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特殊的獨立學院——校中校轉設的挑戰和建議

2020-09-21 贛鄱兒女網

校中校獨立學院(以下簡稱校中校)是我國獨立學院的重要類型。2020年5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對校中校轉設路徑進行了單獨說明。校中校完全由母體高校舉辦,其轉設過程存在特殊困難,需要通過制度創新推進轉設進程。


何謂校中校?

校中校是指母體高校與其基金會、校辦企業等獨立法人組織合作舉辦的獨立學院。校中校有狹義和廣義兩層含義。狹義上的校中校是指地理位置位於母體高校之內的獨立學院,這類獨立學院與母體高校共享校園、圖書館、食堂等教學和生活設施。8號文和26號令出臺以後,各地加強了獨立學院規範驗收工作,目前這種校中校的數量不多。

廣義上的校中校是指由母體高校成立的基金會或校辦企業等法人組織與母體高校合作舉辦的獨立學院。這些獨立學院的合作舉辦方是母體高校成立的組織,雖然在形式上滿足26號令的要求,但實際上是母體高校的「左手和右手合作舉辦的」獨立學院。江蘇省25所獨立學院中的14所屬於此類校中校。

課題組對我國212所獨立學院的抽樣調研發現,共有38所獨立學院屬於校中校,約佔我國獨立學院總數的12.2%。雖然此類獨立學院數量不多,但由於這類獨立學院的管理隊伍和師資由母體高校選派,所以教學質量和社會聲譽普遍較好,部分校中校獨立學院已成為區域內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品牌。

校中校轉設的特殊困難


校中校由母體高校獨家舉辦。在辦學過程中,校中校與母體高校形成了依賴:校中校在基本辦學條件等方面依賴於母體高校,而母體高校由於每年可以從校中校的學費收入中獲得既定比例的分成,也產生了對校中校的依賴。校中校與母體高校的雙向依賴導致校中校的轉設進程比其他類型獨立學院的轉設進程更加複雜,存在的困難更多。


(一)母體高校利益預期較難滿足

《方案》出臺之前,母體高校對校中校已形成穩定的利益預期,其預期包括三方面:第一,若維持校中校辦學形式不變,每年可以獲得校中校學費的分成;第二,若校中校轉設為民辦高校,可從社會投資方獲得舉辦權轉讓費;第三,若校中校轉設為公辦高校,可從地方政府獲得補償資金,如蘇州市政府通過「名城名校」項目推動蘇州大學文正學院轉設為市屬公辦高校,向蘇州大學提供資金支持。

《方案》規定校中校不能將舉辦權轉讓給其他社會組織和個人,這導致母體高校無法通過轉讓校中校舉辦權的方式獲得收益;若校中校所在地市經濟規模有限,地方政府也無法向母體高校提供對校中校轉設的補償經費。對於地方高校而言,每年幾千萬的學費分成收入或幾個億的舉辦權轉讓收入對其意義重大。若母體高校得不到適當的補償,其推動校中校轉設的積極性就會下降。


(二)地方財政壓力限制校中校轉設

《方案》鼓勵校中校轉設為公辦普通本科高校。據測算,在校生為萬人的公辦高校每年的人員經費、公用經費和各項專項經費約為2億元,這對很多省市財政形成了較大壓力。尤其是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偶然因素和國際經濟形勢影響,我國經濟下行、財政趨緊壓力較大,部分省、市財政難以負擔校中校轉設為公辦高校後的財政資金。據調查,一些經濟發展水平高且只有一所獨立學院的地市,如浙江的湖州、嘉興、溫州和江蘇的蘇州、無錫等地均支持所在地的獨立學院轉設為市屬公辦高校,而一些地市擁有多所獨立學院,如浙江紹興有4所獨立學院,江蘇泰州有3所獨立學院,江蘇徐州和揚州各有2所獨立學院,這些地市很難支撐全部獨立學院轉為市屬公辦高校。

《方案》規定校中校可轉設為由地方政府設立的教育投資公司、教育基金會或國有企業舉辦的非營利性民辦高校,這是很有針對性的制度創新,既解決了校中校轉設為普通民辦高校後可能產生的師生抵制等問題,也降低了轉設對地方財政的壓力,但新成立教育投資公司、教育基金會對地方財政也有一定要求,且目前地方政府可以參考借鑑的成熟案例少。《方案》的另一制度創新是允許校中校探索「無舉辦者辦學」,但由於無舉辦者辦學難以解決校中校辦學條件不達標等問題,且無舉辦者辦學往往是民辦高校發展到一定階段後的產物(如哈佛、斯坦福等私立高校目前均呈現無舉辦者狀態),所以目前通過無舉辦者辦學來解決校中校轉設問題的難度也很大。


(三)接盤主體可能缺乏管理高校的經驗和能力

高校管理是一項高度專業性的管理活動,地方政府設立的教育投資公司、教育基金會或國有企業可能並不具備管理高校的經驗和能力。從浙江的情況來看,很多地方政府主導的教育投資公司雖然與母體高校合作舉辦獨立學院,但是教育投資公司僅僅在名義上參與獨立學院的管理,獨立學院的發展規劃、幹部任命、財務預決算、教學科研等重大事項主要由母體高校參與決策。校中校轉設後,若母體高校完全退出、不再參與轉設後高校的管理,教育投資公司、教育基金會等組織等可能難以帶領轉設後高校的發展。

國有企業負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為國家創造稅收的責任,也是追求利潤的營利性組織。若不能建立有效的風險防控機制和資金管控機制,國有企業也有可能挪用辦學經費、幹擾正常的教學秩序。


(四)難以在短期內實現辦學條件達標

校中校基本辦學條件不獨立,影響轉設進程。第一,校中校獨立學院的土地和校舍多在母體名下,要滿足轉設條件,首先需要將土地過戶到獨立學院名下,這需要國資部門、土地部門和稅務部門積極配合。第二,校中校的師資主要是母體高校師資,自有師資不足。若轉設後教師的經濟待遇、社會保障、發展平臺不如母體高校,教師會選擇回歸母體。轉設後的高校能否在短時間招聘到足夠多的高水平教師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校中校轉設的對策建議


針對校中校轉設的困難和挑戰,需要探索校中校轉設的更多制度空間,加強部門協調,形成合力,推動校中校順利轉設,並保障轉設後高校的健康持續發展。


(一)加強部門協調,形成轉設合力

校中校無社會力量參與辦學,其轉設更有賴於省市政府的支持和協調。首先,加強省級政府在校中校轉設工作中的綜合指導。省教育行政部門要積極向省委、省政府匯報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爭取省委省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將獨立學院轉設工作列為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和省級民辦教育聯席會議重要議事範疇,推動財政、發改、土地、稅務等關鍵部門的認同和參與,統籌解決獨立學院轉設工作中的土地、產權、「分手費」等難題。

其次,鼓勵市級政府在獨立學院轉設中發揮積極作用。繼續鼓勵土地不達標的獨立學院外遷辦學,優化我國高等教育區域布局。鼓勵財政充裕的市級政府接納獨立學院轉設為市屬公辦高校,允許轉設後的市屬公辦高校在一定時期內採取市場化收費(如浙江萬裡學院的實踐)。支持市級政府成立教育投資公司、教育基金會作為獨立學院轉設的接盤方。


(二)因校施策,擴大校中校自主探索轉設空間

獨立學院轉設需要解放思想,創新辦學體制和辦學模式,在不違背國家政策法規的前提下,允許和鼓勵各地區採取更加靈活的政策措施、管理制度和改革舉措,開闢更多轉設路徑。給各地預留獨立學院轉設的自由探索空間,鼓勵各地摸索校中校轉設的可選路徑,同時對各地的制度創新經驗進行總結和推廣,提高區域性政策創新的輻射面。

針對很多獨立學院土地等辦學條件不達標的實際情況,根據《方案》「不過分強調土地、校舍面積」的要求,對某些土地和校舍面積尚未完全達標但辦學成效顯著、辦學特色明顯的獨立學院給予適當照顧,也可採用漸進式改革方法,先轉設再督促其擴充土地,或者先轉設再督促其完成土地過戶手續。

(三)鼓勵社會力量辦學,取消民營企業的進入限制

《方案》出於防範風險等考慮不允許將校中校舉辦權轉讓給其他社會組織和個人。完全禁止社會力量參與校中校轉設不利於推進獨立學院轉設進程。教育部在2018年和2019年均要求獨立學院能轉盡轉,應轉快轉,部分校中校響應教育部號召,已與社會力量達成初步協議,禁止社會力量參與轉設將導致政策斷裂,不利於政策的連續性。

為了體現《方案》所要求的「引導民辦高等教育健康規範發展」的精神,在師生知情並願意、風險可控的情況下,應允許有教育情懷和理念、高校管理經驗豐富的社會力量參與校中校獨立學院的轉設。重點監管超大規模民辦高等教育集團對校中校舉辦權的收購行為,阻止其無序發展。可探索公有資本與社會力量合作舉辦混合所有制高校,既發揮公有資本防風險、保穩定的功能,也發揮社會力量資金充裕、決策高效的優勢。在引入社會力量的同時加強監管,在民辦高校和投資方之間建立資金防火牆,保證民辦高校不受舉辦方資金鍊斷裂等問題的影響。近期銀川能源學院原投資方資金斷裂未對銀川能源學院造成較大影響,說明這一防火牆是能夠建立的。銀川能源學院確立了建設百年名校的發展目標,建立了穩健的內部治理結構,資金管理規範,因此在學校遭遇原舉辦方資金鍊斷裂的風險後能夠平穩發展並順利實現舉辦者變更。


(四)強化母體高校對校中校的扶持職責

要強化母體高校在校中校轉設中的第一責任。對按期完成轉設的母體高校,在招生計劃、項目申報、專業設置等方面給予傾斜支持;將獨立學院轉設情況作為研究生招生計劃下達、新增學位授權點審核及高校建設相關評價的參考因素;對以「學院」命名的舉辦高校,在完成獨立學院轉設前,不受理更名「大學」。

校中校在轉設後的相當長時間內都依賴於母體高校的扶持,母體高校要樹立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不能一轉了之,可設立一定的過渡期,過渡期內母體高校適當參與董事會、監事會決策,並繼續選派部分幹部和教師參與轉設後高校的管理和教學科研工作,保障轉設後高校的教育教學水平。母體高校也可參與制定轉設後高校的發展規劃和願景使命,增強師生認同感和凝聚力,使轉設成為校中校轉型發展、建設高水平應用型高校的寶貴契機。

(本文系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項目「多元博弈視角下江蘇省獨立學院轉設困境及對策研究」的研究成果。《方案》出臺後,課題組對江蘇和浙江省部分校中校進行了實地調研,與部分校長、中層幹部和教師進行了訪談,掌握了第一手資料,了解了校中校轉設的特殊困境。執筆者王一濤系蘇州大學教育學院教授,東吳智庫研究員;王佳麗系內蒙古鴻德文理學院副教授;劉洪系蘇州大學應用技術學院講師)


■新聞背景

我國獨立學院發展的歷史脈絡與相關政策

獨立學院,是指實施本科以上學歷教育的普通高等學校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合作,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舉辦的實施本科學歷教育的高等學校。截至2020年7月29日,全國普通高等學校2738所,其中獨立學院241所。

2003年8月,教育部出臺《關於規範並加強普通高校以新的機制和模式試辦獨立學院管理的若干意見》(8號文),這是國家層面首部針對獨立學院的文件,奠定了獨立學院的制度基礎。一步越千年,民間資金通過獨立學院這種制度設計進入本科階段辦學,大大擴張了我國本科階段的教育資源,但獨立學院也常常陷入產權不清、缺少獨立校園、獨立師資,甚至淪為母體學校賺錢機器等困境,為此,2008年,教育部出臺《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教育部第26號令)對獨立學院進行規範。26號令要求獨立學院要在5年內充實辦學條件,經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審核後報教育部組織考察驗收。由於種種原因,26號令並沒有得到有效實施,相當比例的獨立學院不滿足8號文和26號令的要求。


教育部在2006年《關於「十一五」期間普通高等學校設置工作的意見》中首次提出獨立學院可以轉設為民辦普通高校。從此,教育部對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鼓勵態度日漸明朗。教育部在2018年和2019年關於本科高校設置工作的通知中均要求獨立學院「能轉快轉、能轉進轉」。2020年5月18日,教育部辦公廳發布了《關於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要求2020年末所有獨立學院均應制定轉設工作方案,同時推動一批獨立學院實現轉設。原則上,中央部門所屬高校、部省合建高校舉辦的獨立學院要率先完成轉設,其他獨立學院要儘早完成轉設。


轉設路徑有三種:轉為民辦、轉為公辦、終止辦學

截止到2020年7月14日,國內已有80所獨立學院成功完成轉設工作。

本刊一直對獨立學院問題予以系統關注。曾於2003年8月召開首屆教育之春系列沙龍對獨立學院問題予以關注,2008年,也曾召開專題沙龍聚焦26號令的實施。(賀春蘭)


來源:民辦教育領軍

編審:乾龍

聲明:「贛鄱兒女網」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部分內容來自網際網路,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直接聯繫我們後臺以便及時更正或刪減,謝謝!

注【贛鄱兒女網(中華兒女江西網)是中央重點新聞單位共青團中央中華兒女報刊社江西記者站原官方網站基礎上改制的新媒體,贛鄱兒女網是中央媒體和江西廣播電視臺移動電視頻道共建媒體平臺,又是江西衛視江西二套《天氣預報》欄目廣告運營中心!歡迎社會各界朋友合作共贏,您的作品由贛鄱兒女平臺(中央和全國及海外媒體網絡TV)為您報導。投稿合作:jxnc81@163.com】

本網宗旨:「遍寫人民領袖政壇新秀,盡書風雲人物華夏俊傑!」

「立足江西,輻射全國,宣傳報導優秀的中華人物!」

相關焦點

  • 獨立學院全部數據在此:已經轉設多少?尚有多少未轉設?
    在獨立學院中,冠以「分校」之名的極少。這是首批獨立學院的標誌。全國僅有五所:武漢大學東湖分校,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華中師範大學漢口分校,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分校,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在這些學校之後,一律稱為「學院」。最初的考慮是,引進社會資金和高校合作辦學,探索一種新的辦學模式。
  • 獨立學院轉為民辦大學是好是壞?2021獨立學院轉民辦學費有何變化?
    這些模糊的問題也是導致很多獨立學院發展滯後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當獨立學院轉設為民辦高校後,按照轉設條件,學校原舉辦高校要和現舉辦方必須籤定好轉設協議,學校辦學主體間的權利義務將劃分得更清晰。同時,學校法人也將得到準確的落實,有利於對學校負責,推動學校發展。
  • 獨立學院轉設 高昂「分手費」攔路
    日前本刊和全國工商聯民辦教育出資者商會聯合舉行的教育之春61次沙龍上,令與會各方沒有想到的是,多位獨立學院出資人反映,高額分手費成為困擾獨立學院獨立轉設的一個棘手問題。  10年前,為解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過程中的資源不足問題,教育部出臺了8號文件,鼓勵支持民間資本與優質本科高校合作創辦獨立學院;5年前,教育部為規範獨立學院發展,針對獨立學院發展中的問題,出臺了26號令,督促獨立學院在條件具備,雙方同意的情況下,在5年內獨立轉設。今天,26號令框定的5年規範期已過,但在全國300餘所獨立學院中,僅有30餘所獨立轉設。
  • 今年福建這幾所獨立學院將轉設、改名!
    關於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 獨立學院作為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產生的一種辦學模式,為我國擴大高等教育資源供給、培養急需應用型人才、優化高等 教育區域布局、促進高等教育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鼓勵各地積極創新,可探索統籌省內高職高專教育資源合併轉設,也可因地制宜提出其他形式合法合規的轉設路徑,經教育部同意後實施。  對於無社會舉辦方的獨立學院(即所謂的「校中校」),如轉 為民辦普通本科高校,須明確非營利性,可由地方政府設立教育 投資公司、教育基金會或國有企業作為舉辦者,也可探索無舉辦 者辦學。
  • 獨立學院何去何從:建議不搞「一刀切」,形成轉設「一校一策」
    教育部要求,到2020年末,各獨立學院全部制定轉設工作方案,同時推動一批獨立學院實現轉設。這樣一來,兩百多所高校,三百萬在校生,就將面臨何去何從的抉擇,獨立學院也進入了博弈的「三岔口」。《南方周末》記者採訪中發現,獨立學院、母體學校、地方政府,三方利益的交織與博弈,是這場全面轉設過程中最主要的命題。
  • 福建師範大學協和學院轉設命運:可能轉設民辦學校
    前面分析了廈門大學嘉庚學院和集美大學誠毅學院的轉設方案,當前,福建省有5所獨立學院需要轉設,其中有福建師範大學協和學院、福州大學至誠學院和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位於福州,對於福州市而言,目前只有5所公立大學,6所公立學院,此次福州市內獨立學院轉設事關重大,引發關注。
  • 山東省獨立學院轉設進展
    山東省內10所獨立學院均已啟動了轉設工作,具體方案除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外,都尚未公開或確定。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已經申報轉設為山東石油化工學院,正等待教育部的批覆。濟南大學泉城學院早已開始轉設工作,2019年在其官網公開圍繞轉設進行的專業建設規劃,現正對照轉設工作指標體系進行針對性補短板建設。煙臺大學已於5月成立了文經學院轉設工作領導小組。
  • 轉公辦還是轉民辦,獨立學院的轉設,就像一部家庭倫理劇
    5月份,教育部印發了加快獨立學院轉設的文件,要求2020年年底之前,全國獨立學院需要完成轉設工作方案的制定。 此後全國獨立學院開始大批量集中轉設。有的獨立學院轉成了公辦,有的卻只能轉成民辦,有人大呼不公平,你可曾想過背後的原因?轉公辦、轉民辦和停止辦學三條路,獨立學院們何去何從?
  • 獨立學院面臨轉設的「十字路口」,到底能不能選呢?
    #最近,諮詢有關獨立學院轉設的考生和家長比較多。2、獨立學院轉設為公辦和民辦差距到底有多大!獨立學院轉設為公辦,在辦學經費來源上會更加穩定,地方政府的投入也會增加,條件會逐步得到改善,能夠解決師資編制問題,師資隊伍會更加穩定!同時,對於學生的學費也會相應的和公辦校接軌,這是實實在在的!
  • 從「母體」分離,我省四所獨立學院擬進行轉設
    關注多所獨立學院此前已轉設對於高考家長和考生而言,獨立學院的概念不算陌生,每年都有一批高考生,通過獨立學院實現大學夢。獨立學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與社會力量合作舉辦的進行本科層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機構。應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獨立的校園校舍,獨立進行教學和財產管理、招生和頒發畢業證書。
  • 廣東獨立學院轉設進入「快車道」
    南方日報訊 (記者/杜瑋淦 吳少敏)11月2日,廣東省教育廳官網發布《關於省高等學校設置評議委員會評議結果的公示》,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擬轉設為廣州城市學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學校設置暫行條例》《普通本科學校設置暫行規定》《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的通知》等有關規定,經省高等學校設置評議委員會專家考察和評議,同意按程序將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轉設為廣州城市學院的申報材料報請省政府同意後,報教育部批准。
  • 獨立學院轉設有新進展!南寧數字科技學院(籌)開工建設
    全國多所獨立學院或轉設或停辦實際上,各地高校獨立學院轉設是大勢所趨。今年5月教育部印發的《關於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末,各獨立學院全部制定轉設工作方案,同時推動一批獨立學院實現轉設。
  • 這所獨立學院最新轉設消息來了
    根據教育部要求,今年年底全國所有獨立學院都要完成轉設,轉設有3個途徑,一是轉為公辦,二是轉為民辦,三是停止辦學。 按照要求,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也要進行轉設改名。根據以上轉設途徑,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停止辦學可能性不大,轉為公辦還是轉為民辦呢?
  • 多所獨立學院將轉設進展
    王韜光表示,學校目前正處於疫情防控期和「轉設」關鍵時期,希望全校各單位全力確保學校安全穩定。轉設之後,股東將放棄財產權利,不忘初心,公益辦學。投資方不謀求轉設後學校的控制權,在理事會中人數要少於三分之一。比如,如果轉設後的理事會有13個理事,那麼投資方-光大策略公司最多推薦4個理事。每一個百年名校,都有一個好的治理結構,都有約束機制。同時,要提高教職工待遇。
  • 全國82所獨立學院轉設成功,仍然有170所獨立學院等待轉設!
    今年教育部要求所有獨立學院在年底前要完成轉設或拿出轉設方案!主要包括三大轉設結果:1、轉民辦;2、轉公辦;3、停止辦學。而且轉設後的新學校命名不允許再出現母校名字。拿江蘇來說,目前有25所獨立學院,成功轉設民辦的,比如
  • 獨立學院轉設大潮來臨,湖南有些高校的獨立學院正在準備轉設?
    在今年的4月3日,教育部批准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安徽財經大學商學院等6所高校轉設為獨立設置的公辦本科層次普通高等學校。而根據教育部的政策,所有獨立學院都要在近三年內完成轉設,無論是轉設民辦學院、公立學院還是裁撤,因此高校獨立學院的轉設已經是必然趨勢。而高教大省的湖南,有哪些高校的獨立學院準備轉設呢?
  • 重磅|福建這幾所獨立院校將轉設、改名!
    關於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 獨立學院作為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產生的一種辦學模式,為我國擴大高等教育資源供給、培養急需應用型人才、優化高等 教育區域布局、促進高等教育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鼓勵各地積極創新,可探索統籌省內高職高專教育資源合併轉設,也可因地制宜提出其他形式合法合規的轉設路徑,經教育部同意後實施。  對於無社會舉辦方的獨立學院(即所謂的「校中校」),如轉 為民辦普通本科高校,須明確非營利性,可由地方政府設立教育 投資公司、教育基金會或國有企業作為舉辦者,也可探索無舉辦 者辦學。
  • 又一所獨立學院要轉設。各省獨立學院情況匯總,終於找齊了!
    《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提出「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向應用型轉變」,而獨立學院和由獨立學院轉設的民辦本科院校,將是未來應用型本科的重要來源。獨立學院,俗稱「三本」,是中國大陸現存的一種高等學校,據教育部2008年頒布的《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指「獨立學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申請者)與社會力量(合作者,包括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或個人和其他有合作能力的機構)合作舉辦的進行本科層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機構,是按照新的機制和模式舉辦的本科層次的二級學院」。
  • 這所獨立學院要轉設為民辦普通本科,獨立學院轉設進入白熱化
    8月31日,山西省教育廳公布中北大學信息商務學院轉設為獨立設置的民辦普通本科學校的消息。進入下半年,距離教育部規定的時限越來越近,獨立學院轉設進入白熱化。我們一起了解一下這所高校。中北大學信息商務學院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和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由中北大學與山西大任國際教育交流有限公司合作舉辦、實施全日制本科學歷教育的獨立學院。2002年1月籌建,2003年9月招生,2015年9月實現校區獨立。學院坐落於晉商故裡,太原經濟圈核心城市晉中市,緊鄰太原教育園區。總佔地700多畝,建築面積31萬平方米,目前全日制在校生近13000名。
  • 柳州獨立學院率先完成轉型轉設
    2020年4月,教育部同意廣西科技大學鹿山學院轉設為柳州工學院。轉設後的柳州工學院定位為以工科為主、多種學科協同發展,以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應用型普通全日制本科高校。 目前,廣西現有獨立學院8所。其中,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廣西師範大學灕江學院、廣西中醫藥大學賽恩斯新醫藥學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海學院等4所學校為無社會舉辦方學校(俗稱「校中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