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發英:情系貧困生 甘做「擺渡人」

2020-09-16 全國人大

核心提示

她畢業後主動申請到貧困山區當小學教師,從此成了山裡孩子口中親切呼喚的「英子姐姐」;從教以來,她情系貧困生,甘做「擺渡人」,用一根網線搭起愛心助學橋,至今已累計募集善款2300多萬元,幫助3600多名貧困學生圓了讀書夢,通過教育改變命運,過上更好的生活。她就是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宜昌市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花坪小學副校長劉發英。

△2020年6月17日,劉發英在湖北省宜昌市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資丘鎮走訪學生家庭途中。(攝影/李亞隆)

齊耳短髮、笑容親切、樸素謙和,這是全國人大代表、被稱為「中國網絡助學第一人」的「英子姐姐」劉發英給人的第一印象。8月6日,初見劉發英時,她正在細心核對當天收到的愛心助學捐款。劉發英告訴《中國人大》記者,截至2020年8月5日,她帶領的「英子姐姐」助學團隊已累計收到愛心捐款2300多萬元,資助貧困學生3600多名。

作為一名普通的鄉村教師,劉發英情系貧困生,甘做「擺渡人」,牽頭組建英子姐姐網絡助學團隊,創辦助學網站,利用業餘時間開展網絡募資助學。她通過一條網絡,凝聚了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名愛心人士,資助武陵山片區和大別山片區貧困學生,有力推動了網絡助學的健康發展。

「看到一家一戶的貧困學生得到資助後邁進知識的殿堂,成長為家庭的頂梁柱和國家的脊梁,改變了貧困的命運,我覺得我做的事特別有意義!」十多年來,劉發英將所有業餘時間都投入到網絡助學中,也因此獲得了大大小小130多項榮譽。而由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頒發的「全國脫貧攻堅獎創新獎」,在她心中分量最重。劉發英說,「助學扶貧是我的初心,這個獎是對我最大的肯定!」

「願每個孩子都能在平凡的生活裡追尋美好未來」

受父親影響,劉發英從小的夢想就是當一名教師。1991年師範畢業後,劉發英主動申請到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最貧困的黃柏山鄉任教。山裡的孩子上學苦、求學難,有的孩子幾乎頓頓鹹菜拌飯、一個大周10天只穿一身衣服,沒有換洗衣服,還有的孩子因為交不起學費而退學。

「教育是斬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有力手段,不能再讓孩子走上父輩代代貧困的老路!真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在平凡的生活裡追尋美好未來!」正是目睹了一個個鄉村孩子讀書的困苦和艱難,劉發英暗下決心:留在山區任教,盡力幫助貧困孩子們,讓他們能順利讀書。在黃柏山鄉工作的12年裡,她用自己的微薄工資資助了109個孩子,為的是不讓一個孩子輟學。

但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如何讓更多貧困學生得到及時資助?2005年秋,一個偶然的機會,劉發英接觸到網際網路,她驚喜發現,一根網線就能聯結山裡山外,好心人遠在天涯卻又近在咫尺。剛開始,她嘗試著藉助別的網站為貧困學生開展網絡助學。2010年11月,劉發英創辦「英子姐姐」助學網站,成立了網絡助學團隊,開展網絡募資助學。

△2017年9月24日,劉發英(右一)走訪貧困學生家庭。(劉發英供圖)

「善款全額資助貧困學生,把困難留給自己」

動員社會力量助學,首要的是信任。她創造出「一對一」閉環結對幫扶模式,實行「透明慈善」,化解愛心人士的質疑。她在網上公開自己所有的真實信息,包括姓名、單位、電話號碼、家庭住址等。向網友們承諾三個「百分百」:每一個貧困學生的信息都是她和團隊成員親自走訪獲取的,被資助人情況百分百真實可信;她堅持只做愛心的「擺渡者」,百分百足額代收代送;採用「一對一」驗證方式,每個孩子收到助學款以後,百分百會給資助人回電話或微信。

就這樣,劉發英堅持「善款全額資助貧困學生」,把助學的真正困難留給了自己。

儘管每年經手200多萬元的助學款,但劉發英堅持絕不從助學款項中提取一分一釐的工作經費。從2005年的第一筆網絡助學款開始,劉發英已經手寫了172本助學臺帳,詳細記載了每一筆資金的來源和去處。15年堅持不懈,劉發英和她的團隊用人格和誠信贏得了無數網友的愛心,點亮了一個又一個貧困家庭的希望。

2015年國慶節第一天,來自江蘇省常州市退休老人戴伯春的網絡留言吸引了劉發英的注意:英子,我想資助土家族孩子上學,請幫我篩選資助對象。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裡,戴伯春先後匯款22萬餘元,資助了12名貧困學生。戴伯春告訴劉發英,他用整整半年時間考察了網絡上的多個助學網站,並都進行了試探性資助,覺得「英子姐姐」助學網站上的資料公開透明,值得信賴。2016年,他又捐助200萬元設立了英子獎助學金,用於獎勵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截至目前,獎助學金已經連續發放了4年,88名品學兼優的學生獲得獎勵資助。

15年來,在劉發英的帶動下,在職教師、退休幹部、企業家、曾經的受資助者等各界人士紛紛加入到網絡助學活動中,「英子姐姐」網絡助學團隊逐漸壯大。目前,網絡助學團隊已達30餘人,志願者有320餘名,全都無怨無悔地為網絡愛心助學無私奔波付出。

如今,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已摘掉貧困的帽子,並發生巨大變化。國家精準扶貧政策也深入推進,小學、初中義務教育階段經費有了兜底保障,劉發英一直堅持的網絡助學方向也迅速調整。劉發英介紹,「從2015年開始,助學對象重點鎖定為貧困家庭的高中生、大學生,作為教育扶貧政策的一種積極補充」。

△2020年6月17日,劉發英(右一)走訪慰問貧困學生家庭。(攝影/劉擁軍)

「平均每個受助學生接受7個資助人的幫助」

「10年78人、231次、221658元捐贈幫助」,劉發英的助學記錄薄上記錄著社會各界資助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資丘鎮九龍村二組田海濤一家的點點滴滴。

2010年6月,在外打工的田海濤被兒子小城突發白血病的消息震懵了。田海濤家是典型的農村貧困家庭。2008年,田海濤的父親因為肝癌去世,為了償還父親治病時欠下的借款,他和妻子狠心將6歲的兒子小城留在老家,夫妻倆外出打工掙錢。

「就是乞討也要給孩子治病!」田海濤挨家挨戶找親戚朋友借錢,好不容易籌集到10多萬元。錢很快被花光,孩子的病卻還需要繼續治療。

在田海濤最困頓無助的時候,劉發英得知了田海濤家的情況,送來了5200元的救助金。「我記得很清楚,其中5000元是愛心人士捐助的、200元是『英子姐姐』把自己獲得的獎金捐出來。」回想起當時劉發英雪中送炭的善舉,這個樸實的土家族漢子忍不住熱淚盈眶。

在此後的10年時間裡,劉發英每年不間斷地為田海濤家籌集救助款,並經常為他們一家加油鼓勁。「每當我被化療折磨得痛不欲生的時候,是『英子姐姐』鼓勵我不要放棄,要勇敢戰勝病魔。」如今已治好病恢復健康的小城永遠也忘不了劉發英溫暖而堅定的鼓勵。

田海濤一直以「英子姐姐」為榜樣,2015年他遞交了入黨申請書。2019年他光榮加入黨組織,如今擔任九龍村村支書助理。「沒有『英子姐姐』的幫助,我就沒有現在的家,我也要盡我所能幫助貧困村民脫貧。」田海濤滿懷感激地說。

劉發英的助學不是一陣子,許多面臨輟學的孩子在她的幫助下實現上學讀書夢想。

資丘鎮陳家坪村大三學生小思,從小學五年級開始接受「英子姐姐」助學幫助,和妹妹累計共得到11人、44次、66200元的資助。

資丘鎮涼水寺村中職高二學生小濤,10年來,共有10人、30次給予38970元資助。

畢業於華中農業大學的受助學生曉天說,初中畢業時,她原本打算報職高,好儘快工作賺錢。是「英子姐姐」的幫助讓她實現了大學夢。從2008年開始,累計有116人提供近11萬元資助。這期間,曉天父母相繼去世。

……

這是愛心助學馬拉松,也是戰勝貧困的愛心接力賽,平均每個受助學生接受7個資助人的幫助,而劉發英就是這個助學長跑的接力棒。

「忘不了您為我募集的一筆筆善款……我9歲時媽媽去世、從小與外婆相伴為命,幸運地遇見了您……請允許我叫您一聲:媽媽!」這是受到「英子姐姐」資助、在大學裡光榮入黨的小田給劉發英寫來的信,信中的字字句句道出貧困學子的心聲。

△2018年6月19日,劉發英在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作師德報告。(劉發英供圖)

「我願學著她的樣子,將這份愛持續傳遞」

一筆筆捐助匯成愛的海洋,一雙雙大愛之手託舉起希望,在愛的滋養中成長起來的貧困學子們心懷感恩,續寫著一個個「長大後我就成了你」的感人故事。

「8年前,如果沒有遇到你,我現在就是個打工妹,是您改變了我的命運!如今我也要儘自己的能力幫助別人。」2014年暑假的一天,劉發英收到了曾經資助過的孩子曉琳發來的簡訊以及2000元的助學金。曉琳2007年考入高中後,因家裡無錢供她讀書面臨輟學,是「英子姐姐」了解情況後,及時給她送來了助學金,讓她得以順利完成學業。

大學畢業後曉琳進入浙江一家國企工作,她每年都會資助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東縣貧困學生,如今已堅持了6年。曉琳說,她會一直把這份愛延續下去,以後有能力了,會資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今年已讀大三的小楊,也是眾多受資助學生中的一個。他說,「英子姐姐」兩次改變了他的命運。上高一時,母親生病,父親靠打零工無力供他繼續上學,是「英子姐姐」雪中送炭,讓他能安心讀完高中考入大學。第二次是2019年5月份,父親母親相繼生重病住院,他再次面臨輟學困境,還是「英子姐姐」送來了一年的學費和一個月的生活費,讓他能夠繼續完成學業。「『英子姐姐』兩次在我最危難的時候幫助了我,我要向她學習,今後自己有能力時也要幫助學弟學妹們。」

受「英子姐姐」資助,2016年以長陽縣高考總分第一名成績考入清華大學微電子專業學習的小方決定繼續攻讀清華大學研究生。他給自己定下目標——力爭在半導體研究方面有所突破,成為祖國需要的科技人才,以此回報「英子姐姐」和眾多愛心人士的無私幫助。

2019年考入北京科技大學的受資助女孩小琪最近實現了自己多年的心願——完成了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你現在這麼年輕、健康,為什麼會想到成為器官捐贈的志願者?」當記者滿心疑惑地詢問時,眼前這個清秀、陽光的女孩動情地說:「我從小家裡困難,是在『英子姐姐』的關心和幫助下長大的。她的一言一行感染著我,目前我還沒能回報社會,如果有一天我的生命結束後,還能給別人帶來光明和幫助,那我的生命就不是毫無意義的。」

……

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許多劉發英幫助過的孩子,在長大後身體力行地加入到助學行動中,或者盡己之力向社會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他們紛紛表達,「我願學著她的樣子,將這份愛持續傳遞」。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心靈震撼另一個心靈。」劉發英不僅是愛心捐助的擺渡者,也是孩子們心靈的擺渡者!

策劃:王萍、於浩、李小健

記者:王萍、胡東梅

責編:舒穎

相關焦點

  • 【十佳教師】做一名快樂的「擺渡人」
    她一直謹記「擺渡人」的使命,恪守「擺渡人」的職責:為學生擺渡,為自己擺渡,為同事擺渡。她用知識去喚醒學生,用人格去影響學生,用行動去感化學生,用豐富的學養自覺踐行教書育人的高度責任感,甘願做一名快樂的「擺渡人」!
  • 解析作文「我的青春擺渡人」
    第二,根據題目分析得出,這篇文章的重心,應該放在「擺渡人」是如何為我「擺渡」的,就是這個人的具體的做法。但很多孩子過分地鋪墊了自己情況,到擺渡人出現的時候三言五語就結束了,然後大談擺渡人之於自己的意義。整篇作文呈現出頭重腳輕重心不穩的特點。第三,同學們在選擇事件去寫的時候,事件的分量明顯不夠,不足以上升為「擺渡」。
  • YiYi英語譚佳璐以數十萬拍得《鯨落》贊助情系遠山答謝晚宴
    11月24日,YiYi英語創始人譚佳璐參加了由北京情系遠山公益基金會(簡稱情系遠山)在京舉辦的頒獎答謝晚宴。目前,在情系遠山成立至今的2年時間裡,雙師課堂項目已經深入全國71縣中的293所中小學,共有2868名教師、36484名中小學生參與情系遠山公益項目。在這些學生中,有14,711名貧困生,約佔總學生數的65.5%。
  • 王家衛回應《擺渡人》口碑爭議
    時光網訊 由王家衛監製,張嘉佳導演的電影《擺渡人》正在全國熱映中。12月28日,影片在南京舉行觀眾見面會,為全國路演收官。監製王家衛、導演張嘉佳一起現身。對於《擺渡人》的映後爭議口碑,「我喜歡」微博聯動,以及扶植新人導演等問題,王家衛也給出正面回答,表示「只要你看過,喜歡,我們高興;不喜歡我們也尊重,但一定要看過再評,才是尊重電影,尊重你自己。」       當天的南京路演活動,是《擺渡人》全國路演的最後一站。王家衛還主動買了數百杯咖啡送給入場觀眾。
  • 遇見·書·《擺渡人》
    遇見·書·《擺渡人》 「把書作為生活的常態,是生命最美好的習慣」如果桌頭、床頭,總有悅心的書陪伴,那麼你一定不會孤獨。或信手閒翻,或傾心細讀,或一笑看過,芬芳盈口,滿心餘香. 今天我所要遇見的書是《擺渡人》。這是一個溫暖的故事,結局也很美好。
  • 「情系高考 伴愛成長」古隆中酒業開啟高考公益活動
    「情系高考 伴愛成長」古隆中酒業高考系列公益活動(第四季)盛大開啟!一朝大學圓夢此刻又有一批襄陽學子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實現了金榜題名的青春夢想在無數家庭為一張張錄取通知書歡欣雀躍時卻有一部分貧困學子因學費愁眉不展他們距離能夠改變命運的大學夢似乎只有一步之遙卻又似乎相隔千裡針對這一特殊群體,古隆中酒業於2017年開展「情系高考
  • 我們都是擺渡人
    認真地分析孩子的性格、學習的態度、思維的敏捷後再做判斷應該就不那麼茫然了。我們做父母的在焦慮的同時,不妨換個角度,沒準你會發現不一樣的孩子。放下焦慮,放下和其他家長之間的攀比與對比,開始重新看待我們自己的孩子,開始冷靜思考學習的意義。其實,我們讓孩子努力學習的意義是什麼? 無非是為了讓他以後有能力去養活自己,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只要孩子勤勞、懂事、善良,將來踏踏實實做一份平凡的工作,又何愁沒飯吃?
  • 大二學生做家教資助5名貧困生
    最近,這個大二學生更是忙了起來,連每天晚上的業餘時間也用到了做家教上。他說,這是為了賺更多的錢,來資助更多的貧困生。   哈三中畢業的辛立宸家境比較殷實,但上學期間就自食其力,且經常關助貧困生的生活。在上高二時,大家都忙著應付高考,他就利用寒假寫出了一本30萬字的勵志小說——《志魄》,正式出版,辛立宸把賣書的錢,用來資助撫遠一名貧困高中生,這名貧困高中生現在是哈理工的大二學生。
  • 青春期孩子早戀是天性使然——《擺渡人》的啟示
    原標題:青春期孩子早戀是天性使然——《擺渡人》的啟示□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仁安醫院 柳秀麗《擺渡人》出版於2015年。是英國作者克萊爾·麥克福爾所著。做為單親家庭的青春期孩子,迪倫比其它孩子更敏感、自卑。迪倫在學校裡經常受到同學的捉弄,唯一的朋友也轉學離開了,這一切都讓迪倫感到無比痛苦。她決定去看望久未謀面的父親,又在乘火車途中突發交通事故,受了重傷,處於彌留狀態,迪倫靈魂出竅來到一片荒野。靈魂的擺渡者崔斯坦,一個大概16歲的男孩在那裡等著她,引領她穿越魔鬼遍布的荒原,走向傳說中的天堂。
  • 讀書筆記 || 人生活著的意義——《擺渡人》讀後感
    我更願意這樣說,《擺渡人》裡面的荒原,其地下其實就是所謂的地獄,另一個時空就是所說的天堂。荒原是穿越地獄到達天堂的一個空間。荒原的一切景象不過是靈魂的心像。真實的荒原是慘澹的,昏黃混沌的,沒有任何的景象。  這個故事吸引我,開頭是想知道人死後魂靈要去哪裡。後來是迪倫(女主)的魂靈想要回到荒原找真愛她的擺渡人,我想知道故事後來怎樣。
  • 985大學「貧困生」炫富始末,校友:給真貧困生一條活路吧
    可能有的人想說,可能是在上大學後家境沒落了吧?據南京大學校友稱,這名女生平常的消費比絕大多數學生都要高,用著十幾萬的相機,光買衣服就是三四萬的買,還經常出入高檔餐廳就餐,這樣的條件,怎麼能稱之為「貧困生」呢?
  • 《靈魂擺渡》:夜色黃泉,彼岸花開
    作為一部網劇《靈魂擺渡》取得了不俗的收視率和口碑。接棒第一季的好口碑和收視率,2015年10月30日《靈魂擺渡》第二季正式開播。第一季中的由於毅飾演的靈魂擺渡人趙吏已經成為網友膜拜偶像,他有著非凡法力,行走在陰陽兩界,為靈魂擺渡,圓幽魂心願,是個有情有義的靈魂「造夢人」。
  • ...擺渡人」克萊兒·麥克福爾現身青春文學金牌出版商「白馬時光」
    現場邀請到從英國遠道而來的《擺渡人》作者——克萊兒·麥克福爾。該書自15年6月上市以來,連續兩年霸佔各大暢銷排行榜,據白馬時光總編介紹,該書第二部將於2017年出版。兩年前,她還不是作家,是一名中學英語老師,《擺渡人》的故事也發生在這樣一個看似略顯冰冷、堅硬的環境裡。
  • 【最美實中人】曹曉榮:金牌擺渡人~~
    作為教育者,她不忘初心,不忘使命,懷著對班主任工作的敬畏之心,努力的做著一個好的「擺渡人」。 小韓是她班一個反應遲鈍的女孩子,連家裡人對她都失去了信心。因為接受能力太差,課堂上老師講的東西,她基本聽不懂,上課沒聽懂,做起作業來自然不會,所以家庭作業她總是亂寫一氣,不但書寫不合要求,而且錯題很多,更令人頭疼的是,她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爺爺奶奶不能起到實質的監護作用。
  • 生命擺渡人,連升三級被國家郵政局頒布特別獎這快遞小哥做了什麼
    被人民日報稱為:「生命擺渡人」,不僅連升三級,還被國家郵政局頒布特別獎,這位快遞小哥到底做了什麼……最近,武漢一個順豐小哥汪勇直升3級,從一個快遞員被火線提拔為分公司經理。這個快遞小哥到底做了什麼呢?原來是在疫情期間,他以一個快遞員的身份,保障了醫護人員的整條後勤線:醫護人員上下班沒車坐,他找到了摩拜和青桔單車,又找到滴滴,將接單範圍從3.5公裡變成15公裡。醫護人員沒飯吃,他聯繫餐館和便利店。
  • 「擺渡人」「翻譯官」「服務員」,浦東這個街道的工作人員變身...
    「擺渡人」「翻譯官」「服務員」,浦東這個街道的工作人員變身「幕後英雄」 → 2020-03-30 12: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擺渡人經典語錄:若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的靈魂擺渡人
    十九、靈魂擺渡人,是一個古老的職業,他們把滯留在陽間的死靈帶上冥河的渡船,為永生付出了代價,擺渡人永遠行走在黃泉的邊界,這,是很危險的!二十、我把全部的倔強都藏進心臟,希望在人群中去融入去釋放。二十一、他告訴自己,長痛不如短痛,但實際上這樣做是因為他根本就不在乎。
  • 大學:貧困生助學金,為什麼真正的貧困生不容易得到?
    大家都知道貧困生助學金,是專門用來幫助那些貧困的家庭考上大學的孩子們的,往往就是因為這樣的一筆資金,能夠使這些貧困的家庭順走入到大學校園,擺脫貧困的生活,但如果家庭條件不錯,卻仍霸佔著助學金的資源,那對於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貧困生來說是十分不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