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2020,展望2021。
12月15日,華夏陶瓷網發布《年終盤點丨2020關鍵詞、打法有哪些?12位陶業大咖這樣說...》一文,分享了十多位行業領軍代表對於「我心中的2020行業關鍵詞及理由、2020總結之主要幹了哪些大事」的看法。
其中,這十多位大咖包括:
陶瓷行業知名專家、知行智庫總策劃姚若晗
子畫貿易總經理 邱子良
蒙諾設計總經理 陳效東
新中源營銷總經理 陳勤顯
興輝集團總經理 高勇軍
通利董事總經理 張念超
奧卓斯&邁凱菲董事長 於洪寶
東鵬DPI總經理 張升華
博德營銷總經理 秦海勝
古寶斯董事總經理 孫世權
協進市場總監 石榮波
費羅娜品牌戰略總監 李松
松露豬招商創始人 鄭學崇
群核科技(酷家樂)硬裝行業專家 李振勝……
接下來,本文將繼續分享當天大咖們針對「2021展望之行業方向在哪」這一話題的見解。
值得一提,此次「2020年終盤點·先鋒思想趴」由華夏陶瓷網於12月10日下午在佛山西樵鴿天下農舉辦。另活動由通利大理石瓷磚協辦。
2021展望之行業方向在哪
陳效東:用系統思維思考巖板
今年很多人說巖板是個坑,但當你真正搞懂巖板,那絕對不是一個坑,只不過大家還沒有用對方法而已。
首先明確一點,巖板絕對是未來。為什麼?因為巖板是板材,我們不能用瓷磚的概念去看巖板,其不僅能代替石材、人造石,還能代替飾面板,這個市場巨大到恐怖。
要弄懂巖板,首先要從機械入手。說真的,我非常認可SITI B&T是最先進的說法。既能做到大規格,厚度又能做薄,還能做厚,也能做模具,然後也很穩定,甚少出現切割裂的情況。
然後接著說的是釉線,今年釉線已經顛覆了過去,過去的釉線只有兩條小乾燥線,今年的釉線起碼有三到五條。隨之而來的工藝也變得複雜起來,這對於釉線操控人員的要求也提高了。
另外,對研發與設計需求也在逐步提升之中。這是一整個鏈條的事情。
賣巖板已經不能搞批發了,批發只能當作瓷磚品類銷售,但成本太高了,所以只能走兩條路,一是迎合高端石材的方法,二是迎合設計圈。
只能往「上」走,因為從市場來說,能用巖板的客戶絕對不是一般的消費者。如果走量,施工費要兩百了,利潤哪裡有?
我們一定是整個系統鏈條去思考,而不是搭一個點來搞懂巖板。
陳勤顯:用長期主義思維打造小趨勢
我認為2021的行業方向可以分為這三點:
1、巖板材料相關產品的品牌化及系統搭建;
2、精細營銷及管理,積極擁抱新模式;
3、根據自身企業及品牌定位,用長期主義的思維打造自己的小趨勢。
對此,我們企業也繼續將傳統業務模式用長期主義的精神進行下去:大代理、工程開拓、連結新模式、深化中國設計星。
而新業務方面,則用敬畏的精神對待:裝配式內裝、智家(材料整合)。
秦海勝:根據企業基因制定適合自己的策略
我原來在家電行業做了十年,2000年進家電行業,2011年進陶瓷行業。
其實看今天陶瓷行業的發展,就是2000年到2005年時家電行業的發展。
在2000年的時候,家電不管是冰箱、洗衣機,還是空調、彩電,當時每個品類在國內也有幾百家企業,但現在也可以看到如今這行業所剩下來的品牌並不多。包括當時的進口品牌,現在也已被逐出局。
現在陶瓷行業的發展也正處於這一階段。所以,未來整個行業要麼具備資本,做大規模的,要麼就做精而美,有創新能力的。
說巖板是個坑,很多人會以為是「黃金坑」,但其實是個「泥潭坑」,因為大家都還沒研究透巖板,就蜂擁而上地嘗試幹了。
基於這種情況,再加上隨著噴墨技術的發展,行業競爭也加劇了。以前搞個新產品,還能在行業領先半年至一年,但如果是現在,不到半個月,其他企業也跟風出了。
我認為這是行業未來的趨勢方向。但這一點也不用過於悲觀,重點是企業要有自己的定位,看清楚企業的基因,以及發揮好在產品研發、產品品質、渠道營銷、品牌拉力等方面的優勢,接著根據行業情況,制定不同的戰略。
比如說,博德並沒有像大規模企業那樣進行渠道下沉,而是根據自身特點,堅守自己的高端市場;在零售方面,搶佔50萬元以上的訂單,力求做到細分市場的老大。
在設計師渠道上,博德多年來也積累了厚實的基礎,而這也是品牌未來做得更好的支點。所以,2021年,我們還將會堅持走設計師渠道,舉辦更多國內小規模的設計師活動。
另外,產品方面,博德在中高端市場中,有推出原料石材、巖板、現代磚、晶剛玉等品類,其中,獨家推出的晶剛玉,作為新材料、新品類,對標的是高端石材定位。
除此之外,在房地產方面,儘管佔比上會有所控制,但我們還是會加強在這一渠道市場的中高端定位。再加上,博德傳統的精裝優勢,接下來如果說是與同類型企業競爭,博德是絕對有信心。
張升華:在各個方面做好價值延伸
早幾年,進口瓷磚不受關注,相對來說就有差異化,有附加值,能做大單,所以我們就開了個頭,將進口總代搬到佛山,誰知道緊接著佛山同行有很多跟進的。
不過,儘管如此,我認為進口瓷磚市場現在總的體量還是很小,還沒碰到天花板。
而且在國內,進口瓷磚主要並不是和國內商競價,而是與進口商比拼價格,當然還有一部分是與石材PK。再加上進口瓷磚,特別是進口巖板,滿足了很多高端客戶對品質、設計的需要,所以,其市場空間是相當大的。
當然,要想生存下來並發展得很好,品牌、產品、服務、設計、售後以及精神層面上的滿足等方面都要做足,只要在這些方面做好價值延伸,進口瓷磚就不缺高端客戶。
原因是消費者購買高端產品,不僅僅是購買產品本身,還有產品所帶來的整體效果,包括高端的生活方式以及自我實現的價值體現。
在這個過程中,對於產品呈現的效果、購買的體驗、服務等如何做到系統化、標準化,接著是整個價值的可呈現化以及圈層系統都是值得去探討的問題。
在這些方面,我們還是做得不錯的,因為在我們的品牌系統裡,要麼大平層,要麼大別墅,百萬單是常見的事情。
至於巖板,我們一直做得不錯,不僅有大規格巖板,也有小規格巖板,能滿足整個家居空間裝修的需求。
如此一來,常規進口產品+進口巖板的組合,不僅能夠滿足到不同客戶的需求,還能繼續保持進口的純正血統,這是一個很大的突圍機會。
關於鋪貼安裝服務等問題,真的是打一開始就是經常探討的事情。但如今你只要去了解我們的終端零售經銷商,就會發現我們是配套安裝等服務的。我們在前幾年就引進了義大利的工具來實現了。
因為這是必須要幹的事情,我們不可能賣一個巖板,然後要求消費者自己找人安裝,是吧?
張念超:全方位「做好自己」
明年難不難不知道,但明年我們依舊會做好自己,將「螢」這一系列進行補充升級。
比如說,產品款式會更豐富,工藝會更驚豔。
在做好產品的基礎上,我們還會將體系做好。以前產品應用上很簡單,無論是陽臺、廁所、客廳都能配套個1.8m的產品,但現在不可以了。針對不同的空間,我們會打造相對應的產品體系。
第三點,我們會將渠道做好。去年還有200多個經銷商,今年就優化到了150個,與我們企業不匹配、價值觀不合、三觀不合的,就都會砍掉,力求做「精」。
這一轉變帶來的成效也算不錯,比說江蘇從今年五月份開始做,現在也做了二、三十個店了,四川也已做了五十多個店了。
至於項目渠道方面,今年僅佔20%都不到的比例,明年計劃將提升到40%-50%。
緊接著,今年我們企業也做了營銷遷移,根據企業自身特點發展,本來做大客戶的,後來做了扁平,今年我們又回歸到了大客戶策略。
總之就是將各個方面都幹好。今年陶博會,我們的招商數量也不少,質量也比較高,因為有不少是大品牌客戶轉過來做代理的。
李松:招商+店面設計+完善服務體系
明年招商肯定還是一個話題,費羅娜會一直進行下去。
第二點就是解決店面設計的問題。目前我們終端的十幾家店已在建設中。
另外,還會加強經銷商管理培訓等方面,打造一個更完善的服務體系,幫助他們更有能力經營下去。
於洪寶:明年上半年建30間店以上
目前來講,巖板的市場還是非常大的。
儘管在佛山產區巖板大熱,但在其他終端,巖板的展示與應用上,實際上才剛剛開始。另外,在家具、定製等領域上,也幾乎看不到巖板的身影,所以說,巖板的市場前景還很廣闊。
不過,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有的人肯定會「熱血沸騰」,只為了跟而跟,但我覺得我們還是要保持一定的理性。根據企業自身的情況,做好清晰的判斷與定位,然後認真投入,把細節做好,這樣是一定能在一個細分領域上做到頂尖的。
明年,我們會給自己定幾個小目標,比如說明年上半年要建30個店以上,目前我們已經有11個店在建設中了。
邱子良:半透巖板+全彩巖板+3D巖板
因為我是「搞技術」的,所以明年我想研發出三個產品。
第一個是半透巖板。現在行業出現了透光巖板,就是拿燈光照射會看到一點光,而我要做的半透巖板是燈光一打,整個巖板其背面與正面的圖案跟沒打是一樣的,做法類似於原石。
第二個是全彩巖板,現在我們的巖板色彩受到很多限制,所以明年我會做個七彩系列的,紅橙黃綠藍靛紫都能呈現在巖板上。目前小樣品已經做好,就等買家了。
第三個是3D巖板。3D巖板包括兩個部分,一個是通體3D巖板,一個是表面紋理3D巖板。
表面紋理3D巖板又分為模具3D跟數碼模具3D。
石榮波:明年會「找大商」
儘管巖板在今年大熱,但我們企業沒有盲目跟進,而是一直在做研究搜集的工作。
而明年我們的重心還是會在大板上,現在的協進已經不生產瓷片了,所以今年還會上一條2萬平方的大板線,產品規格大概為2600×800mm,2700×1200mm。
然後我們會通過把量做大,隨之把價格做低。
另外,從營銷策略來講,我們明年會「找大商」,定位是核心客戶。因為核心客戶能有足夠的價格優勢,甚至可能拿到一些授信出來。
另外,我們以戰略客戶為主,A類客戶,能以最低價格給他,其他的就是二級價格。而A類客戶能在這個區域市場上,用他的資源,作為一個終端輻射這一個區域。
第二個就是核心客戶,在建店、團隊、渠道、分銷能力上有所要求的客戶。這裡也包括一些老客戶。
第三就是基礎型客戶。整個數量是靠前面兩梯隊的來產生。
明年在品牌運營策略上,尤其是招商這塊,我們還是會走品牌化的路線,至少是一個製造型的品牌,我們不會完全地去跟人家拼價格,因為那樣做我們沒有優勢。
孫世權:「大吃小」已成定局,我們動作要快
每個企業有每個企業的基因,企業基因是什麼樣的,就要深耕挖掘其優勢,這是生存下去的法寶。
還有一個就是現在「大吃小」已成定局,頭部企業已越來越明顯,所以現在在自身領域上動作一定要快,搶佔市場份額,然後一直堅持自己所走的路。
鄭學崇:未來一定要注重內容和線上
因為我做過很多行業,坦白說句真心話,陶瓷廠家和經銷商你們真的太幸福了。
現在都說全屋定製怎麼厲害怎麼好,但說實話,這兩年全屋定製但凡銷量沒過五億的公司都很痛苦。
而且全屋定製的頭部效應出乎想像之外。年銷量第一的歐派有120億左右,排名第二的索菲亞有70億左右,排名第三的尚品宅配也有70億左右,然後往下看,60億、50億、40億、30億是幾乎沒有企業的,其他企業都蹲在了10億以內,而且更多的是蹲在5億以內。
再說一個安裝服務的問題,瓷磚行業覺得配套安裝服務是一個偉大的事情,但說到底現在有哪個行業的產品是不提供安裝的?
所以,我覺得對於瓷磚行業來說,大市場還是好的。
另外對於陶瓷行業,我還有一個感受,就是陶瓷行業的打法完全落後全屋定製行業整整一代,就好像一個是4G手機,一個是5G手機。
對此,我認為現在的產品已經不能單純賣產品了,要賣內容,因為客戶越來越追求顏值,追求內涵,所以有可能未來是沒有C端客戶,只有小設計師。
第二點是,我們一定要重視網際網路。就拿我自己來說,現在我們招商,有相當多的客戶是來自於網際網路的。
全屋定製行業以尚品宅配為例,其實它不是一家建材公司,也不是一家家具公司,而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其不僅僅能夠做到網際網路賦能,還真正觸達到消費者。
回歸陶瓷行業,為什麼會有很多人說,我們的天貓店、淘寶店都做不好呢?
說實話,因為我們都沒有做內容,而僅僅是簡單地賣一塊磚,但如果你去尚品宅配天貓店看看,你會發現他們從不賣柜子。尚品宅配賣的是一元體驗券,觸達到消費者後,跟上來的就是一整套的配套服務。
所以,總得來說,瓷磚行業一定要注意內容和線上,這是未來。
姚若晗:分化、融合、適者生存
說說明年的關鍵詞,我覺得應該是分化、融合、適者生存,這是我對行業一個大態勢的看法。
首先講分化,明年兩極分化現象會越來越嚴重,大的越大,強的越強,弱的就有可能要出局。
另一種分化是,大家都不會按同一個模式做事,因為要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間,肯定要有自己的定位。
當然,在企業細分自身發展領域的時候,肯定也會出現一個大趨勢,從而實現跨界融合。
就像剛剛鄭學崇鄭總所說,陶瓷行業與定製行業、家具行業相比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一方面可以往外拓展增加服務配套,另一方面內部也可以通過跟其他企業合作的方式進行完善調整。此外,還有一個融合,是產業與產業之間的融合,比如說電器智能化。
也可以提到前文所說的,分化是要根據自身特色找到一個精準的定位,但定位的整個鏈條上,也並非全部都是相互流通的,想要打通就必須要跟其他環節相互融合、合作,這樣定位的價值就能出來了。
那麼,分化、融合的最終結果是什麼?是適者生存。
具體拿巖板來說,我認為有兩個大坑是要避免的。一個坑是用做瓷磚的思維去做巖板。第二個坑是用石材的思維做巖板。
我們分析巖板這個材料的時候,要看其特性、材料屬性、質量應用場景等,因為從效果來說,石材的通體性是巖板沒有突破的,再一個是做異形,連接方面石材是很有優勢的,但這也是巖板的短板。
儘管這並不代表巖板沒有突破的一天,但就算突破了,就能代替高端石材嗎?高端石材的高價格不在於它的效果,不在於它的實用性,而在於其本身自帶的稀缺性。
就比如木地板,現在可以輕輕鬆鬆仿一個海南黃花梨,但誰會把這產品當做真的來看呢?
說回石材,可以賣到兩萬元一平方,要是我們仿造它仿得一模一樣,你覺得就能賣一萬元嗎?不可能的。
因為仿造出來的產品就表明了可以無限產生。而這個供需關係就決定了價值,可以無限供應的產品,就變得沒價值了。
再拿人造鑽石舉例子,人造鑽石從效果和性價比來說,都是好於天然鑽石的,沒有什麼瑕疵,但是人造鑽石的價格卻是賣不過天然鑽石。
所以說,消費者要的就是稀缺性,如果人工可以隨便做出來那就不值錢了,其實就是這個理。
當然,回歸到最初的話題,我們考慮巖板要考慮什麼呢?
作為一個材料,巖板跟瓷磚不一樣的地方是什麼?巖板大大拓展了瓷磚的應用場景,不僅能上牆下地,還能做家具、做櫃面等等,所以說巖板真正的優勢在哪裡?
巖板的優勢其實在於它的可塑性和性能的穩定性。因為性能穩定,可加工性就非常好,而且巖板還可以做得很薄。
所以,未來巖板替代的空間就不止是瓷磚,也不止是石材。現在很多人會拿巖板直接放在一個架子上做成巖板家具,但這種是沒多少市場空間的。不過,如果你做衣櫃面、廚房櫥櫃、浴室櫃面等,市場空間起碼就有10倍以上了。
所以說,巖板這產品追求的不是有多厚,而是有多薄。
實際上,巖板比瓷磚更加同質化,沒有一家企業敢說自己巖板跟別人不一樣,因為設備、配方、設計等都幾乎一樣。
所以,當大家都能做,而這個市場容量又不夠大的時候,大家唯一的辦法就是拼價格。你看巖板從今年年初開始,價格就不斷地往下走。
但這樣並不代表巖板沒有未來,巖板是一個巨大的未來。
巖板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大的門類,只是說步子不能邁得太快,一定要避免瓷磚思維和石材思維,其材料屬性和未來空間是不一樣的,技術上可以提升,應用也可以更加廣泛的。
本文作者 |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