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研究胎教、研究早教,學各種新的遊戲、學各種新的育兒知識……
有了孩子之後,不少寶媽學會了不少新技能,尤其是各種親子遊戲、各種和孩子溝通的方法。可反觀孩子呢?
積木只會用來搭最簡單房子
拼圖拼一半就嫌太難了
學輪滑太難了就不學了
不管玩什麼、學什麼都只對初級的、簡單的、沒有挑戰的感興趣,一旦遇到稍有挑戰的就說「媽媽,我不會」。
可是人生哪能一點挑戰都沒有呢?遇到事情就逃避、尋找捷徑,以後可怎麼辦?
1、家長太過溺愛
很多家長在生活中比較溺愛孩子,總是幫著孩子處理各種問題,時間長了孩子就習慣了「有問題找媽媽」。而且因為沒有過自己處理問題的經驗,所以孩子也不知道、不會自己解決一些難題,沒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自然也就只能求助。
2、家長經常否定孩子
還有很多家長總是否定孩子。孩子畫了幅畫,你笑話他「畫的醜」、孩子摔跤了,你說「怎麼這麼笨!」……
孩子對自我的認知都是從家長和其他人的描述中建立起來的,所以總是被否定的孩子會覺得自己就是做不好,肯定也學不會,所以遇到困難就只會逃避、求助,從心底覺得自己處理不好。
3、孩子和大人「比賽」時,孩子總是輸
還有些家長在和孩子玩遊戲「比賽」的時候,從來都不知道讓著孩子,就真的一直讓孩子輸。
孩子用盡全力也還是一直輸,一點贏的機會都沒有,這種挫折感一旦過度了會讓孩子覺得「我很差」。在面對挑戰的時候,他就會因為害怕這種挫折而逃避。
1、家長適當的「示弱」
不管是平常照顧孩子,還是和孩子比賽的時候,家長都可以適當的向孩子「示弱」。
在綜藝《爸爸去哪兒》中,劉燁就將「示弱式」育兒運用的駕輕就熟,不僅在採訪的時候要去諾一誇他帥,還經常在兒子面前假哭求安慰。但在劉燁的示弱下,諾一會更勇敢的承擔起更多的責任。
在《媽媽是超人》中,有一次霍思燕和嗯哼一起玩滑梯,霍思燕故意說:「我不敢」,嗯哼就主動坐在前面要保護媽媽。
其實在玩遊戲的時候也是這樣,家長稍稍示弱「輸幾次」,孩子才有贏得希望,才會更加努力的去迎接挑戰。
2、一點點放手讓孩子自己來
褚時健在分享自己種橙子的經驗時,說了這樣一段話:
「困難多,搞好一點,信心就大一點,只有靠自己一步一步地去磨練,增長自己的底蘊技能。」
孩子有畏難心理並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突破的,尤其是從小在溺愛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什麼都不會做,如果家長直接將問題都丟給孩子,孩子肯定說:「我不會、我不行」。
不如,一點點放手讓孩子嘗試,一邊學一邊建立自信。
比如在讀繪本的時候,孩子不識字,你讓他學他說:「我不會,媽媽幫我讀。」,寶媽可以讀到一半的時候指著一個孩子肯定認識的字問他:「哎呀,我忘記這個字怎麼讀了,你幫我看看你認識嗎?」當孩子讀出來的時候要及時表揚一下,幫孩子建立自信。
3、善用偶像的力量
對於孩子來說,最初的偶像就是自己的爸爸、媽媽,如果孩子有畏難的情緒,家長可以時不時給孩子講一講自己遇到困難時是怎麼做的。或者給孩子看一些類似《獅子王》的動畫片,鼓勵孩子勇敢的面對困難。
給大家分享一套《培養孩子強大內心》繪本,這套繪本用小動物遇到各種苦難、挫折時發生的故事,激發出孩子心中的強大內心,克服畏難情緒。
這套繪本一共有6冊,有身為鴨子卻不敢下河的嘎嘎;有衣來伸手飯來伸手的小松鼠柯爾克;有自信滿滿卻輸了比賽的小馬布瓦;有屢屢受挫的小青蛙斐格;有遇到事情就哭哭啼啼的小海龜安迪……
最終小動物們都在家長或親人朋友的幫助下收穫到了自信、勇敢、耐心,有了更強大的內心。
這裡是水兒媽媽育兒分享,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家庭教育相關內容和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