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北大女生包麗的男友因為「涉嫌虐待罪」而於近日被捕,也使得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
而在此前,上海書店內10歲男童猥褻5歲女童、韓國N號房等新聞事件接二連三的刷屏,把性教育又一次推上了風口浪尖。
從2020年9月開始,英國將對學校的性教育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通過把關係教育、關係與性教育、健康教育納入中小學必修課,貫通出一條體系化開展性教育的路徑,並從健康教育的角度重新定義性教育。
英國性教育改革中,哪些做法可以為我們提供參考和借鑑?一起來看看《上海教育-環球教育時訊》2020年7月刊的報導,作者:浙江大學教育學院 萬年、闞閱。
是時候,重新定義「性教育」!
性,不僅僅是一個生理概念,還是一個社會概念。
吳階平院士在《中國性科學百科全書》開篇即指出:「從生物學來說,性首先是一種自然現象和生理現象……從社會學來說,人類的性不僅是生命實體的存在狀態,它同時也被賦予精神和文化的含義,是生命健康和幸福的基本要素……性絕不是單純的生理現象,而是以生理為基礎的社會文化現象。」
同時,對健康的定義也不能狹義地理解為生理健康。世界衛生組織把「健康」定義為「健康不僅指一個人沒有疾病或虛弱的現象,而是指一個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好狀態」。可以看到,當今社會對性和健康的定義都從生理與心理、個人與社會等不同維度展開,要求與之對應的現代教育不能局限於對生理的關注。
不同的專家學者和研究團體對性教育和健康教育有不同的定義,但總體來說都囊括了人的社會屬性、心理因素等。英國在實施性教育的過程中,發現「性教育」一詞並不足以包含他們所進行的教育,性教育的內涵被不斷外化衍生,在生理之外還關注建立健康關係的社會屬性。
根據英國教育與就業部2000年發布的《性和兩性關係教育指南》(Sex and Relationships Education Guidance),性教育被界定為「這是關於身體、道德和情感發展的終生學習。
它是對婚姻之於家庭生活、穩定和充滿愛心的關係、尊重、愛與關懷的重要性的理解。它也是涉及性、性別和性健康的教學。這與鼓勵某種性取向或性活動無關」。
基於對健康的定義,世界衛生組織把健康教育定義為「任何通過增長知識或影響態度來幫助個人及社區改善健康的學習經驗的結合」。對應該組織對健康的定義,這裡所指的改善健康的教育,應包含改善人生理、心理和社會層面健康的教育。
新版「性教育」課,包含哪些內容?
2019年,英國教育部頒布《關係教育、關係與性教育及健康教育:對學校管理機構、舉辦者、校長、高級領導團隊、教師的法定指南》(以下簡稱《法定指南》),要求英國所有學校2020年9月前需完成對以下課程的轉型:
關係教育納入英國小學(5~11歲)必修課程,主要關注積極關係的基本組成部分和特徵,這些關係主要包括友情、親情和與其他兒童和成人的關係;
關係與性教育納入英國中學(11~16歲)必修課程,是其在小學階段關係教育的延伸,主要給年輕人提供發展健康關係的信息,同時是提供關於避孕、建立親密關係的信息以及防止過早性實踐的教育;
健康教育納入除獨立學校外所有學校的必修課程,分為小學、初中兩個學段,與關係教育、關係與性教育平行實施,主要關注面對自身生理健康(如飲食健康)與心理健康(如抑鬱等心理疾病)時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一) 關係教育課程
關係教育是英國小學必修課程。課程的主要內容和要求由五個方面構成:
(1)家庭與親人,包括家庭的重要性,婚姻的概念以及尊重不同家庭的差異性等;
(2)友情,包括傳授友誼的重要性與特徵,如何建立和維護友誼等;
(3)尊重,包括傳授禮貌的習慣,自我尊重,偏FOCUS聚焦見的概念等;
(4)網絡關係,包括傳授通用於網絡和線下世界的交際原則,識別風險與有害內容並舉報的技能等;
(5)安全,包括隱私的內涵,如何與陌生人交際,如何匯報不安全感、焦慮或虐待,以及如何尋求幫助等。
同時《法定指南》建議小學在高年級設置內容合適的性教育課程以向中學過渡,但性教育不作為小學的必修課程,且其設置開通必須經過和家長的協商溝通。
(二) 關係與性教育課程
關係與性教育是英國中學的必修課程。課程的主要內容和要求由五個方面構成:
(1)家庭,包括多種形式的穩定關係、婚姻在法律上的意義、父母的職責等知識;
(2)友情,包括友誼是值得尊敬的關係,一段積極健康的友誼的特徵,偏見對關係帶來的損害,什麼是性騷擾等;
(3)網絡與媒體,包括網絡的權力與職責,網絡信息生成、搜集、分享和使用的機制,分享和觀看下流的兒童影音資料是犯罪等;
(4)安全,包括性許可、性剝削、強姦、家暴等相關法律概念等;
(5)親密關係、性關係與性健康,包括如何鑑別親密關係的特徵、生殖健康基本知識、避孕的方式、性傳播疾病的危害與預防等。
(三) 健康教育課程
健康教育是所有公立學校的必修課程,其他學校可繼續在原有的PSHE課程框架內教授。課程總的來說需從生理、心理兩方面展開。小學和中學的課程要求都由以下幾個方面組成:
(1)精神健康;
(2)網絡安全與危害;
(3)身體健康;
(4)健康飲食;
(5)藥品、酒精和菸草;
(6)健康與預防;
(7)基本急救;
(8)青少年身體變化。
英國政府非常強調在合適的年齡開展合適的內容教學。雖然小學、中學有同樣的教學要求,但具體教學內容不一。如中學在「精神健康」部分會加入具體精神問題(如焦慮和抑鬱)的描述。
同時小學在第七類教學要求中只有簡單的概括,但在中學階段將會就「藥品、酒精、菸草的合法性和非法性」「其帶來生理心理的風險」「成癮的後果」等方面展開具體講解。這也呼應了英國政府強調的教育內容要與兒童學齡所對應的要求。
「全面性教育」時代,關注「性與人際關係」的系統化學習
實際上,此次英國的性教育改革,是契合了國際上性教育發展的最新趨勢。201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修訂並全面更新了《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提出內容更加豐富和具有發展性的「全面性教育」(Comprehensive Sexuality Education)的概念。
全面性教育是一個基於課程,探討性的認知、情感、身體和社會層面的意義的教學過程。其目的是使兒童和年輕人具備一定的知識、技能、態度和價值觀,從而確保其健康、福祉和尊嚴。全面性教育培養相互尊重的社會關係和性關係,幫助兒童和年輕人學會思考他們的選擇如何影響自身和他人的福祉,並終其一生懂得維護自身權益。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全面性教育與多方面因素相關聯。
第一,全面性教育不僅僅是關於生殖、風險和疾病的教育。除了提供關於生殖、性行為、風險和疾病預防的相關信息,全面性教育還展現了性的積極方面,例如相互尊重、平等的愛情與人際關係。此外,全面性教育包含了對影響人際關係、疾病和脆弱性的社會文化因素的持續探討,比如社會性別和權力不平等、社會經濟因素、種族、愛滋病病毒感染、殘障、性傾向和社會性別認同等。
第二,全面性教育提供關於避免懷孕、預防性傳播感染和愛滋病病毒的全方位信息。全面性教育著眼於安全的性,幫助年輕人認真對待有關親密關係的決策,並為可能發生性行為或其他性活動的親密關係做好準備。
第三,全面性教育採用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方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鼓勵在開展全面性教育時採取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方式,鼓勵合作式學習策略。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策略能夠使學習者積極參與學習過程並鼓勵獨特的學習方式。由於學習可以被視為個人成長的一種形式,學習者也被鼓勵進行更多的反思,批判性地思考自身的生活。
第四,學校在全面性教育開展中起核心作用。由於兒童的大量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的,這使得學校有切實的機會持續不斷地影響大量具有不同成長背景的年輕人。此外,在學校環境中,全面性教育能夠以適齡且適合發展規律的方式按照順序逐年開展,新的教學內容可以建立在已開展教學內容的基礎上。
第五,非正規教育和社區教育也是開展全面性教育課程的重要機會。以非正規的形式在社區環境中開展全面性教育,可以接觸到校外青年,以及最易受傷害和被邊緣化的青年群體,特別是在那些失學率較高或全面性教育沒有被納入國家課程體系的國家。
全面性教育的內容由「關係」「價值觀、權利、文化與性」「理解社會性別」「暴力與安全保障」「健康與福祉技能」「人體與發育」「性與性行為」及「性與生殖健康」等八個核心概念組成。
每個核心概念又可進一步拆分為2~5個主題,並且每個主題都有針對不同年齡段的要點和關於知識、態度與技能的學習目標。
知識為學習者提供一個重要的基礎,而態度幫助年輕人形成對自身、性和世界的理解。同時,技能學習則幫助學習者採取行動,這些技能包括溝通、傾聽、拒絕、決策、協商;人際關係;批判性思維;建立自我意識;培養同理心;獲取可靠的信息或服務;挑戰汙名和歧視;倡導維護權利。
一直以來,性教育都是一個棘手的話題,英國性教育改革會趟出一條怎麼樣的路?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