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林二月蘭(散文)

2021-01-14 孔孟之鄉

蘭花,多有貴族。二月蘭,卻是世界上兩萬多種蘭花裡的平民。平民,當然易被忽視,常遭踐踏,只是愈抑愈揚,再大的強力也按捺不住,蓬勃的生命就在七八千年裡生生不息著。

如北大燕園中曾經伴著季羨林度過風雨的二月蘭,南京理工大學冷杉園裡常與市民耳鬢廝磨的二月蘭,都是那樣的氣象獨具,名傳於世。可是,最能動我心魄又讓我驚詫不已繼而深愛不止的,還是中國曲阜孔林的二月蘭。

清明前後,當你在夾道而列的千年檜柏裡,走過一千多米長的林前神道,再穿過高大的紅牆與森嚴的古側柏相夾的長長的甬道,當你終於停在孔林門下,仰面注視著林門上古韻滯重的 「至聖林」三個篆體大字,正讓胸間充溢著肅穆與滄桑之感的時候——你怎麼也不會想到,邁過這個短促而又高大的門洞,竟是一個如初生嬰兒般清新嬌嫩、又如新娘樣羞怯熱烈的紫藍色的世界!二百多萬平方米的二月蘭,正怒放著撲懷而來,讓你一下子投入在夢幻般的世界裡,莊嚴的孔林陡然親切生動。

十萬多座墳塋與四千多塊宋元明清以來的碑石,盡皆淹沒在二月蘭的花潮裡。隨著墓墳層疊高低,這花潮便有了起伏的動勢,僅只輕風撫過,就會掀起由近及遠、又從遠及近的紫藍色的波濤。擁來漫去間,博大精深、綿延了兩千五百多年的孔林,便有了乘風破浪奔向未來的氣象,每一座墳都成了一艘生命之舟,而那數十萬棵或古或新、或翠或蒼的樹木,則成了扯起雲帆的桅杆了。

人們也許會先入為主地直奔孔林的孔子墓園,而對這花的海洋視若無睹。但是二月蘭自在地開放著,不求聞達,不謀地位,無欲則靜地在天地之間釋放著也享受著自己生命的美麗與快樂。

紫裡泛著蔚藍,藍裡透出著雪白,白裡又浸染著淡紅,全沐在春日嫩黃的陽光裡,人就仿佛遠離了塵世,神遊於這彩色霧嵐般的夢幻之中。這時,隱約著卻是早已沁入在空氣裡與心脾間的爽冽和暢的清香,讓人忍不住一次次深長地呼吸吐納。這可是天上地下難以尋找的氣息啊,草香,泥土香,樹木香,去秋落入在草叢中的黃葉的香,全被二月蘭的清雅之氣釀成了一種非凡而又家常的聖潔之香。就連鳥的啼叫與太陽金色的光羽,都薰染著二月蘭的味道。真的,玉石琴鍵一般的各種鳥的鳴囀,那片棲息著成群鷺鷥的柏樹林的嗡嗡聲,為枯木再生出俊美翠冠的藤葉的細細的沙沙聲,還有風過耳旁時的呼呼聲,都似乎漂粘著二月蘭的淡卻悠長的體香。於是,人就醉了,好像自己就是一棵浪漫而又自由的二月蘭。莫非,吵嚷煩憂讓人的本性異化了的現實只是一種幻覺?而我的醉與夢幻,才是真正的生命的原色?

投身在這海洋之中以蘭為伍並以心相交吧。每一株單一的莖上,都誕生著長幼有序的十七八個花的兄弟姊妹——最幼的米粒大小地綠著,有白蒼的絨毛隱約在初綠間;稍大一點的花蕾,剛咧開星點的唇,閃爍著粉白的笑意;將開未開的,則將四片花瓣兩兩相疊捲成馬蹄型的筒狀,露著幾分調皮與待放的急切。一旦開放,就如縱情展翅,那恣意伸展的四片花瓣,會讓人以為是翩然的雙蝶在飛,六枚微顫的金蕊則儼然是蝴蝶的須了。時有真蝶飛臨,又恍若蘭的開放,竟惹得蜜蜂繞追,纏綿不去。

久久地與之相伴,便有了關於飛翔的對話,絮絮地在風中——「有根扯著,還會有關於飛的夢嗎?」「連焦黃的幹葉子都會像飛鳥一樣盤旋飛舞,何況我們花朵?開放就是一種飛翔,只要自由的靈性在。」「這樣不加收斂地盛開,難道不擔心盛極必衰後的蕭條與落漠?」 「蕭條之時,正是我們果實成熟、彈出大量的種子並撒播於地下的新的孕育之時。」我仿佛看到了還沒有來到的時間:不老的二月蘭,正飛進明年的春天,飛進下一個世紀,也飛進美、自由與愛的夢裡。

次第的開放,猶如前赴後繼,也就能在一兩個月裡,不管晨昏,只見精神抖擻的二月蘭,而不見它們的萎頓。看看它們,想想我們,光有採摘沒有綻放的生命當是多麼空虛與醜陋,而沒有前赴後繼爭相開放的花蕾的生命,又是多麼的寡淡與短促。以蘭為鏡,常常地照照自己,知美知醜、見潔見塵,真是不孬。

雖然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二月蘭的綻放肯定還會經過艱辛與封鎖的吧?在這片墳塋累累的死寂之地,是它們萬眾一心,奏響著生之交響。人世的黑暗是會將白日弄成黑夜的,它們的每一朵花,不就是一盞照世的明燈嗎?這其中的悲憫與惻隱,點點滴滴,都灑在我的心上。孔林東部的林深處,我遇到了一個高不過腿肚的小墳,墳的周遭圍著七八塊磚,墳前只有三四片殘石。看墳的顏色,當是最近十幾年裡築下的吧。這裡究竟埋著怎樣的一個曾經被忽略與輕視的生命?只有二月蘭鄭重地生長在這個小小的墳上,在風中搖曳著,向著這個或許於孤苦貧窮中告別人世的靈魂,慷慨地開放著。這時,我注意到它們下部葉子的葉基處呈現出心形,而上部葉子的葉基則抱莖呈著耳狀。莫非,二月蘭們真的能夠傾聽、感知並記憶這個世界的歡欣與悲苦?

避開絡繹的遊客,一個人深入在花潮中,就會常常地遇見姿勢各異的殘碑,或撲或立著。風雨的剝蝕只會漸變出意味深長的滄桑,只有人為的殘害才會造成如此讓人驚心的毀壞。那是一個開花都要犯忌的「革命」年代,在這片林地裡,罪惡比荒草滋生得還快。於是這裡的每一座古墓,全被扒開,每一塊古碑石,全遭到索縛錘擊。印在這些石頭上的二月蘭的影子,當年就是與石頭一起遭受著蹂躪。而今,還是二月蘭在護著守著伴著,風裡雨裡、日裡夜裡,撫摸著無語的殘石。

這些石頭知道,二月蘭們也是脆弱的、容易受到傷害。為了春日的綻放,其莖的底端幾乎耗幹了水分,而接近花序的上部,則又嫩又脆,飽滿著血液般的汁水,一碰就斷的。仔細看,青亮的葉面上,有的竟留有著斑駁的溼意,那是花的淚水嗎?將心比心,我們應當獻出著珍愛與珍惜,並讓人與花的悲憫與惻隱交匯流通起來。

只是看似柔弱的二月蘭,比石頭更有著堅忍與柔韌的力量。那是個臨近黃昏的時辰,我於孔林東部的南牆下,發現了一段奇異的景象,在不到三米寬的地段上,竟然同時排列著界線分明的四個世界:又高又厚的林牆,牆下是青葉綠蕾不見一支花朵的二月蘭,緊挨著便是開得如火似錦的二月蘭,再往北則是一行剛剛掙脫冬之寒旱、稍稍透著疲憊的柏樹。二月蘭沒有柏樹的四季常青,卻能讓一個一個活潑嶄新的生命組成誰也無法撲滅的浩大的陣勢。而林牆再高大威武,也無法擋住全部的陽光,跳出牆之陰影的二月蘭當然盡著性子開放,就是處在牆的陰影之下從而晚開的二月蘭,也是毫不退讓,一直逼到牆的根部,不顧一切地生葉萌蕾。那種支支稜稜不怯不退的氣度,那種遲早也要綻放的倔強,倒直白地捅開了牆之虛弱的老底。

今年大旱,又冷的時間久長,連松柏都現著些鏽色。只有一株一株的二月蘭,努力地生與長,在這死別之地生聚成蓬勃的紫藍色的海洋,就連從林中穿過卻早已乾死了的洙水,也澎湃起紫藍色的潮汛。洙水之陽,就是孔林核心的孔子墓了。這個生時嘗盡了流亡之苦並讓心裡叢生著寂寞的布衣,最感欣慰的,也許不是每年九月熱鬧非凡的官辦誕慶,而是每年清明時節二月蘭用盛開對他的祭祀。在弱肉強食、狼煙不熄的時代,夫子曾經以身為燭,點燃起堪稱先鋒的仁愛的理想大旗。而今,又是黃鐘毀棄、瓦釜雷鳴,物質至上、精神委地。但是,孔林的二月蘭開著,開成了依然堪稱先鋒的紫藍色的旗幟。

孔林的冬之靜雪、秋之紅葉、夏之濃綠當然各有著非常的美妙,但是惟有這春天裡的二月蘭,已然成為一種「現象」,既能與鄉親百姓親密無間,又可以感動潤澤八方學人的心靈。改用唐人一句話,正可謂「生不用有名與錢,但願一識二月蘭」。

哪一天,我真的老了,痴了呆了迂了,只要有誰向我提起孔林的二月蘭,我那渾濁昏花的眼裡,也許又會爆起欣喜的火花。(李木生

相關焦點

  • 孔林最新的墓地是孔子的幾世?今後孔子後裔能否再入孔林?
    於是,就有山東曲阜孔林、河南洛陽關林、山東鄒城孟林。 不過,世事無絕對。 河南安陽又出了一個袁林。 可能有人要奇怪了,哪有姓袁的聖人? 的確,這姓袁的不是什麼聖人,而是曾冒天下之大不韙稱「帝」的老袁。
  • 南理工的二月蘭為什麼與眾不同?
    而伴隨二月蘭開放,我們熱愛和平的日本老朋友們——「紫金草合唱團」又再次來到了南京理工大學,把他們祈願和平的表演獻給在場的所有觀眾們。有人問:「二月蘭在南京的很多地方都有,為什麼只有南理工的與眾不同?」南理工的二月蘭,不僅僅是她盛開時的浪漫,成為南京十大春景之一,同時她也代表著南理工女生的優雅,更是因為她盛開在和平園,承載著和平的文化。這大抵就是南理工的二月蘭與眾不同的原因吧。
  • 泗陽:歲歲二月蘭,盛放春葳蕤
    記者 孫亞麗:年年櫻花雨,歲歲二月蘭,現在這個季節正是二月蘭盛開的季節,大家可以看到在成子湖社區陶成河兩岸,二月蘭競相綻放,美不勝收。早春三月,天氣回暖,成子湖社區陶成河1500米的堤岸上,二月蘭卯足了勁兒的開放,花朵不大,紫白相間。一陣微風拂過,一朵朵盛開的二月蘭仿佛靈動的小姑娘,翩翩起舞。
  • 孔林:全球最大的家族墓地,烏鴉不棲蛇類遠避!
    而接下來要介紹的這個地方,相信很多人都去過,它就是山東曲阜的孔林。現在,孔林可以說是聞名於世了,因為它與孔子的名字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所以名氣就不用多說了。孔林也是中國保存時間最長、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大的家族墓地,每年都有無數的人來這裡遊覽。
  • 曲阜孔廟、孔林和孔府
    孔林 位於曲阜城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專用墓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時最久,面積最大的氏族墓地。孔子卒於魯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四月乙丑,葬魯城北泗上。其後代從冢而葬,形成今天的孔林。從子貢為孔子廬墓植樹起,孔林內古樹已達萬餘株。
  • 世界文化遺產——孔府 孔廟 孔林
    曲阜孔廟、孔府、孔林位於山東省曲阜市,是中國歷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徵,以豐厚的文化積澱、悠久歷史、宏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  孔廟、孔林、孔府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集中體現在它所保存的文物上。
  • 曲阜三孔:孔廟、孔府、孔林,感受孔子文化的薰陶
    線路:孔廟、孔府、孔林、孔子六藝城。孔廟是小秦極力推薦遊玩的,內部有圓弧狀古院牆,高大而挺拔,走進孔廟,映入眼帘的都是與孔子相關的。值得一看的是孔老夫子親手種植的先師手植檜、孔子講學的杏壇、高大的千年柏樹等等。
  • 孔林千年不落一隻鳥,烏鴉鼠蛇不棲息於此,這是為啥?
    文/一軒歷史孔林千年不落一隻鳥,烏鴉鼠蛇不棲息於此,這是為啥?就比如山東曲阜的孔林,這裡就是孔子以及其後裔安息的地方,也就是這些人的家族墓地,值得一提是,孔林是世界上延續時間最長的家族墓地,其古老程度不言而喻。孔子是我國古代的大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以及哲學家,在中國古代文化人物中屬於地位非常高的一位,受到後世很多人尊敬。
  • 天壇二月蘭開出「香雪海」自然景觀 北京市屬公園推廣這類植物
    市公園管理中心科技處處長宋利培今天介紹,近年來,公園管理中心深入研究以鄉土植物為基礎的近自然群落營建技術,通過研究篩選出鵝絨委陵菜、二月蘭、蛇莓等兼具觀賞性和適應性的鄉土地被植物50餘種,這些野生地被植物主要是多年生,不必每年播種,生產繁殖速度快,大多數春夏會開花,具有較強的觀賞性,而且節水,無須施肥及病蟲害防治,養護成本低。
  • 目前世界上延時最久,面積最大的氏族墓地,山東濟寧市曲阜孔林
    孔林,本稱至聖林, 位於山東濟寧市曲阜市鼓樓北街18號,孔子卒於魯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四月乙丑,葬魯城北泗上。其後代從冢而葬,形成今天的孔林。孔林是孔子及其後裔的家族墓地,是世界上延續時間最長的家族墓地。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山東孔林有兩大奇怪之處,烏鴉不棲蛇蟲匿跡,實際原因讓人嘆服
    ▲孔林洙水橋山東濟寧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統稱「三孔」,是中國歷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象徵,以豐厚的文化積澱、悠久歷史、宏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不過去過孔林或者了解孔林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孔林從古至今都有兩個比較怪異的現象,那便是人們常說的「烏鴉不棲,蛇蟲匿跡」。「烏鴉不棲」是指烏鴉不會落在孔林附近,而根據我們的常識,烏鴉因為生活習性恰恰喜歡出入於墓地附近。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西方國家,烏鴉總是以災厄的象徵出現,令人毛骨悚然。
  • 北京很有特色的郊野公園,充滿鄉間野趣,二月蘭正在盛開中
    只有二月蘭,還在茂盛的開著,這是看二月蘭最好的季節。芍藥花還是花苞,要過幾天才能開吧。月季,也已經有了花苞,要開花怎麼也得是五月的事兒了。月季是北京的市花,月季花開滿京城,不愁遊客看不到。鄉土有鄉土的美,這就是東風公園的特色,有一種自然的野趣風光。有時候,就需要走出城市的喧囂,走進鄉村的寧靜。換一種環境,換一種心情。
  • 孔子被封為文宣王,為何他的陵墓不稱「孔陵」,而稱為「孔林」?
    孔子被封為文宣王,他的陵墓為何不稱「孔陵」,而是稱為「孔林」?如今這位古聖人已經是在地底長眠了2400餘年了,他的陵墓也是被大家尊稱為「孔林」,或許大家對此也是會有疑問吧?為何不稱呼為「孔陵」呢?在公元前的551年,孔子便是降生在魯國的陬邑。這塊土地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有一名為尼丘的山峰,據說在此祈福非常靈驗,於是求子心切的孔紇多次前往尼丘山,希望能夠為自己這對老夫老妻在老年時候求得一子。
  • 悲憫大地的深情:讀李木生老師散文有感|木生手記
    悲憫大地的深情:讀李木生老師散文有感 劉亮 從年前的時候吧,我就開始重新一篇篇的集中去讀李木生老師的作品,特別是讀到高興的地方,帶給我的一份情緒的釋放和感染,讓我不由自主的拿起筆在筆記本上寫下片言隻語,只是因為感動
  • 散文的寫法
    雖然語文課文多由散文構成,但是語文老師卻極怕學生寫散文。一不小心,作文就扣一大半分了。因為散文實在是太常見,微博裡的小短文、朋友圈裡的小感慨,乃至於爆款流量文、軟文……我們刻刻與散文打交道,所以反而對怎麼寫好一篇散文失了思路。更難說什麼方法論——那些常見的寫作課裡,大部分教的是邏輯的梳理,敘事的安排,情節的搭建,人物的塑造。而散文,有什麼好教的呢?
  • 【散文專題】余光中:散文的知性和感性
    蘇軾兼為詩宗詞豪,姑且不論,即以散文一道而言,其才之寬,亦不愧「蘇海」。自從新文學運動以來,散文一直是文壇主力,雖然不如詩與小說那麼勇於試驗而變化多端,卻也不像這兩種文體那麼歷經歐風美雨而迷惑於各種主義、各種派別。散文的發展最為穩健,水準最為整齊,而評價也較有共識。
  • 王維嫻||散文的清音
    散文的清音◎王維嫻一、散文的美文觀散文的體裁,如今已經寬厚到無以為邊,散文可以說是一切寫作的基礎,除了小說、詩歌、話劇、論文之外,散文相對是更自由的書寫空間,讓很多人覺得只要寫成動人肺腑、富有韻律和節奏感的美文,似乎就是散文的終極
  • 我的散文怎麼寫
    ,不是我自個的,加上還有本散文書要寫,不得不去想,去悟出些什麼東西來。我想我的散文它們應該是底色,不要那麼濃烈,還得有些想法,看著個小物應該有些想法,看天地間也應該有些想法。在景給我的情愫裡,想法得到了生長,成了超越思緒和邏輯的存在,和萬事萬物連通,然後有了那麼點結論。結論不重要,但它既然出來了,那麼就繼續生長吧,我得把它生長成我的散文。
  • 【散文大講堂】第十四講 詠物散文的寫法
    這就增加了詠物散文的寫作難度。另外,既然叫 「詠物散文」,那首先就該是文學的,就該用文學的情思、文學的語言來描摹、歌詠。如果寫成了純說明性的應用文,比如產品說明書或一些廣告之類,也就不能稱其為詠物散文了。以上情形,都說明寫作詠物散文,還真得下點功夫。由此說來,面對紛紜多變、斑斕多彩的萬物,古往今來,文學家們的確留下了太多的詠物散文。於是有人要問:「那詠物散文有什麼類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