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在3-10日齡內有較高的肛糊症狀發生率,這是很難發現的,而且危害較小。因此,農民對它重視不夠,直到雞病得很重,傷亡都很大。此外,飼養員發現雞肛糊症狀都按照白痢治療,有時是有效的,多次後效果就不不理想,也不能控制死亡,這是為什麼?
事實上,雞肛糊不僅僅是雞白痢的病因,還有很多因素導致雞肛糊,如消化不良、脫水後狂飲、啄肛和雞白痢等。
1.雞脫水後由於肛門粘貼後的雞殼喝得太晚,會出現雞肉脫水的症狀,當雞血濃縮時,減少尿量,導致尿酸在腎臟中積累。當雞體內有大量非電解質飲用水時,會導致高滲性腹瀉,從而導致大量尿酸排洩和肛門症狀。小雞的初期水樣拉肚子,後期是表現為白色粘性稀糞的症狀。防治方法:及時為雛雞提供足夠的清潔飲用水,雛雞在第一次破殼後3小時內可以首次飲水,必須在第一次破殼後36小時內飲水。另外,小雞出殼後腹部沒有吸收完全的蛋黃,但是小雞第一次喝後有助於蛋黃的吸收。
2.由消化不良引起的雛雞消化功能不良,如果飼料蛋白含量過高,會引起雛雞消化不良。症狀是:小雞食欲不振,糞便中含有未消化的飼料。預防和控制方法:前三天雞用高成本效益的原料。
3、雛啄肛門引起的膠肛門由於雛攝入的營養不足,如飼料缺少硫酸胺基酸和鹽,再加上飼料發黴,引起雛啄毛或啄肛門的症狀。當雛雞啄肛嚴重時會引起雛雞肛門紅腫,甚至出血,肛門過度擠壓致使雛雞排便困難,引起糊肛症狀。雞啄肛致肛門粘連的診斷:雞有啄羽和啄肛。預防和控制方法:及時提供營養豐富的全價飼料,以換取不發黴的飼料或飼料添加劑模具,適當降低亮度,避免燈光過亮。
4.雞白痢引起的肛門粘連。這種疾病在2-5日齡的雞中經常發生,並在7日齡時相繼死亡。小雞症狀表現為畏寒、精神萎縮、肛門持續擴張、收縮。治療方法:小雞3-5日齡時,飲水中加入0.02%氟哌啶酸,對雞群可自由飲用的發病雞用0.3%慶大黴素或0.01%恩諾沙星連續飲水3天。
想了解更多關於養殖管理的技術,請關注畜牧堂!「畜牧堂」APP,為我國廣大養殖戶提供「網際網路+」畜牧養殖的整體解決方案,幫助農戶勤勞致富,助力我國畜牧養殖事業的快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