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什麼是發散性思維
發散性思維是以問題為軸心,打破束縛,使思維向四周廣泛擴散的思維方式。
發散性思維的特點:
1. 流暢性:能產生大量念頭的能力。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神思泉湧"。
2. 變通性:快速改變思維方向的能力。即我們所說的"另闢蹊徑"。
3. 獨特性:產生出不同尋常的新念頭能力。即"獨樹一幟"。
4. 創新性:打破舊的思維模式,以新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
發散性思維的作用:
一種思維或說一種辦法不足以解決問題時,需要提供更多更有效的解決方案。
二.發散性思維,文科高考中從來不缺席
高考的目的就是要求學生把課堂所學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就是要考查學生認識人生和解決人生問題的能力。離開課本,讓思維走出課堂走向社會,面對生活實際,能儘快產生解決問題的思考和能力。
例如有一年高考題:
國家出臺《公共場所禁菸令》,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好評。但是在執行法律過程中,因不少公民惡習難改,給法律的落實帶來負面影響。
請為政府落實公共場所禁菸令出謀劃策。
顯然解決問題的方法與問題產生的根源相聯繫。禁菸令難以執行原因有三:其一,某些人積習難改;其二,執法力度不夠;其三,沒有發動群眾。
針對問題,解決的辦法要從多方面入手。
曾經有考生回答的非常全面:
①政府組織基層部門落實執法;②各企事業單位對本單位職工進行法律意識教育;
③居委會、村委會對所管轄範圍內的人員加強管理;④中學生要遠離香菸,對父母鄰居做好宣傳。
上述 是一個非常完美的答案,可見並不難。問題的實質是,我們的思想要打破束縛,放得開,放得散。
三.發散性思維最忌思維"一根筋"
所謂一根筋是指,想問題,出主意,抓住一點不及其餘。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一條道跑到黑。"思維通道狹窄是一根筋產生的根源。
例題:突然發生的豬"藍耳病",使生豬出欄急劇減少,導致豬肉價格高漲。對於豬肉消費大國,這無疑對消費者利益產生了嚴重影響。
請運用經濟生活知識,談談面對豬肉價格暴漲你認為應該怎麼辦。
我把這樣一份答案讀給大家聽:
1. 政府應該運用財政補貼,鼓勵農民多養豬;2. 政府應該建設好養豬設備;
3. 政府要多養豬,養好豬;4. 政府要對農民進行養豬技術培訓。
這就是我們說的典型的"一根筋","一根筋"的要害在於違背了發散性思維的特性。咬住政府不放鬆,什麼事情都要政府解決,其結果,恰恰是與選拔合格人才的考核宗旨相背離。
政府的職能是什麼?為農民搭設豬圈?親自養豬?莫非 "誰的學習不好,今後去政府?"當然不是。
這就要求我們的大腦思維要衝破束縛,往四面八方合理擴散,如同太陽線一樣,普照大地。這道題的答案中,只有第一點是政府職能中的一部分,其他三點,分別交給不同部門去各司其職不是挺好嘛。第二點農民和村委會聯合可辦,第三點是豬農的事;第四點是是農業科技部門的事。只要我們的頭腦靈活一點就好了。
個別同學因為難於跳出思維束縛,有時會因思維禁錮而氣急敗壞:"我又不是農民,我知道該怎麼辦?"
四.回答問題需要你進入角色或跳出自己之外
有些題直接問:
如果你是政府官員,你應怎樣處理這件事?
如果你是人大代表,就這個問題,你應該寫出怎樣的提案?
高考,不能以"我又不是……,我哪裡知道?"為由拒絕回答問題。進入角色:如果我就是他,我該怎麼辦。是的,進入角色,你就是他,迎上去,做出回答。舍此,別無他路。
曾經考過這樣一道題:
廣東人有夏季衝涼水澡的習慣。但是,因為 特大乾旱,給廣東人的夏天帶來困擾,請你想想辦法,既要節約用水,又要讓廣東人能夠衝上涼水澡。
題目中那個"既要"和"又要",確實是對考生不小的考驗!
你不是廣東人,但是,你還要跳出你是學生的角色之外,冷眼看這件事,相信你會想出辦法來。
核心答案:我們的頭腦在節水和衝涼兩個方面綜合考量,分別拿出辦法滿足兩方面需要。否則顧此失彼必踏入這道題的陷阱。
比如政府實施階梯式水價,限制過量用水;用戶堅持「一水多用」,減少水資源流失;適當減少衝澡次數和時長既可節約用水,又可達到衝澡的目的……
總之,利用發散性思維,是文科高考中常用的解題方法,因為它是文科高考中常考的解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