話大王鄭淵潔曾說過:「孩子的成長,成也母親,敗也母親。」
這句話絕非危言聳聽,一個智商只有75的孩子,卻因為在母親的影響下,活出了比很多智商正常的孩子更精彩的人生。
剛開始的時候阿甘的智商離政府規定的80分差了5分,因此顯得他和其他平常孩子那麼格格不入。
但是阿甘媽媽並沒有因此而擔憂,相反她不僅沒有屈服於這幾乎判定一個人命運的5分,還一遍又一遍的叮囑阿甘:「記住,你和任何人一樣,你並沒有和他們不同。」
給阿甘戴上矯正支架,打扮得像個像所有貴婦人那樣帶他出門,教他無懼他人的異樣眼光,也願意付出任何代價,換取兒子一個平等競爭的機會。
在母親堅強樂觀性格的影響下,阿甘也擁有了同款的性格底色,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從要靠金屬支架走路到飛奔如風成為大學橄欖球明星,從籍籍無名成為街知巷聞的越戰英雄、桌球外交大使,甚至是擁有十幾條漁船的公司股東。
英國詩人喬治·赫伯特說:
「一位好母親抵得上一百個教師。」
老人常說「女人找老公就看婆婆」,大概意思是婆婆現在的性格和脾氣就是20年之後老公的性格和脾氣。
也許眼前看來今天的對象看起來很多地方比他母親好,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會逐漸向她母親的性格和脾氣靠攏,因為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母親的性格會帶有強制性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一生。
一個家庭的財富總有用盡的時候,只有真正的精神財富才是真正的永恆,而這精神財富中最重要就是母親。
言傳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把溫良正直的秉性傳遞給孩子,為孩子提供有愛溫暖的氛圍,願你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