餵一個孩子長大究竟需要用多少種碗?挑輔食碗光看顏值是不行的,功能再多也不一定好用.

2021-02-13 榮榮媽養兒記

前兩天有寶媽在後臺留言我才意識到,關於輔食類的文章我寫過勺子、研磨碗、輔食日記、訓練吃飯等等,卻唯獨沒有單獨寫過碗。

以往相關文章傳送門▼

【輔食小物分享】輔食餵養的第一步就是選個好勺子!

【輔食小物分享】料理機請走好,我們不約~研磨器才是輔食界的經典老幹部!

【自食其飯系列第一彈】小破孩兒不好好吃飯?發個碗自己吃去!

【自食其飯系列第二彈】盤點BLW訓練中必不可少的輔助利器

【小妮兒的輔食日記】第一次的淺嘗輒止也是有技術含量的

【小妮的輔食日記】添加輔食第二個月,變著花樣的做,讓寶寶愛上你舉勺子的瞬間

【小妮的輔食日記】添加輔食第三個月,向著固體食物衝刺!

【小妮的輔食日記】添加輔食第四個月,食物固態化完全實現,「捏」著「自己」吃也不再是夢

米粉怎麼個加法還不明白的~這一貼看完,相信你就有底了。

美系嬰兒零食優劣大盤點!研究了一整反而不敢隨便買買買了……

言歸正傳,榮媽用過的碗並不多,但在用的每一款都是有它獨特的優點的,當然,也各有各的不足,所以才會有這麼多碗同時出現。直到現在,這些碗也大多都還在使用中,先上一張目前仍在服役的輔食碗軍團照,孩子們日常慣用的的基本就是這些。

事先聲明,這篇文章不是種草文,我主要想說的是不同類型的碗有著不同的功能,標上品牌是為了行文闡述時方便,也省的後臺老有人問我是什麼牌子。各種品牌的輔食碗千千萬,榮媽自然不可能都上手用過,當然就談不上推薦和點評,我只說自己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的心得,給大家在挑碗的時候有個參考。每個寶媽都有自己鍾愛的品牌,我自己備孕的時候因為人在日本,所以家裡用的大多是日系的碗,但並不代表美系、歐系品牌就不好。因此,牌子不是重點,款型才是,不同月齡的孩子可能適合的碗型是不一樣的。

1、輔食訓練碗

這個康貝(combi)碗因為買的早,沒有留下包裝圖,圖左是我從某寶上截的圖,圖右是我家的實物圖,拍的時候我各種角度拍了一通,力圖拍出明代永樂甜白釉碗的神韻……但是失敗了,美圖秀秀了一下大家湊合看吧。

這個碗還有一款是綠色的,容量稍小200ml,日文作「ご飯茶碗」,就是用來吃米飯的碗,我買的是橙色的容量大一些,260ml,日文稱為「深皿」,我們就暫且理解為是用來喝湯的碗吧。

康貝的這個碗在我家來說歷史就比較悠久了,給大榮備孕的時候我就早早地買了這個碗,大榮人生中的第一個輔食碗就是這一支,伺候大了大榮現在又在伺候依依,至今都是我家使用頻率最高的一個碗。我翻了翻大榮小時候的照片,有這個碗記載的照片已經是1歲多我訓練他自己吃飯的時候了,依姐是五個多月加的輔食,她第一個用的輔食碗也是這一支。

圖為碗底,上面明確寫著它的材質是TPE樹脂和聚丙烯(PP),不含雙酚A(BPA),安全無毒。耐熱程度是140℃,言外之意,它可以沸水消毒的。

註:雙酚A,也稱BPA,它能導致內分泌失調,威脅著胎兒和兒童的健康,此外癌症和新陳代謝紊亂導致的肥胖也被認為與此有關。歐盟認為含雙酚A奶瓶會誘發性早熟,從2011年3月2日起,禁止生產含化學物質雙酚A(BPA)的嬰兒奶瓶。

雙酚A是我們在購買嬰兒塑料製品的時候必須要確認的,一般說來正規品牌生產的產品都不應含有雙酚A,大家要在包裝上還是要看好材質那一欄,最常見的輔食碗的材質是樹脂、聚丙烯(PP)、矽膠等,矽膠材質的碗普遍質地軟一些。市面上有好些矽膠碗,很軟,個人感覺不太適合中國餵飯的國情,因為我們添加輔食初期基本都是吃小米粥面片之類的,碗太軟很容易灑。

這個碗雖然是我在日本買的,但卻是中國制,不過這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島國的很多東西都是在國外加工,然後在本國銷售。雖然它是中國制,但卻是實打實地只能在日本本土買到的商品。

日本人崇尚自然,設計比較偏質樸,用他們自己的話說就是「地味」,無印良品、優衣庫之類的,都是很簡約的,因此嬰兒用品大多也都比較樸實無華,不像很多歐美的母嬰品牌花裡胡哨、blingbling的。這個碗看上去平凡無奇,幾乎談不上什麼設計風格可言,但用起來就會發現無論是大小、厚度、軟硬程度還是質感,都是那種「剛剛好」的舒服。

大榮是個吃貨,一整碗恰好就是他的飯量,不多不少。依姐的飯量都用來長心眼兒了,所以直到現在,都只是半碗晃蕩,心情不好的時候就只吃個碗底。趕上要長牙的時候不好好吃飯,反倒是更喜歡啃碗……不得不說這個碗的手感真的是很高級,用來磨牙估計也是蠻不錯的。

這個碗的內壁十分的光滑,雖然是塑料碗,但清洗起來一點都不費事兒,只需要開熱水,用擦完布抹一抹就乾淨了,根本不需要上任何洗滌劑,安全環保又省事兒。

我認為這個簡單碗最棒的設計就是這個曲線磨砂手柄,我相信它的彎曲角度一定是經過嚴格計算過的,不僅可以防滑,而且握起來也是相當的舒服。不單是我自己餵飯的時候特別得勁兒,孩子們自己握起來也是非常順手。

我們都知道,熊孩子出生後能夠完成的第一個手部精細動作就是抓握,這種手柄設計就是為了更好地適應孩子的抓握能力,一歲以後,我鍛鍊兄妹倆自己捧著碗喝稀飯的技能都是用的這個碗,因為真的很好握,孩子們一教就會。

再有就是抗擊打能力很強,三年間不間斷的使用,被老大摔完被老二摔,無論是小時候的哥哥還是現在的妹妹坐在餐椅上吃完沒事兒幹都喜歡胡亂撇碗引起大家的注意,在兄妹倆的連環去催殘下,就只有碗底的邊邊有磕蹭的痕跡,其他地方都是好好的。

這個碗嚴格意義上來說算是訓練碗,就是訓練孩子自己吃飯用的,因此個人覺得適合2歲以下的小寶寶,剛添加輔食的寶媽以及正處於自己吃不進去還硬要自己吃階段的寶寶不妨考慮這種帶手柄的碗。網上有很多大牌的輔食碗的把手是下圖這樣耳朵式的。

我是隨便在天貓上挑的兩款大家比較熟知的,圖左是法國BEABEA,走的是高冷路線,圖右是美國滿趣健,走的是華麗花哨路線。首先,這種耳朵式的沒有手柄式的握的牢,特別是遇見像依姐這樣的暴脾氣,不高興了分分鐘把你的碗打掉,手握著的話還好點,但耳朵式是要用手捏著的,那些想要自己奪碗的尖峰時刻,這種耳朵的把手就很可能hold不住熊孩子的小欠手;再者,相較於手柄,耳朵式也不易於孩子自己練習吃飯,捏終歸是沒有握更容易掌握。

康貝碗是備孕時候買的,為的是以防萬一,當時我考慮了很多,比如大榮出生後銜乳不暢需要用勺餵的情況,亦或是有什麼頭疼腦熱需要餵藥的情況,當然後來還是只用作了輔食這一款的功能。而下圖這個利其爾(Richell)套裝是大榮接近一歲的時候我回日本論文答辯時買的,當時正值李大榮學習吃飯的勁頭特別高漲,所以想要給他更多的吃飯選擇。

這一套下來還是很超值的,有餐盤、餐碗、零食盒、研磨碗、自飲杯、切麵條的刀子、各種勺子好幾把、切麵條的刀子和做飯糰的模具等,基本上熊孩子自主進食需要的工具都給你準備好了,印象中才兩千多日元(一百多人民幣),我自己背回來的除了佔地方都挺好的。

因為樣數比較雜的緣故,所以它的材質有聚丙烯、合成橡膠、矽膠,餐具可以煮沸消毒,但吸盤和零食盒不行。它的情況跟康貝差不多,也是中國制,但只在日本本土銷售。設計風格也是日式典型的簡約風,配色也是橙色和綠色為主。

據說,橙色可以增加人的食慾(所以我給大榮選的餐桌是橙色),而綠色給人清新的感覺,減少寶寶厭食的情緒,所以康貝和利其爾都不約而同選擇了這兩種顏色,不得不說,日本人的設計感都體現在這些小確幸的細節上,乍一眼平淡無奇、一點也不譁眾取寵,但仔細用起來特別扛得住時間的檢驗。

目前,在吃飯領域裡最常用的就是上面這些,零食盒什麼的就不說了。飯糰模具用過兩次,覺得麻煩目前屬於限制狀態,但心血來潮的時候還是會用一用。研磨碗也是偶爾拿出來充當喝流食的碗用一下,因為有個像壺嘴一樣的口,所以大榮偶爾會用著玩。吸盤的部分我一會兒單另說,最主要用的就是麵食餐盤和多格餐盤了。

2、麵食餐盤

先說這個麵食盤,圖為大榮吃麻食全過程。陝西人喜歡吃麵,各種麵食也是眼花繚亂的,大榮最喜歡吃得就屬麻食,我之前有寫過一篇文章就是關於麻食的《專治各種不好好吃飯!大榮揭秘老陝特色小吃「燴麻食」,沒有哪個小孩能夠拒絕它!》,這篇文章寫完之後,小區的鄰居紛紛表示自己家娃也愛吃麻食,因此熊孩子們愛吃麻食絕對不是個例,冬天的時候大家不妨給孩子們試試這道菜哈~

扯遠了,說回這個利其爾的盤子,大家應該注意到了,它是耳朵式的把手,把手處做了防手滑的處理。我之前說了耳朵式不利於熊孩子練習自己吃飯,所以雖然這套餐具是大榮1歲時候買的,實際開始投入使用是1歲半左右,這個時候的大榮已經熟練掌握了自己吃飯的各項技能,手部精細動作也都很熟練了,端起來扣腦袋上這樣高難度的動作做起來也是非常的精準(哭笑不得)~

它比起康貝碗最大的好處就是食物涼的快,所以一歲半以後碗跟盤子都是換著用,喝稀飯用碗,吃麵條什麼的就用盤。有小朋友來家裡,就兩個一起上。圖為大榮招待妙妙吃他最喜歡的麻食,大榮很紳士地把他的專座讓給了妙妙。

盤子的另一個好處是可以擺盤。圖為依姐10個多月我為了鍛鍊她自己用手拿東西吃,所以用蒸南瓜、煮雞蛋和棗泥草草地拼了個盤,當天因為是心血來潮,沒有太多的準備時間,所以擺盤比較草率,大家湊合看。大奶奶在吃上從小就挑三揀四,估計這麼渣的擺盤也入不了她的眼,anyway,雞蛋清分分鐘已經撇到桌子上,臭丫頭只吃蛋黃,哎~

這個盤子屬於出鏡率第二高的餐具,塑料很厚實,也特別抗摔,用了兩年多,一點都沒有破損的痕跡,碗壁光滑,清洗起來也很容易。

個人認為,訓練孩子用手抓東西是吃的時候,盤子的確比碗更容易,有時候我為了讓依姐練習精細動作,直接就把小餅乾什麼的放在餐椅的餐盤上。但正經吃飯的時候,還是需要盤子的。但盤子的缺點也很明顯,米粉之類的流食不好用勺蒯,餵起飯來也不順手,所以在添加輔食的最初,榮媽還是建議大家先買碗,等孩子大一些練習自己用手抓東西吃的時候再考慮買盤。

3、多格餐盤

隨著李大榮月齡的增加,我們便開始讓他逐漸可以接受分餐。不是小寶寶的他吃的東西自然也不再稱為「輔食」,小破孩兒的飲食從「一碗燴」升級為飯菜分離,為了跟幼兒園的飲食習慣接軌,多格餐盤在大榮兩歲多的時候閃亮亮的登場了。

個人覺得多格餐盤對於西式一點的家庭更適用,因為家庭成員自己是一人一盤的分餐吃,孩子自然也習慣了分餐吃。而我家是很傳統的中式飯菜,一家人都是守在一個桌子上夾一盤菜吃,餐盤的作用就只能體現在孩子單獨做餐椅的時候。到了三歲多,大榮就不愛坐餐椅了,特別是妹妹開始進入吃輔食階段以後,這個椅子就完完全全地過繼給了依姐,李大榮都是跟我們坐桌子上吃,這個分格的餐盤就不怎麼太用了。

4、吸盤碗

這套利其爾還配備了可安裝的吸盤。綠色的吸盤可以兼容麵食盤和多格餐盤,安上之後吸力還是不錯的,我把它吸到餐桌上用手試著拔起來,碗沒下來,連同餐椅上的餐盤一塊拔下來了。

關於吸盤碗的存在意義大概就是防止孩子把飯碗打翻把。但實際上購買一個有凹槽的餐椅就完全可以避免這個問題。以我自己家的經驗來說,基本不用吸盤碗,但從來沒有出現過熊孩子胳膊或是手無意中把碗碰翻在地的情況。如果有凹槽的餐椅還能打翻飯菜,那就只有一種情況,熊孩子故意的,那麼有沒有吸盤都是一個樣。

我自己總共只用過兩次,大榮一次,因為年代久遠沒有照片記錄,依姐一次,如上圖所示,粘上之後分分鐘給你扒掉,裡面有多少飯撒多少飯。我之前在網上也看過關於吸盤碗的測評,又是吸水泥板又是掉大可樂瓶的,只為了證明某些吸盤碗的吸力的確強大,但這些在一個欠欠的熊孩子面前就壓根不算是事兒。測評的實驗全部都是靜止的,測驗掛鈎什麼的還比較有說服力,但對方是個好奇寶寶,高智能生物,拔不下來他會想辦法拔下來,於是各種摳拉拽咬,沒有辦法也會想盡一切辦法給你拔下來,再強吸力吸盤熊孩子靈活的小手指面前都是浮雲!

我不知道其他家的孩子們能不能做到不手欠,反正我家這倆貨都不行,不放吸盤碗起碼還能好好的給你吃會兒飯,放上吸盤反而就只剩下玩樂了。所以,從我個人而言,覺得吸盤碗的功能沒什麼大用。

綜上所述,無論是從功能性還是從實用性上看,康貝碗是剛添加輔食就可以用的輔食碗,而利其爾這一套更適合1歲以上的開始自主吃飯的孩子用。

5、不鏽鋼碗

原本想著有了上面那些餐具就足夠兩個熊孩子用的,但好朋友小淞媽為了慶祝依姐百天又送了一套thinkbaby的餐具,而李大榮就順理成章地佔為己有了。

thinkbaby是個美國品牌,內膽是食品級的不鏽鋼,不含鉛,外面是一層PP塑料,用來隔熱的,不含BAP。為了方便放入洗碗機裡清洗,不鏽鋼和塑料外殼是可以拆卸的,不鏽鋼的部分可以高溫消毒也可以沸水煮,但外層塑料的部分只能用溫水清洗,經不起高溫。產地是韓國,在美國本土銷售。

李大榮用起來簡直是不要太開心。自從霸佔了這套碗以後,他原來的塑料碗就可以讓妹妹隨便用了。直到現在大少爺吃飯時的御用碗都只認這一支,硬生生地把它變成了自己的碗,並且用的風生水起一點也不覺得虧心,仿佛這原本就是他的碗一樣的。

這個碗的好處有很多,最突出的就是不鏽鋼材質很好清洗,哪怕是吃泡饃這樣油性特別大特難洗的東西,熱水加洗碗布也可以輕鬆洗乾淨,不需要用洗滌劑。再有,隔熱效果很好,因為是兩層冬天的時候保溫性能也比其他碗強,而且廣口碗,便於飯菜涼的快。每個碗都配有蓋子,旅行的時候外出攜帶方便也衛生。

缺點就是沒有把手,碗底和周身都沒有防滑設計,不適合添加輔食的初期,不好餵不說,也不利於孩子自己練習端碗喝稀飯,因此雖然上面寫著6個月以上可用,但個人覺得還是適合2歲以上自己可以吃飯的大孩子使用。大榮自己端碗喝稀飯是很666的,但現階段的依姐(1歲)還沒辦法駕馭這個碗。

個人覺得這套餐具更像是為幼兒園大小的孩子設計的餐具,配套的水杯也是最普通的直飲水杯,不適宜太小的孩子自己端著喝水。因為李大榮2歲就上了幼兒園,在幼兒園裡也是用的不鏽鋼餐具,所以他對這套餐具很喜歡,有種幼兒園的儀式感。上圖為李大榮剛得了水杯新鮮勁兒沒過時,出門玩也要拿著在外面喝水。

另外,飯盒用的次數不是很多,一般都是外出玩帶個水果啥的用,依姐半歲時回北京還用來裝過牙膠,平時不怎麼太用,原因是容量有點偏少,一個孩子的量還湊合,我家倆就有點不夠吃,所以外出有需要我們都會帶大一點的容器。但李大榮會心血來潮拿它裝點雜七雜八的東西帶樓底下玩,比如積木……

不鏽鋼碗由於其抗摔打、易清洗、可放入碗櫃消毒等優秀的品質廣泛應用於幼兒園裡,圖左為大榮在幼兒園吃飯,圖右是大榮在家吃榮爸做的海鮮燴飯和雞翅,因此不鏽鋼碗之於我、之於大榮而言,是有著幼兒園情節的,是長大了的標誌,我自己非常喜歡這套餐具,簡單大方又實用。

6、保溫碗

愛倫可可(ALcoco)保溫碗是專門給依姐買的,因為thinkbaby那套被哥哥無情地佔有了(後來發現也不太適合剛添輔食的毛妮兒用),所以我一氣之下,就給依姐買了一個新碗。考慮到家裡各種類型的碗都不缺,唯獨沒有保溫碗,且當時已經入秋,正巧蜜芽拼團,所以就跟妙妙媽一人拼了一個碗回來。

這個碗不僅冬天可以保溫,夏天灌上涼水還能迅速降溫(雖然我沒太用過),有防塵蓋,可以外出攜帶。而且附帶了一個吸盤,可以充當吸盤碗用,但具體吸力怎麼樣我沒試過,因為知道自己家孩子的熊樣,所以壓根就沒拿出來使過。

它的材質也是不鏽鋼內膽+PP塑料,塞子是矽膠,都是安全材質。冬季加入40~50度的水可保溫2小時。這個牌子是英國的,但產地是臺灣。把手是耳式的,表面有防滑處理。

最貼心的設計就是加固外蓋,熱水倒滿後塞子塞住還要再加個塑料的蓋,這是為了防止矽膠的塞子熱漲彈出來。實際操作中我都是暖壺或是燒水壺裡的水直接往裡倒,我可沒有功夫先把熱水兌點涼水再灌碗。所以不排除剛燒開的沸水就倒到碗裡的情況,水蒸氣的溫度也是很高的,因此有個加固外蓋還是安全的。

圖為依姐6個月吃胡蘿蔔米粉的照片,小丫頭飯量少,基本就是一個碗底,米粉不像面片需要火上煮,開水一衝就好,所以用普通碗的話很快就涼了,再加上依姐吃東西細嚼慢咽,一個碗底都要餵半天,所以在特定的歷史時期裡,保溫碗還是派上了用場的。

這個碗的容量很大,300ml左右,對於飯量小的跟針別兒似的依姐來說,有點太大了,7個月的依姐吃的最好的時候也只能吃少半碗(圖為肉糜菠菜面片),這飯量實在是跟她身上那一骨戒一骨戒的肉不成正比哈~但對於飯量大的男寶來說,可能就更合適了。

其實,在我看來保溫碗並不是必備的輔食碗,要看孩子。李大榮小時候吃飯迅速,飯量也大,康貝的碗滿滿一碗都能吃光,而且是用鬼子掃蕩的速度,我能餵多快他就能吃多快,從不拖拉,吃飽了就會表示不吃,所以一碗飯通常會不會放到涼就會吃完。而且為了防止涼我們都是碗裡倒一半鍋裡熱一半,吃完了或涼了就再盛鍋裡熱的,所以他小時候沒有用保溫碗也沒有覺得有什麼不方便的。但依姐不同,吃飯真的是磨洋工,嘴裡的不咽下去絕對不張嘴吃第二口,一碗飯能餵半小時,不僅碗裡的涼了鍋裡的也能給耗到冰冰涼,所以保溫碗就有點用處。

此外,如果你是趁寶寶睡覺給孩子做輔食的媽媽,保溫碗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提前做好,坐等孩子醒飯也不會涼,免去了孩子起床再做飯手忙腳亂的窘況。

總得來說,這個保溫碗只在冬天的時候派上過用場,因為加了水端著它真的很沉,所以天氣一熱,我就妥妥地又換回了康貝碗。

放一張依姐最近自己吃飯的照片,正經吃的還像模像樣,但最終的畫風都比較不羈,這個康貝碗真的是見證了我家兩個孩子最邋遢的時光。

6、帶蓋學習碗

這套貝兒欣(BABISIL )天使圍兜碗勺餐具是大榮小的時候買的,因為長相可愛,所以我這個顏值黨就剁手了,全套有圍嘴、湯匙、學習碗和吸盤,如圖左所示,但男主角訓練碗因為存在感太低,基本沒有用過,所以目前不知去向,我在家裡翻箱倒櫃的找了一天也沒找見。反倒是配套的圍嘴、湯匙一直妥妥地在服役當中,吸盤也從來沒有用過,為了證明它存在過,容我上一張沒有碗的實物圖湊個數。

整套餐具的材質有矽膠、聚丙烯(PP)、熱塑性橡膠,這個碗是PP材質,可耐120度高溫,雙耳式有防滑設計。這也是個英國牌子,整套餐具的造型也是英國設計師設計的,但產地是中國。

這個碗最大的特色是有個蓋子,蓋子把手也有防滑設計。當時買這個碗本想有蓋子密封性也好用來給大榮蒸蛋羹正好,但榮奶奶一直很忌諱塑料受熱的問題,即便是安全材質,她也堅決不要上鍋蒸,所以這碗就從來沒蒸過蛋羹,無論是大榮還是依姐吃的蛋羹都是用家裡的瓷碗蒸的。而鑑於它其它方面的功能性跟康貝重合但都不及康貝碗,特別是做工的精細程度、塑料的質感上,歐美人真心趕不上日本人講究,所以一直閒置至今,以至於現在都下落不明了。

在我看來,如果是常用常刷的輔食碗,根本不需要考慮蓋子,蓋子的主要作用就是防塵,別的其實用處不大(thinkbaby飯盒那種密封蓋子除外),所以這個碗沒有留下任何的出鏡機會,但好在圍嘴和湯匙很有用,也不算白買。

最後上一張李大榮小時候勺子圍兜服役的照片聊表安慰吧。

長長的文章看下來,大榮在輔食碗上的使用軌跡是這樣的:五個月開始用康貝,1歲半開始利其爾餐盤和康貝混用,2歲半開始換不鏽鋼碗,沿用至現在的3歲+,下次再更換碗的類型,恐怕就得是瓷碗了吧~至於依姐,跟隨著哥哥的腳步,春夏用康貝,秋冬用保溫碗,鑑於現在開始訓練她自己吃飯,我有時也會拿出來餐盤用一用。總的來說,熊孩子的碗不可能只有一個,確定好種類再去搜牌子,牌子於我而言主要看的是顏值,材質之類的只要是大品牌都是安全的,質量上不會有太多差距,但有一點,最開始必入款一定得是個碗,千萬不要是盤子。我曾經就很種草小綠芽的保溫餐盤來著,但現在想來多格餐盤在我家就不怎麼實用,好在沒有花冤枉錢。

很多人會說,不就是個碗嗎?至於這麼事兒事兒的嗎?我就想問,餵孩子的是誰?洗碗的是誰?孩子不吃飯賴的是誰?最後收拾殘局的又是誰?碗就是當媽的戰鬥武器,能一樣嗎?

本文屬榮媽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後臺留言或點擊https://www.rightknights.com/material/author?id=3787獲得授權。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進入號內搜,輸入任何關鍵詞就可以查找榮媽以往發表的育兒乾貨。

蘋果逼停微信打賞後,好在還有二維碼,果粉們不要遺憾不能給榮媽打賞,可以戳下面二維碼哦~

相關焦點

  • 6個月內寶寶不能餵輔食?錯!有經驗的媽媽教你如何餵輔食
    導讀:6個月內寶寶不能餵輔食?錯!有經驗的媽媽教你如何餵輔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寶媽省心好幫手:寶寶的保溫輔食碗究竟該怎麼選?
    看別人家的寶寶都是大口大口吃飯,再看看自己的,吃頓飯要花好長時間,飯菜都涼了,娃還沒吃完......相信每位家長都有這樣的經歷,每次餵寶寶吃飯都是一場大戰。吃個飯要跑來跑去,家長只能捧著在後面追。好不容易能安穩坐下來吃,又被玩具、電視吸引,飯含在嘴裡大半天都不吞下去。
  • 料理機什麼牌子好用,博朗MQ5045輔食料理棒多功能料理機怎麼樣
    首先感謝博朗生活電器海外旗艦店給了我這次博朗MQ5045輔食料理棒多功能料理機的試用機會。全機歐洲進口,拿到手,質感說明一切。接下來給大家呈上本人試用半個月以來的使用體驗報告。作為一個家中已有攪拌機,和果汁機的人,剛開始拿到這套料理機的時候心中還糾結了一下下,會不會功能有點重複?但實際入手使用這段時間,越發覺得這是我所擁有的最合適的一樣廚房工具,因為實在是太方便好用了。
  • 科學添輔食與多喝水並進,美國Contigo兒童水杯成戒奶瓶高手
    一般說來是在4-6個月的時候,但具體什麼時候添加,則要注意寶寶是不是出現了以下這些舉動:1、寶寶已經能夠穩定控制頭部保持豎直,並且能坐直身子;2、寶寶開始對大人的食物表現出很大的興趣,會目不轉睛的盯著食物,甚至會用手去抓碗裡的食物,還會自己往嘴裡送;3、寶寶的吞咽功能完善,挺舌反射消失,餵寶寶東西時不會用舌頭推出來了。
  • 35個常見的輔食問題,你一定用的到
    答:首先,輔食的性狀。寶寶初期添加輔食,米粉衝調的粘稠度以稀糊狀為宜。我們可以用小勺挖取衝調好的米粉,稍稍斜放勺子,米粉糊不容易滴下來,就是適適宜的粘稠度。 其次,輔食的添加量。第一次添加米粉時,2~3勺即可,衝調好後用小勺餵寶寶2~3勺就可以。
  • 孩子沒這4種表現,就別輕易給他餵輔食,月齡到了也不行
    書上表明孩子在4—6個月的時候就可以吃一些輔食,新手媽媽李莉就是完全照著書上的知識養娃,孩子五個月的時候就開始子餵一些輔食,可是寶寶總是很抗拒,李莉以為剛開始孩子還不適應,可是堅持了沒兩天就發現孩子的大便不正常,抓緊去醫院檢查,才知道不能完全看書判斷,李莉後悔不已。
  • 第一次輔食的量該如何把控?不同月齡的寶寶的餵養,寶媽知多少
    給寶寶買了輔食以後,回到家裡閨蜜拿來了成人用的碗,足足給孩子準備了半碗左右,閨蜜的寶寶第1次吃到輔食,感覺像是發現了新大陸,一口接著一口,不一會的功夫就全部吃掉了。可是,到了喝奶的時間,孩子卻一口都不喝,而且還不停的哭鬧,這時閨蜜的婆婆走了過來,她把孩子抱起,然後用手輕輕的揉寶寶的肚子,不一會兒的功夫,孩子安靜了下來並沉沉的睡去。
  • 吃了輔食就能獲取營養?輔食添加有原則,這樣餵寶寶才能吃得好
    導讀:吃了輔食就能獲取營養?輔食添加有原則,這樣餵寶寶才能吃得好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孩子不愛吃菜,我用這三招。輔食裡再加上它,孩子基本都愛吃。
    很多很多孩子某個階段非常不愛吃菜,這真的把家長愁壞了。蔬菜中含有多種礦物質,維生素和食物纖維素,在人體的生理活動中起重要的作用。孩子不愛吃蔬菜,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便秘。有的嚴重甚至需要看醫生,醫生還是建議多吃蔬菜,讓這幫熊孩子吃蔬菜真的太難了,磨蹭磨蹭不吃,湯裡有一點綠色菜就給挑出來。
  • 寶寶第一次用輔食碗吃果泥,開始吃得很開心,沒想到帥不過三秒
    導讀:寶寶第一次用輔食碗吃果泥,開始吃得很開心,沒想到帥不過三秒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寶第一次用輔食碗吃果泥,開始吃得很開心,沒想到帥不過三秒!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如何一次買齊好用不雞肋的輔食工具?都在這裡了!
    但放眼望去,一個輔食機就要千兒八百的。和輔食沾上邊的都不便宜,林林總總加起來是一筆不小的開銷。這幾年隨著對輔食的研究,也和不同的寶媽交流了一下,我逐漸從華麗顏值風變為更喜歡實惠好用的東西了,那麼今天丫丫就來拯救一下,水深火熱中的寶媽們,
  • 餵寶寶吃飯太累?用這一招輕鬆搞定!
    不用像傳統眾星捧月似的哄著寶寶吃,寶寶吃完了全家人再用餐。也就是說,BLW跟輔食泥餵養最大的不同是:1、無需特別準備:大人餐桌上的食材,就是孩子輔食的食物;2、不特別限制:以「少量多樣」為原則,不強迫孩子吃什麼、吃多少。BLW有哪些優點?
  • 別再這樣餵寶寶輔食了,真的很傷寶寶
    、腹瀉,嚴重引起發燒的案例也非常多。在家庭裡,老人喜歡先將食物咀嚼好之後再餵給孩子吃,這是老年人自認為孩子牙齒沒長好,自己不會咀嚼食物,大人用嘴咀嚼好之後孩子可以直接吞咽。需要專業的醫療檢查才能發現。臨床中食物不耐受前三位是雞蛋、牛奶、小麥。而這三個食物,是孩子在輔食添加中最常見的。
  • 寶寶6個月就要餵輔食了嗎?這四大類,作為輔食是必不可少的
    隨著孩子的漸漸長大,母乳無法提供給孩子所需要的全面營養,輔食就成為了孩子食譜中的必需品。多大給孩子添加輔食,成為很多寶媽糾結的問題。皓然媽媽就聽說:孩子六個月的時候,母乳已經無法滿足孩子的營養需求,需要添加輔食了。
  • 給手殘黨媽媽推薦的寶寶輔食工具,好用還不花冤枉錢
    就比如鄰家小寶兒,每次吃飯都得追著喂,或者用動畫片當下飯菜,一頓飯至少得餵一個小時,哭哭啼啼才吃完,那感覺就跟強行餵藥似的,光看著就腦袋生疼,別提餵飯人的心裡得有多崩潰呀小月齡寶寶的胃口很小,輔食做多了吃不完,倒掉浪費,這時候輔食儲存盒就派上大用場了。
  • 孩子輔食期的知識問答,你能答對幾題
    熬的米湯答案是( B )孩子第一次添加輔食比較理想的選擇是強化鐵的嬰兒米粉,因為米粉不含麵筋,和其它食物相比不易引起過敏反應。且強化鐵有利於寶寶的營養補充。在國內蛋黃是另一種常見的初添輔食。碗D. 盆子答案是( C )添加輔食時,將食物裝在碗內,用小匙一口口地喂,讓寶寶逐漸適應成人的飲食方式。當寶寶具有一定的抓握力後,可鼓勵他自己拿小匙吃。
  • 別再吃單調的主食了!這樣做輔食 營養全面無添加,不追著餵飯了
    導讀:別再吃單調的主食了!這樣做輔食 營養全面無添加,不追著餵飯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輔食|輔食階段,都需要什麼?(工具篇)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輔食階段,我都入了哪些製作輔食,儲藏輔食的工具,以及孩子吃輔食的餐椅,餐盤等等。都說第一個孩子按書養,第二個孩子按豬養,但我覺得,第二個孩子其實是按照經驗養。所以這篇適合像我一樣的新手媽媽,正在或者剛剛在給娃製作輔食,或還沒卸貨的準媽媽。孩子已經長大不吃輔食的,可以考慮其中的幾件工具,比如料理棒,或者二胎媽媽,就可以忽略這篇文章了。
  • 這真是史上最全輔食工具介紹,看完這一篇,徹底搞懂做輔食真正需要...
    第一類功能的刀具,不需要單獨買,直接用大人的刀和砧板就可以了。我最初就是買多了,我在購買的時候,選了一套網紅的牌子:我當時規定是大刀切生食,小刀切熟食,結果發現大刀用的頻率並不多。切南瓜、切肉絲都非常雞肋,最後所有的食材加工部分,我還是直接用大人的刀。
  • 追著孩子餵飯影響的不僅是習慣,還傷身體,別再覺得是「為娃好」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以前在院子裡長大,經常看到爺爺奶奶們,端著飯碗追在自家寶貝孫子、孫女的身後,一邊喊「寶寶來吃飯」,一邊看準時機,趁孩子玩耍間隙塞口飯。偶爾遇到鄰居聊天時,也要抱怨一句「孩子不愛吃飯,只能跟在身後喂。」吃飯原本是件開心的事情,為什麼在有些寶寶這裡就這麼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