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對每一位女性來說既甜蜜又痛苦。通過十月懷胎,終於可以跟寶寶見面了,想想就覺得美好,但是分娩的過程卻充滿各種艱辛。
有的孕媽會選擇讓老公陪產,一是感受自己生娃的不易,從而更加疼愛、珍惜自己,二是緩解分娩過程中的壓力。
然而,想像是美好的,現實是骨感的。
一位孕媽媽由於是第一次生孩子,所以特別恐懼。老公見狀,主動「請纓」陪產,當時孕媽無比感動。
然而好景不長,老公有了陪產經歷之後,常常因為一點小事就爭吵不停,甚至還提出分房睡。
寶媽並沒有多想,直到1年後,老公對寶媽說:「我想起你生產時的樣子就覺得恐懼,甚至是噁心,我想離婚了!」
這時寶媽悔不當初:最不該讓老公陪產。
有網友吐槽到:「不愛就不愛,找什麼藉口?看到老婆那麼辛苦,不是應該更加疼愛她嗎?」
相信有過陪產經歷的人也不在少數,央視主持人撒貝寧就是其中一個。
撒貝寧曾經在節目中談到了自己的陪產經歷,妻子順產的整個過程,他更撕心裂肺。而且他還拿手機偷偷拍了一段妻子生產前疼痛的視頻,留著讓孩子長大以後看,讓孩子知道生命的來源是多麼可貴。
正所謂:「養兒方知父母恩。」也許不少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當自己調皮的時候,媽媽會說:「你知不知道當時生你出來受了多少苦?」
撒貝寧說:「直到自己親眼目睹了妻子生產前痛苦的過程,我才知道孕育一個新的生命需要付出的代價是什麼?」
如果男性都能像撒貝寧一樣心疼老婆和媽媽生產的痛苦,那麼家庭肯定會更加和諧。
丈夫陪產對孕媽來說是一種莫大的鼓勵,正如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喬傑所說:「丈夫陪產,對妻子的鼓勵很大。」然而,同樣是陪產,但結果卻不盡相同。
據報導,丈夫在陪產之後,有人會患「陪產後恐懼症」,也有人會留下嚴重的心理陰影。
我曾經看過一個視頻,丈夫在陪產過程中比妻子更加恐懼,畫風突變,妻子不停安慰老公。 然而絲毫不起作用,最後,妻子無奈地說:「gun」。
看著覺得很好笑,不知道是誰在陪誰。關於丈夫陪產,應該因人而異,因為不是所有的丈夫都適合陪產。
89歲高齡的米歇爾·奧登,是法國一位分娩專家,擁有50多年的產房臨床經驗,關於陪產,他給出了中肯的建議:要想不影響以後的感情,永遠都不要讓男性陪產,伴侶陪產並不是一件積極的事情。
有實驗證明,如果旁邊有一個緊張而充滿腎上腺素的人站在旁邊,另外一個人也不可能完全放鬆。
另外,陪產後,男性患抑鬱症的機率會增大。事實上男性不陪產的理由很多,但陪產的理由也不少,這就需要從心理素質、夫妻感情等多方面長遠考慮。
話題:你認為丈夫應該陪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