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9月1日訊 健身在現如今的社會中幾乎已成為一個全民話題,而與此同時,低脂營養的健身餐也悄然興起,其中琳琅滿目的進口麥片更是備受健身達人青睞。但在國 家質檢總局近期公布的2016年1~6月進境食品不合格信息中,進口麥片產品每次都「榜上有名」。不合格的麥片會給消費者帶來哪些危害?市民們該如何選擇 進口麥片?記者請專家來支招。
麥片受健身達人青睞
孫女士是一位健身愛好者。她告訴記者,為了增強鍛鍊效果,日常飲食也十分重要,而麥片就是她的法寶。孫女士表示,她更加傾向於進口麥片。「我感覺進口麥片的質量可能會優於國產麥片,加上現在購買進口產品比較方便,因此我經常會去網購。」她說。
對於麥片的相關知識,這位健身達人如數家珍:「麥片是一種以燕麥、大麥、小麥、蕎麥等為主要原料加工製成的即食或加熱食用的食品。」她表示,根據原料不 同,目前市場上的麥片主要分為純麥片和混合型麥片———純麥片單以麥類為原料,經簡單的熟化、壓片成型、乾燥等工藝製成,基本上沒有添加其他成分;混合型 麥片為了滿足人們對口味的追求,還會添加奶、糖、植脂末等輔料。
為什麼麥片會成為「健身餐」?寧波檢驗檢疫機構相關人士解釋說:「麥片富含膳食纖維且低脂低糖等特點,而如今高熱量、高脂肪食物過量食用及膳食纖維攝入不足是導致人體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麥片成為最熱門的健身食品。」
她同時表示,人們把麥片當作健身餐,一方面因為膳食纖維會吸附人體內的有害物質,增加腸道蠕動,促進新陳代謝,幫助健身;另一方面膳食纖維容易使人產生飽腹感且吸收緩慢,可防止無意中攝入過多熱量,避免體內貯藏、堆積脂肪,對健身也多有助益。
進口麥片頻上「黑榜」
但令人意外的是,在許多消費者眼中質量上乘的進口麥片,竟頻頻成為進境不合格食品信息榜單上的常客。記者查詢了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進出口食品安全 局網站上發布的信息,其中在2016年1~6月份進境不合格食品、化妝品信息中,麥片類產品每月都榜上有名。通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共有49批次累計 75.27噸的進口麥片受到檢驗檢疫部門的退貨或銷毀處理。
而在這些不合格食品中,不乏桂格紫米山藥燕麥片、肯迪恩特水果味麥片、慕思莉什錦麥片等一些健身愛好者們比較熟悉的品牌。
根據國家質檢總局通告,進口麥片質量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黴菌、大腸菌群、水分等超標。
而根據《麥片類衛生標準》(GB19640-2005)規定,麥片的黴菌含量限值為50cfu/g(cfu為單位體積中的活菌個數);大腸桿菌限值為 40MPN/100g(MPN為最大或然數,是一種應用概率論來估算細菌濃度的方法);純麥片與混合型麥片水分限值分別為10g/100g和5g /100g。然而,從檢驗檢疫部門半年來的檢測結果來看,很多進口麥片超標高達兩倍多,安全隱患不容小覷。
這樣的「黑麥片」會帶來什麼 樣的危害?寧波檢驗檢疫機構相關人士稱,黴菌超標容易在麥片中產生黴菌毒素,該毒素能夠隨食用進入體內,引起急慢性中毒,損害肝臟、腎臟、神經組織。大腸 菌群超標會導致腹瀉、胃部不適,嚴重時會引發腸道傳染病或食物中毒。水分超標則使麥片在儲存過程中極易發生黴變,從而縮短保存時間,加速陳化,產生對人體 有害的物質。因此,這些麥片不僅起不到補充營養和輔助健身的作用,反而會危害人體健康,應作退貨或銷毀處理。
應謹慎對待「健身餐」
那麼,消費者如何才能避免遭遇「黑麥片」?
「首先,消費者們應當儘量選擇純麥片。純麥片一般只經過簡單壓制,與深加工的混合型麥片相比,營養保留得更為全面。」寧波檢驗檢疫機構相關人士說,「同時,純麥片沒有添加奶、糖、植脂末等材料,不會產生額外熱量,更適合減肥和健身的群體食用。」
另外,她表示,在食用時也須注意,切忌過量食用麥片。麥片中富含的膳食纖維並不適用於所有人,腸胃敏感的人不宜吃太多,而過量攝入膳食纖維還會出現胃脹氣、腹脹等症狀,並影響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其他營養的吸收。
而對於近年來逐漸搶灘國內市場的進口麥片,她認為也應理性對待,「進口麥片通常顆粒大、顏色白,外形比較美觀,但國產麥片在營養和功能上卻毫不遜色,其不飽和脂肪酸和蛋白質含量甚至更優。而且進口麥片遠涉重洋,運輸環境通常處於高溫高溼,對品質也有不利影響。」
在購買進口麥片時,消費者應當學會辨別問題麥片。「選擇產品時可以注意其是否有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中文標籤,也可以要求查看由檢驗檢疫機構出具的《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這是進口麥片經檢驗質量合格的憑證。」