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份腸鏡報告單,隨著電子腸鏡的普及,做腸鏡的人越來越多,對於檢出「結腸黑變」的,目前國內很多醫生將之視為「病」,在腸鏡報告單中,會填上診斷結果——「結腸黑變病」。而且很多腸鏡醫生都會將所謂的「結腸黑變病會導致腸癌」的結論告知患者,給患者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
「結腸黑變病」不會致癌
2018年7月,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主管的《世界中醫藥》刊登了一篇題為《關於「結腸黑變病」的商榷》(以下簡稱《商榷》,原文連結見文末)的文章,該文提出:由於經過多年研究,並未確定「結腸黑變」的危害,宜科學嚴謹地看待之:
應禁止結腸鏡醫師診斷「結腸黑變病」,而應描述為「於某節段,發現瀰漫性、片狀色素沉著」;
如果結腸鏡醫師需要與受檢者進行溝通,應告訴患者「結腸黑變就像老年斑一樣,是一種色素沉著,是結腸黏膜下巨噬細胞吞噬了新陳代謝廢物後留下的,隨著飲食結構改變,腸道上皮細胞更替,它有恢復的可能,沒有證據認為其具有任何危害」;
值得注意的是,刊登該文的《世界中醫藥》雜誌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主管,是中國第一本面向全球公開發行的中醫藥學術期刊,並被國家科技部收錄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並已與29個國家(地區)籤署了合作意向與協議,已發行了日文版、馬來西亞版、義大利版、墨西哥版等。
而《商榷》一文還是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的資助項目(編號:2012M510120),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是由李政道先生倡議、鄧小平同志決策,於1985年設立,是國家專門為博士後研究人員設立的科研基金。
為什麼國家級的相關醫學期刊和科學基金會如此關注「結腸黑變病」呢?
「結腸黑變病可致癌」的謠言在中國已傳播了20年
自2000年開始,隨著某國外進口通便藥物進入國內醫院,國內各大媒體、醫學專業期刊尤其是網絡上,便開始充斥著「結腸黑變病可致癌」的言論,而這些謠言和不嚴謹的學術文章,都將導致結腸黑變原因歸結為「蒽醌類瀉劑」,矛頭直指中國傳統醫藥學中的通便常用藥材:大黃、蘆薈等。
對此,該文明確指出,「結腸黑變的原因至今尚未被正式確定」,將結腸黑變的原因歸結為便秘患者使用了含蒽醌類物質的藥物所致,是非常不嚴謹和草率的。由於「結腸黑變病」的不嚴謹傳播,已經使多種中藥被臨床減少使用,轉而被更為昂貴的西藥所取代。而這些西藥的通便的療效「遠不如祖國傳統中藥,尤其是含蒽醌類物質的藥物」。
基於此,《商榷》一文指出「對結腸黑變的正確認識非常重要,關乎到中國傳統醫藥學還能為現代人民健康做出多大貢獻的問題,關乎到全中國醫療負擔和醫保基金壓力的問題。」
「結腸黑變病」已給中國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負擔
對於「結腸黑變」,患者最關心的就是與腸癌的關係,該文指出:結腸黑變與結腸癌並沒有直接關係,「結腸黑變也不適合作為診查結腸癌的警示信號」。在「並未發現結腸黑變的危害」的情況下,部分結腸鏡醫生對患者進行缺乏科學依據的「可能導致結腸癌」的警告,導致患者出現焦慮狀態。而這些焦慮狀態可能直接導致患者發生:腦梗、高血壓、冠心病、消化性潰瘍、糖尿病、哮喘等疾病,也是發生結腸癌的危險因素。
某醫患問答平臺的對話截圖
該文指出,國外早就有研究指出:結腸黑變色素顆粒與老年癍的色素顆粒相似,其中主要包含脂褐素,其次還含有少量糖蛋白、矽酸鹽、鈦、含鐵血黃素和硫化亞鐵。結腸黑變可能是一種退化性改變,尤如老年人體表的「老年斑」一樣。
因此該文建議:修改「結腸黑變病」的稱謂為「結腸黑變」或「結腸色素沉著」。
正確認識中國傳統瀉藥
結腸黑變是1825年首次被發現,並於1857年被命名為MC(melanosiscoli)並沿用至今,這種西方人發明的「疾病」,卻在中國受到更多的關注,相反,國外的權-威專科醫療協會發布的便秘相關指南基本沒有提到「結腸黑變病」。而在國內被視為導致「結腸黑變」的「元兇」——以傳統中藥為代表的蒽醌類瀉劑,國外卻有不同的態度,比如美國胃腸病協會(AGA)在其定期發布的一系列便秘指南類、治療方案類等中指出:
·長期使用刺激性瀉劑是安全的
·對於因藥物引起便秘,瀉藥是一線首選用藥,並給出「強烈推薦」的評級,其中就有中國傳統瀉藥。
·藥物引起的便秘、正常傳輸型便秘、慢傳輸型便秘,都推薦安全的長期使用瀉劑。
顯然,把「結腸黑變」塑造成可以致癌的「病」然後再將其和傳統中藥瀉劑掛鈎,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攻擊中國的傳統中藥。該文指出:「結腸黑變病」導致大量傳統中藥使用受到影響「黑變病」問題導致大量含大黃的中藥被棄用或少用,相關市場份額轉而被跨國企業瓜分。
更有甚者,「結腸黑變病可致癌」的謠言,還被網絡水軍利用,為了博眼球,提高知名度甚至敲詐勒索,在網上不停發布、轉發毫無依據的所謂「科普文章」,攻擊含有傳統中藥成分的國內知名藥品和保健食品品牌。
《商榷》一文呼籲:「各大媒體應主動撤下,不繼續發布關於『結腸黑變病導致結腸癌』的謠言文章」。呼籲國家相關部門考慮開展專項整治,繼而建立健全對「科普文章」科學性的長效監督機制。
如此,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公眾對「結腸黑變病」的誤解和恐懼,保護祖國傳統中醫藥生存土壤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