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7.0改版無疑是2018年度末尾的又一熱度話題,許多產品大牛們想必也對此十分關注,此次,作者將從用戶體驗五要素來進行分析,會挖掘出什麼不同的「知識點」呢?
微信終於在年底霸了一次屏,不靠紅包不靠賣畫不靠遊戲,而靠幾年來幅度最大的一次改版。微博熱搜從21號蟬聯至22號,直到楊冪女士發布離婚聲明。
都知道,產品價值=(新體驗-舊體驗)-用戶切換成本,超級APP的改版一定是大牛們深思熟慮,飽含知識點的,值得挖掘剖析的。
我們從用戶體驗五要素來分析下微信7.0改版:
「變則興,不變則衰」
根據年初公布的數字,微信日活已經超過了10億,對於中國的市場環境來說,無疑到達了增長的平穩期,甚至瓶頸期。想要繼續保持增長,必須推陳出新。
歷史有言:「變則興,不變則亡」,是時候作出一些回應和改變了。
自媒體運營者流失嚴重
隨著公眾號進入平穩期,圖文打開率越來越低,單純靠內容實現增長比較困難,紅利已經完全消失。
很多自媒體也都開始打造立體化的產品體系,去頭條、支付寶等地攫取新的流量,這對微信來說,無疑也是個挑戰。從本年度,公眾號的幾次版本更迭也能看出端倪。
頭條系瓜分用戶在線時長
伴隨著抖音、頭條的紅火,出現了一股「去微信化」的熱潮,甚至出現了「子彈簡訊」這樣正面鋼槍的產品,雖然都不能真正取代微信在人們生活中的地位,但是足以讓微信意識到危機。
微視視頻這樣的戰略級產品也並沒有激起太多的漣漪,微信是時候親自下場了。
用戶「苦微信久矣」
微信已成為社會關係的大載體,宏觀點來講,人的本質就是社會關係的總和,那麼微信作為大載體,承擔的不僅僅是溝通互動這樣的連接,還有一系列的社會問題,這對於一個產品來說,無疑是沉重的。
微博上甚至出現了「苦微信久矣」的熱門關鍵詞,微信像張網一樣網住了用戶的社交、工作、生活,人們被動地接收著來自各個角落的零碎信息和要求,這樣的現象的原因必然是複雜的,但人們會認為是微信的錯。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17年和18年,出現了一些爆款的產品,如抖音、今日頭條等,這些獨角獸快速發展,從微信老大的手裡搶佔了用戶的時間。
對用戶來說,多樣的信息/娛樂形式更能填補碎片化的時間,也讓他們看到了更豐富多彩的娛樂方式,用戶知道的越多,離開微信就會更容易。
微信此次的改版一定程度上迎合了上述的戰略需求,為了以及驗證戰略分析的全面性,已更新功能點為本,倒推及驗證本次更新的合理性,具體如下:
首先來看下此次更新,微信整體功能架構的改變。標紅為新增,標藍為調整
分析總結:
時刻視頻
發布流程:
查看流程:
分析總結:
(1)無論是發布還是查看,入口都是比較不明顯的,可能是要「潤物細無聲」,用最低成本來培養用戶操作習慣;
(2)實現的能力也是最基礎的版本,如最簡單的四種視頻後期方式、最基礎的好友互動方式等。基礎版本保證快速上線的同時,低成本驗證需求。
(3)目前時刻視頻默認1天內可見,不支持自主設置。推測這樣設計:
小分析:時刻視頻和朋友圈視頻的區別?
一個重分享,一個重記錄。一朵是發了即存在的花,一朵是看到才存在的花~~
兩者最大的區別,除了入口不一樣,就是朋友圈視頻不能直接編輯,但時刻視頻可支持簡單的後期編輯,以及時刻視頻的24小時內可見。
但是如果從用戶需求場景的角度分析,是否真的有必要存在兩個如此類似的能力?當用戶有了拍攝視頻的需求,有三種可能性:
第一種是不希望別人看到,相對隱私的視頻;第二種是拍攝的目的就是希望分享,希望炫耀,希望所有人都看到;第三種是介於兩者之間,只想讓部分人看到。
第一類視頻我會保存至手機系統,第二類視頻我會發布抖音和朋友圈,第三類我會微信私聊好友。個人認為分這三類不能再多了,而沒有一類是能容下時刻視頻的。從這個角度猜測,時刻視頻可能是要替代那些 「能看到他的人」 的朋友圈視頻吧~
好看
「好看」其實是將公眾號文章底部的收藏改成了「好看」,點擊「好看」之後,會按照一定的邏輯出現在發現菜單欄中,具體的查看流程如下:
分析總結:
微信戰略級的新功能,入口卻放在了相對較冷門的二級頁面中,原本習慣查看「看一看」的人應該也不多,閱讀本來就是個違背人性的事情,雖然好友的喜歡等信息會有通知,但對於培養新功能的用戶使用習慣來說,入口有點深路徑有點長。
同時,好看功能會降低人們將文章轉發朋友圈的意願,這就意味著,朋友圈的內容會縮減,可能會造成活躍度下降。
推測原因:
如果我是PM:
我可能會給「看一看」再換個名字,入口保持不變。實現不打擾用戶、開闢專區等等的目的外,還能更容易推廣功能,培養用戶習慣。
來瞅下交互,由於大部分優化點都比較細節外加合理,因此僅分析新增的核心功能點:
時刻視頻
視頻查看:
分析總結:
(1)有三個入口,分別位於單聊頁面右上角、群聊頁面右上角、朋友圈頭像右上角。
標記的位置位於用戶的操作弱區,最大限度降低了對用戶的打擾。但藍色的圓圈對於已經習慣微信頁面的用戶來說,還是能夠注意到的。熱區對於現在的大屏手機來說,也不算小,體驗後發現誤觸的概率很小。
(2)如果是從群聊進入並有多個視頻的話,會優先看到好友的視頻,同時可以進行冒泡和評論的操作,非好友的視頻是不能冒泡和評論的。點按泡泡可以冒泡,如圖所示;長按泡泡可以喚起文本框,輸入評論,評論也會以氣泡的形式展示。冒泡的交互很像直播平臺,用戶理解成本比較低,很容易上手。但是評論需要長按泡泡,就不是特別的明顯,用戶除非有特別強的評論需求,不然很難嘗試出這個「隱藏」玩法,並且微信也沒有給出新手引導。
問題來了:微信為什麼不直接在視頻頁面做個評論框呢?我猜測原因可能是:微信一向信奉極簡,點讚和評論兩種互動中,更傾向於為用戶提供更簡單的,降低用戶選擇成本,更輕便的視頻社交。當然後續會不會迭代也不好說呢~~
(3)如果有多個視頻,是可以滑動切換的,左右滑動切換同一用戶的不同視頻,上下滑動切換不同用戶的視頻。操作也是相當隱晦了,連個半透明的定位符都沒得。原因可能為某音已經培養了用戶上滑切換的習慣?但我還是覺得做個新手引導會比較好呢~
視頻發布:
分析總結:
(1)我的tab裡,右上角新增了一個相機的icon,線條型的icon入口並不是特別顯眼,也並沒有新手指導之類的,我都是有意識的尋找才找到的。原因可能是驗證性的功能,不明顯的入口提供了進一步迭代完善的條件,不至於為所有用戶暴露尚未驗證的功能,並且這個功能也的確不是剛需功能。
(2)如果在我的tab中 下滑頁面,會出現難得一見的新手引導頁,以及一句若有若無的文案。鬥膽吐槽一下,能主動下滑空白部分的用戶應該都知道會發生什麼吧,真正需要新手引導的,難道不是點擊相機icon的用戶麼?!
(3)下滑我的頁面 或 點擊拍一個視頻,會喚起相機,進入拍攝頁。比較符合用戶預期的頁面,可以選擇相冊內的視頻或直接拍攝。
(4)視頻拍攝或選取完成後,可以進行簡單的編輯,微信提供了四種處理方式:添加表情(包括自定義表情包)、添加文字、添加音樂及定位。比較有意思的是添加音樂,每次點擊這個按鈕,會隨機(?)出現一組音樂,目前來看口水歌居多,只能在這一組音樂中挑選,不能選擇系統儲存的音樂或搜索音樂庫等。真是微信何處不克制~~
除了以上的主要交互外,微信改版當天熱搜的「怎麼刪除時刻視頻」讓刪除這一剛需交互成為微信對廣大網民的小考題(當然不排除熱搜是……)我們再來看下兩點小交互:
(1)長按視頻可刪除。都上熱搜了,我也不猜測微信的良苦用心了,免得打臉。
(2)下滑我的頁面時,左下角出現靜音播放的入口。真的是很難為用戶了。
好看
文章底部標記好看:
分析總結:
看一看改版:
分析總結:
7.0版本受詬病最多的就是視覺上的改版,打開微博評論能看到,「打開刺瞎眼」的評論點讚數排名第一,我們一起來對比分析下,新版本視覺的變更方向及原因。
(1)主視覺顏色及icon的變化
整個改版最明顯的是logo顏色的變化 以及 頂部導航欄由深灰色變成了淺灰色,才會有網友吐槽的「刺眼感」。logo顏色由翠綠色變為了淺綠色,更年輕的顏色。雖然跟IOS的其他圖標不再和諧,但是跟WhatsApp倒是挺搭的。
導航欄顏色及各類icon的調整,也使得整個界面更加清晰,更加扁平化。
(2)文字大小調整
不管是聊天頁面還是我的頁面,很多地方的文字都大了不止一號。可能也是在追隨IOS12的改版吧,考慮到新新一代備受屏幕折磨紛紛近視的社會現象吧。或者是微信也有很多用戶在後臺反饋字體太小看不清?
(3)留白設計
所有一級頁面的橫條狀區域都擴大了,這跟字體的加大應該是遙相呼應的,都是為了整個頁面更清晰,尤其是在全是文字的情況下。但有一點不是特別理解,發現一欄,原本是能露出所有選項的,現在正正好把小程序隱藏掉,對於好不容易培養出小程序操作習慣的用戶,比如我來說,真的很不方便,每天誤觸一百次,並且導致小程序的入口更不顯眼了,但從這個角度看,視覺改版對於功能的影響,是不是有點大了呢?
以上就是從用戶體驗五要素角度分析的微信7.0改版,功能層面就不再贅述評價,好壞自會交給用戶來評判,所有功能也都會有迭代空間,對微信的市場地位不會撼動。
除此之外,更想總結一下改版給我帶來的啟發:
本文由 @simpless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