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不允許為了追求年終結案率、訴前調解率等變相不立案,更不允許搞「結案指標美容」。
——暢通立案入口,充分尊重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立案需求,完善現場立案、自助立案、網上立案、巡迴立案和跨域立案服務等立體化訴訟渠道,設立特殊群體立案窗口,為不會、不便使用網絡技術的老年人提供窗口立案服務。
——嚴格規範流程,對符合法律規定條件的一律接收訴狀、當場登記立案,嚴格落實一次性全面告知要求,堅決杜絕各種增加群眾訴累的不合理要求,堅決杜絕以訴前調解為由拖延立案。
——堅持嚴字當頭,對有案不立問題做到零容忍,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通報一起,決不允許「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決不允許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決不允許在落實立案登記制要求上打折扣、做選擇、搞變通。
——優化考核機制,加快改革考核標準,取消將結案率作為主要考核指標,防止因法院內部結案率問題影響正常立案工作。
——一旦群眾、律師或者代表委員反映存在有案不立、拖延立案、人為控制立案、年底不立案、幹擾立案等違規行為,將一查到底,依法依紀嚴肅追究有關人員和主管領導的責任,決不姑息。
12月15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召開在全國法院嚴格落實立案登記制要求切實保證及時立案專項工作部署會。
這是一次非比尋常的部署會,會上,最高法院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提高政治站位,以問題為導向,針對年末歲尾地方法院出現的限號立案、拖延立案,搞強迫撤訴、虛假報結等問題,再度吹響衝鋒號角,要持之以恆鞏固立案登記制改革成果,對依法應該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訴必理,切實解決群眾立案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
這已經是12月份以來,最高法院第三次就此項工作作出部署。
在12月2日召開的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屆特邀諮詢員座談會上,對於有特邀諮詢員提出年底法官辦案壓力較大,在個別法院可能會出現立案難的擔心,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周強當場表示,將向全國法院發出通知,要求嚴格落實立案登記制要求,做到有案必立、有訴必理,對於違規不予立案的要嚴肅處理。
次日,最高法院即發出通知對年底立案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強調堅決杜絕年底不立案,展現了最高法院接受監督、司法為民的「雷電之速」。
短短兩周,「三招連擊」,最高法院持之以恆鞏固立案登記制改革成果,切實遏制「立案難」問題反彈回潮的決心和勇氣展露無疑。
如何解讀這次「乾貨滿滿」的工作部署會?且看小編為您一一解讀。
立案登記制,怎麼看?
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
維護公平正義始於立案。立案是人民法院審判的前提和基礎,是啟動司法程序的總開關,對於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歷史意義。只有依法對符合受理條件的起訴,及時立案,才能有效發揮司法定分止爭職能作用,推動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深層次問題。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的具體舉措——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立案登記制改革要更加貼近人民群眾,是司法規律的體現,是司法為民的重要措施。只有深化案件「當場立、自助立、網上立、就近立」改革,切實解決群眾立案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堅決糾正影響群眾行使訴權的不當行為、不實作風,才能讓人民群眾司法獲得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深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的重要保證——
立案登記制改革是司法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性工程,也是直接關係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司法責任制改革、訴訪分離改革等取得成效的重要一環。在深化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中,把有案不立情況作為司法制約監督的重要內容,是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的關鍵一環。
人民法院一站式建設的應有之義——
人民法院參與黨委領導下的訴源治理機制建設,是將人民法院糾紛化解工作融入社會治理體系中謀劃部署,目的是推動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會議指出,要正確看待訴源治理、多元解紛與登記立案的關係,在充分保障當事人訴權基礎上,推進訴源治理和一站式多元解紛工作,決不能把二者割裂,甚至對立起來。
全面施行立案登記制改革成效怎麼樣?
自2015年5月1日全面施行立案登記制改革以來,各級人民法院從保障人權的高度保障訴權,對依法應該受理的案件,一律敞開大門。
一組數據直觀展現人民法院有案必立、有訴必理的累累成果:
改革五年來,全國法院登記立案9543.2萬件,與改革前五年同比增加45.75%,當場立案率95.7%。
從2019年8月至今年12月11日,全國法院提供跨域立案服務78478件,87%的案件管轄法院實現30分鐘內響應。
社會各界普遍認為立案登記制改革堅決、徹底,極大方便了群眾,提高了訴訟效率,中國歷史上存在幾千年的老百姓「告狀難」問題已經成為歷史。
杜絕「立案難」回潮,怎麼辦?
年終歲尾,地方法院容易出現拖延立案、拒絕立案等問題。
如何防止「立案難」反彈回潮?
這場「乾貨滿滿」的部署會給出了鏗鏘有力、振奮人心的回應——
暢通立案入口
充分尊重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立案需求,完善現場立案、自助立案、網上立案、巡迴立案和跨域立案服務等立體化訴訟渠道,設立特殊群體立案窗口,為不會、不便使用網絡技術的老年人提供窗口立案服務。
嚴格規範流程
對符合法律規定條件的一律接收訴狀、當場登記立案,嚴格落實一次性全面告知要求,堅決杜絕各種增加群眾訴累的不合理要求,強化訴前調解與登記立案銜接工作,堅決杜絕以訴前調解為由拖延立案。
優化立案服務
加大對跨域立案服務跟蹤督導,確保跨域立案服務經得起全社會的圍觀和監督。探索拓展跨域訴訟服務事項,完善律師服務平臺網上立案功能,加快推進為境外訴訟當事人提供網上立案工作。
完善評價投訴機制
建立立案服務評價機制,及時發現問題,針對性進行改進。目前,最高法院正在研究在移動微法院等平臺上,設立立案投訴入口,實現對各地法院不立案問題的實時監督和全程督辦。
不允許搞「指標美容」
為了追求年終結案率、訴前調解率等變相不立案,是年底個別地方法院拖延立案、拒絕立案的主要動因。
會上,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姜偉表示,要將抓好及時立案專項工作列為當前一項重點任務,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自查自糾,協同推進登記立案與審判執行工作,決不允許為了追求年終結案率、訴前調解率等變相不立案,更不允許搞「結案指標美容」。
對有案不立「零容忍」
部署會上,姜偉用三個「決不允許」詮釋出最高法院堅持嚴字當頭,堅定不移落實立案登記制改革要求,切實保障當事人訴權的決心不移——
「對有案不立問題做到零容忍,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通報一起,決不允許『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決不允許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決不允許在落實立案登記制要求上打折扣、做選擇、搞變通。」
會議指出,一旦群眾、律師或者代表委員反映存在有案不立、拖延立案、人為控制立案、年底不立案、幹擾立案等違規行為,將一查到底,決不姑息。對問題突出且遲遲沒有整改的法院,將約談主要領導,並通報當地黨委。
取消將「結案率」作為主要考核指標
一到年底就不立案,之所以成為個別地方法院的「潛規則」,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結案率」是法院系統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標。
對此,最高法院從完善配套機制入手,在會上明確將不斷優化考核機制,加快改革考核標準,取消將結案率作為主要考核指標,防止因法院內部結案率問題影響正常立案工作。
不僅如此,人民法院也將繼續堅持開門接受監督,建立常態化立案溝通交流機制,通過走訪律師群體、問卷調查,自覺接受人大、政協、檢察機關和社會輿論的監督等方式,充分聽取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對法院立案工作的評價,及時改進工作。
「明察暗訪」促整改
會議對各高級人民法院提出明確要求,指出要加大對本地區立案工作指導督察力度,通過常態督導、交叉檢查、專項督察、明查暗訪、視頻巡查、大數據分析等方式,對轄區法院立案登記制落實情況進行摸底調研、跟蹤檢查。
最高法院立案庭、督察局也將進一步加大對立案登記制落實情況的督導、督察,對群眾立案投訴較多的重點地區,通過協調督辦、專項整治、提醒約談、督促整改等方式,強化監督。
來源: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
作者:雷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