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軒歷史
孔林千年不落一隻鳥,烏鴉鼠蛇不棲息於此,這是為啥?
歷史上有影響力的人物所長眠的地方往往都會被後世保護起來,以表達對於逝者的尊敬,以及對於對方生前巨大貢獻的肯定。就比如山東曲阜的孔林,這裡就是孔子以及其後裔安息的地方,也就是這些人的家族墓地,值得一提是,孔林是世界上延續時間最長的家族墓地,其古老程度不言而喻。
孔子是我國古代的大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以及哲學家,在中國古代文化人物中屬於地位非常高的一位,受到後世很多人尊敬。他的很多教學思想以及為人處事道理也被後世傳承和學習,一度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對後世發展影響巨大。
正因為如此,孔子以及其家族也得到後世長久以來的善待,各朝各代大多都大力推崇孔子的思想,這樣一來,其後人也得到了統治者的優待,可以說孔子一人給自己的家族以及後世子孫帶來了福澤,這在整個中國歷史上都是相當難得的。
作為孔子去世後長眠所在地,孔林自然也被冠上了特殊的「光環」,後世人對於孔林的維護和修繕也是相當到位的。據悉隨著孔子越來越受到尊奉,孔林的規模也越來越大。
不過一直以來也有關於孔林的一些說法,就比如「上不落鴉,下不招蛇」就是其中之一。這句話意思其實很簡單明了,那就是孔林幾乎看不到烏鴉和蛇的蹤影。
孔林有木,一般來說有木的地方必然會招來鳥類或者是蛇類,而孔林無鳥無蛇,確實蹊蹺。這其中一定是有什麼原因,那麼原因是什麼呢?
據了解,這可能和孔林在後世修建工作過程中所使用的一些材料有關。據現代研究表明,人們在修建孔林時,曾用過大量的硫磺以及硃砂。重點就在於這硫磺有著強烈的刺激性氣味,而鳥蛇等動物則對於這種刺激性氣味非常不喜歡,因此烏鴉鼠蛇等等動物都避而遠之,不敢在孔林棲息。
正是因為如此,才會說孔林千年來不落一隻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